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郡王有请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尽管柳逸玄知道这向忠辉不怀好意,但他也无法抵挡住心中对那幅清明上河图的好奇,因为这幅画是他来到北宋的原因,或许也是他离开北宋的钥匙。柳逸玄前番私自跑来钧州,就是想看一看这幅画在北宋是个什么样子,从而确定一下故宫博物院的那幅藏品是不是真迹,也算替他爷爷完成了的一个未了的心愿,可是向忠辉对此事十分谨慎,死活都不答应让柳逸玄看画,还甚至封锁消息,不想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这幅画的下落。
向忠辉带着柳逸玄和灵儿转到书房的里间,只让管家孔来升在旁边招呼着,自己转过格栅,拉起一道门帘往密室里去了。
“两位请在此稍候,我们老爷去取画了,马上就会出来。”那孔来升边说边又给柳逸玄和灵儿倒茶,倒完茶之后又跟柳逸玄客套了几句,别的话也不敢多问。
柳逸玄看了孔来升一眼,觉得他倒也是个忠心耿耿的奴仆,这向忠辉素来喜好收藏,各种瓷器字画摆满了整个屋子,柳逸玄起身往书房的墙壁上观望了一番,墙上挂的一些字画多是北宋当时的名家作品。向忠辉身为郡王,又常与文人墨客来往,他的书房里有几幅当代名家的作品自然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柳逸玄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收藏家来说,能摆在外面供客人欣赏的往往都不是精品,这间书房肯定会有密室,而密室里的藏品才是主人的最爱。
柳逸玄来问孔来升:“孔管家,你们老王爷有几个儿女啊?”
孔来升不知柳逸玄何意,只当他是闲聊,便笑着回道:“我们老王爷有两位公子和一位郡主,现如今郡主已经出嫁,这大公子和二公子也都各自成家,二公子半月前被圣上调到康王帐下去了山东,只有大公子还留在王爷身边,担任这钧州守备之职。”
“哦,实不相瞒,我也是刚从康王那里回来不久,也曾见过你家二公子,觉得他人还不错。”
那孔来升又问道:“听说山东一带仗打的很凶,金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难道这金国人真要灭亡我们大宋吗?”
柳逸玄从孔来升眼里看到了些许的担忧,因为作为一个郡王府里的管家,他本没有必要关心前方的战事,只是现如今他们的二公子去了战场,宋军在前线又是连连失利,这就让更多的普通大宋百姓开始关心起来国家的命运,柳逸玄正要跟孔来升说一下当今的局势,却见老郡王向忠辉手捧着一幅画轴从格栅后面掀开门帘走了出来。孔来升一见主人来了,便起身过来服侍,便把刚才的闲篇撂下了。
“柳公子,这就是你一直想看的那幅画。”向忠辉略带神秘地将那幅长轴捧了出来,便带着众人走到书房一侧的书案边,把一张干净整洁的桌布铺在案子上,又让管家把房门掩了窗户关了,便轻轻地打开那幅卷轴。
这幅五米多长的卷轴卷起来的直径也有四五寸,被向忠辉缓缓地由首到尾打开,略过了卷首处长达一尺多长的白绢,柳逸玄才看到了画面的开始部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山水长卷,长卷的欣赏往往不是将画面完全展开,因为画卷的尺幅太长,完全展开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因此在欣赏长卷时会一边打开画面,一边又顺势将看过的部分卷起,整个过程就好比是看西洋镜或者是走马灯。
中国古代山水长卷多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有很大的不同。散点透视构图法的特点是画家在创作时不需要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察,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也正是由于这种构图方法的不同,所以中国的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同时,对于欣赏者来讲,也很容易跟随作者创作时的视角来感受作者眼中的世界。
钧州郡王向忠辉此时慢慢将画轴打开,而他的管家孔来升只在一端负责将看过的部分卷起,柳逸玄和灵儿围拢在向忠辉身旁,仔细观赏着这幅山水名作。
清明上河图长卷整体可分为郊外风光、汴河场景和城内街市三大部分,卷首处正是汴梁城郊外的风景。柳逸玄俯身仔细观察着画面,却发现这幅长卷与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那幅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画面的色彩上,眼前的这幅画明显是色泽鲜亮,画中远山含黛近水流青,鹅黄色的柳枝迎风飞摆,麦田里的绿苗清晰可见,就连街道房屋上的青瓦都是崭新的墨色,显然是一幅刚完成不久的画作,没有岁月留下的沧桑感。
其次是题跋上,这幅画最开始的地方确有“清明上河图”五个大字,并且是用瘦金体书就而成,但柳逸玄并没有看到宋徽宗的龙头小印,也没有见到宋徽宗“天下一人”的个性签名。第三便是柳逸玄最关心的画面开始处的那处残损,柳逸玄仔细在画中找到城外的那个村落,然后又找到河边的那棵粗大的柳树,在柳树旁边的乡间小路上果然看到了有两个行人在牵着马匹赶路,而其中的一匹马只露出头部而不见身子,这点倒是和后世流传的那幅作品完全吻合。
然而,柳逸玄越是仔细地观赏这幅画卷,越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的感觉,从色彩上来看,这幅画完成于宣和二年,距靖康元年已有六年时间,但眼前的这幅画看起来色泽过于鲜亮,作画用的宣纸纹理清晰泛白,仿佛是刚画过没多少时间,柳逸玄虽然不是学国画的出身,但也知道墨色一旦浸入宣纸,时间一久就会渗入宣纸的纹理之中,与刚刚完成的画作多少会有些细微的差别。
再来说画上的题跋,据说当年张择端将这幅画呈给徽宗看时,徽宗不仅给画题了字,还盖上了自己的双龙小印,可是这幅画却不见徽宗的印章。柳逸玄又仔细看了看那五个用廋金体书写的题词,虽然书写风格和字体结构都符合宋徽宗的特点,但是如果仔细去看的话,还是隐约可见字体笔画的周围会有浅浅的一圈勾勒痕迹。从这两点来看,柳逸玄判定眼前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应该是一件高质量的摹本。
“临”和“摹”都是按照原作进行仿制的过程,临,就是照着原作进行写或画,但与原作的符合相似程度不高,而摹,就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摹画时先用薄纸铺在原作上,然后用极细的勾线笔按照原作的笔迹或形状进行勾勒,当把原作中的形象轮廓勾勒出来之后,在比着原作进行上色,如此仿制出来的作品与原作的相似度极高,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并且多数摹本都能保留原作者的行笔或绘画风格,几乎可以看作是原作。
摹本虽然是在仿制,但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高质量的摹本其艺术价值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却是唐人的摹本,其相似程度可以看作与真迹无二,也被历来的收藏者奉为神品,在真迹没有现世之前,这幅兰亭集序的唐代摹本仍然被视作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是台北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柳逸玄盯着眼前的这幅画沉思良久,他不知道向忠辉拿出这幅摹本给自己看到底是什么用意。“这老头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不愿意给我看那幅真迹也就罢了,干嘛非得拿出一幅假画给我看呢?难道又是在考我?”
柳逸玄看了看站在一旁一直盯着自己的老郡王向忠辉,他倒是慈眉善目,一脸笑呵呵的样子。向忠辉眯着眼睛问道:“柳公子怎么样,你看这幅画可是翰林院张画师的真迹否?”
柳逸玄没有答话,灵儿倒在旁边点了点头,插嘴说道:“嗯,我看像是真的!当年我在父皇书房里看到的那幅画应该就是这一幅!”
“公主可真是好眼力啊,当年太上皇赏给老夫的就是眼前这幅山水长卷啊!”边说边又看了看柳逸玄的反应,柳逸玄只是佯装不在听他们的讲话,而是低头仔细看着画面上的人物和街市场景。那向忠辉见柳逸玄迟迟不表态,连忙又问了一句:“柳公子,你看这幅画的真伪如何啊?”
柳逸玄这才回过头来,连忙笑道:“老王爷开玩笑了不是,这幅画是太上皇赐给您的,那岂能有假?晚生看来,这幅画是真迹无疑了!”又指着画言道:“王爷您来看,这幅画卷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远处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街市上的文字招牌,丝毫不失,这等高超的技法,必定是出于宫廷画师张择端之手啊!”“好!柳公子果然眼里不俗,来人,快快备下酒宴,我要好好宴请二位贵客!”向忠辉笑逐颜开,连忙吩咐下人款待柳逸玄和灵儿。柳逸玄明明认出这幅画并非真迹,却为何谎称眼前这幅画便是真迹,到底他是作何考虑,且待后文。
尽管柳逸玄知道这向忠辉不怀好意,但他也无法抵挡住心中对那幅清明上河图的好奇,因为这幅画是他来到北宋的原因,或许也是他离开北宋的钥匙。柳逸玄前番私自跑来钧州,就是想看一看这幅画在北宋是个什么样子,从而确定一下故宫博物院的那幅藏品是不是真迹,也算替他爷爷完成了的一个未了的心愿,可是向忠辉对此事十分谨慎,死活都不答应让柳逸玄看画,还甚至封锁消息,不想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这幅画的下落。
向忠辉带着柳逸玄和灵儿转到书房的里间,只让管家孔来升在旁边招呼着,自己转过格栅,拉起一道门帘往密室里去了。
“两位请在此稍候,我们老爷去取画了,马上就会出来。”那孔来升边说边又给柳逸玄和灵儿倒茶,倒完茶之后又跟柳逸玄客套了几句,别的话也不敢多问。
柳逸玄看了孔来升一眼,觉得他倒也是个忠心耿耿的奴仆,这向忠辉素来喜好收藏,各种瓷器字画摆满了整个屋子,柳逸玄起身往书房的墙壁上观望了一番,墙上挂的一些字画多是北宋当时的名家作品。向忠辉身为郡王,又常与文人墨客来往,他的书房里有几幅当代名家的作品自然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柳逸玄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收藏家来说,能摆在外面供客人欣赏的往往都不是精品,这间书房肯定会有密室,而密室里的藏品才是主人的最爱。
柳逸玄来问孔来升:“孔管家,你们老王爷有几个儿女啊?”
孔来升不知柳逸玄何意,只当他是闲聊,便笑着回道:“我们老王爷有两位公子和一位郡主,现如今郡主已经出嫁,这大公子和二公子也都各自成家,二公子半月前被圣上调到康王帐下去了山东,只有大公子还留在王爷身边,担任这钧州守备之职。”
“哦,实不相瞒,我也是刚从康王那里回来不久,也曾见过你家二公子,觉得他人还不错。”
那孔来升又问道:“听说山东一带仗打的很凶,金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难道这金国人真要灭亡我们大宋吗?”
柳逸玄从孔来升眼里看到了些许的担忧,因为作为一个郡王府里的管家,他本没有必要关心前方的战事,只是现如今他们的二公子去了战场,宋军在前线又是连连失利,这就让更多的普通大宋百姓开始关心起来国家的命运,柳逸玄正要跟孔来升说一下当今的局势,却见老郡王向忠辉手捧着一幅画轴从格栅后面掀开门帘走了出来。孔来升一见主人来了,便起身过来服侍,便把刚才的闲篇撂下了。
“柳公子,这就是你一直想看的那幅画。”向忠辉略带神秘地将那幅长轴捧了出来,便带着众人走到书房一侧的书案边,把一张干净整洁的桌布铺在案子上,又让管家把房门掩了窗户关了,便轻轻地打开那幅卷轴。
这幅五米多长的卷轴卷起来的直径也有四五寸,被向忠辉缓缓地由首到尾打开,略过了卷首处长达一尺多长的白绢,柳逸玄才看到了画面的开始部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山水长卷,长卷的欣赏往往不是将画面完全展开,因为画卷的尺幅太长,完全展开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因此在欣赏长卷时会一边打开画面,一边又顺势将看过的部分卷起,整个过程就好比是看西洋镜或者是走马灯。
中国古代山水长卷多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有很大的不同。散点透视构图法的特点是画家在创作时不需要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察,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也正是由于这种构图方法的不同,所以中国的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同时,对于欣赏者来讲,也很容易跟随作者创作时的视角来感受作者眼中的世界。
钧州郡王向忠辉此时慢慢将画轴打开,而他的管家孔来升只在一端负责将看过的部分卷起,柳逸玄和灵儿围拢在向忠辉身旁,仔细观赏着这幅山水名作。
清明上河图长卷整体可分为郊外风光、汴河场景和城内街市三大部分,卷首处正是汴梁城郊外的风景。柳逸玄俯身仔细观察着画面,却发现这幅长卷与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那幅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画面的色彩上,眼前的这幅画明显是色泽鲜亮,画中远山含黛近水流青,鹅黄色的柳枝迎风飞摆,麦田里的绿苗清晰可见,就连街道房屋上的青瓦都是崭新的墨色,显然是一幅刚完成不久的画作,没有岁月留下的沧桑感。
其次是题跋上,这幅画最开始的地方确有“清明上河图”五个大字,并且是用瘦金体书就而成,但柳逸玄并没有看到宋徽宗的龙头小印,也没有见到宋徽宗“天下一人”的个性签名。第三便是柳逸玄最关心的画面开始处的那处残损,柳逸玄仔细在画中找到城外的那个村落,然后又找到河边的那棵粗大的柳树,在柳树旁边的乡间小路上果然看到了有两个行人在牵着马匹赶路,而其中的一匹马只露出头部而不见身子,这点倒是和后世流传的那幅作品完全吻合。
然而,柳逸玄越是仔细地观赏这幅画卷,越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的感觉,从色彩上来看,这幅画完成于宣和二年,距靖康元年已有六年时间,但眼前的这幅画看起来色泽过于鲜亮,作画用的宣纸纹理清晰泛白,仿佛是刚画过没多少时间,柳逸玄虽然不是学国画的出身,但也知道墨色一旦浸入宣纸,时间一久就会渗入宣纸的纹理之中,与刚刚完成的画作多少会有些细微的差别。
再来说画上的题跋,据说当年张择端将这幅画呈给徽宗看时,徽宗不仅给画题了字,还盖上了自己的双龙小印,可是这幅画却不见徽宗的印章。柳逸玄又仔细看了看那五个用廋金体书写的题词,虽然书写风格和字体结构都符合宋徽宗的特点,但是如果仔细去看的话,还是隐约可见字体笔画的周围会有浅浅的一圈勾勒痕迹。从这两点来看,柳逸玄判定眼前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应该是一件高质量的摹本。
“临”和“摹”都是按照原作进行仿制的过程,临,就是照着原作进行写或画,但与原作的符合相似程度不高,而摹,就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摹画时先用薄纸铺在原作上,然后用极细的勾线笔按照原作的笔迹或形状进行勾勒,当把原作中的形象轮廓勾勒出来之后,在比着原作进行上色,如此仿制出来的作品与原作的相似度极高,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并且多数摹本都能保留原作者的行笔或绘画风格,几乎可以看作是原作。
摹本虽然是在仿制,但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高质量的摹本其艺术价值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却是唐人的摹本,其相似程度可以看作与真迹无二,也被历来的收藏者奉为神品,在真迹没有现世之前,这幅兰亭集序的唐代摹本仍然被视作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是台北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柳逸玄盯着眼前的这幅画沉思良久,他不知道向忠辉拿出这幅摹本给自己看到底是什么用意。“这老头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不愿意给我看那幅真迹也就罢了,干嘛非得拿出一幅假画给我看呢?难道又是在考我?”
柳逸玄看了看站在一旁一直盯着自己的老郡王向忠辉,他倒是慈眉善目,一脸笑呵呵的样子。向忠辉眯着眼睛问道:“柳公子怎么样,你看这幅画可是翰林院张画师的真迹否?”
柳逸玄没有答话,灵儿倒在旁边点了点头,插嘴说道:“嗯,我看像是真的!当年我在父皇书房里看到的那幅画应该就是这一幅!”
“公主可真是好眼力啊,当年太上皇赏给老夫的就是眼前这幅山水长卷啊!”边说边又看了看柳逸玄的反应,柳逸玄只是佯装不在听他们的讲话,而是低头仔细看着画面上的人物和街市场景。那向忠辉见柳逸玄迟迟不表态,连忙又问了一句:“柳公子,你看这幅画的真伪如何啊?”
柳逸玄这才回过头来,连忙笑道:“老王爷开玩笑了不是,这幅画是太上皇赐给您的,那岂能有假?晚生看来,这幅画是真迹无疑了!”又指着画言道:“王爷您来看,这幅画卷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远处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街市上的文字招牌,丝毫不失,这等高超的技法,必定是出于宫廷画师张择端之手啊!”“好!柳公子果然眼里不俗,来人,快快备下酒宴,我要好好宴请二位贵客!”向忠辉笑逐颜开,连忙吩咐下人款待柳逸玄和灵儿。柳逸玄明明认出这幅画并非真迹,却为何谎称眼前这幅画便是真迹,到底他是作何考虑,且待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