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眼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生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只有在结尾处,才会显示出它全部的庄严。死无疑是庄严的,甚至是神圣的,面对一具失去生命的躯体,我们无不感到一种逼人的神秘,而由生敬畏之心。不是对躯体的敬畏,而是对躯体后面更大未知的敬畏。由此,悲剧甚至可以上升为正剧和壮剧。即使是最卑微的人,旁观者对他的死的敬畏也不会稍减半分。但在生者那里,即使是最高贵者,他也难以免除可笑,愚蠢和庸俗。
人生固然是一场悲剧,但在这场悲剧显露出它的全部真相之前,是闹剧,滑稽剧,没完没了的生活剧。只有在死时,才会变成一场正剧。每个人都在以一种可笑亦可怜的不死心境,过着必死的人生。
没有人能够在活着时,获得完整的尊严。活着即意味着尊严的丧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没有一种活法能够不是庸俗的。即使上帝来到我们中间,上帝也肯定不能免俗。而上帝之所以神圣崇高,就是因为他从不曾在我们中间生活过。一个人从远处看,可能是个神,近处看,就是个人了。再近了看,就肯定是个俗人。世上没有一个人不是俗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俗人的人,除非这个人已经辞世,不然,他就无法在我们眼中变得崇高。这很可悲,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能向我们昭示某种尊严。
我们活着,还以为是照着自己的样子活着,而实际上,我们是在模仿活着。我们看着别人怎么活就怎么活,从出生就开始模仿,长大后还要互相模仿。如果我们没有模仿的对象,或者不会模仿,我们肯定不知怎么活。
我并不认为人生悲剧性的结局有什么不好,也不认为人生中的不幸有多么的坏,更不认为不快乐的活着就是一种罪过。相反,我极其憎恶那种要人快乐的说教,仿佛那些说教就真的能让人快乐起来。我觉得这些人在故意说着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我觉得让人快乐的说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其根底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一个不快乐的世界,所以,他们要用虚假的快乐来遮掩真实的忧患。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祝你永远快乐时,他的潜台词是:你是不快乐的。认识到人生悲剧性的结局,认识到忧患和操劳乃是人生永远不变的底色,我们才能真正正视人生的种种痛苦和不如意,才能在它们来临时,减轻对它们的受容性,而减轻了痛苦,也就等于增加了快乐。只有把痛苦当成必然,把快乐当成恩赐,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痛苦,最大程度的增加快乐。
我们知道,人在即将辞世的最后时刻,只要他还清醒,都难免一掬留恋的泪水。这是生命最后的仪式,如果说我们来时的哭是无意识的哭,那么,走时的哭就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连曹操这样的一世英雄也不能免俗。他在交代完后事之后,用如雨的泪水结束了自己铁血征伐的一生。他不愿死是肯定的,但不愿死并不等于怕死,如果是怕死就不止是流泪,而是呼救和哀求了。有的人在临死时还在求身边的人救他,这才是真正的怕死。而曹操临终时的“泪如雨下”只是对生命的留恋。他始终是清醒的,即留恋生命,又认同必然。不愿死,又不怕死,是生命的真实,也是生命的态度。
如果只想着结局,人生将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旅行,如果只想着过程,人生或许还有一些琐碎的意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活在过程之中,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而结局只是“遥远的展望”和留待“最后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在有时候,当生存——也即是过程中的痛苦,变得无法忍受时,我们也会让结局“提前”到来,用结局的绝对的无意义,来消解过程中相对的有意义,从而让痛苦失去依据。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同时又固执的认为自己不会马上死去,即使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也可能认为自己“离死尚远”生的欲念如此强烈,使人不自觉的忽略了近在身边,时刻伴随,瞬即即来的死亡。没有一个人不是在死亡来临时,而不感到它的突然。因为我们从来都是准备怎样生,而从不曾准备怎样死,对于死,我们没有准备。我们不会想到下一刻,我们就可能死去,而此时此刻,我们是在享受最后的人生。我们想的是,明天该做什么,下个月某项工作就要开始了,而在明年,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新的起色,只是没有想到死。一个人在马路这边遇到一个熟人,谈了几句话,走到马路另一边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撞死了。他在和熟人谈话时,没有想到死离他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他想的是生命的久远。
其实,生死只在一隙之间,但我们不会想到离死如此之近,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只有经历千辛万苦的跋涉,死才会到来,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自己的死,不会是件容易的事。当人认识到终有一死时,就不再幻想永生,但人会把死推到遥远,远到万水千山。
人在最幸福和在最痛苦时,都是不怕死的。幸福让人晕眩,在幸福的灿灿光辉中,连死都罩上了一层柔美的色彩。能够幸福生的人,也能幸福的死。而生的痛苦会使死变得幸福,两者殊途同归。
人生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只有在结尾处,才会显示出它全部的庄严。死无疑是庄严的,甚至是神圣的,面对一具失去生命的躯体,我们无不感到一种逼人的神秘,而由生敬畏之心。不是对躯体的敬畏,而是对躯体后面更大未知的敬畏。由此,悲剧甚至可以上升为正剧和壮剧。即使是最卑微的人,旁观者对他的死的敬畏也不会稍减半分。但在生者那里,即使是最高贵者,他也难以免除可笑,愚蠢和庸俗。
人生固然是一场悲剧,但在这场悲剧显露出它的全部真相之前,是闹剧,滑稽剧,没完没了的生活剧。只有在死时,才会变成一场正剧。每个人都在以一种可笑亦可怜的不死心境,过着必死的人生。
没有人能够在活着时,获得完整的尊严。活着即意味着尊严的丧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没有一种活法能够不是庸俗的。即使上帝来到我们中间,上帝也肯定不能免俗。而上帝之所以神圣崇高,就是因为他从不曾在我们中间生活过。一个人从远处看,可能是个神,近处看,就是个人了。再近了看,就肯定是个俗人。世上没有一个人不是俗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俗人的人,除非这个人已经辞世,不然,他就无法在我们眼中变得崇高。这很可悲,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能向我们昭示某种尊严。
我们活着,还以为是照着自己的样子活着,而实际上,我们是在模仿活着。我们看着别人怎么活就怎么活,从出生就开始模仿,长大后还要互相模仿。如果我们没有模仿的对象,或者不会模仿,我们肯定不知怎么活。
我并不认为人生悲剧性的结局有什么不好,也不认为人生中的不幸有多么的坏,更不认为不快乐的活着就是一种罪过。相反,我极其憎恶那种要人快乐的说教,仿佛那些说教就真的能让人快乐起来。我觉得这些人在故意说着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我觉得让人快乐的说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其根底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一个不快乐的世界,所以,他们要用虚假的快乐来遮掩真实的忧患。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祝你永远快乐时,他的潜台词是:你是不快乐的。认识到人生悲剧性的结局,认识到忧患和操劳乃是人生永远不变的底色,我们才能真正正视人生的种种痛苦和不如意,才能在它们来临时,减轻对它们的受容性,而减轻了痛苦,也就等于增加了快乐。只有把痛苦当成必然,把快乐当成恩赐,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痛苦,最大程度的增加快乐。
我们知道,人在即将辞世的最后时刻,只要他还清醒,都难免一掬留恋的泪水。这是生命最后的仪式,如果说我们来时的哭是无意识的哭,那么,走时的哭就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连曹操这样的一世英雄也不能免俗。他在交代完后事之后,用如雨的泪水结束了自己铁血征伐的一生。他不愿死是肯定的,但不愿死并不等于怕死,如果是怕死就不止是流泪,而是呼救和哀求了。有的人在临死时还在求身边的人救他,这才是真正的怕死。而曹操临终时的“泪如雨下”只是对生命的留恋。他始终是清醒的,即留恋生命,又认同必然。不愿死,又不怕死,是生命的真实,也是生命的态度。
如果只想着结局,人生将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旅行,如果只想着过程,人生或许还有一些琐碎的意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活在过程之中,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而结局只是“遥远的展望”和留待“最后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在有时候,当生存——也即是过程中的痛苦,变得无法忍受时,我们也会让结局“提前”到来,用结局的绝对的无意义,来消解过程中相对的有意义,从而让痛苦失去依据。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同时又固执的认为自己不会马上死去,即使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也可能认为自己“离死尚远”生的欲念如此强烈,使人不自觉的忽略了近在身边,时刻伴随,瞬即即来的死亡。没有一个人不是在死亡来临时,而不感到它的突然。因为我们从来都是准备怎样生,而从不曾准备怎样死,对于死,我们没有准备。我们不会想到下一刻,我们就可能死去,而此时此刻,我们是在享受最后的人生。我们想的是,明天该做什么,下个月某项工作就要开始了,而在明年,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新的起色,只是没有想到死。一个人在马路这边遇到一个熟人,谈了几句话,走到马路另一边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撞死了。他在和熟人谈话时,没有想到死离他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他想的是生命的久远。
其实,生死只在一隙之间,但我们不会想到离死如此之近,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只有经历千辛万苦的跋涉,死才会到来,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自己的死,不会是件容易的事。当人认识到终有一死时,就不再幻想永生,但人会把死推到遥远,远到万水千山。
人在最幸福和在最痛苦时,都是不怕死的。幸福让人晕眩,在幸福的灿灿光辉中,连死都罩上了一层柔美的色彩。能够幸福生的人,也能幸福的死。而生的痛苦会使死变得幸福,两者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