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圣贤的时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论起中国古代的教育界精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会想到孔子,孔子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私人办教育的先河,且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如何教书育人做出许多建设性地贡献。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成绩多少世代为人称道。
自从有了孔子,就有了圣人,贤人,庸人之别,就有了君子,小人之分。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孔子的思想,树立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航标,也擎起了打杀一切异端的尚方宝剑。
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及格率咱们就不说了,优秀率不过是百分之二点四,在至今还摆脱不了“三率”困扰(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教育界,不要说被称为圣人,恐怕连个“合格教师”都算不上。因为有专家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言下之意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孔圣人的称号,在当代不可避免地要大打折扣了。何况那另类的2928人又该如何评价?庸人,小人?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多少记录,可见中国的传统也只是偏重于圣贤和所谓的君子?
历史上习惯了中庸的中国人在道德的评判上似乎缺少了辨证。你做不了圣人,贤人,你就不可避免的沦落为庸人,你不是君子,就必然是小人。非此即彼,排除了一切介于期间的可能。中国的传统道德,忽略了中间状态。传统的道德评判,近乎苛刻,对圣人,贤人,君子的界定,杜绝一切瑕疵。中国道德赞赏的是完人。在严酷的道德评价面前,多少人受到无形的压迫,又有多少人被迫戴起伪善的面具,乔装打扮扮做起了伪君子,假圣人。
于此相比,西方道德家倒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不是一味的强调完人、好人、善人,而是注重于做人——做一个普通的人。what is a mans first duty? the answer is brief: to be himself(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很简单:做自己)the man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will never make anything else(从不犯错的人将一事无成。)这话是耐人寻味的。管你是好人也罢,善人也罢,或者滥好人也罢,或者偶尔善良一次也罢,你必须做一个合格的人,肯定人有七情六欲,允许人犯错误。在中国的道德家眼中,他们无疑降低了道德的门槛,可在我们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又有几人能真正称之为圣人,完人?历史上到现在,屡屡发生的道德欺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之所以长久以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曾降低了门槛(这和我们当今的大学招生一样)。历史上的教徒或基督徒是专门侍奉佛祖或耶稣的,后来它们都大规模发展世俗信徒,你可以不出家,不修行,但你只要坚持吃斋念佛,或者坚持祷告,你就有可能成为神的门徒。
我也信仰善良,崇拜正义,可我有过许多毛病,我已无缘成为君子,成为近乎完人的圣贤,但不能因此拒绝我做善良的门徒。暂且将我算作道德大门之外的俗家弟子吧,因为我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回首历史,我不能不怀念那没有圣人的时代,孔夫子,孟夫子虽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可在当时的世人眼中,他们并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影响力。孔子一生游说各国,奔走呼号,也常吃闭门羹,旅途劳顿之下,常常饿肚皮,还免不了被人戏弄、趁火打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没人拿他当大腕啊)。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国古代文化上一个难得的时期——百家争鸣。唐代儒释道并重,在当代思想界并没有产生足以改弦易帜的大人物,然而也正是在这在相对开明自由的文化氛围下,才有了国家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宋明时,理学盛行,也正是儒家的先师被提得山响的时候,可又怎么样呢,外有强邦逼凌,内有政治疲困,还不是吧一个个王朝照样都断送了。
所以,我认为,中国,千万不要出什么圣贤,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先要教会我们如何老老实实做人。即便真有什么圣贤,留下洋洋千万言,也保不住后世的和尚把经念歪了
若论起中国古代的教育界精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会想到孔子,孔子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私人办教育的先河,且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如何教书育人做出许多建设性地贡献。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成绩多少世代为人称道。
自从有了孔子,就有了圣人,贤人,庸人之别,就有了君子,小人之分。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孔子的思想,树立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航标,也擎起了打杀一切异端的尚方宝剑。
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及格率咱们就不说了,优秀率不过是百分之二点四,在至今还摆脱不了“三率”困扰(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教育界,不要说被称为圣人,恐怕连个“合格教师”都算不上。因为有专家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言下之意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孔圣人的称号,在当代不可避免地要大打折扣了。何况那另类的2928人又该如何评价?庸人,小人?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多少记录,可见中国的传统也只是偏重于圣贤和所谓的君子?
历史上习惯了中庸的中国人在道德的评判上似乎缺少了辨证。你做不了圣人,贤人,你就不可避免的沦落为庸人,你不是君子,就必然是小人。非此即彼,排除了一切介于期间的可能。中国的传统道德,忽略了中间状态。传统的道德评判,近乎苛刻,对圣人,贤人,君子的界定,杜绝一切瑕疵。中国道德赞赏的是完人。在严酷的道德评价面前,多少人受到无形的压迫,又有多少人被迫戴起伪善的面具,乔装打扮扮做起了伪君子,假圣人。
于此相比,西方道德家倒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不是一味的强调完人、好人、善人,而是注重于做人——做一个普通的人。what is a mans first duty? the answer is brief: to be himself(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很简单:做自己)the man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will never make anything else(从不犯错的人将一事无成。)这话是耐人寻味的。管你是好人也罢,善人也罢,或者滥好人也罢,或者偶尔善良一次也罢,你必须做一个合格的人,肯定人有七情六欲,允许人犯错误。在中国的道德家眼中,他们无疑降低了道德的门槛,可在我们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又有几人能真正称之为圣人,完人?历史上到现在,屡屡发生的道德欺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之所以长久以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曾降低了门槛(这和我们当今的大学招生一样)。历史上的教徒或基督徒是专门侍奉佛祖或耶稣的,后来它们都大规模发展世俗信徒,你可以不出家,不修行,但你只要坚持吃斋念佛,或者坚持祷告,你就有可能成为神的门徒。
我也信仰善良,崇拜正义,可我有过许多毛病,我已无缘成为君子,成为近乎完人的圣贤,但不能因此拒绝我做善良的门徒。暂且将我算作道德大门之外的俗家弟子吧,因为我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回首历史,我不能不怀念那没有圣人的时代,孔夫子,孟夫子虽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可在当时的世人眼中,他们并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影响力。孔子一生游说各国,奔走呼号,也常吃闭门羹,旅途劳顿之下,常常饿肚皮,还免不了被人戏弄、趁火打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没人拿他当大腕啊)。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国古代文化上一个难得的时期——百家争鸣。唐代儒释道并重,在当代思想界并没有产生足以改弦易帜的大人物,然而也正是在这在相对开明自由的文化氛围下,才有了国家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宋明时,理学盛行,也正是儒家的先师被提得山响的时候,可又怎么样呢,外有强邦逼凌,内有政治疲困,还不是吧一个个王朝照样都断送了。
所以,我认为,中国,千万不要出什么圣贤,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先要教会我们如何老老实实做人。即便真有什么圣贤,留下洋洋千万言,也保不住后世的和尚把经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