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边区的幸福生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旁白
1939年7月,国民党湖北省执委发出通告,强令“停止中共一切非法活动,各级军政机关,中共均不得有组织及派员秘密活动”。
据此,鄂西的“限共”“反共”活动开始升级。
是时,中共鄂西地下党在恩施、建始、利川、咸丰、来凤、宣恩等县开办的生活书店被相继查封。
被认为有“异党”嫌疑的学生被逼迫“自动”离校,不从者由校方强令请假、退学或开除。
在巴东、咸丰还发生了搜查和拘留中共地下党员事件。
仅因这时国民党全国性反共高潮尚未到来,且时任省政府主席的严立三力主维持国共合作,并“运用自己的权力同情和保护中共干部和爱国人士”,才使得这一时期鄂西反共活动未能转入公开。
1940年下半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是时,国民党正酝酿全国性的“反共”高潮,这一大气候势必影响鄂西。
同时,以坚定“反共”而备受蒋介石器重的陈诚回任省政府主席,也势必变本加厉和不遗余力地投身鄂西“反共”。这就使鄂西“反共”活动进一步升级不可避免。
正文
1940年春节前夕,刘主编、赵鹏、王小五、三姑娘等一行人历经月余的爬山涉水终于抵达西北部山区的边区。
“三姑娘,这边来,你看那边在干什么?”王小五指着村口聚集的一群人。
三姑娘走进一看,有8个人背对着人群坐在板凳上,排成一排,每人背后有一只碗。
村民们排成队,有人给他们一人发一粒豆子,然后大家把豆子放在不同的人背后。
“这是干什么呢?”三姑娘问赵鹏。
赵鹏笑笑:“这啊,是我们边区特有的选举方式!”
“你们跟我到这边来!”赵鹏在前面带路。
沿路虽都是泥泞,但空气特别清新。
“还是山区的空气好啊!”刘主编说。
“山区哪有城市好,买个盐要走好几里路,没有电灯,收音机也收不到节目,除了种地、砍柴、打野味,就没啥了!”王小五接着说,“要不我干嘛去城里打工?”
“别哪壶不开提哪壶!”赵鹏拍了下王小五。
王小五摸了摸脑袋,似乎明白了。
到一个泥瓦房子前,赵鹏说:“今后,我们就住这房子了。”
“三姑娘,你到里屋收拾下。小五,你去把院子整理下。我和刘主编还有话说。”赵鹏安排到。
“好。”三姑娘、王小五一起回答。
极其破旧的房子,好几处还漏着风。
三姑娘喊来王小五,两人商量着到院子里挖了一些泥,和好泥后,补了那几处漏风的墙缝。
王小五有那干枯的稻草编了一把扫帚,两人一人扫,一人整理,到傍晚时分,总算是像个样子了。
“来,喝粥!”赵鹏和刘主编回来了,带回了晚餐。
三姑娘正准备喝,王小五已端起碗来,一饮而尽。
“三姑娘、王小五,有一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们。”赵鹏说。
“您说吧!我们听着呢!”三姑娘说。
“现在啊,边区特别缺种子,你们要想办法换些种子回来。”赵鹏说。
“小五,你不是会打野味吗?你打些野味回来,换种子的事就交给我。”三姑娘说。
“没问题,交给我了。”王小五拍着自己的胸脯说。
第二天,王小五砍了一些竹子,收集了一些树枝、稻草,做了几个弹弓、还有各种陷阱,然后就进深山了。
几天过去了,王小五终于回来了,收获颇丰。
“啰,给你!”王小五将野味交给了三姑娘。
第二天,三姑娘化妆成乞丐带上野味就去了周边的日伪区。
三姑娘一走,王小五便到屋后的山坡上去开垦梯田了。
等到三姑娘将“湘潭云南白”、“湘农638”、“宾阳早”这些种子换回来的时候,王小五的梯田已经开垦好了。
看着屋后翻好的田,“真是个勤劳的小伙子!”三姑娘不禁称赞道。
今后的日子,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便成了三姑娘和王小五的日常。
而两人刚见面时跟踪、跟丢、吵架的场景仿佛与现在隔了一个世纪。
王小五总是主动的去挑粪施肥,他说:“捉虫子这种精细的活,我做不来,挑粪这种粗活就交给我了!”
三姑娘知道他这是照顾自己,两个人坚固的革命友谊就在这繁重的农活中建立起来。
经过一季的辛劳,他们终于种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第一批珍贵的种子种出的粮食质量很高,三姑娘他们商量后,决定全部留种,然后由组织按计划分发给其他缺种的村民。
第二年,王小五继续努力,又在山坡较高的位置又开垦了些梯田。
三姑娘也不甘示弱,去城镇换来了“中农28”、“金大2905”、“美国玉皮”等小麦种子。
第三年,边区还组织了农场实验。
在王小五开垦的梯田里,三姑娘手拿一把刷子,刷刷这朵花,又刷刷那朵花。
“三姑娘,你在干嘛呢!”王小五问三姑娘。
“我这是相应号召在做实验呢!”三姑娘手拿两种玉米棒子,举起一种:“你看,这种玉米很饱满,个头大,颗粒也大,但是呢,味道不是很好。”
又举起另一种个:“这种呢!虽然瘦瘦的,但是味道很好,水份足,也甜。”
“你是想试着将这两种玉米杂交一下!”王小五说。
“你还蛮聪明的嘛!”三姑娘拍了下下王小五的帽子。
“我试着混合这两种的花粉,看能结出什么样的玉米。”三姑娘兴致勃勃地说。
“那边还有油菜呢,你要不要也做下实验?”王小五问三姑娘。
“那是肯定的,我忙完这个,我一会就过来。”
当年秋天,几个做实验的田都获得了丰收,人们给新品种的玉米取名为“上场坝黄”、“芭蕉黄”;新品种的油菜取名为“长梁子”、“贵阳”。
农场实验的成就感、三年的辛劳,让三姑娘觉得特别充实、幸福!
旁白
1939年7月,国民党湖北省执委发出通告,强令“停止中共一切非法活动,各级军政机关,中共均不得有组织及派员秘密活动”。
据此,鄂西的“限共”“反共”活动开始升级。
是时,中共鄂西地下党在恩施、建始、利川、咸丰、来凤、宣恩等县开办的生活书店被相继查封。
被认为有“异党”嫌疑的学生被逼迫“自动”离校,不从者由校方强令请假、退学或开除。
在巴东、咸丰还发生了搜查和拘留中共地下党员事件。
仅因这时国民党全国性反共高潮尚未到来,且时任省政府主席的严立三力主维持国共合作,并“运用自己的权力同情和保护中共干部和爱国人士”,才使得这一时期鄂西反共活动未能转入公开。
1940年下半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是时,国民党正酝酿全国性的“反共”高潮,这一大气候势必影响鄂西。
同时,以坚定“反共”而备受蒋介石器重的陈诚回任省政府主席,也势必变本加厉和不遗余力地投身鄂西“反共”。这就使鄂西“反共”活动进一步升级不可避免。
正文
1940年春节前夕,刘主编、赵鹏、王小五、三姑娘等一行人历经月余的爬山涉水终于抵达西北部山区的边区。
“三姑娘,这边来,你看那边在干什么?”王小五指着村口聚集的一群人。
三姑娘走进一看,有8个人背对着人群坐在板凳上,排成一排,每人背后有一只碗。
村民们排成队,有人给他们一人发一粒豆子,然后大家把豆子放在不同的人背后。
“这是干什么呢?”三姑娘问赵鹏。
赵鹏笑笑:“这啊,是我们边区特有的选举方式!”
“你们跟我到这边来!”赵鹏在前面带路。
沿路虽都是泥泞,但空气特别清新。
“还是山区的空气好啊!”刘主编说。
“山区哪有城市好,买个盐要走好几里路,没有电灯,收音机也收不到节目,除了种地、砍柴、打野味,就没啥了!”王小五接着说,“要不我干嘛去城里打工?”
“别哪壶不开提哪壶!”赵鹏拍了下王小五。
王小五摸了摸脑袋,似乎明白了。
到一个泥瓦房子前,赵鹏说:“今后,我们就住这房子了。”
“三姑娘,你到里屋收拾下。小五,你去把院子整理下。我和刘主编还有话说。”赵鹏安排到。
“好。”三姑娘、王小五一起回答。
极其破旧的房子,好几处还漏着风。
三姑娘喊来王小五,两人商量着到院子里挖了一些泥,和好泥后,补了那几处漏风的墙缝。
王小五有那干枯的稻草编了一把扫帚,两人一人扫,一人整理,到傍晚时分,总算是像个样子了。
“来,喝粥!”赵鹏和刘主编回来了,带回了晚餐。
三姑娘正准备喝,王小五已端起碗来,一饮而尽。
“三姑娘、王小五,有一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们。”赵鹏说。
“您说吧!我们听着呢!”三姑娘说。
“现在啊,边区特别缺种子,你们要想办法换些种子回来。”赵鹏说。
“小五,你不是会打野味吗?你打些野味回来,换种子的事就交给我。”三姑娘说。
“没问题,交给我了。”王小五拍着自己的胸脯说。
第二天,王小五砍了一些竹子,收集了一些树枝、稻草,做了几个弹弓、还有各种陷阱,然后就进深山了。
几天过去了,王小五终于回来了,收获颇丰。
“啰,给你!”王小五将野味交给了三姑娘。
第二天,三姑娘化妆成乞丐带上野味就去了周边的日伪区。
三姑娘一走,王小五便到屋后的山坡上去开垦梯田了。
等到三姑娘将“湘潭云南白”、“湘农638”、“宾阳早”这些种子换回来的时候,王小五的梯田已经开垦好了。
看着屋后翻好的田,“真是个勤劳的小伙子!”三姑娘不禁称赞道。
今后的日子,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便成了三姑娘和王小五的日常。
而两人刚见面时跟踪、跟丢、吵架的场景仿佛与现在隔了一个世纪。
王小五总是主动的去挑粪施肥,他说:“捉虫子这种精细的活,我做不来,挑粪这种粗活就交给我了!”
三姑娘知道他这是照顾自己,两个人坚固的革命友谊就在这繁重的农活中建立起来。
经过一季的辛劳,他们终于种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第一批珍贵的种子种出的粮食质量很高,三姑娘他们商量后,决定全部留种,然后由组织按计划分发给其他缺种的村民。
第二年,王小五继续努力,又在山坡较高的位置又开垦了些梯田。
三姑娘也不甘示弱,去城镇换来了“中农28”、“金大2905”、“美国玉皮”等小麦种子。
第三年,边区还组织了农场实验。
在王小五开垦的梯田里,三姑娘手拿一把刷子,刷刷这朵花,又刷刷那朵花。
“三姑娘,你在干嘛呢!”王小五问三姑娘。
“我这是相应号召在做实验呢!”三姑娘手拿两种玉米棒子,举起一种:“你看,这种玉米很饱满,个头大,颗粒也大,但是呢,味道不是很好。”
又举起另一种个:“这种呢!虽然瘦瘦的,但是味道很好,水份足,也甜。”
“你是想试着将这两种玉米杂交一下!”王小五说。
“你还蛮聪明的嘛!”三姑娘拍了下下王小五的帽子。
“我试着混合这两种的花粉,看能结出什么样的玉米。”三姑娘兴致勃勃地说。
“那边还有油菜呢,你要不要也做下实验?”王小五问三姑娘。
“那是肯定的,我忙完这个,我一会就过来。”
当年秋天,几个做实验的田都获得了丰收,人们给新品种的玉米取名为“上场坝黄”、“芭蕉黄”;新品种的油菜取名为“长梁子”、“贵阳”。
农场实验的成就感、三年的辛劳,让三姑娘觉得特别充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