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来没想过会出书,也从来没想过会与文字结缘。
我记得初中时,一次爸看过我写的作文后直叹气,失望地说道:“你这写的是啥啊?字迹潦草,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不知所云。”在爸眼里,我写的作文“连小学生都不如”他甚至担忧起来“连国文都学不好,更何况外语呢?”爸大概看出我这辈子与文学无缘了,连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当时想,要想上大学,只有数理化学好多考点分了,语文凑合及格不拖后腿就行了。
但是造化弄人。在求学生涯中,我虽一直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到理科上,但在十几年的考学中起到促进作用的往往却是文科(主要是语文和英语)。尤其是在具有决定性的高考中(坦率地说,当年高考并不理想),语文成绩为我顺利进入大学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占据高考语文试卷半壁江山的作文,当然更是功不可没。当年所写的话题作文内容乃至题目早已忘记,也不可能查到实际中评卷老师给出了多少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应该算是一篇合格的应试文章。
可以这么说,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更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文学对我生活的影响依然在不断地深化。
一个从来没想过要当作家的人居然出了一本(大学那本散文集青春笔迹作为长江大学校园文化丛书,内部交流刊物,不能算是真正的出版物),一个梦想当技术专家、学者教授的工科生居然拿起了笔杆子!
现在想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人生有时真的太奇怪了,奇怪得根本无法预料!
我不相信命运捉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因可循。仔细想想成书的前因后果,得出的结论是:“六巧”促成这两本文集的诞生。
按照哲学的观点,事物是由内因和外因决定的。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应从内因着手。所以,这第一巧说的内因。
内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主要是性格或者说兴趣。如今的年代,写作听起来有点像老古董,明日黄花过时了,对于崇尚自由的80后、90后而言,多是远而避之,在世俗而又浮躁的社会里,没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不为名利去写一些文章。当然,这也不能怪罪他们丢弃中华名族的“根”与“魂”写作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们历经10余年语文学习、考试的折磨,早已产生抵触情绪,一旦放下笔自不会再轻易拿起。我总觉得,写作需要一份平静的心态,耐得住寂寞,需要多读、善思、勤写,广泛阅读可以沉淀积累,不断思考才能寻找灵感,笔耕不辍才能有所长进,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就很容易半途而废。鉴于此,我觉得个性安静的人更适合于写作,夜深人静、一个人、一盏灯、一支笔、一张纸、一杯茶,让思绪在笔墨间跳跃,灵感在茶香里激荡,岂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除了兴趣外,心态也很重要。写作是情绪化,作者容易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进文章里面,这就会给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据说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引起系列的自杀,并产生了“维特效应”可见,文学作品是精神食粮,有舆论导向作用。虽然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提倡言论自由,但对于写作者而言,应该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宣传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弘扬社会正气,一些牢骚、抱怨、烦恼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尺度内,不应该将丑恶阴暗面恶意扩大化,毕竟这个社会还是阳光多于黑暗。我很庆幸在大学里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对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少看问题不会那么偏颇。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也会趋于务实和成熟。所以,带上唯物辩证的观点,用感恩的心和爱去写成长、写生活、写感受,是我一直秉承的原则。我想,这也应该是写作的价值所在吧?
简单的生活、安静的个性、乐观的心态,大概是我写作能走到现在的决定性条件吧,也许更应该是这两本书出版的潜在结果。
第二巧是结识红袖添香,与红袖的缘分在散文红袖作伴,一路惊喜有详细的记录,这里就不赘述。红袖添香对我是一种精神动力,是我的一方净土。说到网络,还得提提人人网(以前叫校内网),毕业后所有的文章都上传人人网里面,文章主要是写给自己和校友们看的,大家同属一个行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然关心,很多观点能引起共鸣,因而文章有着特定的读者群。另外,人人网日志可以不断修改、编辑,一些错字别字、语法错误等纰漏之处,在热心的读者的帮助下,很多谬误得以不断更正,这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铺平了道路。
第三巧是阴差阳错弃“武”从“文”我学的本是石油勘探,毕业后也进入了对口行业,正规的道路应该是:踏踏实实干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起,将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和价值——也就是走所谓的技术路线。很可惜地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无法一一道清)最终走上了政工路线,拿起了笔杆子。宣传或者说党群部门在一个生产型的事业单位本就不是很受重视,更别说一个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能干出什么成绩了。因此,对于“转行”很多好心人不赞同,觉得太可惜了,无论是从专业还是经济角度来看,都是损失。我也曾经苦恼过,但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况且,万事皆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虽非文学专业出身,所幸有爱好与兴趣做支撑,有努力与勤奋做动力。有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时间和精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坚持文学创作,并笔墨不间断,三年下来,居然积累了不少文章。虽然稚嫩,但也算是个人成长记录了。回头想想,如果不是这个“错误”的转身,估计也不会出现这两本书籍的面世了。
第四巧是认识了她——我未来的妻子。缘分很奇妙,她的出现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精彩和甜蜜,也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灵感的源泉,很多文章归功于她的鞭策与提醒。她是科班出身,写了很多朴实的散文诗,充满了感情和灵性,有十几首在长庆文学上刊登。鉴于行业属性的限制,我们的很多文章不能发表,时间久了电子版的文稿容易丢失,这其实是很可惜的。我们就想:结婚的时候将我们的文章结集出版,送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是不是很有意义呢?这也是这两本书出版的最主要原因。当初计划出一本的,后来一整理,发现稿量还挺丰富,题材也有些杂乱,诗文合集有些别扭,就听取出版方的意见,分散文(包括随笔、杂文、小说)和诗歌(包括古典诗词、散文诗和歌词)两卷出版,将电子文档以纸质文档永久保存下去,我们觉得很值!
如果说前四巧占尽地利人和的话,那么第五巧就应该说是天时了。前不久,党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将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看完新闻联播,爸就打电话跟我报喜,说国家的政策对文化战线上的人有利。虽说国家提出的文化复兴战略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或多或少给文学创作或者说文学爱好者一些鼓励和安慰。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便会凸显,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文化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在这个时候将我们合写的两本书汇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滚滚洪流,是不是也算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国家做了一点点贡献呢?是不是也算得上为长庆油田跨越5000万吨油气当量、建设“西部大庆”的火热实践鼓油加劲呢?
第六巧,书是逼出来的。网络是把双刃剑。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隐藏一些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我以前对“版权”从来没放在心上,心想自己的文章被人阅读乃至复制,这就是一种鼓励与肯定,说明它们还是有人喜欢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不少网站转载,不由得沾沾自喜。但是,后来有一次,别人告诉我自己的文章被人冒名顶替公开发表了,我不由得有些伤心。文章虽写的一般,但毕竟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会背上“抄袭”的骂名,这对我无异是沉重打击。所以,我就想,应该将网上的文章尽快整理出版出来,万一日后有人说我抄袭,也能拿出证据反驳他了。考虑到现实的紧迫性,我也就坚定了出书的信念,借句时髦的话,不管好与坏,优与劣,版权总得是自己的。
光有“巧”还不够。没有无数的鼓励与帮助,书是断难出版的。
初稿出来后,我给几个好友看了下,问他们的意见,他们一致赞同出版。他们给出的理由:纯石油题材的书籍并不多,公开面市的更少,即便有也多是小说,或者一些石油作家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与普通读者总有些脱节之感。而这两本书,以测井、采油为主,以一个刚毕业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为主线,对于尚未毕业的石油院校学生是一个启蒙读物,让他们踏入石油战线前,早点认识将来所从事行业,做好思想准备;对于已经工作的石油人,也是一种回忆,也许从书里面能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对于边缘行业乃至非石油行的读者,也可以加深对石油尤其是勘探行业的了解,感受感性认识,了解石油人的艰苦与乐观。
听他们这一说,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但忍不住说,我再回过头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总感觉很幼稚可笑,都不敢拿出去献丑了。
他们说,你们只是业余写手或者说文学爱好者,文笔肯定不如专业人士,但是书里面所写的内容也许比文学价值本身更有价值,当一个测井人或者采油人看到自己行业的人记录他们的心声和生活,他们会多么高兴!
这么说了,我终于狠下心来决定出书了!
工作之余,用心思考书稿。设计、选稿、编排、校稿、校对,乃至书名、前言、后序、联系出版社,都是经过反复周折完成的。出书很辛苦,那么多文字要一个个去读、去改,很枯燥,弄得人心神疲惫,尤其是很多内容做了大量删减,都不免心痛。
所幸我不是孤军奋战。很多好友同事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北石油读研的阮兄、桂兄、潘兄等校友以及李兄等公司的领导同事,他们认真看了书稿,对两本书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对他们的无私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的是所有在网上阅读过、转载过、评论过我的作品的读者们,是你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走到了现在。虽然很多素未谋面,但我们的心灵通过文字是相通的。
尽管我们很用心地为书稿减少错误、减少遗憾而努力,但是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管怎样,丑媳妇还是要面对公婆,读者朋友诸君拿到这本书,请笑着看看,不奢望您们能喜欢,只要您说,这两本书没有浪费我的时间,影响我的心情,就谢天谢地了!
——2011年12月6日于西安
备注:本文是拙著时光履痕后记。该书是一本以散文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作品集,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风文丛”第三辑。全书收录石油题材的散文、小说、随笔46篇,约23万余字,分为五辑:那些日子、感动一线、悠然我思、幸福味道、书香旅途,真实地记录了一线石油人、测井人的生活点滴,客观地展现了作者的所思与所悟。其中部分文章发表在中国石油报、长庆石油报、长庆网等媒体。内容健康,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从来没想过会出书,也从来没想过会与文字结缘。
我记得初中时,一次爸看过我写的作文后直叹气,失望地说道:“你这写的是啥啊?字迹潦草,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不知所云。”在爸眼里,我写的作文“连小学生都不如”他甚至担忧起来“连国文都学不好,更何况外语呢?”爸大概看出我这辈子与文学无缘了,连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当时想,要想上大学,只有数理化学好多考点分了,语文凑合及格不拖后腿就行了。
但是造化弄人。在求学生涯中,我虽一直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到理科上,但在十几年的考学中起到促进作用的往往却是文科(主要是语文和英语)。尤其是在具有决定性的高考中(坦率地说,当年高考并不理想),语文成绩为我顺利进入大学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占据高考语文试卷半壁江山的作文,当然更是功不可没。当年所写的话题作文内容乃至题目早已忘记,也不可能查到实际中评卷老师给出了多少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应该算是一篇合格的应试文章。
可以这么说,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更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文学对我生活的影响依然在不断地深化。
一个从来没想过要当作家的人居然出了一本(大学那本散文集青春笔迹作为长江大学校园文化丛书,内部交流刊物,不能算是真正的出版物),一个梦想当技术专家、学者教授的工科生居然拿起了笔杆子!
现在想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人生有时真的太奇怪了,奇怪得根本无法预料!
我不相信命运捉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因可循。仔细想想成书的前因后果,得出的结论是:“六巧”促成这两本文集的诞生。
按照哲学的观点,事物是由内因和外因决定的。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应从内因着手。所以,这第一巧说的内因。
内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主要是性格或者说兴趣。如今的年代,写作听起来有点像老古董,明日黄花过时了,对于崇尚自由的80后、90后而言,多是远而避之,在世俗而又浮躁的社会里,没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不为名利去写一些文章。当然,这也不能怪罪他们丢弃中华名族的“根”与“魂”写作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们历经10余年语文学习、考试的折磨,早已产生抵触情绪,一旦放下笔自不会再轻易拿起。我总觉得,写作需要一份平静的心态,耐得住寂寞,需要多读、善思、勤写,广泛阅读可以沉淀积累,不断思考才能寻找灵感,笔耕不辍才能有所长进,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就很容易半途而废。鉴于此,我觉得个性安静的人更适合于写作,夜深人静、一个人、一盏灯、一支笔、一张纸、一杯茶,让思绪在笔墨间跳跃,灵感在茶香里激荡,岂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除了兴趣外,心态也很重要。写作是情绪化,作者容易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进文章里面,这就会给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据说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引起系列的自杀,并产生了“维特效应”可见,文学作品是精神食粮,有舆论导向作用。虽然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提倡言论自由,但对于写作者而言,应该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宣传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弘扬社会正气,一些牢骚、抱怨、烦恼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尺度内,不应该将丑恶阴暗面恶意扩大化,毕竟这个社会还是阳光多于黑暗。我很庆幸在大学里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对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少看问题不会那么偏颇。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也会趋于务实和成熟。所以,带上唯物辩证的观点,用感恩的心和爱去写成长、写生活、写感受,是我一直秉承的原则。我想,这也应该是写作的价值所在吧?
简单的生活、安静的个性、乐观的心态,大概是我写作能走到现在的决定性条件吧,也许更应该是这两本书出版的潜在结果。
第二巧是结识红袖添香,与红袖的缘分在散文红袖作伴,一路惊喜有详细的记录,这里就不赘述。红袖添香对我是一种精神动力,是我的一方净土。说到网络,还得提提人人网(以前叫校内网),毕业后所有的文章都上传人人网里面,文章主要是写给自己和校友们看的,大家同属一个行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然关心,很多观点能引起共鸣,因而文章有着特定的读者群。另外,人人网日志可以不断修改、编辑,一些错字别字、语法错误等纰漏之处,在热心的读者的帮助下,很多谬误得以不断更正,这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铺平了道路。
第三巧是阴差阳错弃“武”从“文”我学的本是石油勘探,毕业后也进入了对口行业,正规的道路应该是:踏踏实实干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起,将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和价值——也就是走所谓的技术路线。很可惜地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无法一一道清)最终走上了政工路线,拿起了笔杆子。宣传或者说党群部门在一个生产型的事业单位本就不是很受重视,更别说一个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能干出什么成绩了。因此,对于“转行”很多好心人不赞同,觉得太可惜了,无论是从专业还是经济角度来看,都是损失。我也曾经苦恼过,但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况且,万事皆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虽非文学专业出身,所幸有爱好与兴趣做支撑,有努力与勤奋做动力。有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时间和精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坚持文学创作,并笔墨不间断,三年下来,居然积累了不少文章。虽然稚嫩,但也算是个人成长记录了。回头想想,如果不是这个“错误”的转身,估计也不会出现这两本书籍的面世了。
第四巧是认识了她——我未来的妻子。缘分很奇妙,她的出现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精彩和甜蜜,也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灵感的源泉,很多文章归功于她的鞭策与提醒。她是科班出身,写了很多朴实的散文诗,充满了感情和灵性,有十几首在长庆文学上刊登。鉴于行业属性的限制,我们的很多文章不能发表,时间久了电子版的文稿容易丢失,这其实是很可惜的。我们就想:结婚的时候将我们的文章结集出版,送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是不是很有意义呢?这也是这两本书出版的最主要原因。当初计划出一本的,后来一整理,发现稿量还挺丰富,题材也有些杂乱,诗文合集有些别扭,就听取出版方的意见,分散文(包括随笔、杂文、小说)和诗歌(包括古典诗词、散文诗和歌词)两卷出版,将电子文档以纸质文档永久保存下去,我们觉得很值!
如果说前四巧占尽地利人和的话,那么第五巧就应该说是天时了。前不久,党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将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看完新闻联播,爸就打电话跟我报喜,说国家的政策对文化战线上的人有利。虽说国家提出的文化复兴战略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或多或少给文学创作或者说文学爱好者一些鼓励和安慰。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便会凸显,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文化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在这个时候将我们合写的两本书汇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滚滚洪流,是不是也算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国家做了一点点贡献呢?是不是也算得上为长庆油田跨越5000万吨油气当量、建设“西部大庆”的火热实践鼓油加劲呢?
第六巧,书是逼出来的。网络是把双刃剑。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隐藏一些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我以前对“版权”从来没放在心上,心想自己的文章被人阅读乃至复制,这就是一种鼓励与肯定,说明它们还是有人喜欢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不少网站转载,不由得沾沾自喜。但是,后来有一次,别人告诉我自己的文章被人冒名顶替公开发表了,我不由得有些伤心。文章虽写的一般,但毕竟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会背上“抄袭”的骂名,这对我无异是沉重打击。所以,我就想,应该将网上的文章尽快整理出版出来,万一日后有人说我抄袭,也能拿出证据反驳他了。考虑到现实的紧迫性,我也就坚定了出书的信念,借句时髦的话,不管好与坏,优与劣,版权总得是自己的。
光有“巧”还不够。没有无数的鼓励与帮助,书是断难出版的。
初稿出来后,我给几个好友看了下,问他们的意见,他们一致赞同出版。他们给出的理由:纯石油题材的书籍并不多,公开面市的更少,即便有也多是小说,或者一些石油作家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与普通读者总有些脱节之感。而这两本书,以测井、采油为主,以一个刚毕业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为主线,对于尚未毕业的石油院校学生是一个启蒙读物,让他们踏入石油战线前,早点认识将来所从事行业,做好思想准备;对于已经工作的石油人,也是一种回忆,也许从书里面能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对于边缘行业乃至非石油行的读者,也可以加深对石油尤其是勘探行业的了解,感受感性认识,了解石油人的艰苦与乐观。
听他们这一说,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但忍不住说,我再回过头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总感觉很幼稚可笑,都不敢拿出去献丑了。
他们说,你们只是业余写手或者说文学爱好者,文笔肯定不如专业人士,但是书里面所写的内容也许比文学价值本身更有价值,当一个测井人或者采油人看到自己行业的人记录他们的心声和生活,他们会多么高兴!
这么说了,我终于狠下心来决定出书了!
工作之余,用心思考书稿。设计、选稿、编排、校稿、校对,乃至书名、前言、后序、联系出版社,都是经过反复周折完成的。出书很辛苦,那么多文字要一个个去读、去改,很枯燥,弄得人心神疲惫,尤其是很多内容做了大量删减,都不免心痛。
所幸我不是孤军奋战。很多好友同事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北石油读研的阮兄、桂兄、潘兄等校友以及李兄等公司的领导同事,他们认真看了书稿,对两本书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对他们的无私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的是所有在网上阅读过、转载过、评论过我的作品的读者们,是你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走到了现在。虽然很多素未谋面,但我们的心灵通过文字是相通的。
尽管我们很用心地为书稿减少错误、减少遗憾而努力,但是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管怎样,丑媳妇还是要面对公婆,读者朋友诸君拿到这本书,请笑着看看,不奢望您们能喜欢,只要您说,这两本书没有浪费我的时间,影响我的心情,就谢天谢地了!
——2011年12月6日于西安
备注:本文是拙著时光履痕后记。该书是一本以散文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作品集,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风文丛”第三辑。全书收录石油题材的散文、小说、随笔46篇,约23万余字,分为五辑:那些日子、感动一线、悠然我思、幸福味道、书香旅途,真实地记录了一线石油人、测井人的生活点滴,客观地展现了作者的所思与所悟。其中部分文章发表在中国石油报、长庆石油报、长庆网等媒体。内容健康,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