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未来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政和三年四月初一,壬午。西元1113年4月18日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观音山头书声朗朗。宽敞明亮的书堂中,三十多名少年捧着刚刚印好,尚散发着油墨气味的千字文大声朗读着。这些少年从八九岁到十五六岁都有,不论大小都在桌前坐得笔直,这不是因为赵瑜在后门处盯着他们,而是衢山义学的先生手中的戒尺太过恐怖。
义学先生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儿,长身玉立,品貌不凡,自有一股书香世家子弟特有的气质。这先生绷着脸,负手在教室过道中慢悠悠地走着,但凡看见有哪个学生稍稍懈怠,一尺长、三指宽的竹尺就会从背后打来,毫不宽宥。
有这样的一位先生盯着,没有那个学生胆敢松懈一下,都专心致志地高声诵读,唯恐声音一低,被先生狠狠敲上一戒尺。
在后门处看了一阵,赵瑜向先生拱了拱手,便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那先生却视若无睹,仿佛没见到赵瑜这个人一样,依然在教室中巡视着。
赵瑜走出门外,两人便迎了上来。一人是赵文,另一人则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黑脸粗手,一副工匠像,身上还有着油墨香。此人姓李名杰,乃是衢山岛新办的印书坊的头儿,今日便是陪着赵瑜送新印好的课本来义学。
走到赵瑜身边,赵文先探探头,张望了一下教室内的情形,转过头来对赵瑜笑道:“陈先生还是那张棺材脸,这么些年了,也没见他笑过。”
赵瑜摇头道:“陈先生心里有苦,自然笑不出来。他一官人,却被流窜通州海岛注1,再加上又被大哥掳来此地,入了海寇军中,以致有家难回。换作是你,你笑得出吗?”
扬子江口的海岛,隶属通州,与登州的沙门岛一样,乃是大宋流放重刑犯的地方。这两个岛号称地狱,‘昼禁夜囚,与死为邻’。一般来说,只要入了海岛、沙门,就别想再活着出去。也因此,若非勉强贷死的重罪囚犯,就绝不会被刺配到这两个岛上。
三年前,浪港海寇扬威海上,北至通州,南至温州,都是浪港水军的势力范围。为了搜集人才,赵瑾便带兵攻破了海岛牢城,把囚禁在内、为盐场煮盐的两百多名囚犯都一股脑的打包到昌国,其中便有这陈先生。
陈先生到了昌国,赵橹一看便是大喜。为何?就因为他脸上没有金印。宋时,但凡刑囚,一旦发配各地牢城,脸上必然要刺字,俗称‘盖金印’。只有一种人会例外,那便是犯事的官员。
大宋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身份最为贵重。就算是犯了罪,脸上绝不会也如贩夫走卒般被刺字。海岛牢城来的两百多囚犯就他一人脸上干干净净,他不是官身,谁会是?
而且这陈先生虽是犯官,但看他举止气度,并不像靠荫补得官的官吏,而是像中过进士的样子。能找来一个进士,赵橹焉能不喜?只是这陈先生被掳来昌国之后,便一言不发,问他名字不答,询他来历不说,最后只从其他囚犯嘴里得知他姓陈,其他便一概不知——知道他身份的牢城守卫都已喂了鱼鳖。
这个闷嘴葫芦,既然不肯说话,当然也就不会帮浪港寨做事,章渝去劝,却吃了闭门羹。最后惹得赵橹烦了,虽舍不得杀他,但一气之下还是把他丢到了衢山,让赵瑜处理。
不过赵瑜当时也没心情理这位陈先生,只是让他在寨里做了个食客——光吃饭不干事的客人。及至赵橹身亡,赵瑜招安,两百多囚犯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四五十人无处可去,便仍留在岛上,而陈先生不知为何却也没走。
等到赵瑜开办义学的消息传了出去后,陈先生自己找上门来毛遂自荐。一个进士肯帮忙,赵瑜当然高兴,便顺水推舟让他当了衢山义学的塾长。但就算这样,去问他姓名家世,却仍得不到回答,最多也只在他口音中听出一点福建腔。只是见他教书时认真卖力,赵瑜便也就不去深究了,谁没有点隐私呢?
赵瑜能体谅,但赵文却不会。在他看来,那陈先生分明看不起岛上众人,才会如此倨傲“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又没拘着他不让他走,天天板着脸给谁看啊!?”他抱怨着。
“先生嘛,当然得有先生的样子。师道尊严,本就该如此。”赵瑜说着,含着深意地瞥了赵文一眼,又道:“当然了,如果他入我军中,我就不会再容他在我面前摆上这张苦脸,谁也没欠他什么嘛自然要让他恭恭敬敬的,对不对?”
赵文低头,脸色微红。他知道,赵瑜是在点醒他。
赵瑜轻轻摇头。自从三天前,他向赵文透露了自家的野心后,赵文便如同变了一个人。有了理想、目标和追求之后,整个人意气风发,行事也雷厉风行,残废后的蔫蔫暮气全不翼而飞。不过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负面效果,比如他的手下就被逼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他对陈先生的敌意,也是一桩。
赵瑜清楚,赵文敌意其实来自于恐惧。他在害怕进士出身的陈先生夺去他的位置。一个进士的才能能有多强,看章渝便知。当初,赵瑜可是被他压着打的。这陈先生虽是犯官,也许德行不高,但说起才智,赵文没有任何自信——对进士的崇拜在每个大宋子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如果陈先生投入赵瑜帐下,赵文当然要担心自己会失去首席亲信的地位。尤其是他还知道赵瑜有称王的打算,未来国相的位置,他怎会愿意失去?
赵文的这点心思,赵瑜当然看得出来,但他也没办法化解,这只能靠赵文自己放宽心胸了。暗暗叹了口气。他转头对站在一边的李杰道:“李工,这批课本印得的确不错,正文、释义、拼音,不论字号大小,都清洗干净,笔画分明。陈先生方才也赞不绝口。他是有大见识的人,却不会说错。”
李杰半弓腰,行了个礼,平和笑道:“多谢大当家夸赞!份内之事,理应如此。”他脸上的笑容,有被夸赞的喜悦,但又不见丝毫失态,淡淡的,让人看得很舒服。如果不看他相貌,其实很有读书人的气质。不过印书坊的工匠,也该如此,与书本走得近,谈吐举止当然会被潜移默化。
他本是杭州人,是一家印书坊的坊头。两年前,被赵瑜一手刀,一手钱,强逼着他全家上了岛,主持建立印书坊。虽然一开始不情不愿,两年下来却也习惯了。衢山日渐繁华,赵瑜又舍得给钱,他日子过得倒也舒心,再也没有想着离开了。
直起腰,他又道:“这两年,犬子已经习惯了汉语拼音和简体字,就算是横排雕版,刻起字来也比刚开始时要顺手得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歪歪扭扭的了。”
赵文从旁插嘴道:“这批书版由于没再刻废,比以前节省不少花销。而且用了横排版后,同样大小的纸张可以多印五成的字,而用简体字,字号也可以缩小。就算要雕上拼音,成本也能省下一半。原来印一本书的,现在可以印两本。”
赵瑜点头。衢山岛上的开蒙课本都是横排版的简体字,汉语拼音也被他假借番商的名义,用了出来。赵瑜一开始还以为陈先生会极力反对,却没想到他却对拼音赞不绝口,直说此法一出,反切法注2就可以丢到一边了。
对陈先生的反应,赵瑜当时很奇怪,便问他:“拼音法乃是夷人的东西,为何先生用之不疑?”
陈先生却瞪大眼睛反问道:“‘学在四夷’,四夷之物,中国之人怎么不能拿来用?夷人的学问,只要是好的,学来用便是。他山之石,自能攻玉。”
对于陈先生这种气度,赵瑜摇头感叹。也只有这时代,自信于数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文明,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国人,才会有如此的心胸。不像他所来的那个时代,由于长年衰落导致的自卑心的影响,对于外来文化多是抗拒,总是怕本国文化被污染。却不想想,只有衰老垂死的躯体才容易被病菌感染,而健康强健的身躯却会把来犯的病菌变成抗体,反而会增强免疫力。
至于简体字,陈先生甚至什么都没说。这时代,没有哪个士大夫会不认识由草书、行书转变而来的简体字,读写都不成问题。
也只是横排版让他抱怨了两句,但赵瑜用节省成本堵了回去。陈先生也就没再多说,在他看来,一个海寇能开办义学已经不错了,再想逼他多花钱,说不定会干脆停办义学。害怕失去心理上的寄托,陈先生也只能认了。
抛开回忆,他对李杰道:“这两年辛苦令郎了!要把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改过来,的确不容易。不过日后坊内要印得书会越来越多,光靠几人刻板怕是来不及,我提过的活字印刷最好能早点弄起来。”
李杰闻言就皱起眉,反对道:“大当家。活字印刷,并不可行。这两年,切割开的上好刻板木料不知有多少,但那些木活字始终不能锯得大小如一,字体不一样大,怎么排版得起来?”
“那胶泥活字呢?”赵瑜又问。木活字的问题他也知道,以这时候的木材加工工艺,要想把几万个木活字都雕琢的一般大小,除非找东京城中官家作坊的细木工匠,花上几年时间细心打磨,不然,就只能看着外七扭八的小指大小的活字干瞪眼,只有等木工车床出现,才有实现的可能。
李杰还是摇头:“那玩意儿,易碎难造,早几十年就有人用了,却一直没传播开,还不就是因为太麻烦嘛。”
对于李杰的否定,赵瑜也没辙。专家的意见,总是该认真听取的。‘看来还得用青铜铸活字了。不过,得等岛上的铸造工艺提高才行。’
注1:通州海岛(名字就是海岛,不是海上岛屿的意思),即现在的崇明岛。崇明岛为江水流沙冲积成的沙洲,宋时还仅仅是两块小岛,一为崇明、一为东州。
注2:反切法,中国古代的拼音法。由两字标一个音。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母和声调。如‘虫’,迟(ch)龙(ong)切。
ps:昨日家中有事,没能更新,还请大家见谅。至于今天这章出现的陈先生,是本书中第一个正面亮相的历史名人,有兴趣的话,可以猜猜他的身份。
政和三年四月初一,壬午。西元1113年4月18日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观音山头书声朗朗。宽敞明亮的书堂中,三十多名少年捧着刚刚印好,尚散发着油墨气味的千字文大声朗读着。这些少年从八九岁到十五六岁都有,不论大小都在桌前坐得笔直,这不是因为赵瑜在后门处盯着他们,而是衢山义学的先生手中的戒尺太过恐怖。
义学先生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儿,长身玉立,品貌不凡,自有一股书香世家子弟特有的气质。这先生绷着脸,负手在教室过道中慢悠悠地走着,但凡看见有哪个学生稍稍懈怠,一尺长、三指宽的竹尺就会从背后打来,毫不宽宥。
有这样的一位先生盯着,没有那个学生胆敢松懈一下,都专心致志地高声诵读,唯恐声音一低,被先生狠狠敲上一戒尺。
在后门处看了一阵,赵瑜向先生拱了拱手,便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那先生却视若无睹,仿佛没见到赵瑜这个人一样,依然在教室中巡视着。
赵瑜走出门外,两人便迎了上来。一人是赵文,另一人则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黑脸粗手,一副工匠像,身上还有着油墨香。此人姓李名杰,乃是衢山岛新办的印书坊的头儿,今日便是陪着赵瑜送新印好的课本来义学。
走到赵瑜身边,赵文先探探头,张望了一下教室内的情形,转过头来对赵瑜笑道:“陈先生还是那张棺材脸,这么些年了,也没见他笑过。”
赵瑜摇头道:“陈先生心里有苦,自然笑不出来。他一官人,却被流窜通州海岛注1,再加上又被大哥掳来此地,入了海寇军中,以致有家难回。换作是你,你笑得出吗?”
扬子江口的海岛,隶属通州,与登州的沙门岛一样,乃是大宋流放重刑犯的地方。这两个岛号称地狱,‘昼禁夜囚,与死为邻’。一般来说,只要入了海岛、沙门,就别想再活着出去。也因此,若非勉强贷死的重罪囚犯,就绝不会被刺配到这两个岛上。
三年前,浪港海寇扬威海上,北至通州,南至温州,都是浪港水军的势力范围。为了搜集人才,赵瑾便带兵攻破了海岛牢城,把囚禁在内、为盐场煮盐的两百多名囚犯都一股脑的打包到昌国,其中便有这陈先生。
陈先生到了昌国,赵橹一看便是大喜。为何?就因为他脸上没有金印。宋时,但凡刑囚,一旦发配各地牢城,脸上必然要刺字,俗称‘盖金印’。只有一种人会例外,那便是犯事的官员。
大宋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身份最为贵重。就算是犯了罪,脸上绝不会也如贩夫走卒般被刺字。海岛牢城来的两百多囚犯就他一人脸上干干净净,他不是官身,谁会是?
而且这陈先生虽是犯官,但看他举止气度,并不像靠荫补得官的官吏,而是像中过进士的样子。能找来一个进士,赵橹焉能不喜?只是这陈先生被掳来昌国之后,便一言不发,问他名字不答,询他来历不说,最后只从其他囚犯嘴里得知他姓陈,其他便一概不知——知道他身份的牢城守卫都已喂了鱼鳖。
这个闷嘴葫芦,既然不肯说话,当然也就不会帮浪港寨做事,章渝去劝,却吃了闭门羹。最后惹得赵橹烦了,虽舍不得杀他,但一气之下还是把他丢到了衢山,让赵瑜处理。
不过赵瑜当时也没心情理这位陈先生,只是让他在寨里做了个食客——光吃饭不干事的客人。及至赵橹身亡,赵瑜招安,两百多囚犯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四五十人无处可去,便仍留在岛上,而陈先生不知为何却也没走。
等到赵瑜开办义学的消息传了出去后,陈先生自己找上门来毛遂自荐。一个进士肯帮忙,赵瑜当然高兴,便顺水推舟让他当了衢山义学的塾长。但就算这样,去问他姓名家世,却仍得不到回答,最多也只在他口音中听出一点福建腔。只是见他教书时认真卖力,赵瑜便也就不去深究了,谁没有点隐私呢?
赵瑜能体谅,但赵文却不会。在他看来,那陈先生分明看不起岛上众人,才会如此倨傲“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又没拘着他不让他走,天天板着脸给谁看啊!?”他抱怨着。
“先生嘛,当然得有先生的样子。师道尊严,本就该如此。”赵瑜说着,含着深意地瞥了赵文一眼,又道:“当然了,如果他入我军中,我就不会再容他在我面前摆上这张苦脸,谁也没欠他什么嘛自然要让他恭恭敬敬的,对不对?”
赵文低头,脸色微红。他知道,赵瑜是在点醒他。
赵瑜轻轻摇头。自从三天前,他向赵文透露了自家的野心后,赵文便如同变了一个人。有了理想、目标和追求之后,整个人意气风发,行事也雷厉风行,残废后的蔫蔫暮气全不翼而飞。不过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负面效果,比如他的手下就被逼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他对陈先生的敌意,也是一桩。
赵瑜清楚,赵文敌意其实来自于恐惧。他在害怕进士出身的陈先生夺去他的位置。一个进士的才能能有多强,看章渝便知。当初,赵瑜可是被他压着打的。这陈先生虽是犯官,也许德行不高,但说起才智,赵文没有任何自信——对进士的崇拜在每个大宋子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如果陈先生投入赵瑜帐下,赵文当然要担心自己会失去首席亲信的地位。尤其是他还知道赵瑜有称王的打算,未来国相的位置,他怎会愿意失去?
赵文的这点心思,赵瑜当然看得出来,但他也没办法化解,这只能靠赵文自己放宽心胸了。暗暗叹了口气。他转头对站在一边的李杰道:“李工,这批课本印得的确不错,正文、释义、拼音,不论字号大小,都清洗干净,笔画分明。陈先生方才也赞不绝口。他是有大见识的人,却不会说错。”
李杰半弓腰,行了个礼,平和笑道:“多谢大当家夸赞!份内之事,理应如此。”他脸上的笑容,有被夸赞的喜悦,但又不见丝毫失态,淡淡的,让人看得很舒服。如果不看他相貌,其实很有读书人的气质。不过印书坊的工匠,也该如此,与书本走得近,谈吐举止当然会被潜移默化。
他本是杭州人,是一家印书坊的坊头。两年前,被赵瑜一手刀,一手钱,强逼着他全家上了岛,主持建立印书坊。虽然一开始不情不愿,两年下来却也习惯了。衢山日渐繁华,赵瑜又舍得给钱,他日子过得倒也舒心,再也没有想着离开了。
直起腰,他又道:“这两年,犬子已经习惯了汉语拼音和简体字,就算是横排雕版,刻起字来也比刚开始时要顺手得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歪歪扭扭的了。”
赵文从旁插嘴道:“这批书版由于没再刻废,比以前节省不少花销。而且用了横排版后,同样大小的纸张可以多印五成的字,而用简体字,字号也可以缩小。就算要雕上拼音,成本也能省下一半。原来印一本书的,现在可以印两本。”
赵瑜点头。衢山岛上的开蒙课本都是横排版的简体字,汉语拼音也被他假借番商的名义,用了出来。赵瑜一开始还以为陈先生会极力反对,却没想到他却对拼音赞不绝口,直说此法一出,反切法注2就可以丢到一边了。
对陈先生的反应,赵瑜当时很奇怪,便问他:“拼音法乃是夷人的东西,为何先生用之不疑?”
陈先生却瞪大眼睛反问道:“‘学在四夷’,四夷之物,中国之人怎么不能拿来用?夷人的学问,只要是好的,学来用便是。他山之石,自能攻玉。”
对于陈先生这种气度,赵瑜摇头感叹。也只有这时代,自信于数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文明,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国人,才会有如此的心胸。不像他所来的那个时代,由于长年衰落导致的自卑心的影响,对于外来文化多是抗拒,总是怕本国文化被污染。却不想想,只有衰老垂死的躯体才容易被病菌感染,而健康强健的身躯却会把来犯的病菌变成抗体,反而会增强免疫力。
至于简体字,陈先生甚至什么都没说。这时代,没有哪个士大夫会不认识由草书、行书转变而来的简体字,读写都不成问题。
也只是横排版让他抱怨了两句,但赵瑜用节省成本堵了回去。陈先生也就没再多说,在他看来,一个海寇能开办义学已经不错了,再想逼他多花钱,说不定会干脆停办义学。害怕失去心理上的寄托,陈先生也只能认了。
抛开回忆,他对李杰道:“这两年辛苦令郎了!要把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改过来,的确不容易。不过日后坊内要印得书会越来越多,光靠几人刻板怕是来不及,我提过的活字印刷最好能早点弄起来。”
李杰闻言就皱起眉,反对道:“大当家。活字印刷,并不可行。这两年,切割开的上好刻板木料不知有多少,但那些木活字始终不能锯得大小如一,字体不一样大,怎么排版得起来?”
“那胶泥活字呢?”赵瑜又问。木活字的问题他也知道,以这时候的木材加工工艺,要想把几万个木活字都雕琢的一般大小,除非找东京城中官家作坊的细木工匠,花上几年时间细心打磨,不然,就只能看着外七扭八的小指大小的活字干瞪眼,只有等木工车床出现,才有实现的可能。
李杰还是摇头:“那玩意儿,易碎难造,早几十年就有人用了,却一直没传播开,还不就是因为太麻烦嘛。”
对于李杰的否定,赵瑜也没辙。专家的意见,总是该认真听取的。‘看来还得用青铜铸活字了。不过,得等岛上的铸造工艺提高才行。’
注1:通州海岛(名字就是海岛,不是海上岛屿的意思),即现在的崇明岛。崇明岛为江水流沙冲积成的沙洲,宋时还仅仅是两块小岛,一为崇明、一为东州。
注2:反切法,中国古代的拼音法。由两字标一个音。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母和声调。如‘虫’,迟(ch)龙(ong)切。
ps:昨日家中有事,没能更新,还请大家见谅。至于今天这章出现的陈先生,是本书中第一个正面亮相的历史名人,有兴趣的话,可以猜猜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