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女作者的散文欣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上个世纪中“五四运动”和八、九十年代成为当今评论界无法否认的两次“散文时代”高峰,特别是世纪末散文的创作,成为中国文坛最亮丽的一道文学风景。如果说散文审美情趣的提高和文性的回归在八、九十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中,真正的散文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状况才呈现出来。
在专业的散文创作中,近年来围绕对“现代化”是美景还是陷阱、当代作家应该如何应对飞速的历史和人文转向等问题的争论,渐渐生发和演变出了两极对立的创作主体模式,并日益呈强化之势。张承志等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坚守“清洁的精神”和人文理想的价值,面对汹涌着的拜金主义、犬儒主义以及“文以载欲”(所谓下半身写作)不断创作出充满激情的警世之文;而王蒙之风的散文则保持了与时代新语境的亲和力,在张扬语言个性的同时,为现代化的进步鼓掌叫好,对保守落后和针对某些人对新文化持有的戒心,不断发表的是一种冷静的新历史理性的通世之文。
冷静地阅读和欣赏中财论坛春夜听雨版面的文章,较之与男性作者,尽管女作者的文章在数量上的没有男性作者多,但她们她们的文章更与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易于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怀。也就是说,男性作者的文章善于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概括,得出的是某种结论;而女性作者习惯于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印象。就文本来说,并不存在深奥与肤浅、高雅与粗俗之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女性的文章更加易于让读者明白和接受,所以,也是为了简单方便一些,我谈一点阅读女性作者的作品的感受。
我曾经有意地观察过一些网络论坛或者bbs,发现绝大多数论坛上女性作者偏多,这大概和中国古老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有相当大的关系。除去那些极少数可以拥坐在家里的专业作家以外,这个世界给男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方式。肩负家庭重担的女性,同样也需要一种休闲或者娱乐的方式,而网络的出现,正好给做完家务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于是,更多的女性拿起笔来,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灵魂,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追求自己的人生。还有一点,就是网络上的女性作者以各种文字工作、财会、教师和医务人员居多,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电脑,所以,对电脑的熟练使用也为她们进行文字创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条件。
从历史上看,传媒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传媒、纸传媒和电子传媒,传媒工具的不同对文化和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能说过分。有的学者认为是纸媒体引发了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同样,纸媒体也成就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文学。现在,人们花费在电脑上电视上网络上的时间与日俱增,这种媒体工具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的便利,而是人们把握和感知这个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化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审美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网络文学越来越不可小瞧,现在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出版过网络文学作品。
在春夜听雨版面内,我们不能忽视李幼谦、“山高水远”、“幽幽飞”、“月桂树”、“忆雪飞”、“何小皙”、“戈眉”、“小老鼠”、“梅笛”、“舄兢”、“帘外”、“静儿”、“再清”、“流星7749”、“舞双双”、“绿叶如涓”、“贾秀莉”、“榛子”、“透透”、“暗香盈袖”、“晚亭”、“微雨”等朋友的作品,仔细阅读之后,我认为她们的作品同多异少,大致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复杂多样化,二是作品生活化,三是表述个人化。
复杂多样化只要稍加留意就可感到,现在论坛的文章通俗、严肃、纪实、历史、家族、乡土、女权、都市、言情、官场、私密、怀旧、调侃、变形以及跨文体和超文本写作等等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真是多元共存,众声喧哗。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少积多,再从多中选择共性的以为标准,渐渐变多为少,无限循环,成为发展。多总比少好,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淡化的大气候所致,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休闲方式的改变以及休闲情趣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文学功能的扩展和外延,促使了文学风格形态的多样与复杂。但是,在肯定这些女性作者的作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不能漠视个别人作品中的泡沫化。有些人仅仅追求了文章的昙花一现,而忽视了创作更深层次更高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或者重视了数量而轻视了质量,所以,即就是读过,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虽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但自忖十多年来,因为对文学的喜欢,涉猎或者阅读过的书籍也颇为不少,但从来没有如这两年在网络上感觉到的这般眼花缭乱过。我为这么多的文章数量感到欣慰,遗憾的是其中精华太少而泥沙太多,于是在此同时,也深深担忧,这么发展下去,会不会抹煞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版面内有的朋友的文章跟贴和点击量有下降趋势。
作品生活化,既有写作方式和形态上的分化,也包括作品内容的日常生活化。回顾80年代的作品,其价值立场极具内在的整一性和共同性,即使写作手法撩乱,借鉴门类颇多,但其价值和方法大致相同,是所谓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存的时期,但写实主义雄居首位。现代主义是抽象、精英和晦涩化的,以追求深度为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以解构性和消费性为旨,作品向生活化扩张,由深度浮向平面,往往可以混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80年代的创作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跳不出新启蒙主义的话语。而现在不同了,理想主义的、激进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女性女权主义的、宽容的现实主义的、甚至准宗教的价值观并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更因为作品的人物塑造也由风云人物变化为平民、小人物、左右为难迷茫困惑的窘迫者,所表现的多是他们的实实在在的离合悲欢,生活的烟火气骤然浓烈起来,文学作品成为有血有肉可与日常生活相互参见的肉身化文学,与之相联系的是对忧患意识的消解,偏多与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化忧虑为通达,变沉重为无奈。在这一点上,论坛女性作者的文章中随处可见,但尤以“静儿”、“幽幽飞”、“忆雪飞”、“再清”、“舞双双”、“透透”等有代表性。
对于第三点,陈洪金和“七彩燕”朋友都已就叙述的个人化有过专门的文章讨论,其见识也颇为独到。我补充一点,那就是个人化写作实际在版面上有两种:一种是过于注重私人空间,描写极端个人化的生存体验和心灵感受,喜欢表述抽象化的人性碎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个人化转变为一种隐私化;另一种是身处边缘化的位置,但却把当下或者经历过的生存体验上升到精神和心灵体验的高度,以个人化写作来思考、沟通和描述民族文化,并把这种思考通过个人化的文章描述给读者,寻求更大空间的沟通。前一种个人化也具有相当的认识意味和审美情趣,但却太狭小,难以成为大的气候;而后一种个人化境界就大多了,如李幼谦、“山高水远”、“幽幽飞”、“再清”等朋友的文章颇能见到如此胸襟。
最后,我不能不说一下有些女性作者的文章尽管文字功底不错,但却缺乏一种清醒的、自觉的和科学的文体意识和审美境界,满足于随心所欲或者粗疏简陋的自由书写,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思想性和回味性;二是在一些大的题材如新的社会矛盾面前选择退避和缺席,或者更多的是理念胜于情感,思辨压倒形象,甚至有的存在因寡情而导致的滥情或矫情,极大地削弱了一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要克服以上的问题,我以为就作品的叙述而言,可以在保持散文特有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后,积极大胆地借用一些小说、诗歌、戏剧、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融入一些“反讽”、“隐喻”、“象征”或者“复调”的写作,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荒诞和变形的夸张,那么在散文原有的亲切感和流动感之上,会平添想象力和陌生化,无疑会有效地丰富散文的艺术感染力;二是要在保持个人化写作的同时,充分重视余光中先生提出来的现代散文语言的弹性、密度和质料的要求,积极广泛占有散文写作的语言资源,如诗歌、俗语等等,并注意文本叙述中语言的常态和变态,努力使用一种区别于生活实用的个人化审美语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写作题材上不断扩大,敢于以散文的形式写作一些重大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重大题材,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品来。
女性作者的作品是春夜听雨版面不可或缺的一道极有特色的美丽景观,我深深地喜爱着这些作品,也正因为喜爱之深,所以在欣赏中也就有了许多的感受,我把自己的浅见陋识说出来,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沟通,在此基础上真诚地希望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为所有的朋友都在期待着你们更多更新的好作品,论坛和版面也在期待着,只有好的作品才能更大地促进论坛的发展,而论坛的壮大和发展也就能为朋友们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在上个世纪中“五四运动”和八、九十年代成为当今评论界无法否认的两次“散文时代”高峰,特别是世纪末散文的创作,成为中国文坛最亮丽的一道文学风景。如果说散文审美情趣的提高和文性的回归在八、九十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中,真正的散文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状况才呈现出来。
在专业的散文创作中,近年来围绕对“现代化”是美景还是陷阱、当代作家应该如何应对飞速的历史和人文转向等问题的争论,渐渐生发和演变出了两极对立的创作主体模式,并日益呈强化之势。张承志等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坚守“清洁的精神”和人文理想的价值,面对汹涌着的拜金主义、犬儒主义以及“文以载欲”(所谓下半身写作)不断创作出充满激情的警世之文;而王蒙之风的散文则保持了与时代新语境的亲和力,在张扬语言个性的同时,为现代化的进步鼓掌叫好,对保守落后和针对某些人对新文化持有的戒心,不断发表的是一种冷静的新历史理性的通世之文。
冷静地阅读和欣赏中财论坛春夜听雨版面的文章,较之与男性作者,尽管女作者的文章在数量上的没有男性作者多,但她们她们的文章更与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易于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怀。也就是说,男性作者的文章善于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概括,得出的是某种结论;而女性作者习惯于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印象。就文本来说,并不存在深奥与肤浅、高雅与粗俗之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女性的文章更加易于让读者明白和接受,所以,也是为了简单方便一些,我谈一点阅读女性作者的作品的感受。
我曾经有意地观察过一些网络论坛或者bbs,发现绝大多数论坛上女性作者偏多,这大概和中国古老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有相当大的关系。除去那些极少数可以拥坐在家里的专业作家以外,这个世界给男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方式。肩负家庭重担的女性,同样也需要一种休闲或者娱乐的方式,而网络的出现,正好给做完家务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于是,更多的女性拿起笔来,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灵魂,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追求自己的人生。还有一点,就是网络上的女性作者以各种文字工作、财会、教师和医务人员居多,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电脑,所以,对电脑的熟练使用也为她们进行文字创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条件。
从历史上看,传媒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传媒、纸传媒和电子传媒,传媒工具的不同对文化和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能说过分。有的学者认为是纸媒体引发了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同样,纸媒体也成就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文学。现在,人们花费在电脑上电视上网络上的时间与日俱增,这种媒体工具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的便利,而是人们把握和感知这个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化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审美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网络文学越来越不可小瞧,现在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出版过网络文学作品。
在春夜听雨版面内,我们不能忽视李幼谦、“山高水远”、“幽幽飞”、“月桂树”、“忆雪飞”、“何小皙”、“戈眉”、“小老鼠”、“梅笛”、“舄兢”、“帘外”、“静儿”、“再清”、“流星7749”、“舞双双”、“绿叶如涓”、“贾秀莉”、“榛子”、“透透”、“暗香盈袖”、“晚亭”、“微雨”等朋友的作品,仔细阅读之后,我认为她们的作品同多异少,大致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复杂多样化,二是作品生活化,三是表述个人化。
复杂多样化只要稍加留意就可感到,现在论坛的文章通俗、严肃、纪实、历史、家族、乡土、女权、都市、言情、官场、私密、怀旧、调侃、变形以及跨文体和超文本写作等等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真是多元共存,众声喧哗。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少积多,再从多中选择共性的以为标准,渐渐变多为少,无限循环,成为发展。多总比少好,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淡化的大气候所致,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休闲方式的改变以及休闲情趣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文学功能的扩展和外延,促使了文学风格形态的多样与复杂。但是,在肯定这些女性作者的作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不能漠视个别人作品中的泡沫化。有些人仅仅追求了文章的昙花一现,而忽视了创作更深层次更高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或者重视了数量而轻视了质量,所以,即就是读过,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虽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但自忖十多年来,因为对文学的喜欢,涉猎或者阅读过的书籍也颇为不少,但从来没有如这两年在网络上感觉到的这般眼花缭乱过。我为这么多的文章数量感到欣慰,遗憾的是其中精华太少而泥沙太多,于是在此同时,也深深担忧,这么发展下去,会不会抹煞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版面内有的朋友的文章跟贴和点击量有下降趋势。
作品生活化,既有写作方式和形态上的分化,也包括作品内容的日常生活化。回顾80年代的作品,其价值立场极具内在的整一性和共同性,即使写作手法撩乱,借鉴门类颇多,但其价值和方法大致相同,是所谓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存的时期,但写实主义雄居首位。现代主义是抽象、精英和晦涩化的,以追求深度为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以解构性和消费性为旨,作品向生活化扩张,由深度浮向平面,往往可以混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80年代的创作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跳不出新启蒙主义的话语。而现在不同了,理想主义的、激进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女性女权主义的、宽容的现实主义的、甚至准宗教的价值观并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更因为作品的人物塑造也由风云人物变化为平民、小人物、左右为难迷茫困惑的窘迫者,所表现的多是他们的实实在在的离合悲欢,生活的烟火气骤然浓烈起来,文学作品成为有血有肉可与日常生活相互参见的肉身化文学,与之相联系的是对忧患意识的消解,偏多与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化忧虑为通达,变沉重为无奈。在这一点上,论坛女性作者的文章中随处可见,但尤以“静儿”、“幽幽飞”、“忆雪飞”、“再清”、“舞双双”、“透透”等有代表性。
对于第三点,陈洪金和“七彩燕”朋友都已就叙述的个人化有过专门的文章讨论,其见识也颇为独到。我补充一点,那就是个人化写作实际在版面上有两种:一种是过于注重私人空间,描写极端个人化的生存体验和心灵感受,喜欢表述抽象化的人性碎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个人化转变为一种隐私化;另一种是身处边缘化的位置,但却把当下或者经历过的生存体验上升到精神和心灵体验的高度,以个人化写作来思考、沟通和描述民族文化,并把这种思考通过个人化的文章描述给读者,寻求更大空间的沟通。前一种个人化也具有相当的认识意味和审美情趣,但却太狭小,难以成为大的气候;而后一种个人化境界就大多了,如李幼谦、“山高水远”、“幽幽飞”、“再清”等朋友的文章颇能见到如此胸襟。
最后,我不能不说一下有些女性作者的文章尽管文字功底不错,但却缺乏一种清醒的、自觉的和科学的文体意识和审美境界,满足于随心所欲或者粗疏简陋的自由书写,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思想性和回味性;二是在一些大的题材如新的社会矛盾面前选择退避和缺席,或者更多的是理念胜于情感,思辨压倒形象,甚至有的存在因寡情而导致的滥情或矫情,极大地削弱了一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要克服以上的问题,我以为就作品的叙述而言,可以在保持散文特有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后,积极大胆地借用一些小说、诗歌、戏剧、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融入一些“反讽”、“隐喻”、“象征”或者“复调”的写作,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荒诞和变形的夸张,那么在散文原有的亲切感和流动感之上,会平添想象力和陌生化,无疑会有效地丰富散文的艺术感染力;二是要在保持个人化写作的同时,充分重视余光中先生提出来的现代散文语言的弹性、密度和质料的要求,积极广泛占有散文写作的语言资源,如诗歌、俗语等等,并注意文本叙述中语言的常态和变态,努力使用一种区别于生活实用的个人化审美语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写作题材上不断扩大,敢于以散文的形式写作一些重大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重大题材,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品来。
女性作者的作品是春夜听雨版面不可或缺的一道极有特色的美丽景观,我深深地喜爱着这些作品,也正因为喜爱之深,所以在欣赏中也就有了许多的感受,我把自己的浅见陋识说出来,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沟通,在此基础上真诚地希望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为所有的朋友都在期待着你们更多更新的好作品,论坛和版面也在期待着,只有好的作品才能更大地促进论坛的发展,而论坛的壮大和发展也就能为朋友们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