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无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相信很多人一看到“七月流火”便会想到夏天那炎热的天气,骄阳似火的太阳,人们额头脖子上汗流不止的现象。其实不然,诗中的“七月流火”恰恰不是形容天气热,而是指天气开始转凉了。因为那时候的农历“七月”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历的8、9月。这句诗其实应该理解为大火(心宿二)向西方移动,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了。正如天狼星可以昭示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心宿二也是一样。所以“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这个说法应该是起于朱熹诗经集传:“此章首言七月暑退将寒,故九月而授衣以御之。”“七月流火”被很多人误解为酷暑之季,是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将解释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这首七月为国风中的第一长篇。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但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七月是一首比较特别的诗,它是按照农历月份来写的,(西周时期并没有农历,在那时候是指夏历,那时候的夏历正是现在我们的农历又称阴历),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首七月比起孟姜女中的十二月调,要更古老。孟姜女是从正月数到12月,以月份来记叙思念夫君,而相对七月来说,我更喜欢七月,它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虽时间流逝但歌声依然缭绕不断地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诗的译文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这首诗描写了西周时期农耕的景象,西周时期是一个奴隶制社会,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现在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那时的农民分到自己的田了,就每天守在田地里,那里便成了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官们操着腰,左边晃悠来,右边晃悠去,看到那些农夫们埋头在田里苦干,脸上就会露出喜悦的笑容,心想,看样子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如果看到某个农夫在休息,那他就惨了,说不定今年又要少分好多粮食。农夫们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不能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饭菜全靠妻子儿女提着篮子送过来,田梗便就是他们的饭桌。这么辛苦天天在田地里劳作,如得到的收获全是自己的,就算再辛苦也值得,可是这大片大片的田地不是自己的,每年收的粮食全部要上交,如果秋收的粮食全是自己的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们是奴隶,这样的想法他们想都不敢想,他们每天勤劳的耕耘,一年下来,分到的也才够自己吃的而己。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农夫们在田里工作,攒回来一些吃的,而家里的妻子就每天呆在家里织布,日子在织布机那隆隆的声音中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付出的努力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的,但不付出努力,那么连那么一点点回报都没有,他们深知这一点,不管生活是多么的困难,不管是多么的无奈,他们已无从选择,只有学会适合这种生活方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天气变凉了,寒冷的朔风飕飕地吹,可是一年下来,不管妇女们怎样手不停的纺织,依然没有保暖的衣服穿,那些衣服刚一做好,就有官员来收走了,冬天将至一家人怎样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都没有几件保暖的衣服,年关又如何过呢?“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他们无力反抗,只有在心里对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心生怨恨。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明媚的青光照着田野,寒冷的冬天已过,万物充满了生机,莺声呖呖,鸟雀啁啾。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行走在这无限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好起来了,脸上偶尔有笑容掠过,但她们从心底里还是害怕的,她们不是不敢出来抛头露面,而是怕自己的姿色引诱来一场灾难,她们去采桑不敢一个人前往,而是成群结队的,这样至少可以何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逛街,而在西周时期却恰恰相反,那些女孩们是不能打扮的,不是她们不想让自己更美,而是怕因为自己的美色引来灾祸。因当时的阶级关系,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就是说,漂亮的女孩子只要那些豳公他们看上眼了,便就会抢夺过去。在那时,这是一种社会风气,平常得很。真可怜那些女孩子。
这里似乎让我们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农夫们忙了田地里的活儿,去到野外打猎,如打到的是狐狸,就要为贵族公子做衣裳,如果打到的是猪就要送给豳公他们吃,自己和家人只能吃剩下的残汤肉沫。七月反映了这个西周时期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诗中显示给我们读者的除了文字还有一幅幅农村图,其中包括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既表现了农家朴素又安详的生活又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俗。
他们虽然一年忙到头没有给自己预备什么,但他们对于过年还是看得很重要的,这一点观念留传至今,一年的结尾不管家里是如何的贫寒,但依然要让自己快乐的过一个年。其实在西周那时期豳公们还是比较有人性的,也许是将心比心吧,在快到年终的时候他们会分配少许过年需用的东西给那些农夫们。想必那些农夫们一年之中最开心的事莫属过年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西周时期的生活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现在依照文字来体会那时的生活,除了感触便是深深的感动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相信很多人一看到“七月流火”便会想到夏天那炎热的天气,骄阳似火的太阳,人们额头脖子上汗流不止的现象。其实不然,诗中的“七月流火”恰恰不是形容天气热,而是指天气开始转凉了。因为那时候的农历“七月”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历的8、9月。这句诗其实应该理解为大火(心宿二)向西方移动,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了。正如天狼星可以昭示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心宿二也是一样。所以“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这个说法应该是起于朱熹诗经集传:“此章首言七月暑退将寒,故九月而授衣以御之。”“七月流火”被很多人误解为酷暑之季,是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将解释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这首七月为国风中的第一长篇。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但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七月是一首比较特别的诗,它是按照农历月份来写的,(西周时期并没有农历,在那时候是指夏历,那时候的夏历正是现在我们的农历又称阴历),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首七月比起孟姜女中的十二月调,要更古老。孟姜女是从正月数到12月,以月份来记叙思念夫君,而相对七月来说,我更喜欢七月,它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虽时间流逝但歌声依然缭绕不断地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诗的译文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这首诗描写了西周时期农耕的景象,西周时期是一个奴隶制社会,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现在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那时的农民分到自己的田了,就每天守在田地里,那里便成了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官们操着腰,左边晃悠来,右边晃悠去,看到那些农夫们埋头在田里苦干,脸上就会露出喜悦的笑容,心想,看样子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如果看到某个农夫在休息,那他就惨了,说不定今年又要少分好多粮食。农夫们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不能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饭菜全靠妻子儿女提着篮子送过来,田梗便就是他们的饭桌。这么辛苦天天在田地里劳作,如得到的收获全是自己的,就算再辛苦也值得,可是这大片大片的田地不是自己的,每年收的粮食全部要上交,如果秋收的粮食全是自己的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们是奴隶,这样的想法他们想都不敢想,他们每天勤劳的耕耘,一年下来,分到的也才够自己吃的而己。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农夫们在田里工作,攒回来一些吃的,而家里的妻子就每天呆在家里织布,日子在织布机那隆隆的声音中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付出的努力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的,但不付出努力,那么连那么一点点回报都没有,他们深知这一点,不管生活是多么的困难,不管是多么的无奈,他们已无从选择,只有学会适合这种生活方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天气变凉了,寒冷的朔风飕飕地吹,可是一年下来,不管妇女们怎样手不停的纺织,依然没有保暖的衣服穿,那些衣服刚一做好,就有官员来收走了,冬天将至一家人怎样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都没有几件保暖的衣服,年关又如何过呢?“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他们无力反抗,只有在心里对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心生怨恨。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明媚的青光照着田野,寒冷的冬天已过,万物充满了生机,莺声呖呖,鸟雀啁啾。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行走在这无限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好起来了,脸上偶尔有笑容掠过,但她们从心底里还是害怕的,她们不是不敢出来抛头露面,而是怕自己的姿色引诱来一场灾难,她们去采桑不敢一个人前往,而是成群结队的,这样至少可以何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逛街,而在西周时期却恰恰相反,那些女孩们是不能打扮的,不是她们不想让自己更美,而是怕因为自己的美色引来灾祸。因当时的阶级关系,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就是说,漂亮的女孩子只要那些豳公他们看上眼了,便就会抢夺过去。在那时,这是一种社会风气,平常得很。真可怜那些女孩子。
这里似乎让我们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农夫们忙了田地里的活儿,去到野外打猎,如打到的是狐狸,就要为贵族公子做衣裳,如果打到的是猪就要送给豳公他们吃,自己和家人只能吃剩下的残汤肉沫。七月反映了这个西周时期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诗中显示给我们读者的除了文字还有一幅幅农村图,其中包括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既表现了农家朴素又安详的生活又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俗。
他们虽然一年忙到头没有给自己预备什么,但他们对于过年还是看得很重要的,这一点观念留传至今,一年的结尾不管家里是如何的贫寒,但依然要让自己快乐的过一个年。其实在西周那时期豳公们还是比较有人性的,也许是将心比心吧,在快到年终的时候他们会分配少许过年需用的东西给那些农夫们。想必那些农夫们一年之中最开心的事莫属过年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西周时期的生活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现在依照文字来体会那时的生活,除了感触便是深深的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