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桂花树下 初闻偶见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30年春,五彩路和平常一样繁忙,位于路中央靠近码头的一块空地新建了一间工厂和一个庭院。
工厂旁挂了厂名,乃是“庆阳面粉厂”,随着厂名一起张贴在门口的,还有一则告示:
“本厂招会计师(账房先生)一名,有意者进厂面谈!”
人群中一位识得字的身着深灰色长袍马褂先生用手指着告示,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念着。
一个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小姑娘拿着母亲做的布鞋站在人群外,听着先生念。
“这……唉……不会!”
“怎么不招工人……”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有多少人读书啊,还管账!”
“哎……”人群议论完,先生一挥手,大家摇摇头都散了。
小姑娘停在原地发呆。
“小姑娘,愣在那干嘛呢?”
小姑娘这才瞧见面粉厂门口站了个人,穿着深红色的马褂,头戴瓜皮帽,是这家的管家先生。
“家中父亲可是账房先生?”
管家见小姑娘没走,又加问了一句。
“不,不,我,我,会算账,会写字,可以试试么?”
“小姑娘,管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没有做过,肯定做不来的。”
管家摆摆手。
小姑娘眼里有泪,有些着急,有些无奈。
“这本书,你拿回去先看看,如果三天内,我们这还没有招到合适的先生,你再过来试试!”
门里走出一个额头刻着三道深深竖纹的人,看着小姑娘的天足,来出一本书来,递给小姑娘,并说到。
“老爷,您怎么出来了!”管家说。
小姑娘接过书,看了眼书名—《会计师条例》,感激地抬起头,仔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位老人:老人虽然长得特别严肃,不敢让人亲近,但一说起话来,声音听起来特别温暖,有一个词怎么说来着,对,如沐春风,说的就该是这位老爷。
“谢谢老爷!”
三姑娘给老爷鞠了一躬。
“回去吧!”老爷说。
沿路的烧饼香,糖葫芦的叫卖声都没能停住小姑娘的脚步。
回到家中,小姑娘风一样地穿过院子,一头扎进里屋。
“三丫头,慢着点,仔细着鞋……”院子里一位身着粗布衣服弯着腰正在翻新鞋底的中年妇女说。
家里的小院里晒满了这位妇女浆洗完的鞋底,整整齐齐,在阳光下,白得反光,白得耀眼。
“要你送的鞋送了没,秦夫人还等着在。”
妇女一步一步挪着小脚走进屋里,跟小姑娘说。
小姑娘的父亲没有为她取名字,因排行老三,母亲便唤她三丫头,日子久了,父亲干脆在外人面前就叫她三姑娘。
母亲16岁就许给了父亲,不打仗的时候,母亲做鞋挣得钱可以养活全家人,母亲还承担了家里洗衣、做饭的家务。正是因为母亲的承担,父亲才可以做他一直喜欢做的事,所以父亲非常敬重母亲,凡事都同她商量。两人相敬如宾几十年,这应该就是爱情的模样了吧!
看见三姑娘在看书,母亲摇摇头,拿了桌上的鞋又走了出去。
第三天的晚上,三姑娘抓紧时间读完了书,但仍有些不明就里。虽然从小跟着私塾先生的父亲学了四书五经、四则运算,家中做鞋的小手工也需要手工记账,但《会计师条例》的诸多专有名词还是让女孩不甚明白。
约定时间的一大早,知道希望渺茫,三姑娘没了去面粉厂的动力。
“三丫头,西街口的张爹爹的鞋做好了,你送一下。”母亲说。
“嗯,好!”三姑娘接了母亲拿过来的鞋。
走在半路,看见运面粉的板车,三姑娘还是忍不住绕了一步去了五彩路的庆阳面粉厂。
上次门口的那人正等着三姑娘,
“来来来,小姑娘,老爷正等着你。”
三姑娘跟着他进了面粉厂,一进门的前院就是卸货区,板车一车车从大门推进来,敞着扣子穿着白色土布马甲的工人们正一个个排着队扛面粉,豆大的汗珠时时布满额头,工人扛一袋面粉放一个竹签的空隙,就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或者到角落水缸处舀一勺水喝。
三姑娘没好意思盯着看,瞟了一眼就紧跟着走了。
接着往里直走就是车间了,带路的人带三姑娘右转进到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的假山咕噜噜喷着水,三姑娘不由得被吸引了,眼睛瞧向假山下的快活游动的鱼,脚步却一步也不敢慢,紧紧跟着继续走。
眼瞅着穿过花园来到一处小院,小院正南显然是正厅,两侧各有两个侧厅,三个厅由外廊相连,侧厅外廊外侧有一排木制条凳,可供人休息看景。
小院里东厅门廊外种着一颗桂花树,桂花香迎着风一阵阵飘向三姑娘,三姑娘走到树下,轻轻吸上一口带有桂花甜香的空气,不由得眉眼一笑……
欧阳文正正坐在西厅门口条凳上,国字脸,不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长得很一般。
他左手拎着一个木制金漆鸟笼,右手拿着一根羽毛,一边模仿着鸟叫声,一边用羽毛逗笼里那只红色的芙蓉鸟。
三姑娘和管家走路的响动惊动了小鸟,欧阳文正站了起来,往小院中间看去:
桂花树下正走过一个微笑的姑娘,姑娘身穿浅蓝色学生套装,齐腰长度的两条麻花辫整齐、对称地垂在脑后,额前整齐浓密的刘海下浓密的眉毛,大而弯月似微笑的杏眼闪着光,嘴唇鲜红鲜红的,像是涂了口红,但显然没有涂。
家里有了新鲜的活物,还是个可爱的,欧阳文正兴致来了,放下鸟笼和羽毛,走到正门口,饶有兴致地听里面的谈话。
前面几句没有听到,只听老爷正在问三姑娘:
“好,三姑娘,账房先生我们已经找到了。”
老爷顿了顿,继续说到,
“虽然你是个姑娘家,但我们看你甚是聪明,你可愿意做账房先生的学徒,跟着学学管账?工钱不多,但足够你一日三餐,还能做些漂亮衣裳,贴补下家用。”
三姑娘越听,眼睛越有光,连忙点了点头。
1930年春,五彩路和平常一样繁忙,位于路中央靠近码头的一块空地新建了一间工厂和一个庭院。
工厂旁挂了厂名,乃是“庆阳面粉厂”,随着厂名一起张贴在门口的,还有一则告示:
“本厂招会计师(账房先生)一名,有意者进厂面谈!”
人群中一位识得字的身着深灰色长袍马褂先生用手指着告示,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念着。
一个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小姑娘拿着母亲做的布鞋站在人群外,听着先生念。
“这……唉……不会!”
“怎么不招工人……”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有多少人读书啊,还管账!”
“哎……”人群议论完,先生一挥手,大家摇摇头都散了。
小姑娘停在原地发呆。
“小姑娘,愣在那干嘛呢?”
小姑娘这才瞧见面粉厂门口站了个人,穿着深红色的马褂,头戴瓜皮帽,是这家的管家先生。
“家中父亲可是账房先生?”
管家见小姑娘没走,又加问了一句。
“不,不,我,我,会算账,会写字,可以试试么?”
“小姑娘,管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没有做过,肯定做不来的。”
管家摆摆手。
小姑娘眼里有泪,有些着急,有些无奈。
“这本书,你拿回去先看看,如果三天内,我们这还没有招到合适的先生,你再过来试试!”
门里走出一个额头刻着三道深深竖纹的人,看着小姑娘的天足,来出一本书来,递给小姑娘,并说到。
“老爷,您怎么出来了!”管家说。
小姑娘接过书,看了眼书名—《会计师条例》,感激地抬起头,仔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位老人:老人虽然长得特别严肃,不敢让人亲近,但一说起话来,声音听起来特别温暖,有一个词怎么说来着,对,如沐春风,说的就该是这位老爷。
“谢谢老爷!”
三姑娘给老爷鞠了一躬。
“回去吧!”老爷说。
沿路的烧饼香,糖葫芦的叫卖声都没能停住小姑娘的脚步。
回到家中,小姑娘风一样地穿过院子,一头扎进里屋。
“三丫头,慢着点,仔细着鞋……”院子里一位身着粗布衣服弯着腰正在翻新鞋底的中年妇女说。
家里的小院里晒满了这位妇女浆洗完的鞋底,整整齐齐,在阳光下,白得反光,白得耀眼。
“要你送的鞋送了没,秦夫人还等着在。”
妇女一步一步挪着小脚走进屋里,跟小姑娘说。
小姑娘的父亲没有为她取名字,因排行老三,母亲便唤她三丫头,日子久了,父亲干脆在外人面前就叫她三姑娘。
母亲16岁就许给了父亲,不打仗的时候,母亲做鞋挣得钱可以养活全家人,母亲还承担了家里洗衣、做饭的家务。正是因为母亲的承担,父亲才可以做他一直喜欢做的事,所以父亲非常敬重母亲,凡事都同她商量。两人相敬如宾几十年,这应该就是爱情的模样了吧!
看见三姑娘在看书,母亲摇摇头,拿了桌上的鞋又走了出去。
第三天的晚上,三姑娘抓紧时间读完了书,但仍有些不明就里。虽然从小跟着私塾先生的父亲学了四书五经、四则运算,家中做鞋的小手工也需要手工记账,但《会计师条例》的诸多专有名词还是让女孩不甚明白。
约定时间的一大早,知道希望渺茫,三姑娘没了去面粉厂的动力。
“三丫头,西街口的张爹爹的鞋做好了,你送一下。”母亲说。
“嗯,好!”三姑娘接了母亲拿过来的鞋。
走在半路,看见运面粉的板车,三姑娘还是忍不住绕了一步去了五彩路的庆阳面粉厂。
上次门口的那人正等着三姑娘,
“来来来,小姑娘,老爷正等着你。”
三姑娘跟着他进了面粉厂,一进门的前院就是卸货区,板车一车车从大门推进来,敞着扣子穿着白色土布马甲的工人们正一个个排着队扛面粉,豆大的汗珠时时布满额头,工人扛一袋面粉放一个竹签的空隙,就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或者到角落水缸处舀一勺水喝。
三姑娘没好意思盯着看,瞟了一眼就紧跟着走了。
接着往里直走就是车间了,带路的人带三姑娘右转进到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的假山咕噜噜喷着水,三姑娘不由得被吸引了,眼睛瞧向假山下的快活游动的鱼,脚步却一步也不敢慢,紧紧跟着继续走。
眼瞅着穿过花园来到一处小院,小院正南显然是正厅,两侧各有两个侧厅,三个厅由外廊相连,侧厅外廊外侧有一排木制条凳,可供人休息看景。
小院里东厅门廊外种着一颗桂花树,桂花香迎着风一阵阵飘向三姑娘,三姑娘走到树下,轻轻吸上一口带有桂花甜香的空气,不由得眉眼一笑……
欧阳文正正坐在西厅门口条凳上,国字脸,不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长得很一般。
他左手拎着一个木制金漆鸟笼,右手拿着一根羽毛,一边模仿着鸟叫声,一边用羽毛逗笼里那只红色的芙蓉鸟。
三姑娘和管家走路的响动惊动了小鸟,欧阳文正站了起来,往小院中间看去:
桂花树下正走过一个微笑的姑娘,姑娘身穿浅蓝色学生套装,齐腰长度的两条麻花辫整齐、对称地垂在脑后,额前整齐浓密的刘海下浓密的眉毛,大而弯月似微笑的杏眼闪着光,嘴唇鲜红鲜红的,像是涂了口红,但显然没有涂。
家里有了新鲜的活物,还是个可爱的,欧阳文正兴致来了,放下鸟笼和羽毛,走到正门口,饶有兴致地听里面的谈话。
前面几句没有听到,只听老爷正在问三姑娘:
“好,三姑娘,账房先生我们已经找到了。”
老爷顿了顿,继续说到,
“虽然你是个姑娘家,但我们看你甚是聪明,你可愿意做账房先生的学徒,跟着学学管账?工钱不多,但足够你一日三餐,还能做些漂亮衣裳,贴补下家用。”
三姑娘越听,眼睛越有光,连忙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