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学考核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陆子龙面前,行了一个礼,大声道:“学童凌翎七见过院长!”
陆子龙惊讶地道:“快请起!对了,凌先生,这就是你儿子,我听说他只有八岁,怎的看起来却像是十三四岁少年一般大?”
的确,陆子龙很疑惑,任何人看到一个八岁孩童身高超过1.5米,自然会感到无比惊讶。
凌陵发又苦笑道:“让陆院长见笑了。我这孩儿从小就食量大,一个人顶三个成年人饭量,所以他是与普通的孩童有些不一样。但是小七学习也是非常用功的,这次我带他来,就是希望他能够进入书院学习。当然,我知道文山书院向来是认人不认钱,如果学童资质不佳,就算是交再多学费也是不能进学的。所以,就请陆院长按规定考校我儿吧,若是他不能通过,我便送他去县学。”
陆子龙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然后道:“不错,我文山书院虽然创办只有十五年,但是在绍兴府也是出了名的。先父曾说,凡入我文山书院之学童,须经过三道考核,有文有武,若是不能达到,资质平庸者,概不录入。这是我文山书院十几年来的规矩,我也不能破例呀!”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好,就请陆院长按规矩办吧!”
文山书院的名气的确够大,不但因为他是陆放翁创办的,而且文山书院还是一间文武兼修的书院,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童成材率高,有的成为了军中将官,很多考上举人进士,甚至状元也出了2个。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进入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
这时候的学校,也有类似后世学校的奖学金。各地的书院和县学,生员都要出些钱米入学,有的是一边读一边耕作,书院虽然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却也没有衰败之势。官办的县学,考试成绩优异者,将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当然这个比例是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就要自己出学费,但是可以免除徭役。
书院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成绩优异者,免除学费,还要奖励。当然民办的书院,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文山书院除了考试诗经策之外,还要考武艺,但是入学考试的三道题,其中两道是诗赋和经义,另外一道就是武艺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老夫看这孩子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三道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老夫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也就是咏物诗,这类诗也是相当多的,当然以学童来说,能够做出一首通顺的诗就可以过关了。好了,凌翎七,老夫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诗来,或是做出来的诗不符合要求,那么后面两道题目也不用考试了,只有三道题目都过关,才能入我文山书院进学。”
凌翎七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院长!”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凌翎七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宋朝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凌翎七可不想太过出名。
凌翎七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书院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符合陆放翁的事迹和精神,也很符合侠义的精神。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凌翎七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凌翎七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陆子龙作了个辑道:“院长,我已经有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凌翎七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陆子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凌翎七的父亲凌陵发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八岁孩童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陆子龙面前,行了一个礼,大声道:“学童凌翎七见过院长!”
陆子龙惊讶地道:“快请起!对了,凌先生,这就是你儿子,我听说他只有八岁,怎的看起来却像是十三四岁少年一般大?”
的确,陆子龙很疑惑,任何人看到一个八岁孩童身高超过1.5米,自然会感到无比惊讶。
凌陵发又苦笑道:“让陆院长见笑了。我这孩儿从小就食量大,一个人顶三个成年人饭量,所以他是与普通的孩童有些不一样。但是小七学习也是非常用功的,这次我带他来,就是希望他能够进入书院学习。当然,我知道文山书院向来是认人不认钱,如果学童资质不佳,就算是交再多学费也是不能进学的。所以,就请陆院长按规定考校我儿吧,若是他不能通过,我便送他去县学。”
陆子龙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然后道:“不错,我文山书院虽然创办只有十五年,但是在绍兴府也是出了名的。先父曾说,凡入我文山书院之学童,须经过三道考核,有文有武,若是不能达到,资质平庸者,概不录入。这是我文山书院十几年来的规矩,我也不能破例呀!”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好,就请陆院长按规矩办吧!”
文山书院的名气的确够大,不但因为他是陆放翁创办的,而且文山书院还是一间文武兼修的书院,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童成材率高,有的成为了军中将官,很多考上举人进士,甚至状元也出了2个。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进入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
这时候的学校,也有类似后世学校的奖学金。各地的书院和县学,生员都要出些钱米入学,有的是一边读一边耕作,书院虽然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却也没有衰败之势。官办的县学,考试成绩优异者,将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当然这个比例是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就要自己出学费,但是可以免除徭役。
书院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成绩优异者,免除学费,还要奖励。当然民办的书院,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文山书院除了考试诗经策之外,还要考武艺,但是入学考试的三道题,其中两道是诗赋和经义,另外一道就是武艺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老夫看这孩子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三道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老夫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也就是咏物诗,这类诗也是相当多的,当然以学童来说,能够做出一首通顺的诗就可以过关了。好了,凌翎七,老夫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诗来,或是做出来的诗不符合要求,那么后面两道题目也不用考试了,只有三道题目都过关,才能入我文山书院进学。”
凌翎七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院长!”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凌翎七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宋朝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凌翎七可不想太过出名。
凌翎七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书院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符合陆放翁的事迹和精神,也很符合侠义的精神。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凌翎七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凌翎七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陆子龙作了个辑道:“院长,我已经有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凌翎七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陆子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凌翎七的父亲凌陵发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八岁孩童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