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清太子爷_分卷阅读_10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想到此处,康熙心里对皇太后不免厌恶了几分。
胤礽眨巴眨巴眼睛,本想点头称是,可到底还是忍不住脱口心中所想:“阿玛,您常说要学汉人以孝治天下,您自个儿也是对太皇太后侍诚至孝,怎么到了皇太后这里,就说安抚皇太后之事没有儿子的学业重要了呢?”
“您要儿子学四书五经,叫儿子讲解给您听,还叫儿子日日吟诵其中的章句篇章一百二十遍,这里头通篇都在讲要孝顺长辈,难道只有太皇太后是长辈,而皇太后不是长辈了吗?”
胤礽当面指摘康熙话中的漏洞,于父子间无事,但于君臣间,这视为大不敬。胤礽只能努力眨巴眨巴眼睛,尽量表现的纯真无邪,以示自己是天真的“不耻下问”。
在康熙说出这样一番话的同时,他就明白,康熙去乐寿堂给皇太后请安时,皇太后定是按照他的嘱咐做了,不然,太皇太后不会答应康熙愿去温泉疗养的。
康熙没想到儿子冒出这样一番话来,当下被儿子问得一噎,但他反应也很快,当即反问道:“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胤礽摇头:“没有人教儿子,阿玛,这些都是儿子的心里话。”
他嘴上这样说,心里还在感叹康熙糊涂,若眼前真是个于世事懵懂无知的黄口小儿,只怕就要被康熙这番话忽悠了去,将来就算长大了,张口便是仁义道德,也做不来那孝顺长辈之事。
康熙点点头,想想也是,皇太后从未读过四书五经,也从不知这些话,皇太后是不可能教胤礽说这些话的。若是真有人教的,那也只能是太皇太后了。
望着胤礽纯澈的眼眸,康熙心下一叹,太皇太后可谓是用心良苦了,竟通过胤礽来告诉他这些话,太皇太后不肯当面说与他听,反而让胤礽来作小儿纯真语态,是怕驳了他身为皇帝的颜面吗?
康熙静静看了胤礽半晌,才沉声道:“你这话是没错的。朕自然也明白。但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做任何事都要讲个亲疏有别。朕是说过要以孝治天下,但朕问你,在天下看来,朕对皇太后不孝吗?”
胤礽还未回答,康熙便又开了口,自答道:“朕于礼之上,对皇太后没有半分不恭。这些你想必也都能看到听到了,但你若要朕像对待太皇太后那样侍诚至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朕要说的,亲疏有别。朕奉养孝顺太皇太后,那是朕心甘情愿,但对皇太后,朕只能做到在不妨碍朕之利益时,孝顺她即可。”
既是太皇太后教胤礽如此说,那他这些话就算胤礽再转述给太皇太后也无妨,祖母最是了解他,难道还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么?何况他心里明白,祖母听见这样的话也会高兴的。
胤礽见康熙将真话吐露给他,当下咬唇问道:“阿玛这样做,是因为皇太后不是阿玛的亲生额娘吗?”
胤礽回想了一下,情形确如康熙所言,他对仁宪太后的确没有半分不恭。这些年他给仁宪太后的请安,于节礼之上的孝敬从未有亏,在外人看来,确实是跟太皇太后一样的孝敬。但若细心些就能发现,康熙对仁宪太后所做的一切都仅限于规矩之上,也就是所谓的孝礼之上,多一分都没有。
而对于太皇太后的孝顺却显得亲切许多,胤礽抿唇,这可真是亲疏有别了。所谓疏远的孝顺,大概就是像康熙这样的,做足了表面功夫,让人无可指摘,可这一切都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而如今,康熙还教他的儿子这样做,胤礽不由得想着,仁宪太后可真是可怜。
“太皇太后说,阿玛的额娘在阿玛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阿玛那时候也很小,阿玛为什么不能把皇太后当做阿玛的额娘看待呢?皇太后没有孩子,她应该是很喜欢阿玛的呀。”
康熙不答胤礽的话,只反问胤礽道:“倘或你是朕教养长大的,朕把佟贵妃立为皇后,你会把佟贵妃真心实意的看做你的额娘吗?”
胤礽想了一会儿,才很艰难的摇了摇头。佟贵妃是好,若立为皇后,他至多唤一声皇额娘就罢了,若是要他把佟贵妃当做亲额娘看待,他还真是做不到。
他确实是很想要一个额娘,但是要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人,而非一个称谓。
康熙见儿子如此,微微笑道:“问题不在于她是不是朕的亲生额娘,而在于她和朕有没有感情。朕是太皇太后教养长大的,太皇太后对朕的恩情朕也不必多说了。但皇太后虽是朕的嫡额娘,却从未照顾过朕一天,她对朕没有恩情,朕只能奉养她为太后,却无法将她视作朕的额娘。”
“至于她是如何看待朕的,朕就不大关心了,只要她安安分分的待在宫中,朕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自不会亏待她的,”
康熙加重了语气,盯着胤礽一字一字的道,“你得记着,不管你的额娘去得有多早,不管你是否见过她,不管她是否照顾过你,她都是你的额娘。别人是无法取代的,你心里的亲额娘就只有她一个!”
胤礽望着康熙发辫上夹杂着的银发,心下一叹,咬唇点点头道:“阿玛的话,儿子记住了!”
康熙这是叮嘱他不要忘了自己是赫舍里的儿子。
康熙还不到三十岁,发中就已生了白发,可见是操心太过了。
日子如流水一般,很快便到了夏天,内务府在翻修好了宁寿宫后,跟着就宣布毓庆宫也竣工了。
康熙大悦,当即就宣布胤礽搬宫。于是,胤礽在乐寿堂住了将近大半年后,又浩浩荡荡的搬到了毓庆宫。
站在毓庆宫前,胤礽望望左边的斋宫,又望望右边的奉先殿,心下禁不住冷笑,后世之野史小说真是胡说八道,那传闻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说太子极其淫/乱,甚至还与康熙之妃子私/通,甚至还说是个答应小主,连人家姓郑都知道。
看看毓庆宫这住处就知道,胤礽若想要去后宫,或者后宫之妃子想要来毓庆宫与他厮混,无论怎么走都要经过乾清宫、乾清门、慈宁宫,当外廷内宫的侍卫太监都是死人么!
宫规规定内宫嫔妃不得乱走,甚至都不得各宫胡乱窜门,更不要说跑到外廷来与太子厮混了!
何况,太子出了毓庆宫往内宫里去,时刻关注他行踪的人难道不知道禀报康熙么?这事儿显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实是后世捕风捉影,诋毁太子之言论。
☆、第11章
“祖母,前次皇阿玛奉太皇太后去赤城温泉疗养,您不肯去也就罢了,怎么这回皇阿玛奉太皇太后出口外去避暑,明说了请您一起去,您怎么也给推了呢?”
胤礽搬至毓庆宫后,仍是每日寅时晨起诵读四书五经两个时辰后,用过早膳便来宁寿宫给仁宪太后请安,陪着仁宪太后闲话半个多时辰再回毓庆宫去读书。
“口外想必是很凉爽的,您年纪大了,又怕热,是该跟着去避暑的。不然等七月过完,八月份的时候,京城就更热了。何况又是皇阿玛诚意邀请您去的,您不去,想必阿玛心里也是不大好受的。”
在胤礽看来,若此次仁宪太后能跟着康熙孝庄一块儿去,必是修复三个人关系的好时机,若仁宪能去,孝庄定然是高兴的。即便不是为了修复三个人之间的那么些小芥蒂,就是单单跟着去避暑也是很不错的,仁宪太后能去却不去,在他瞧着真是可惜了。
可怜他是非常想跟着去的,可康熙说他年纪小怕路上颠簸不肯带他去。
仁宪太后端详胤礽的脸蛋半晌,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一样,只疼惜道:“听说你自搬去毓庆宫后,每日读书都到深夜才睡是么?你身子本也不强健,每日只睡那么一两个时辰怎么够?你还在长身体,又不跟皇上似的要处理政务,不过读书而已,难道比你的身子康健还重要?”
“皇上素来也疼你,怎么在这方面这般严苛?我听说你在毓庆宫的作息时辰规矩,都是皇上给你定的?”
胤礽每日来请安,他的奶娘都会跟着来几个,但胤礽肯带在身侧的,只顾氏一人。
仁宪关心孙儿起坐,每日都会着顾氏上前来细问胤礽每日在毓庆宫的起坐时辰和膳食情况,顾氏每回都照实答了,但仁宪太后听后,总免不了一阵心疼,她忍了一个多月,这还是头一回直接对胤礽在毓庆宫的生活表达了不满。
胤礽摸摸自己的脸,他就知道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下,无论他吃再多,他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也难怪仁宪太后瞧了心疼,就是他自个儿看了,也觉得自个儿太瘦了些。
只是他不愿让仁宪太后为他忧心,便笑道:“皇阿玛说我年纪小,正是该读书的时候,嘱咐我要勤读书勤写字的,说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还说小时候读得多了,长大以后不论多大年纪都不会忘,只要一拿起书册立刻就能记起来。皇阿玛要我博闻强记,我自然是要听皇阿玛的话了。”
“祖母且放心好了,我身子好得很,不会有事儿的!每日未时都在毓庆宫的院子里拉弓射箭,骑射功夫也是一分没有落下来的!我也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儿坐着读书的。况且阿玛不止对我这样,对大阿哥也是如此的,听说大阿哥在阿哥所里读书比我读得还晚呢!”
见胤礽避重就轻,仁宪太后也不好说康熙的不是,只得叹道:“你怎么能跟大阿哥比呢?大阿哥比你年长,又已经是在上书房读书的人了,他跟你不同。”
胤礽见左右都是自己人,说话也就没了顾忌,只盯着仁宪太后轻声道:“祖母,大阿哥确实与我不同。他虽入了上书房读书,可他只是个皇阿哥,而我是太子,我本该比他认真刻苦的。”
他是太子,康熙于课业上再如何对他严苛都是应当的,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胤礽才从没有抱怨过。
一想到此处,康熙心里对皇太后不免厌恶了几分。
胤礽眨巴眨巴眼睛,本想点头称是,可到底还是忍不住脱口心中所想:“阿玛,您常说要学汉人以孝治天下,您自个儿也是对太皇太后侍诚至孝,怎么到了皇太后这里,就说安抚皇太后之事没有儿子的学业重要了呢?”
“您要儿子学四书五经,叫儿子讲解给您听,还叫儿子日日吟诵其中的章句篇章一百二十遍,这里头通篇都在讲要孝顺长辈,难道只有太皇太后是长辈,而皇太后不是长辈了吗?”
胤礽当面指摘康熙话中的漏洞,于父子间无事,但于君臣间,这视为大不敬。胤礽只能努力眨巴眨巴眼睛,尽量表现的纯真无邪,以示自己是天真的“不耻下问”。
在康熙说出这样一番话的同时,他就明白,康熙去乐寿堂给皇太后请安时,皇太后定是按照他的嘱咐做了,不然,太皇太后不会答应康熙愿去温泉疗养的。
康熙没想到儿子冒出这样一番话来,当下被儿子问得一噎,但他反应也很快,当即反问道:“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胤礽摇头:“没有人教儿子,阿玛,这些都是儿子的心里话。”
他嘴上这样说,心里还在感叹康熙糊涂,若眼前真是个于世事懵懂无知的黄口小儿,只怕就要被康熙这番话忽悠了去,将来就算长大了,张口便是仁义道德,也做不来那孝顺长辈之事。
康熙点点头,想想也是,皇太后从未读过四书五经,也从不知这些话,皇太后是不可能教胤礽说这些话的。若是真有人教的,那也只能是太皇太后了。
望着胤礽纯澈的眼眸,康熙心下一叹,太皇太后可谓是用心良苦了,竟通过胤礽来告诉他这些话,太皇太后不肯当面说与他听,反而让胤礽来作小儿纯真语态,是怕驳了他身为皇帝的颜面吗?
康熙静静看了胤礽半晌,才沉声道:“你这话是没错的。朕自然也明白。但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做任何事都要讲个亲疏有别。朕是说过要以孝治天下,但朕问你,在天下看来,朕对皇太后不孝吗?”
胤礽还未回答,康熙便又开了口,自答道:“朕于礼之上,对皇太后没有半分不恭。这些你想必也都能看到听到了,但你若要朕像对待太皇太后那样侍诚至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朕要说的,亲疏有别。朕奉养孝顺太皇太后,那是朕心甘情愿,但对皇太后,朕只能做到在不妨碍朕之利益时,孝顺她即可。”
既是太皇太后教胤礽如此说,那他这些话就算胤礽再转述给太皇太后也无妨,祖母最是了解他,难道还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么?何况他心里明白,祖母听见这样的话也会高兴的。
胤礽见康熙将真话吐露给他,当下咬唇问道:“阿玛这样做,是因为皇太后不是阿玛的亲生额娘吗?”
胤礽回想了一下,情形确如康熙所言,他对仁宪太后的确没有半分不恭。这些年他给仁宪太后的请安,于节礼之上的孝敬从未有亏,在外人看来,确实是跟太皇太后一样的孝敬。但若细心些就能发现,康熙对仁宪太后所做的一切都仅限于规矩之上,也就是所谓的孝礼之上,多一分都没有。
而对于太皇太后的孝顺却显得亲切许多,胤礽抿唇,这可真是亲疏有别了。所谓疏远的孝顺,大概就是像康熙这样的,做足了表面功夫,让人无可指摘,可这一切都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而如今,康熙还教他的儿子这样做,胤礽不由得想着,仁宪太后可真是可怜。
“太皇太后说,阿玛的额娘在阿玛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阿玛那时候也很小,阿玛为什么不能把皇太后当做阿玛的额娘看待呢?皇太后没有孩子,她应该是很喜欢阿玛的呀。”
康熙不答胤礽的话,只反问胤礽道:“倘或你是朕教养长大的,朕把佟贵妃立为皇后,你会把佟贵妃真心实意的看做你的额娘吗?”
胤礽想了一会儿,才很艰难的摇了摇头。佟贵妃是好,若立为皇后,他至多唤一声皇额娘就罢了,若是要他把佟贵妃当做亲额娘看待,他还真是做不到。
他确实是很想要一个额娘,但是要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人,而非一个称谓。
康熙见儿子如此,微微笑道:“问题不在于她是不是朕的亲生额娘,而在于她和朕有没有感情。朕是太皇太后教养长大的,太皇太后对朕的恩情朕也不必多说了。但皇太后虽是朕的嫡额娘,却从未照顾过朕一天,她对朕没有恩情,朕只能奉养她为太后,却无法将她视作朕的额娘。”
“至于她是如何看待朕的,朕就不大关心了,只要她安安分分的待在宫中,朕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自不会亏待她的,”
康熙加重了语气,盯着胤礽一字一字的道,“你得记着,不管你的额娘去得有多早,不管你是否见过她,不管她是否照顾过你,她都是你的额娘。别人是无法取代的,你心里的亲额娘就只有她一个!”
胤礽望着康熙发辫上夹杂着的银发,心下一叹,咬唇点点头道:“阿玛的话,儿子记住了!”
康熙这是叮嘱他不要忘了自己是赫舍里的儿子。
康熙还不到三十岁,发中就已生了白发,可见是操心太过了。
日子如流水一般,很快便到了夏天,内务府在翻修好了宁寿宫后,跟着就宣布毓庆宫也竣工了。
康熙大悦,当即就宣布胤礽搬宫。于是,胤礽在乐寿堂住了将近大半年后,又浩浩荡荡的搬到了毓庆宫。
站在毓庆宫前,胤礽望望左边的斋宫,又望望右边的奉先殿,心下禁不住冷笑,后世之野史小说真是胡说八道,那传闻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说太子极其淫/乱,甚至还与康熙之妃子私/通,甚至还说是个答应小主,连人家姓郑都知道。
看看毓庆宫这住处就知道,胤礽若想要去后宫,或者后宫之妃子想要来毓庆宫与他厮混,无论怎么走都要经过乾清宫、乾清门、慈宁宫,当外廷内宫的侍卫太监都是死人么!
宫规规定内宫嫔妃不得乱走,甚至都不得各宫胡乱窜门,更不要说跑到外廷来与太子厮混了!
何况,太子出了毓庆宫往内宫里去,时刻关注他行踪的人难道不知道禀报康熙么?这事儿显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实是后世捕风捉影,诋毁太子之言论。
☆、第11章
“祖母,前次皇阿玛奉太皇太后去赤城温泉疗养,您不肯去也就罢了,怎么这回皇阿玛奉太皇太后出口外去避暑,明说了请您一起去,您怎么也给推了呢?”
胤礽搬至毓庆宫后,仍是每日寅时晨起诵读四书五经两个时辰后,用过早膳便来宁寿宫给仁宪太后请安,陪着仁宪太后闲话半个多时辰再回毓庆宫去读书。
“口外想必是很凉爽的,您年纪大了,又怕热,是该跟着去避暑的。不然等七月过完,八月份的时候,京城就更热了。何况又是皇阿玛诚意邀请您去的,您不去,想必阿玛心里也是不大好受的。”
在胤礽看来,若此次仁宪太后能跟着康熙孝庄一块儿去,必是修复三个人关系的好时机,若仁宪能去,孝庄定然是高兴的。即便不是为了修复三个人之间的那么些小芥蒂,就是单单跟着去避暑也是很不错的,仁宪太后能去却不去,在他瞧着真是可惜了。
可怜他是非常想跟着去的,可康熙说他年纪小怕路上颠簸不肯带他去。
仁宪太后端详胤礽的脸蛋半晌,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一样,只疼惜道:“听说你自搬去毓庆宫后,每日读书都到深夜才睡是么?你身子本也不强健,每日只睡那么一两个时辰怎么够?你还在长身体,又不跟皇上似的要处理政务,不过读书而已,难道比你的身子康健还重要?”
“皇上素来也疼你,怎么在这方面这般严苛?我听说你在毓庆宫的作息时辰规矩,都是皇上给你定的?”
胤礽每日来请安,他的奶娘都会跟着来几个,但胤礽肯带在身侧的,只顾氏一人。
仁宪关心孙儿起坐,每日都会着顾氏上前来细问胤礽每日在毓庆宫的起坐时辰和膳食情况,顾氏每回都照实答了,但仁宪太后听后,总免不了一阵心疼,她忍了一个多月,这还是头一回直接对胤礽在毓庆宫的生活表达了不满。
胤礽摸摸自己的脸,他就知道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下,无论他吃再多,他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也难怪仁宪太后瞧了心疼,就是他自个儿看了,也觉得自个儿太瘦了些。
只是他不愿让仁宪太后为他忧心,便笑道:“皇阿玛说我年纪小,正是该读书的时候,嘱咐我要勤读书勤写字的,说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还说小时候读得多了,长大以后不论多大年纪都不会忘,只要一拿起书册立刻就能记起来。皇阿玛要我博闻强记,我自然是要听皇阿玛的话了。”
“祖母且放心好了,我身子好得很,不会有事儿的!每日未时都在毓庆宫的院子里拉弓射箭,骑射功夫也是一分没有落下来的!我也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儿坐着读书的。况且阿玛不止对我这样,对大阿哥也是如此的,听说大阿哥在阿哥所里读书比我读得还晚呢!”
见胤礽避重就轻,仁宪太后也不好说康熙的不是,只得叹道:“你怎么能跟大阿哥比呢?大阿哥比你年长,又已经是在上书房读书的人了,他跟你不同。”
胤礽见左右都是自己人,说话也就没了顾忌,只盯着仁宪太后轻声道:“祖母,大阿哥确实与我不同。他虽入了上书房读书,可他只是个皇阿哥,而我是太子,我本该比他认真刻苦的。”
他是太子,康熙于课业上再如何对他严苛都是应当的,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胤礽才从没有抱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