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学习个屁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备要教一群士卒读书识字,这被不少人看做是天大的玩笑。
这念头文盲率高的惊人,幽州游侠儿出身的士卒虽然有不少认字,但也仅限于是认字,
自己名字两个字放在一起认识,分开就不一定认得,更别提写。
豫州黔首出身的士卒就更别说了,他们要是稍微有点文化,也不至于对太平道如此盲信,肯自己提着脑袋去跟太平道做事。
所以刘备刚提出要全军读书识字的时候,不只是荀彧蒙了,军中更是顿时炸锅,几乎所有人都打心眼里抵触。
学习,学习个屁!
读书识字就能打胜仗吗?
读书识字就能把敌人全都击退吗?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抓紧击退黄巾了,怎么闲的没事开始念书了?
他们心里这么想,可没有一个人敢出声抗议。
因为刘备军上下规矩森严,上级做出的命令,士卒没有反驳的权力,提出意见的权力也没有。
想提意见,除非汝在军中担任要职。
所以,尽管众人很不情愿,但还是被迫在荀彧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困难的识字工作。
荀彧已经忘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开始认字的,对他来说认字就像呼吸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他耐着性子分组教了这些黔首一天,到了傍晚,他便一甩袖子,如吸进了大量的毒气一般跌跌撞撞钻进刘备的营房。
“不行不行,我……学生,学生教不了这些人啊……”
实在是太笨了,太笨了!
荀彧平时接触的不是世家豪族的文雅儒士就是高门大户的博学公子,少数寒门也是寒门中的顶级人物,
连赵忠这样的人都一肚子鬼心眼,粗通文墨。
可这些士卒实在是太笨了,荀彧耐着性子教了一天,能写好自己名字的还是寥寥无几,还主要集中在幽州那些人。
黄巾军出身的那些人大多数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能学会,学的时候更是消极,荀彧又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不能破口大骂,
于是,这学习的进展自然让人非常无语。
简直是太无语了。
“教不了,教不了,刘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要不是临水拼死战死的那个汉军士兵给了荀彧以巨大的震撼,
要不是传播祖宗学问的责任感让荀彧胸中热情豪迈,
刘备说破嘴,荀彧也不会去教这些悟性极低的黔首识字,
现在他感觉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
刚才还笑呵呵地刘备突然板起脸,道:
“荀彧!”
荀彧一个激灵,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我叫汝教他们,难道要让这些人治经义,做博士吗?
但教他们开拓见识,明忠义之道方可,
我军现有万人,再过些时日收复冀州,便能兼收十万众,
当年孔门才有几人,现在天下皆学儒道,
汝今日开坛授道,他日未必不能名动天下,青史留名!”
这年头名仕都喜欢开坛教学来养望,
至于学生学得如何,这就不是老师关心的事情了。
但荀彧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愿照本宣科,想让自己祖宗的学问成为一门官方显学,所以教起来才这么费劲。
不行,为了祖宗,我也不能放弃。
荀彧在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又费力地坐了起来。
“志才,这该如何是好,还请汝教我。”荀彧很谦虚地向戏忠请教,
他知道戏忠一肚子坏水,说不定能给他提供一点参考,
戏忠对荀彧这种高门大户居然来求他感觉很有成就感,他摆足姿态,阴笑道:
“这还不简单,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人人都去学,自然事半功倍。”
“汝先教授那些杀敌勇敢,作战用心之人,再让左校尉授他们军职,军中众人必然纷纷效仿,
届时不用汝费心,自然会有人愿意学汝家的学问。”
荀彧不笨,很快理解了戏忠所说。
一个士兵只要做到足够悍勇、听从指挥就是好兵,可想一步步做到将官,就多少要懂点兵法,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军务了。
像王平这种只识十个字就能指挥大规模作战的天才实在是太少了。
那些作战勇敢被提拔起来的人都能学好,他们带的兵潜移默化也能学点东西,至少不会以没文化为荣。
“这教化不是旦夕之功啊,文若,还要多多辛苦才是。”
荀彧点点头,强行让自己鼓起几分勇气,
感觉面对这些没文化的黔首,比应付千军万马还要费劲。
也就只有刘备愿意花这个功夫教化他们。
知识,不应该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是刘备的阅读天书的心得。
张角天书中的奇门兵器和古怪的战法肯定也是来自于人的创造,
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知识,有文化,有思路,
大汉的未来才会不断的进步,永远保持着前进的势头。
改变世界,当然要从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做起,
刘备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手下这支士兵能尽可能掌握一定的知识,
等他日战胜黄巾,解甲归田时,他们又可以做知识的传承者,一代代传下去。
大汉还要千秋万代,自己还要更努力才是。
除了荀彧教授荀子的学问,刘备还让张郃教授简单的战阵常识,能尽可能在战斗之前提升一点单兵素质就尽量提升一点。
黄巾军的战法是从天书上习得,刘备虽然没能掌握具体的细节,但感觉已经摸到了这种战法的精髓。
眭固的指挥能力欠缺,只是简单照搬天书上的内容,让这种战术难以发挥,
可刘备手下有精通战阵的张郃,若是给他一支这样的强兵,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战果。
学,不管什么都要学。
沉迷于现在就是落后,刘备要继续增加手上的战斗力才是。
张角显然不会给刘备太长时间喘息,
很快,刘备便听说张角已经在集结黄巾军的主力,战兵便足有十万,等集结齐整,就会向刘备杀来。
这次作为守城的一方,刘备还是有极大的心理优势,
他把广年的人口和粮食都迁到曲梁,张郃请示要不要坚壁清野,
刘备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答应了。
“坚壁清野,这次打退黄巾,日后…在想办法……不,必须重建好。”
人口和粮食的搬迁肯定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就算准备充足也是如此,更别说现在仓促下手。
撤退后,张郃本想放火,刘备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没能下定这个决心。
“文若,我是不是有些妇人之仁?”刘备无奈地问。
“有点。”荀彧点头,“说实在,我本不认为左校尉是能匡扶社稷之人,
成大事者,多要杀伐果断,敢于取舍。
公有些瞻前顾后了…”
“所以呢?”
“本来我是想随公平息黄巾后便回颍川读书,
不过现在看来,就算平定黄巾,这天下也未必能安。
我要出仕做官,还请左校尉举荐了。”
刘备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荀彧这样的人想要做官,肯推荐他的人肯定数不胜数,
从朝堂到地方名仕几乎都要排着队来跟荀家搞好关系。
举荐的恩情很大,荀彧肯让刘备举荐,看来是已经决定要和刘备互相守望,也没白费刘备这一直以来的种种辛苦。
“想去哪做官,尽管说。”刘备豪气地道。
荀彧微笑道:“临水令,我已经觊觎此处许久了。”
刘备要教一群士卒读书识字,这被不少人看做是天大的玩笑。
这念头文盲率高的惊人,幽州游侠儿出身的士卒虽然有不少认字,但也仅限于是认字,
自己名字两个字放在一起认识,分开就不一定认得,更别提写。
豫州黔首出身的士卒就更别说了,他们要是稍微有点文化,也不至于对太平道如此盲信,肯自己提着脑袋去跟太平道做事。
所以刘备刚提出要全军读书识字的时候,不只是荀彧蒙了,军中更是顿时炸锅,几乎所有人都打心眼里抵触。
学习,学习个屁!
读书识字就能打胜仗吗?
读书识字就能把敌人全都击退吗?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抓紧击退黄巾了,怎么闲的没事开始念书了?
他们心里这么想,可没有一个人敢出声抗议。
因为刘备军上下规矩森严,上级做出的命令,士卒没有反驳的权力,提出意见的权力也没有。
想提意见,除非汝在军中担任要职。
所以,尽管众人很不情愿,但还是被迫在荀彧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困难的识字工作。
荀彧已经忘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开始认字的,对他来说认字就像呼吸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他耐着性子分组教了这些黔首一天,到了傍晚,他便一甩袖子,如吸进了大量的毒气一般跌跌撞撞钻进刘备的营房。
“不行不行,我……学生,学生教不了这些人啊……”
实在是太笨了,太笨了!
荀彧平时接触的不是世家豪族的文雅儒士就是高门大户的博学公子,少数寒门也是寒门中的顶级人物,
连赵忠这样的人都一肚子鬼心眼,粗通文墨。
可这些士卒实在是太笨了,荀彧耐着性子教了一天,能写好自己名字的还是寥寥无几,还主要集中在幽州那些人。
黄巾军出身的那些人大多数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能学会,学的时候更是消极,荀彧又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不能破口大骂,
于是,这学习的进展自然让人非常无语。
简直是太无语了。
“教不了,教不了,刘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要不是临水拼死战死的那个汉军士兵给了荀彧以巨大的震撼,
要不是传播祖宗学问的责任感让荀彧胸中热情豪迈,
刘备说破嘴,荀彧也不会去教这些悟性极低的黔首识字,
现在他感觉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
刚才还笑呵呵地刘备突然板起脸,道:
“荀彧!”
荀彧一个激灵,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我叫汝教他们,难道要让这些人治经义,做博士吗?
但教他们开拓见识,明忠义之道方可,
我军现有万人,再过些时日收复冀州,便能兼收十万众,
当年孔门才有几人,现在天下皆学儒道,
汝今日开坛授道,他日未必不能名动天下,青史留名!”
这年头名仕都喜欢开坛教学来养望,
至于学生学得如何,这就不是老师关心的事情了。
但荀彧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愿照本宣科,想让自己祖宗的学问成为一门官方显学,所以教起来才这么费劲。
不行,为了祖宗,我也不能放弃。
荀彧在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又费力地坐了起来。
“志才,这该如何是好,还请汝教我。”荀彧很谦虚地向戏忠请教,
他知道戏忠一肚子坏水,说不定能给他提供一点参考,
戏忠对荀彧这种高门大户居然来求他感觉很有成就感,他摆足姿态,阴笑道:
“这还不简单,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人人都去学,自然事半功倍。”
“汝先教授那些杀敌勇敢,作战用心之人,再让左校尉授他们军职,军中众人必然纷纷效仿,
届时不用汝费心,自然会有人愿意学汝家的学问。”
荀彧不笨,很快理解了戏忠所说。
一个士兵只要做到足够悍勇、听从指挥就是好兵,可想一步步做到将官,就多少要懂点兵法,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军务了。
像王平这种只识十个字就能指挥大规模作战的天才实在是太少了。
那些作战勇敢被提拔起来的人都能学好,他们带的兵潜移默化也能学点东西,至少不会以没文化为荣。
“这教化不是旦夕之功啊,文若,还要多多辛苦才是。”
荀彧点点头,强行让自己鼓起几分勇气,
感觉面对这些没文化的黔首,比应付千军万马还要费劲。
也就只有刘备愿意花这个功夫教化他们。
知识,不应该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是刘备的阅读天书的心得。
张角天书中的奇门兵器和古怪的战法肯定也是来自于人的创造,
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知识,有文化,有思路,
大汉的未来才会不断的进步,永远保持着前进的势头。
改变世界,当然要从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做起,
刘备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手下这支士兵能尽可能掌握一定的知识,
等他日战胜黄巾,解甲归田时,他们又可以做知识的传承者,一代代传下去。
大汉还要千秋万代,自己还要更努力才是。
除了荀彧教授荀子的学问,刘备还让张郃教授简单的战阵常识,能尽可能在战斗之前提升一点单兵素质就尽量提升一点。
黄巾军的战法是从天书上习得,刘备虽然没能掌握具体的细节,但感觉已经摸到了这种战法的精髓。
眭固的指挥能力欠缺,只是简单照搬天书上的内容,让这种战术难以发挥,
可刘备手下有精通战阵的张郃,若是给他一支这样的强兵,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战果。
学,不管什么都要学。
沉迷于现在就是落后,刘备要继续增加手上的战斗力才是。
张角显然不会给刘备太长时间喘息,
很快,刘备便听说张角已经在集结黄巾军的主力,战兵便足有十万,等集结齐整,就会向刘备杀来。
这次作为守城的一方,刘备还是有极大的心理优势,
他把广年的人口和粮食都迁到曲梁,张郃请示要不要坚壁清野,
刘备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答应了。
“坚壁清野,这次打退黄巾,日后…在想办法……不,必须重建好。”
人口和粮食的搬迁肯定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就算准备充足也是如此,更别说现在仓促下手。
撤退后,张郃本想放火,刘备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没能下定这个决心。
“文若,我是不是有些妇人之仁?”刘备无奈地问。
“有点。”荀彧点头,“说实在,我本不认为左校尉是能匡扶社稷之人,
成大事者,多要杀伐果断,敢于取舍。
公有些瞻前顾后了…”
“所以呢?”
“本来我是想随公平息黄巾后便回颍川读书,
不过现在看来,就算平定黄巾,这天下也未必能安。
我要出仕做官,还请左校尉举荐了。”
刘备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荀彧这样的人想要做官,肯推荐他的人肯定数不胜数,
从朝堂到地方名仕几乎都要排着队来跟荀家搞好关系。
举荐的恩情很大,荀彧肯让刘备举荐,看来是已经决定要和刘备互相守望,也没白费刘备这一直以来的种种辛苦。
“想去哪做官,尽管说。”刘备豪气地道。
荀彧微笑道:“临水令,我已经觊觎此处许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