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伯萧文集 > 冬游黄山印象

冬游黄山印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结婚那年,正值深冬。忙完了所有的应酬,便一门心思筹划蜜月。我们夫妇自知己非“仁者”更非“智者”不过都幸有一颗“爱山”“乐水”的心。之所以最终将目标锁定黄山,全为了徐霞客“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诱惑,把自己交付给北往的列车。寒风萧萧,冬雨绵绵,阻挡不住我们“朝圣”的脚步。

    抵达黄山市区,已是下半夜光景。满城的云雾扑面而来,灰蒙蒙一片“浓得化不开”黄山,你就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欢迎我们么?还是你有意不让我们识得你真实的面目?第二天一早,大雾仍未散去,我们惟有望“海”兴叹。当地旅行社一位姓左的经理建议我们先游附近景区,最后两天再游黄山。届时雾散云开与否,全看你俩的造化了。他一脸坏笑地说。

    不想这一改变让我们领略了冬日黄山的妩媚与动人。

    史书记载,黄山古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练丹,羽化登仙,后唐明皇根据这一传说,下旨黟山更名黄山。至今,黄山还留有如轩辕峰、天都峰、练丹、道人等诸多神话遗迹。

    当我们的匆匆步履从九华山(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距黄山70公里)定格在黄山脚下的屯溪区时,发现这里的一切与初来时变了个样。两天前光顾黄山的第一场冬雪把整个城区装扮一新,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挠。屋顶、马路、街树、桥栏,落满了白色的精灵。这些“雨的精魂”“晶晶亮,透心凉”让久居南国的我们喜出望外,如久旱逢雨,又似枯木逢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尤其是不经意间抬眼看到远处黄山几大主峰银袍加身,若隐若现,透着一种圣洁的美,心下更是充满暧昧的向往

    天公作美,我们上山那天早上,太阳出来了。

    早就听说黄山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美不胜收,故登山前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缆车,改为徒步上山。同游者,还有三位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朋友,一行五人。

    我们拾级而上,路上积雪尚温,残留在石阶的坑坑洼洼处,有些已化作积水。踩在这洁白的“棉花”之上,会发出“吱吱”声响,感觉脚下软软的,滑滑的,柔柔的,一种与雪亲密接触的快感油然而生。徽风吹来,直透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登斯山者,宠辱皆忘,临风而歌,其喜洋洋者矣。三个钟头过去,长约七公里的石阶终于臣服在我们脚下了。且慢着赶路,坐下来,歇歇脚,和神往己久的黄山作一次无声的交流吧。哦,黄山,美丽的黄山,你好么?

    站在白鹅岭上,极目四望,好一幅黄山雪景图!只见奇峰汇聚,峭壁千仞,座座山峰拔地擎天,白雪皑皑,相互辉映,更显飒爽英姿。远处,银色的群山状态如走兽潜伏脚下;抬头,天空瓦蓝如一片湖,不免让人想入非非;眼前,素面逼人的雪松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看千峰竞秀,层林雪染,可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钟灵顿秀的底蕴尽在不言中。难怪徐大旅行家大发感慨“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山则天下无山,观止矣”真知己语,非登临此山且知心者不能道也。

    遍布峰壑坡巅的黄山石以多著称,以奇取胜。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飞来石”——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所示巨石是也。真的,怎么看怎么生动,让人过目不忘。据说此石乃黄山镇山之宝,高达70余米,伫立在一不到10平米之平台上,看似摇摇欲坠,却又固若金汤。个中奥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而在平台四周,则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万丈深渊。两者如此和谐统一,堪称奇迹。此情此景,不知嗜石如命的米襄阳先生见了会不会三拜叩首口称“石兄”呢?

    令人称奇的不仅仅是石头,还有黄山松。与别处的松树不同的是,黄山松一律树冠扁平,顶部平整有如刀削,清一色的“平头装”更绝的是,这些卓然不凡、盘根错节的风景,树底下几无寸土!这样的活法堪称“酷毙”了。而且它不但活下来了,还能在悬崖绝壁上扎根,于千米高峰上昂首挺立,不屈不挠,像极一个大写的人,我不禁看呆了。是什么力量使之如此超群呢?

    我们去时,恰逢大雪覆盖,把极具个性的黄山松裹在一片银白的晶莹里,通体透明,纯洁无暇,令人不敢逼视,不敢心存邪念。在一株株美丽的雪松里穿行,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哨声,那是雪块溶化后掉地的声音,有如天籁。我们仿佛置身在一个晶亮剔透的世界里,心儿也变得格外澄澈。透明。我不禁轻轻低吟起陈毅元帅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也算有缘了,在冬日的黄山,在著名的光明顶上,我们不仅目睹了心仪已久的黄山日出,还饱览了云海奇观。这样,黄山四绝,除了温泉,其余三绝我们都有缘见识了。尽管心里不无遗憾,但也不虚此行了。

    临近下山时,突然眼前一亮:呵呵,这不就是“千万遍我找寻着你”的迎客松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迎客松啊迎客松,你藏得好深,害我们一路好找!眼前的这株“黄山商标”已经一千多岁了,看上去依旧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妻子指着它舒展修长的巨臂,悄悄对我说

    “我看还是叫它送客松更合适些吧,因为,我们要走了”

    “不!我看还是叫它迎客松好。时时欢迎我们再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