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诗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论语里孔子对诗经推崇倍至,罗列剖析如下: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修身到了这样的境界才可言诗经!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出诗经?鲁颂“思”当思想解“无邪”当纯正解,即思想纯正,因而行为不走邪路。
孔子遍诗经,本来就是用以做教材的,为什么要拿诗做教材?“思无邪”也,诗是最富有教化之功的。为文之旨在于修身,修身之旨在于为政“学而优则仕”嘛!如此说来“思无邪”哪里只是孔子选遍诗经的原则啊,本就是“修身”与“为政”之基本要求。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里说的是礼乐之本在乎仁义。由“素以为绚”子夏马上联想到是不是仁义也是“素”而礼乐就是“绚”的问题。孔子大为欣赏,赞扬了子夏。孔子眼里“文学本在人生”(钱穆语),所以诗经里面,不外是文学为表,而求人生之真蕴。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三百的第一首,钱穆先生的解释却说,关雎里面确实有哀伤的意思,求之不得的时候,心绪紊乱,百感交集“此必有一段哀思”可谓是与孔子思想相通了。
7?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言,所以重先王之训典,谨末学之流失也。孔子也讲“普通话”诵读诗经、书、和士大夫相见的时候,都说“普通话”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学习诗经是人生修养的开始,如何通过诗来学习修身?学诗可以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研究与感悟而获得道德、智慧与知识,使自己能德才兼备;同时又可以学习如何通过委婉而含蓄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按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男女各自以德相配合并且男女各尽其责、各守本分的,使每个家庭夫妻和谐,既是治国的根本,又是国家和谐的体现。
9.14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雅颂:既是音乐中的两类,也是诗经中的两类诗歌,它们以及其中的每个乐章的应用都各自不同。
人们本能地喜欢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下里巴人,所以,阳春白雪、雅颂正曲总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究竟喜欢什么音乐,那是个人的选择,别人不能干涉;但是,一个国家提倡什么音乐,却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能不慎重。整天沉迷于情爱幽怨的音乐之中,鼓荡起来的是不尽的欲望,天下必然充斥淫靡浮艳之风。不要说政治腐败昏庸、民风虚伪横行与国家所倡导的音乐无关,不要说沉溺于痴情私欲有益于个人修行。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很明确道破诗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人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但主要还是抒发人的感情与情绪。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诗经的修身必备、教化之功,对政治的辅助作用就不言而寓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论语里孔子对诗经推崇倍至,罗列剖析如下: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修身到了这样的境界才可言诗经!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出诗经?鲁颂“思”当思想解“无邪”当纯正解,即思想纯正,因而行为不走邪路。
孔子遍诗经,本来就是用以做教材的,为什么要拿诗做教材?“思无邪”也,诗是最富有教化之功的。为文之旨在于修身,修身之旨在于为政“学而优则仕”嘛!如此说来“思无邪”哪里只是孔子选遍诗经的原则啊,本就是“修身”与“为政”之基本要求。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里说的是礼乐之本在乎仁义。由“素以为绚”子夏马上联想到是不是仁义也是“素”而礼乐就是“绚”的问题。孔子大为欣赏,赞扬了子夏。孔子眼里“文学本在人生”(钱穆语),所以诗经里面,不外是文学为表,而求人生之真蕴。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三百的第一首,钱穆先生的解释却说,关雎里面确实有哀伤的意思,求之不得的时候,心绪紊乱,百感交集“此必有一段哀思”可谓是与孔子思想相通了。
7?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言,所以重先王之训典,谨末学之流失也。孔子也讲“普通话”诵读诗经、书、和士大夫相见的时候,都说“普通话”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学习诗经是人生修养的开始,如何通过诗来学习修身?学诗可以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研究与感悟而获得道德、智慧与知识,使自己能德才兼备;同时又可以学习如何通过委婉而含蓄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按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男女各自以德相配合并且男女各尽其责、各守本分的,使每个家庭夫妻和谐,既是治国的根本,又是国家和谐的体现。
9.14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雅颂:既是音乐中的两类,也是诗经中的两类诗歌,它们以及其中的每个乐章的应用都各自不同。
人们本能地喜欢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下里巴人,所以,阳春白雪、雅颂正曲总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究竟喜欢什么音乐,那是个人的选择,别人不能干涉;但是,一个国家提倡什么音乐,却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能不慎重。整天沉迷于情爱幽怨的音乐之中,鼓荡起来的是不尽的欲望,天下必然充斥淫靡浮艳之风。不要说政治腐败昏庸、民风虚伪横行与国家所倡导的音乐无关,不要说沉溺于痴情私欲有益于个人修行。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很明确道破诗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人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但主要还是抒发人的感情与情绪。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诗经的修身必备、教化之功,对政治的辅助作用就不言而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