世经典之问鼎中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动乱,但基本的礼仪并没有丢失,最起码在形式上各诸侯国还是尊重周天子的,但这里有一个国家是个例外,那就是被中原各国称之为“荆蛮”的楚国。
楚国的先祖应该姓芈(音米),据说是颛顼(音专须)帝之后,初封时只不过是个子爵。后世传至一个叫鬻(音欲)熊的,非常有学问,周文王、武王均向其讨教过,于是后人便以熊为姓。后因勤王有功,被封于楚地,至熊渠时将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楚地民众的爱戴,于是僭(音见,越位之意)号称王,时周历王暴虐,熊渠害怕,不久便主动去掉了自己的王号。又传了八九代到熊通时,强暴好战,又有了称王之意,于是发动战争,迫使周边的几个小国向周天子上表建议封熊通为王,但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准许。这熊通大怒:“我楚之王号从来也不是你周王封的,而是民众爱戴被拥而有,现在请你周天子册封只不过是给你面子,你封我也要称王,你不封我照样称王,你能奈我何?”于是自封为楚武王,自此天下有了两王,而楚自此也有了称霸中原之意。
虽然楚国很早就称王,但却始终没能真正称霸诸侯,至楚成王兵败城濮后,更是元气大伤,直至楚庄王即位,楚国才真正强大起来,最终成就了其春秋霸业。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键还得看君主的品性如何,楚国之所以能真正称霸诸侯,还是因为楚庄王的个人能力,通过下面两个事例就能看出楚庄王大度的胸襟及知人善认的特点。
公元前605年楚国大将斗越椒趁楚庄王出兵在外时发动叛乱,但楚庄王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楚庄王在宫内大摆筵席,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庄王下令群臣可以尽情畅饮,直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于是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楚庄王也非常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这许姬人长得非常漂亮,有楚王最钟受的美人出来给大家敬酒,这宴会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可正当许姬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此时突然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这许姬不但人长的漂亮,还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然后拿着那个人的帽缨跟庄王耳语道:“大王,刚才有人想调戏臣妾,现臣妾已将那个人的帽缨摘了下来,现在请大王命令点灯,马上就可以查出调戏臣妾的那个人,请大王重罚这个好色之徒!”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而且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帽缨摘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自然不敢抗命,纷纷摘下了自己的帽缨。之后楚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事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却笑着说:“今天人主群臣尽情欢乐,命人在宫内饮酒如此之晚本来就是寡人的过错,寡人过错在先,现在有人酒后失礼在后也是有情可原的,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众也就不会再为楚国尽力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大会”后来楚庄王攻打郑国,副将唐狡只率领很少的人马便将郑国击败,庄王想重赏唐狡,此时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此后唐狡便不知所踪了,庄王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楚庄王立志治理国家后,也没有忽略后宫的整治,立贤后樊姬为夫人主持后宫,以除宫闱之乱。这樊臣果然是贤妻良母,不但把后宫治理得一片平和,而且还能鼓励庄王任用贤能。一次庄王很晚才回宫,夫人樊姬便问:“大王如何这么晚才回来?”庄王回答是在与虞邱谈话,因非常投机才谈得如此之晚。樊姬问这虞邱何人?庄王回答乃楚之贤人也。樊姬却说:“大王认为虞邱为贤人,我看未必如此。所谓贤人必须能向大王推荐很多能为大王所用之能人,而不是一个人自己为大王谋划。就象后宫一样,我还得每日选择美貌的宫人以供大王享用,何况大王的大臣呢?”庄王认为樊姬说的很有道理,第二天便跟虞邱说了。这虞邱从此果然开始为庄王遍访楚国贤能,将归隐山林的孙叔傲推荐给庄王,楚庄王拜为令尹,最终帮助楚庄王成就了春秋霸业。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并不是偶然的,但就算称霸诸侯,因时机不成熟,终春秋之期,也没有哪个诸侯能取代周天子,唯一有点奢望的还是楚国的这个楚庄王。
公元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时经过洛阳,在周王城的郊外搞阅兵仪式,这好象就有点示威的意思了。周王室无奈赶紧派王孙满到楚军中犒军。楚庄王见有周天子使臣来到,便不客气地问:“寡人听说大禹时期便铸了九个大鼎,这九鼎三朝相传是为至宝,现在还在洛阳吧,上使能不能将那九鼎的大小与重量跟寡人说说呢?”其实这话问得就有点忤逆了,因那九鼎相传是大禹治水平天下后划分九州,溶天下的铁器铸就的九鼎,这是天下王室正统的象征。楚庄王这么问,摆明了就是有觊觎天下之意。这王孙满毕竟身为天子使臣,哪能被一个诸侯王吓倒呢?于是正色回答庄王:“三朝相传是以德治天下而不在于宝鼎。过去大禹治理天下时,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了九鼎。后来夏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卜说过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可时间没到,上天的意旨难以改变。这鼎的轻重,岂是一般人可以问的?”楚庄王想了想,觉得问鼎中原的时机也的确未到,于是悻悻地撤军回国去了。
这就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其实虽然王孙满的话不无道理,但从根本上说,要想夺取政权,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力,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算你再满口仁义道德还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这样的例子历史上绝不鲜见,人贵有自知之明,就算自己的野心再大,如果没有军事上绝对的实力支持,也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此看来,楚庄王不但雄才大略,而且还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人呢!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动乱,但基本的礼仪并没有丢失,最起码在形式上各诸侯国还是尊重周天子的,但这里有一个国家是个例外,那就是被中原各国称之为“荆蛮”的楚国。
楚国的先祖应该姓芈(音米),据说是颛顼(音专须)帝之后,初封时只不过是个子爵。后世传至一个叫鬻(音欲)熊的,非常有学问,周文王、武王均向其讨教过,于是后人便以熊为姓。后因勤王有功,被封于楚地,至熊渠时将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楚地民众的爱戴,于是僭(音见,越位之意)号称王,时周历王暴虐,熊渠害怕,不久便主动去掉了自己的王号。又传了八九代到熊通时,强暴好战,又有了称王之意,于是发动战争,迫使周边的几个小国向周天子上表建议封熊通为王,但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准许。这熊通大怒:“我楚之王号从来也不是你周王封的,而是民众爱戴被拥而有,现在请你周天子册封只不过是给你面子,你封我也要称王,你不封我照样称王,你能奈我何?”于是自封为楚武王,自此天下有了两王,而楚自此也有了称霸中原之意。
虽然楚国很早就称王,但却始终没能真正称霸诸侯,至楚成王兵败城濮后,更是元气大伤,直至楚庄王即位,楚国才真正强大起来,最终成就了其春秋霸业。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键还得看君主的品性如何,楚国之所以能真正称霸诸侯,还是因为楚庄王的个人能力,通过下面两个事例就能看出楚庄王大度的胸襟及知人善认的特点。
公元前605年楚国大将斗越椒趁楚庄王出兵在外时发动叛乱,但楚庄王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楚庄王在宫内大摆筵席,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庄王下令群臣可以尽情畅饮,直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于是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楚庄王也非常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这许姬人长得非常漂亮,有楚王最钟受的美人出来给大家敬酒,这宴会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可正当许姬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此时突然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这许姬不但人长的漂亮,还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然后拿着那个人的帽缨跟庄王耳语道:“大王,刚才有人想调戏臣妾,现臣妾已将那个人的帽缨摘了下来,现在请大王命令点灯,马上就可以查出调戏臣妾的那个人,请大王重罚这个好色之徒!”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而且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帽缨摘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自然不敢抗命,纷纷摘下了自己的帽缨。之后楚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事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却笑着说:“今天人主群臣尽情欢乐,命人在宫内饮酒如此之晚本来就是寡人的过错,寡人过错在先,现在有人酒后失礼在后也是有情可原的,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众也就不会再为楚国尽力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大会”后来楚庄王攻打郑国,副将唐狡只率领很少的人马便将郑国击败,庄王想重赏唐狡,此时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此后唐狡便不知所踪了,庄王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楚庄王立志治理国家后,也没有忽略后宫的整治,立贤后樊姬为夫人主持后宫,以除宫闱之乱。这樊臣果然是贤妻良母,不但把后宫治理得一片平和,而且还能鼓励庄王任用贤能。一次庄王很晚才回宫,夫人樊姬便问:“大王如何这么晚才回来?”庄王回答是在与虞邱谈话,因非常投机才谈得如此之晚。樊姬问这虞邱何人?庄王回答乃楚之贤人也。樊姬却说:“大王认为虞邱为贤人,我看未必如此。所谓贤人必须能向大王推荐很多能为大王所用之能人,而不是一个人自己为大王谋划。就象后宫一样,我还得每日选择美貌的宫人以供大王享用,何况大王的大臣呢?”庄王认为樊姬说的很有道理,第二天便跟虞邱说了。这虞邱从此果然开始为庄王遍访楚国贤能,将归隐山林的孙叔傲推荐给庄王,楚庄王拜为令尹,最终帮助楚庄王成就了春秋霸业。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并不是偶然的,但就算称霸诸侯,因时机不成熟,终春秋之期,也没有哪个诸侯能取代周天子,唯一有点奢望的还是楚国的这个楚庄王。
公元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时经过洛阳,在周王城的郊外搞阅兵仪式,这好象就有点示威的意思了。周王室无奈赶紧派王孙满到楚军中犒军。楚庄王见有周天子使臣来到,便不客气地问:“寡人听说大禹时期便铸了九个大鼎,这九鼎三朝相传是为至宝,现在还在洛阳吧,上使能不能将那九鼎的大小与重量跟寡人说说呢?”其实这话问得就有点忤逆了,因那九鼎相传是大禹治水平天下后划分九州,溶天下的铁器铸就的九鼎,这是天下王室正统的象征。楚庄王这么问,摆明了就是有觊觎天下之意。这王孙满毕竟身为天子使臣,哪能被一个诸侯王吓倒呢?于是正色回答庄王:“三朝相传是以德治天下而不在于宝鼎。过去大禹治理天下时,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了九鼎。后来夏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卜说过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可时间没到,上天的意旨难以改变。这鼎的轻重,岂是一般人可以问的?”楚庄王想了想,觉得问鼎中原的时机也的确未到,于是悻悻地撤军回国去了。
这就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其实虽然王孙满的话不无道理,但从根本上说,要想夺取政权,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力,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算你再满口仁义道德还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这样的例子历史上绝不鲜见,人贵有自知之明,就算自己的野心再大,如果没有军事上绝对的实力支持,也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此看来,楚庄王不但雄才大略,而且还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