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望西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江烟水一蓑风,归帆晚,且徐行,当头月色,渔火满边城。青芹新采莼鲈美,酒尚温,天欲冷。
二十年间一场梦,恍然醉,难再醒,江湖夜雨,无绪任飘零。由来不知身是客,每此处,皆忘情。
——江城子题于凤凰
(一)一袭凉风入梦一枕明月照窗
我常常遥想,在中国西南版图的山麓里,潜伏有怎样的一种生态和文明:那里层峦迭嶂,云气如蒸,有猎户和樵夫,山坳里零星散落着翻腾红色泥土的梯田,偶尔响起了歌声,一如竹雀般的清亮婉耳,每逢节庆生辰,乡民会在大祭师的率领下,用新鲜的活物和果品奉献给那字号古怪的神明
直到我抵达了凤凰,那云气,那层峦,立时将我裹挟起来,淅沥的雨在将近年关的冬日蔓延开去,做成一幅隽永的山水墨卷,这一时,水柔云滑,我沉吟伫立,微笑不语。
自踏上湘西的土地,我便像猫儿入了夜一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都格外的敏感起来,时刻警惕着那撞入眼界、贯入耳膜的事物和音响,这尤像一位恋人,在初次约见时的惶恐态度。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我幼时最熟稔的一首诗,虽然明知道此凤凰非彼凤凰,但沾染了这么一个灵秀的名字,凤凰城便自然有了一种神异的风韵,令人浮想联翩。
落脚在石板路上,第一眼瞅见的是虹桥,它像凤凰的门户一般向我洞开着。青灰色的砖瓦,用暗白色的浆料勾勒起来,两重山墙前后叠落,角上的飞檐高高挑起,恰似奋翅的乳燕。南国的风雨桥,就如同幽深的门庭,穿行而入,两旁店铺比立,人声鼎沸,俨然一个货场,竟是“桥上的街市”
凤凰城依山临水,山名南华,水名沱江,我所下榻的私家旅馆“揽奇居”正坐落在南华的山脚、沱江的岸上。小楼是木质结构,古韵尤存,临江一面上下四层,房外有雕栏的隔廊。在推开临江木门的一霎那,我霍然痴了,门外是怎样的世界啊,澄碧的江水,密匝排布的吊脚楼,对岸是青拢的峰峦,各色的民居栉比簇拥,江西会馆隐在层叠的屋檐间,而右侧的万名塔左侧的望江亭静静映入水底,潋滟端庄。江面之上,几叶扁舟轻轻地泊着,微微漾动。一切的颜色是这么的明亮,一切的光泽是这么的柔和。
这一番眼光,已然是沉甸甸的,窗外的风景浓得化不开,脚下的木地板咯吱做响,那永不枯朽的建筑的纹理,一直蔓延到沱江游动的波光中,深深浅浅,明明暗暗。
夜深时,我辗转难眠“半江云影涵秋雨,一枕涛声渡晚舟”怕只有古人的词句与窗外情形差堪仿佛。此时无风,我便想有风,此时无月,我便想有月,枕着月光和着风声,满城烟雨潇潇入梦,只一撇浅笑含在嘴角。
朦胧中,传来打更的声音,夜半,恰三更。
(二)遗世独立
凤凰城的位置“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属县,苗、土家、汉三族杂居共生,繁衍出的一部长达千年的多幕历史正剧。
凤凰古称“镇蕈”据凤凰厅志记载:东北有坪曰蕈子,西北有所曰镇溪,故统称镇蕈。传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疑部将拥兵自重,派遣凤凰籍将领田儒铭率部围剿,为安营扎寨,田儒铭经手建五寨司城,请阴阳风水先生测之。遍勘五蕈境内各地之后,阴阳先生建议将初选入围的三个地方:黄丝桥、廖家桥、镇蕈的土壤各取一升,取分量最重的地方建城,结果沱江边的镇蕈胜出,最终成为五寨司城的选址。
而今县城的核心区域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今古建筑毕集,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如果将凤凰比作人的躯体,那么这躯体上该有两道血管,静脉是老街,动脉是沱江。
过了虹桥,便可在路旁见着一株黄梅,赶着节气绽放地十分绚烂。你且顺着树旁的小小豁口拾阶而下,不想竟别有洞天。路下有路,老街便匍匐在这幽深的里弄中。老街一面的房子是临江的,老街的走势便顺着江流的走势划出了一道弧线,真正称得上是“曲径通幽”地面一律是青石板,厚实紧凑,若穿着皮鞋便踢踏有声,清脆地很。你且慢慢地走,静静地看,在老街上,你一定走不快,也定然嚷不出声来。这里的时钟似乎一律走得慢了半拍,你便是个急性子也必然显出悠闲的仪态。老街的房子多是两层,木质,跳水大梁高高翘起,一味的飞檐雕栏。临街是各色店面,先前的住户全部开辟成家庭旅馆,但凡是砖石墙壁,各有一番的斑斑驳驳,而木窗、木墙、木门则深深浅浅地镂上了花纹,从外张望,主人家的行动摆设依稀可辨。
来的时节雨意霏微,老街便成了雨巷,石板路益发蹭亮可鉴,瓦当灰墙颜色沉郁,益发地拙朴凝重。冷雨凄风,时光似乎总是凝结而不曾凋敝,屋里的一家人团团围坐起来,拥着一床被褥,被褥底下是桌子,桌子底下是炭盆,于是一团热浪便裹了个严严实实,那情形真是说不出的亲密可羡。
从老街拐了几拐便到了壁辉门,这是凤凰的北门城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之上筑有八孔炮台。过了城门就是沱江南岸,城门外是一原始过渡古桥,一个个石桩间隙排列,山乡人叫做跳岩。跳岩一侧便是沱江的渡口码头,从这里泊舟而下,乃是凤凰最清丽的风光所在。
冬日的凤凰,依旧地拢翠欲滴,山便是苍翠,水便是青翠。沱江的水极其的清浅,触手可及江底摇动的水草,满目清波不掺一丝杂色,至清而至绿,温润如玉。水草是无尽的妩媚,修长柔软,在水波下翩然舞动。这是沈从文童年嬉戏的河流,在从文自传中,他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这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如果凤凰有一张名片,那么一面是凤凰的各色人物,另一面则是吊脚楼,这是凤凰与生俱来的印记。沱江的两岸,一色的吊脚楼错落排布,大红灯笼影影憧憧的点缀其间如胭脂般鲜艳。这种奇巧的建筑,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亚字格等各式图案。吊脚楼的悬柱多是八棱形和四方形,打磨得笔直光滑,高高低低撑起一檐的风雨和百年的时光。
此刻天色将晚,彤云如墨江雾如画,一派朦胧的诗意。船夫在身后摇橹,船桨荡入水中,欸乃之声不绝于耳,江边伴有浣衣村妇铃铛般的嬉笑。忽然一声清亮的嗓音在江水上漾开,折进了我的耳中,扭头望去,一盛装的苗族少女在江畔亭台之上唱起了山歌,一边向船上颌首观望,盈满笑意,真个令人心神荡漾。
岸边间或有小舟停泊着,规模只容得下一个人,用“一叶”来形容真是恰切得很。不多时便遇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年纪,一只双页桨熟练地来回拨弄,小舟便轻快地行进挪移。我由衷地羡慕着,这与沱江相亲近的孩子,不知便有一副怎样的柔肠。
据说每年赛龙舟的时候,满城的百姓便会将肥壮的鸭子贡献出来填满整个沱江,于是能水的小伙便可凭本事抢得最多的鸭子下酒。想象那一时的羽毛翻飞、击浪拍涛,吆喝声、唱彩声、嬉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城镇一派鼎沸,该是多喧闹、多热情的场景,莫不令人神往。
而此时的沱江,只静静的,没有一丝声息,这温柔的母亲河啊,是多欢喜看着自己孩子们的嬉闹,那浅浅的一湾清波,寄托了多少流离的梦,在默无声息中与所有的时代相逢。
(三)边边场
离凤凰县城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用石头砌的黑房子,当地人称叫“黑营盘”那是当年明军和清兵驻军的大本营,是镇抚与孽杀苗族的指挥部。
苗民是一个被欺压的民族,他们淳朴厚道,很讲仁义礼节。可是汉人视他们为异端,斩尽杀绝。这种孽杀有一个文雅堂皇的名字“清乡”这些可怜的苗人被汉人追杀到这山沟沟里,再也没路可逃了。那是一条死亡的绝路,也是一条生存的天堑。如果汉人再逼一步,那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了。好在汉人很懂得这个道理,没有再追杀了,给他们留下了一线生存的天空。因此凤凰就成了苗汉的边界,这座城堡就成了边城。
今天所遗存的许多村镇,阿拉营、清水哨、靖边关等还莫不以营、哨、堡、壕、关命名,而被后人称作“南长城”的边墙,其实正是当年把“凭恃险阻、从未归化”的苗民作野人摈之的巨大牢笼。民国时期,这里匪霸猖獗,直到解放经过著名的“湘西剿匪”之后,这方土地才真正地安顿下来。
离凤凰古城23公里的山江苗镇是湘西最后一代苗王的统治中心,那苗王叫做龙云飞,曾是国民党的师长,也接济过贺龙,乃是地方的豪杰。山江苗语叫叭咕,是一个典型的苗镇,每逢农历三八赶场。赶场这天,十里八乡的苗民都来到这里,市场上应有尽有,且多是山货家产,趣味十足。去的这天,恰临近于春节,路上瞧见许多背着竹篓结对步行的苗民,司机说这是从早上五六点便动了身的,苗民性情朴素,持家节俭,即便是三块钱的班车也省去了。
山江镇背山临水,繁华处仅一条数百米的街道,其上早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多是采办年货的乡民。因为有雨,整个集市泥泞不堪,虽然是沥青的路面,但附近乡民的草鞋底远途跋涉沾粘了无数的黄泥浆,令道路的全副面孔凸凹不平。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市面的骚动,我只能顺着人流被推搡着前进,好听的苗语乱作四处起伏的嚣嚷,便有各种待宰待售的活物高声应和着,真是一派热闹。地摊上的各种山货形状离奇,僻若一种摩芋,直有脸盆般大小,周身黝黑斑驳,见不得一丝光洁处。另有各种货物,烟叶、辣子、草药、布匹皆满筐满筐地摆列着。就更不必说那失了脑袋刮得净白的肥猪、琳琅精美的织花土布、现炸现卖的糍粑糕点一概都生意兴隆。
集市中最醒目的当属身着盛装,脚穿花鞋,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这些苗家女子,眉似弯月,眼含秋波、白脸长身善作媚笑。衣服、裤脚皆缝有花边刺绣,腰上系有手编花带,图案新奇,色彩鲜艳,头上还扎着一大坨丝帕,真是好功夫!身上的项圈,手镯、耳环、牙钎、裙链和银花都是银制,既是盛装饰品,也是家境财富的显示。
可惜的是,这般的女子已然少了,集市上攒动的藏蓝色盘头巾之下多是沧桑的面孔,这些老妪只听得懂苗语,有着亲切而忠厚的笑容。而那些妙龄的姑娘,普通话已经说得蛮标准,身上穿戴着廉价的牛仔裤和颜色俗艳的衣裙,头发挑了一绺烟黄,那或许是她们的“潮流”了。但我却理解她们天真的心意,她们是观照着现代世界的影像,笨拙地描画着自己所憧憬的未来呢。
其实最动人的还不是这番热闹,山江苗寨最具风情的是“边边场”我在集市上结识了两个极豪爽的苗族女儿,十二三的年纪,眉眼间清秀机巧,两句话不到,便成为我的向导,俨然是哥儿们般的人物。她们狡黠地问我:“你要去赶边边场吗?”我一头雾水,这不就是边边场么。两人好为人师,七嘴八舌终于令我开窍。
原来苗族的男青年,一旦长到十六七岁,就开始谈情说爱。这番情爱直白得很,便是利用赶场的机会主动去找中意的姑娘试探。小伙在赶场的途中向姑娘讨糖、讨果子,这些东西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讨”姑娘的心意。如果姑娘毫不犹豫地把糖果送给了小伙子,就表示愿意与他相交,那么爱情就有一线希望。若你刚一出现,姑娘便一幅不理不睬的模样,你就可知难而退了。一旦讨东西成功了,双方就可以交谈,不外乎一些生产农事,可别小瞧这番谈话,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面试,如果对答如流,口齿伶俐,说明男方聪明能干,姑娘自然眉开眼笑,若笨嘴拙舌,有问无答,对不住,迟早会被骂回去。最后一见倾心,姑娘会把手织的锦带为幸运的小伙系上,即为定情的凭证了。
我悠然神往,由两位妹子率领,置办了一身土布苗服,匆匆赶往苗歌台。谁知去的晚了,散场后的路上便有一对对的表情暧昧的青年男女,若即若离之间粉面含春,这定然是“意中有人”了。
我的心,登时染了些微的惆怅。
(四)真山真水真情
这里我想讲几位在山江邂逅的苗族人物。
第一位是龙老爹,这位老汉今年六十岁整,身材魁梧,肤色黝黑,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面孔,正如壮年一般。现下确切的身份只是镇上的联防队员,但周围的人都对他极为尊敬,似乎便有一种天然的气宇,一派豪爽的气质,可不怒自威了。
说起与老爹的邂逅,倒不是件痛快事。在日间的集市上,一位同伴被人抄了包,丢了1000块钱,马上在联防队报了案。不想联防队竟出动了20多人四处搜寻,仍然未果,但足见厚道了。当晚,大家在镇上的一间卡拉ok房中相见。联防队招待我们的方式真别致——献歌、敬酒、起舞。说起这间歌房,也是个有趣的所在,好不有一整柜的碟片,想着歌名便向老板娘吆喝一声,随手便抽了出来,利索得很。这龙老爹此时现身,端着酒杯来到我跟前:“兄弟,我对不住你们,苗乡对不住你们,丢了人哪。我敬你三杯!”说罢一饮而尽,还说什么,客气话哪轮得上到这里来说,喝吧。三杯酒下肚,话自然多了起来,这老爹不简单,扛枪打猎,出门参军,是行伍中人,这满山的狍子野猪便如圈养的一般,哪一样不曾在手下见血见伤。谈得投机了,便凑在耳根上秘密地说:“兄弟,这十里八乡的山我也翻了个遍,只一座山头你也想不出它的好,那只我一人去得过,顶少也是一早晚的来回。你若有闲,可跟我去耍耍?”
这一晚,酒也无数,歌也无数。苗乡山水灵秀,人人竟出落得一副悼金落玉的美好声带。这歌可不是一般的歌,是民歌,也不是一般的民歌,是高到八度以上的民歌。苗人善歌是出了名的,便硬把那八度以上的一丝气息,唱得个回肠荡气曲曲折折。我们但有唱流行歌曲的,莫不羞红了脸,如同喃喃私语一般。龙老爹扯着我唱了个九月九的酒,这老汉唱得苗歌,却唱不得汉歌,只这一首词曲都好记,便是压箱底的宝歌了。
第二位叫做廖文仲,这是位亲切的叔叔,言语不多,却是个热心的人,我们在山江的一切行动,俱是由他安排的。廖叔在山江烟草站工作,便有了干事的派头,所有气质与乡民不同,极有心,极细密,极周到。我们在山江丢了钱,他却好一顿自责,说要赔罪,唱歌便是他的主意。若是赔罪我们断断不能答应,他便借着我们一位同伴的生日,做了回主人。后来我想,那晚歌房的消费,多半是由他赞助的,联防队哪有掏钱的道理啊。
第三四位就是那对古怪精灵的苗族小姐妹。这二人仪态一动一静,服装一红一绿,肤色一明一暗,搭配地十分妥帖。苗家的女儿外向得很,虽只有十二三的年纪,却人情世故无一不通,谁家的米豆腐可口,哪里的银镯子便宜,便是路边景物风俗故事也滔滔不绝,真是亏得她们做了回这样出色的导游。
第五位是个帅小伙,我所寄居的主人家的孩子,叫做龙春明,那双眉眼好用边城中的傩送来比较——“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
春明今年十六岁的好年华,边边场也赶了无数回,苗家对男女之事向来大度得很,自己的孩子受人称赞自然是快乐的事情,却是绝口不提什么“早恋”这孩子的哥哥在温州打工,他便存了一个小小的野心,决计将来去山外的大千世界好好地闯荡一番。
尤为令人称羡的是春明的一双好脚力。大山的孩子如灵猿般敏捷,豹子般勇敢,一身的野性在大自然的千百种环境气象中出落得健康强韧。从山江至仟谭,或只有不到十里的山路,他便率领得我们尽往那幽深偏僻处钻探,这一路细雨微斜,也湿也滑也泥泞,但心里却有说不尽的欢喜。这山是怎样的山,雨像雾般罩着,也不甚清晰也不甚青翠,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际,低头潜入雨水中,一路蛇行。及至仟谭,真是好一个桃源般的所在,一律的黄墙黑瓦,掩映在苍山翠木之间,犬吠泉鸣,没有一丝的尘嚣嚷闹。仟谭后山即是水库,幅员怕不有千亩万亩,一派碧波满目流盼,也壮山色也壮水色,直叫人心乱神移,这便是春明一帮伙伴们的澡堂子。
仟谭一处山坳中,蔽有绝大的山洞,洞中砌台,燃有香火,春明说是祭苗神的所在,我依稀记得书中苗巫的歌儿: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他们既诚实,又年青,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作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多亲切的写照!
(五)故乡
公元1917年旧历7月16日的清晨,凤凰城刚过完中元节,沱江上还漂着些纸钱,那是用来同水酒白肉一起祭祀过河鬼的。江上有薄雾,水声潺潺,南华山的竹雀已经不停地啁啾了。
这天早上,沈从文背着个小小包袱,一个人沿江溯流而下“离开了本县学校,开始混进一个更广泛的学校了”
是年,沈从文十四岁。
这时的他,似乎还未曾注意到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一双清澈的瞳孔那么欢喜地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如鸟雀一般扑哧着小翅膀,感到无限的快乐。
经过六十里的山路,四天的水路,沈从文抵达了辰州城下中南门的河岸码头,在这里总爷巷一个旧参将衙门里,他的一份新日子便开始了,新的集体叫做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
从此后,沈从文浪迹于中国西南的山麓中,开始了与他今后身份极不相称的戎马生涯。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碾转沅水流域各地。沈从文这样谈到家乡的河流:“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1902年12月28日凌晨,沈从文诞生在凤凰县的一个行伍之家。沈家原为簪缨世家,至祖父一辈入了军籍,一度做到云南昭通镇守使及贵州提督,父亲沈宗嗣曾是驻守大沽口炮台的一员裨将。
童年的沈从文,在习尚武风的家教环境中,出落得一身的豪放气质。一整天在被雨水泡软的田埂上乱跑,逃学到山上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在春季的石罅瓦砾中捕捉蟋蟀。那时,城头上有白色的炊烟,街巷中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铁匠铺的大锤咣当作响,溅出无数的红色火花。学校的教育是断然束缚不住这自由的心地“我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些最希奇处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作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么些个古怪事令沈从文的生活中充满了疑问,于是便各处去听,各处去看,各处去嗅闻,小小的胸怀中充满着新鲜的幻想。
凤凰的地方风气,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也必须强悍一点,才能各处去跑。民风彪悍豪放是整个湘西的共同气质,公平的决斗尤为受到推崇。当地人互相砍杀屡见不鲜,但行刺暗算却会受到鄙夷。这类人大度豁达,谦卑接物,好打抱不平,且都非常孝顺。沈从文有个紫色脸膛的表哥,是个守碉堡地战兵,曾带四岁的沈从文到苗乡的小小城堡听黄昏的鼓角,后来便投身了辛亥革命。凤凰的青年,多能在行伍中一显身手,应是拜那故乡风土的勇武所赐。
在边城中,沈从文将童年记忆中的地方风物散作忧伤的文字,细细记录下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那是20世纪的初叶,这苗蛮杂处的边城,尚未卷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乱,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在这乡村凡夫俗子的人生里,还厚积着属于那片土地的古老风俗——一个根源古老民族原始而纯朴的人性凝结。同这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因陈新代谢,老一辈正临近人生的终点——碧溪嘴白塔下摆渡的老船夫已年过70,而生命的新枝正在萌发。如新竹豁裂了外箨,老船夫抚养的女儿的遗孤翠翠,转眼间有了15岁。城里管码头的顺顺,儿子天保和傩送也已长成。这地方的阳光与空气,决定了新的一代与他们祖辈根连枝接。属于这地方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热情,在天保和傩送身上皆不缺少,他们是“自然”的儿子。
边城中所有美丽的情景,那梦中摘获的虎耳草,那在月下唱歌,使翠翠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英俊面孔,那端午龙舟上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那小饭店门前长案上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莫不是沈从文的乡愁所系。
沈从文的一捧骨灰葬在沱江边的听涛山上,那里有四季常开的花,有常绿不败的树,水声潺潺云岚渺渺,一如孩童时母亲的轻语和眼瞳的柔光。一处石壁上,镌刻着沈从文最忧伤的语句——“一个士兵要不然死在沙场,要不然回到故乡。”
一切的荣辱都抛去了,一切的现世的光色都黯淡了,美丽的凤凰城温柔地守护着儿子的记忆。沈从文自此可以“以清丽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六)十年之痒
问起凤凰最著名的乡绅,满城百姓莫不众口如一:“黄爷爷嘛”黄爷爷名叫黄永前,是黄家五兄弟中唯一留守凤凰的老幺。
这黄家是凤凰的望族,黄氏五位兄弟中的老大黄永玉乃是顶顶有名的人物,按凤凰人的说法“一副画顶得一辆汽车了”但他自个却说“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画画第四”且不论黄永玉在外的名声,这里要讲一讲黄永玉与凤凰的渊源。凤凰地方水土灵秀,但多年发展缓慢,地方官员便想起了黄永玉,求教于门上,黄老言:“吊脚楼先莫忙着拆,你且先把虹桥修了起来,我自有道理,否则免谈。”凤凰人风水观念极重,那虹桥先前被拆做公路桥,黄永玉便觉得坏了地方的气脉。于是虹桥修了,再经过黄永玉几番周旋,朱镕基也被他“拐”到了凤凰,上边一重视,凤凰自然名声鹊起,又搭了末班车进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凤凰便活了,闻名而至者络绎不绝,这便多是拜黄永玉之惠,当地民众自然感戴不尽了。
黄永前成就不比哥哥,安安稳稳地做着个地方的“名士”我便有幸在黄家的老宅里与这亲切可敬的老头促膝畅谈。老宅叫“古椿书屋”堂屋壁上一幅黄永玉的国画很是有趣,一个公公一个婆婆院子里摇扇纳凉,题跋是“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老先生落座其下,红光满面,双目炯炯,两撇长寿眉旁逸斜出,浑然一个神仙般的人物。
说起凤凰名宿,必提到三人:“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沈从文是文学巨匠,黄永玉是画坛怪杰,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熊希龄乃是民国第一总理。这三人颇有渊源: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而熊希龄的弟弟熊捷三却是沈从文的姨父。凤凰城历史久远,却毕竟是弹丸之地,根气连枝少不了谱系纠缠。
黄家先辈黄河清是当地最早的贡生,守文庙做了书院院长,黄家便成了第一个书香门第,人人识礼仪,思想先进,性情朴素。黄永玉一九二四年出生于凤凰县沱江镇。由于黄家兄弟众多、十二岁时便外出当学徒谋生,浪迹福建、安徽等地,受尽人间酸苦。但黄永玉性格倔强,在颠沛流漓的生涯中艰苦读书、习文作画,后以木刻起家,诗、文、画、雕并用,成为一代宗匠。
永前爷爷讲,黄家一门兄弟五人,全都是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出外谋生,羁旅江湖的。不单是黄家,凤凰的风气,好男儿必得四处闯荡,或参军,或经商,或学徒,你倘去了,哪怕讨饭回来,也便是个“角色”是个英雄。有位婆婆送儿子参军死了儿子,便又送孙子抗美援朝,不想又死了孙子,这刚烈的老人流干了眼泪,却不发一句怨言,当地人说起来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沈从文十四岁离开凤凰“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似乎凤凰人对大千世界的执著态度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气质,以他们的意见,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十年的水土恩养足让人厚道,却只有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方能出落得练达开阔。
凤凰的人生教育,概括起来便是两个字——蛮悍。长到六七岁,女孩便得习针线,带弟妹,洗衣煮饭打猪草,男孩必得学会挑担、砍柴、爬高树、临悬崖,经历种种危险。就连孩子间的打架斗殴,也是得到家长和舆论的支持,若是挂了彩,家长照例不多责怪,但若是受了欺负回家告状,那便是家庭的羞辱。凤凰人知道,应对生存的技巧首先是彪悍的体质,你尽可厚道,尽可爽快,尽可讲义气,但前提是有尊严,有骨气,有血性。你便有了这些资本,尽可以去流浪远足,还有怎样的苦楚磨难压迫得了这般的刚硬心肠。于是凤凰人自然有了些侠气,便如沈从文所说:“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
离乡便有思乡,讲到此处,永前爷爷声调慢了许多。书屋的左侧,悬着黄家二哥黄永厚的一幅写意山水,几从草树,一叶孤舟,旁边题有清朝左辅的一首浪淘沙:“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焙州。掷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永前爷爷用那柔和的湖南乡音轻声地吟了出来,一双眸子,恍惚盛满少年时的乡愁。
凤凰,这美丽的城,凤凰人,这美丽的乡愁。
一江烟水一蓑风,归帆晚,且徐行,当头月色,渔火满边城。青芹新采莼鲈美,酒尚温,天欲冷。
二十年间一场梦,恍然醉,难再醒,江湖夜雨,无绪任飘零。由来不知身是客,每此处,皆忘情。
——江城子题于凤凰
(一)一袭凉风入梦一枕明月照窗
我常常遥想,在中国西南版图的山麓里,潜伏有怎样的一种生态和文明:那里层峦迭嶂,云气如蒸,有猎户和樵夫,山坳里零星散落着翻腾红色泥土的梯田,偶尔响起了歌声,一如竹雀般的清亮婉耳,每逢节庆生辰,乡民会在大祭师的率领下,用新鲜的活物和果品奉献给那字号古怪的神明
直到我抵达了凤凰,那云气,那层峦,立时将我裹挟起来,淅沥的雨在将近年关的冬日蔓延开去,做成一幅隽永的山水墨卷,这一时,水柔云滑,我沉吟伫立,微笑不语。
自踏上湘西的土地,我便像猫儿入了夜一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都格外的敏感起来,时刻警惕着那撞入眼界、贯入耳膜的事物和音响,这尤像一位恋人,在初次约见时的惶恐态度。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我幼时最熟稔的一首诗,虽然明知道此凤凰非彼凤凰,但沾染了这么一个灵秀的名字,凤凰城便自然有了一种神异的风韵,令人浮想联翩。
落脚在石板路上,第一眼瞅见的是虹桥,它像凤凰的门户一般向我洞开着。青灰色的砖瓦,用暗白色的浆料勾勒起来,两重山墙前后叠落,角上的飞檐高高挑起,恰似奋翅的乳燕。南国的风雨桥,就如同幽深的门庭,穿行而入,两旁店铺比立,人声鼎沸,俨然一个货场,竟是“桥上的街市”
凤凰城依山临水,山名南华,水名沱江,我所下榻的私家旅馆“揽奇居”正坐落在南华的山脚、沱江的岸上。小楼是木质结构,古韵尤存,临江一面上下四层,房外有雕栏的隔廊。在推开临江木门的一霎那,我霍然痴了,门外是怎样的世界啊,澄碧的江水,密匝排布的吊脚楼,对岸是青拢的峰峦,各色的民居栉比簇拥,江西会馆隐在层叠的屋檐间,而右侧的万名塔左侧的望江亭静静映入水底,潋滟端庄。江面之上,几叶扁舟轻轻地泊着,微微漾动。一切的颜色是这么的明亮,一切的光泽是这么的柔和。
这一番眼光,已然是沉甸甸的,窗外的风景浓得化不开,脚下的木地板咯吱做响,那永不枯朽的建筑的纹理,一直蔓延到沱江游动的波光中,深深浅浅,明明暗暗。
夜深时,我辗转难眠“半江云影涵秋雨,一枕涛声渡晚舟”怕只有古人的词句与窗外情形差堪仿佛。此时无风,我便想有风,此时无月,我便想有月,枕着月光和着风声,满城烟雨潇潇入梦,只一撇浅笑含在嘴角。
朦胧中,传来打更的声音,夜半,恰三更。
(二)遗世独立
凤凰城的位置“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属县,苗、土家、汉三族杂居共生,繁衍出的一部长达千年的多幕历史正剧。
凤凰古称“镇蕈”据凤凰厅志记载:东北有坪曰蕈子,西北有所曰镇溪,故统称镇蕈。传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疑部将拥兵自重,派遣凤凰籍将领田儒铭率部围剿,为安营扎寨,田儒铭经手建五寨司城,请阴阳风水先生测之。遍勘五蕈境内各地之后,阴阳先生建议将初选入围的三个地方:黄丝桥、廖家桥、镇蕈的土壤各取一升,取分量最重的地方建城,结果沱江边的镇蕈胜出,最终成为五寨司城的选址。
而今县城的核心区域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今古建筑毕集,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如果将凤凰比作人的躯体,那么这躯体上该有两道血管,静脉是老街,动脉是沱江。
过了虹桥,便可在路旁见着一株黄梅,赶着节气绽放地十分绚烂。你且顺着树旁的小小豁口拾阶而下,不想竟别有洞天。路下有路,老街便匍匐在这幽深的里弄中。老街一面的房子是临江的,老街的走势便顺着江流的走势划出了一道弧线,真正称得上是“曲径通幽”地面一律是青石板,厚实紧凑,若穿着皮鞋便踢踏有声,清脆地很。你且慢慢地走,静静地看,在老街上,你一定走不快,也定然嚷不出声来。这里的时钟似乎一律走得慢了半拍,你便是个急性子也必然显出悠闲的仪态。老街的房子多是两层,木质,跳水大梁高高翘起,一味的飞檐雕栏。临街是各色店面,先前的住户全部开辟成家庭旅馆,但凡是砖石墙壁,各有一番的斑斑驳驳,而木窗、木墙、木门则深深浅浅地镂上了花纹,从外张望,主人家的行动摆设依稀可辨。
来的时节雨意霏微,老街便成了雨巷,石板路益发蹭亮可鉴,瓦当灰墙颜色沉郁,益发地拙朴凝重。冷雨凄风,时光似乎总是凝结而不曾凋敝,屋里的一家人团团围坐起来,拥着一床被褥,被褥底下是桌子,桌子底下是炭盆,于是一团热浪便裹了个严严实实,那情形真是说不出的亲密可羡。
从老街拐了几拐便到了壁辉门,这是凤凰的北门城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之上筑有八孔炮台。过了城门就是沱江南岸,城门外是一原始过渡古桥,一个个石桩间隙排列,山乡人叫做跳岩。跳岩一侧便是沱江的渡口码头,从这里泊舟而下,乃是凤凰最清丽的风光所在。
冬日的凤凰,依旧地拢翠欲滴,山便是苍翠,水便是青翠。沱江的水极其的清浅,触手可及江底摇动的水草,满目清波不掺一丝杂色,至清而至绿,温润如玉。水草是无尽的妩媚,修长柔软,在水波下翩然舞动。这是沈从文童年嬉戏的河流,在从文自传中,他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这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如果凤凰有一张名片,那么一面是凤凰的各色人物,另一面则是吊脚楼,这是凤凰与生俱来的印记。沱江的两岸,一色的吊脚楼错落排布,大红灯笼影影憧憧的点缀其间如胭脂般鲜艳。这种奇巧的建筑,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亚字格等各式图案。吊脚楼的悬柱多是八棱形和四方形,打磨得笔直光滑,高高低低撑起一檐的风雨和百年的时光。
此刻天色将晚,彤云如墨江雾如画,一派朦胧的诗意。船夫在身后摇橹,船桨荡入水中,欸乃之声不绝于耳,江边伴有浣衣村妇铃铛般的嬉笑。忽然一声清亮的嗓音在江水上漾开,折进了我的耳中,扭头望去,一盛装的苗族少女在江畔亭台之上唱起了山歌,一边向船上颌首观望,盈满笑意,真个令人心神荡漾。
岸边间或有小舟停泊着,规模只容得下一个人,用“一叶”来形容真是恰切得很。不多时便遇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年纪,一只双页桨熟练地来回拨弄,小舟便轻快地行进挪移。我由衷地羡慕着,这与沱江相亲近的孩子,不知便有一副怎样的柔肠。
据说每年赛龙舟的时候,满城的百姓便会将肥壮的鸭子贡献出来填满整个沱江,于是能水的小伙便可凭本事抢得最多的鸭子下酒。想象那一时的羽毛翻飞、击浪拍涛,吆喝声、唱彩声、嬉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城镇一派鼎沸,该是多喧闹、多热情的场景,莫不令人神往。
而此时的沱江,只静静的,没有一丝声息,这温柔的母亲河啊,是多欢喜看着自己孩子们的嬉闹,那浅浅的一湾清波,寄托了多少流离的梦,在默无声息中与所有的时代相逢。
(三)边边场
离凤凰县城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用石头砌的黑房子,当地人称叫“黑营盘”那是当年明军和清兵驻军的大本营,是镇抚与孽杀苗族的指挥部。
苗民是一个被欺压的民族,他们淳朴厚道,很讲仁义礼节。可是汉人视他们为异端,斩尽杀绝。这种孽杀有一个文雅堂皇的名字“清乡”这些可怜的苗人被汉人追杀到这山沟沟里,再也没路可逃了。那是一条死亡的绝路,也是一条生存的天堑。如果汉人再逼一步,那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了。好在汉人很懂得这个道理,没有再追杀了,给他们留下了一线生存的天空。因此凤凰就成了苗汉的边界,这座城堡就成了边城。
今天所遗存的许多村镇,阿拉营、清水哨、靖边关等还莫不以营、哨、堡、壕、关命名,而被后人称作“南长城”的边墙,其实正是当年把“凭恃险阻、从未归化”的苗民作野人摈之的巨大牢笼。民国时期,这里匪霸猖獗,直到解放经过著名的“湘西剿匪”之后,这方土地才真正地安顿下来。
离凤凰古城23公里的山江苗镇是湘西最后一代苗王的统治中心,那苗王叫做龙云飞,曾是国民党的师长,也接济过贺龙,乃是地方的豪杰。山江苗语叫叭咕,是一个典型的苗镇,每逢农历三八赶场。赶场这天,十里八乡的苗民都来到这里,市场上应有尽有,且多是山货家产,趣味十足。去的这天,恰临近于春节,路上瞧见许多背着竹篓结对步行的苗民,司机说这是从早上五六点便动了身的,苗民性情朴素,持家节俭,即便是三块钱的班车也省去了。
山江镇背山临水,繁华处仅一条数百米的街道,其上早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多是采办年货的乡民。因为有雨,整个集市泥泞不堪,虽然是沥青的路面,但附近乡民的草鞋底远途跋涉沾粘了无数的黄泥浆,令道路的全副面孔凸凹不平。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市面的骚动,我只能顺着人流被推搡着前进,好听的苗语乱作四处起伏的嚣嚷,便有各种待宰待售的活物高声应和着,真是一派热闹。地摊上的各种山货形状离奇,僻若一种摩芋,直有脸盆般大小,周身黝黑斑驳,见不得一丝光洁处。另有各种货物,烟叶、辣子、草药、布匹皆满筐满筐地摆列着。就更不必说那失了脑袋刮得净白的肥猪、琳琅精美的织花土布、现炸现卖的糍粑糕点一概都生意兴隆。
集市中最醒目的当属身着盛装,脚穿花鞋,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这些苗家女子,眉似弯月,眼含秋波、白脸长身善作媚笑。衣服、裤脚皆缝有花边刺绣,腰上系有手编花带,图案新奇,色彩鲜艳,头上还扎着一大坨丝帕,真是好功夫!身上的项圈,手镯、耳环、牙钎、裙链和银花都是银制,既是盛装饰品,也是家境财富的显示。
可惜的是,这般的女子已然少了,集市上攒动的藏蓝色盘头巾之下多是沧桑的面孔,这些老妪只听得懂苗语,有着亲切而忠厚的笑容。而那些妙龄的姑娘,普通话已经说得蛮标准,身上穿戴着廉价的牛仔裤和颜色俗艳的衣裙,头发挑了一绺烟黄,那或许是她们的“潮流”了。但我却理解她们天真的心意,她们是观照着现代世界的影像,笨拙地描画着自己所憧憬的未来呢。
其实最动人的还不是这番热闹,山江苗寨最具风情的是“边边场”我在集市上结识了两个极豪爽的苗族女儿,十二三的年纪,眉眼间清秀机巧,两句话不到,便成为我的向导,俨然是哥儿们般的人物。她们狡黠地问我:“你要去赶边边场吗?”我一头雾水,这不就是边边场么。两人好为人师,七嘴八舌终于令我开窍。
原来苗族的男青年,一旦长到十六七岁,就开始谈情说爱。这番情爱直白得很,便是利用赶场的机会主动去找中意的姑娘试探。小伙在赶场的途中向姑娘讨糖、讨果子,这些东西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讨”姑娘的心意。如果姑娘毫不犹豫地把糖果送给了小伙子,就表示愿意与他相交,那么爱情就有一线希望。若你刚一出现,姑娘便一幅不理不睬的模样,你就可知难而退了。一旦讨东西成功了,双方就可以交谈,不外乎一些生产农事,可别小瞧这番谈话,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面试,如果对答如流,口齿伶俐,说明男方聪明能干,姑娘自然眉开眼笑,若笨嘴拙舌,有问无答,对不住,迟早会被骂回去。最后一见倾心,姑娘会把手织的锦带为幸运的小伙系上,即为定情的凭证了。
我悠然神往,由两位妹子率领,置办了一身土布苗服,匆匆赶往苗歌台。谁知去的晚了,散场后的路上便有一对对的表情暧昧的青年男女,若即若离之间粉面含春,这定然是“意中有人”了。
我的心,登时染了些微的惆怅。
(四)真山真水真情
这里我想讲几位在山江邂逅的苗族人物。
第一位是龙老爹,这位老汉今年六十岁整,身材魁梧,肤色黝黑,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面孔,正如壮年一般。现下确切的身份只是镇上的联防队员,但周围的人都对他极为尊敬,似乎便有一种天然的气宇,一派豪爽的气质,可不怒自威了。
说起与老爹的邂逅,倒不是件痛快事。在日间的集市上,一位同伴被人抄了包,丢了1000块钱,马上在联防队报了案。不想联防队竟出动了20多人四处搜寻,仍然未果,但足见厚道了。当晚,大家在镇上的一间卡拉ok房中相见。联防队招待我们的方式真别致——献歌、敬酒、起舞。说起这间歌房,也是个有趣的所在,好不有一整柜的碟片,想着歌名便向老板娘吆喝一声,随手便抽了出来,利索得很。这龙老爹此时现身,端着酒杯来到我跟前:“兄弟,我对不住你们,苗乡对不住你们,丢了人哪。我敬你三杯!”说罢一饮而尽,还说什么,客气话哪轮得上到这里来说,喝吧。三杯酒下肚,话自然多了起来,这老爹不简单,扛枪打猎,出门参军,是行伍中人,这满山的狍子野猪便如圈养的一般,哪一样不曾在手下见血见伤。谈得投机了,便凑在耳根上秘密地说:“兄弟,这十里八乡的山我也翻了个遍,只一座山头你也想不出它的好,那只我一人去得过,顶少也是一早晚的来回。你若有闲,可跟我去耍耍?”
这一晚,酒也无数,歌也无数。苗乡山水灵秀,人人竟出落得一副悼金落玉的美好声带。这歌可不是一般的歌,是民歌,也不是一般的民歌,是高到八度以上的民歌。苗人善歌是出了名的,便硬把那八度以上的一丝气息,唱得个回肠荡气曲曲折折。我们但有唱流行歌曲的,莫不羞红了脸,如同喃喃私语一般。龙老爹扯着我唱了个九月九的酒,这老汉唱得苗歌,却唱不得汉歌,只这一首词曲都好记,便是压箱底的宝歌了。
第二位叫做廖文仲,这是位亲切的叔叔,言语不多,却是个热心的人,我们在山江的一切行动,俱是由他安排的。廖叔在山江烟草站工作,便有了干事的派头,所有气质与乡民不同,极有心,极细密,极周到。我们在山江丢了钱,他却好一顿自责,说要赔罪,唱歌便是他的主意。若是赔罪我们断断不能答应,他便借着我们一位同伴的生日,做了回主人。后来我想,那晚歌房的消费,多半是由他赞助的,联防队哪有掏钱的道理啊。
第三四位就是那对古怪精灵的苗族小姐妹。这二人仪态一动一静,服装一红一绿,肤色一明一暗,搭配地十分妥帖。苗家的女儿外向得很,虽只有十二三的年纪,却人情世故无一不通,谁家的米豆腐可口,哪里的银镯子便宜,便是路边景物风俗故事也滔滔不绝,真是亏得她们做了回这样出色的导游。
第五位是个帅小伙,我所寄居的主人家的孩子,叫做龙春明,那双眉眼好用边城中的傩送来比较——“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
春明今年十六岁的好年华,边边场也赶了无数回,苗家对男女之事向来大度得很,自己的孩子受人称赞自然是快乐的事情,却是绝口不提什么“早恋”这孩子的哥哥在温州打工,他便存了一个小小的野心,决计将来去山外的大千世界好好地闯荡一番。
尤为令人称羡的是春明的一双好脚力。大山的孩子如灵猿般敏捷,豹子般勇敢,一身的野性在大自然的千百种环境气象中出落得健康强韧。从山江至仟谭,或只有不到十里的山路,他便率领得我们尽往那幽深偏僻处钻探,这一路细雨微斜,也湿也滑也泥泞,但心里却有说不尽的欢喜。这山是怎样的山,雨像雾般罩着,也不甚清晰也不甚青翠,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际,低头潜入雨水中,一路蛇行。及至仟谭,真是好一个桃源般的所在,一律的黄墙黑瓦,掩映在苍山翠木之间,犬吠泉鸣,没有一丝的尘嚣嚷闹。仟谭后山即是水库,幅员怕不有千亩万亩,一派碧波满目流盼,也壮山色也壮水色,直叫人心乱神移,这便是春明一帮伙伴们的澡堂子。
仟谭一处山坳中,蔽有绝大的山洞,洞中砌台,燃有香火,春明说是祭苗神的所在,我依稀记得书中苗巫的歌儿: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他们既诚实,又年青,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作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多亲切的写照!
(五)故乡
公元1917年旧历7月16日的清晨,凤凰城刚过完中元节,沱江上还漂着些纸钱,那是用来同水酒白肉一起祭祀过河鬼的。江上有薄雾,水声潺潺,南华山的竹雀已经不停地啁啾了。
这天早上,沈从文背着个小小包袱,一个人沿江溯流而下“离开了本县学校,开始混进一个更广泛的学校了”
是年,沈从文十四岁。
这时的他,似乎还未曾注意到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一双清澈的瞳孔那么欢喜地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如鸟雀一般扑哧着小翅膀,感到无限的快乐。
经过六十里的山路,四天的水路,沈从文抵达了辰州城下中南门的河岸码头,在这里总爷巷一个旧参将衙门里,他的一份新日子便开始了,新的集体叫做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
从此后,沈从文浪迹于中国西南的山麓中,开始了与他今后身份极不相称的戎马生涯。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碾转沅水流域各地。沈从文这样谈到家乡的河流:“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1902年12月28日凌晨,沈从文诞生在凤凰县的一个行伍之家。沈家原为簪缨世家,至祖父一辈入了军籍,一度做到云南昭通镇守使及贵州提督,父亲沈宗嗣曾是驻守大沽口炮台的一员裨将。
童年的沈从文,在习尚武风的家教环境中,出落得一身的豪放气质。一整天在被雨水泡软的田埂上乱跑,逃学到山上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在春季的石罅瓦砾中捕捉蟋蟀。那时,城头上有白色的炊烟,街巷中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铁匠铺的大锤咣当作响,溅出无数的红色火花。学校的教育是断然束缚不住这自由的心地“我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些最希奇处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作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么些个古怪事令沈从文的生活中充满了疑问,于是便各处去听,各处去看,各处去嗅闻,小小的胸怀中充满着新鲜的幻想。
凤凰的地方风气,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也必须强悍一点,才能各处去跑。民风彪悍豪放是整个湘西的共同气质,公平的决斗尤为受到推崇。当地人互相砍杀屡见不鲜,但行刺暗算却会受到鄙夷。这类人大度豁达,谦卑接物,好打抱不平,且都非常孝顺。沈从文有个紫色脸膛的表哥,是个守碉堡地战兵,曾带四岁的沈从文到苗乡的小小城堡听黄昏的鼓角,后来便投身了辛亥革命。凤凰的青年,多能在行伍中一显身手,应是拜那故乡风土的勇武所赐。
在边城中,沈从文将童年记忆中的地方风物散作忧伤的文字,细细记录下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那是20世纪的初叶,这苗蛮杂处的边城,尚未卷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乱,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在这乡村凡夫俗子的人生里,还厚积着属于那片土地的古老风俗——一个根源古老民族原始而纯朴的人性凝结。同这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因陈新代谢,老一辈正临近人生的终点——碧溪嘴白塔下摆渡的老船夫已年过70,而生命的新枝正在萌发。如新竹豁裂了外箨,老船夫抚养的女儿的遗孤翠翠,转眼间有了15岁。城里管码头的顺顺,儿子天保和傩送也已长成。这地方的阳光与空气,决定了新的一代与他们祖辈根连枝接。属于这地方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热情,在天保和傩送身上皆不缺少,他们是“自然”的儿子。
边城中所有美丽的情景,那梦中摘获的虎耳草,那在月下唱歌,使翠翠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英俊面孔,那端午龙舟上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那小饭店门前长案上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莫不是沈从文的乡愁所系。
沈从文的一捧骨灰葬在沱江边的听涛山上,那里有四季常开的花,有常绿不败的树,水声潺潺云岚渺渺,一如孩童时母亲的轻语和眼瞳的柔光。一处石壁上,镌刻着沈从文最忧伤的语句——“一个士兵要不然死在沙场,要不然回到故乡。”
一切的荣辱都抛去了,一切的现世的光色都黯淡了,美丽的凤凰城温柔地守护着儿子的记忆。沈从文自此可以“以清丽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六)十年之痒
问起凤凰最著名的乡绅,满城百姓莫不众口如一:“黄爷爷嘛”黄爷爷名叫黄永前,是黄家五兄弟中唯一留守凤凰的老幺。
这黄家是凤凰的望族,黄氏五位兄弟中的老大黄永玉乃是顶顶有名的人物,按凤凰人的说法“一副画顶得一辆汽车了”但他自个却说“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画画第四”且不论黄永玉在外的名声,这里要讲一讲黄永玉与凤凰的渊源。凤凰地方水土灵秀,但多年发展缓慢,地方官员便想起了黄永玉,求教于门上,黄老言:“吊脚楼先莫忙着拆,你且先把虹桥修了起来,我自有道理,否则免谈。”凤凰人风水观念极重,那虹桥先前被拆做公路桥,黄永玉便觉得坏了地方的气脉。于是虹桥修了,再经过黄永玉几番周旋,朱镕基也被他“拐”到了凤凰,上边一重视,凤凰自然名声鹊起,又搭了末班车进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凤凰便活了,闻名而至者络绎不绝,这便多是拜黄永玉之惠,当地民众自然感戴不尽了。
黄永前成就不比哥哥,安安稳稳地做着个地方的“名士”我便有幸在黄家的老宅里与这亲切可敬的老头促膝畅谈。老宅叫“古椿书屋”堂屋壁上一幅黄永玉的国画很是有趣,一个公公一个婆婆院子里摇扇纳凉,题跋是“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老先生落座其下,红光满面,双目炯炯,两撇长寿眉旁逸斜出,浑然一个神仙般的人物。
说起凤凰名宿,必提到三人:“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沈从文是文学巨匠,黄永玉是画坛怪杰,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熊希龄乃是民国第一总理。这三人颇有渊源: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而熊希龄的弟弟熊捷三却是沈从文的姨父。凤凰城历史久远,却毕竟是弹丸之地,根气连枝少不了谱系纠缠。
黄家先辈黄河清是当地最早的贡生,守文庙做了书院院长,黄家便成了第一个书香门第,人人识礼仪,思想先进,性情朴素。黄永玉一九二四年出生于凤凰县沱江镇。由于黄家兄弟众多、十二岁时便外出当学徒谋生,浪迹福建、安徽等地,受尽人间酸苦。但黄永玉性格倔强,在颠沛流漓的生涯中艰苦读书、习文作画,后以木刻起家,诗、文、画、雕并用,成为一代宗匠。
永前爷爷讲,黄家一门兄弟五人,全都是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出外谋生,羁旅江湖的。不单是黄家,凤凰的风气,好男儿必得四处闯荡,或参军,或经商,或学徒,你倘去了,哪怕讨饭回来,也便是个“角色”是个英雄。有位婆婆送儿子参军死了儿子,便又送孙子抗美援朝,不想又死了孙子,这刚烈的老人流干了眼泪,却不发一句怨言,当地人说起来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沈从文十四岁离开凤凰“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似乎凤凰人对大千世界的执著态度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气质,以他们的意见,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十年的水土恩养足让人厚道,却只有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方能出落得练达开阔。
凤凰的人生教育,概括起来便是两个字——蛮悍。长到六七岁,女孩便得习针线,带弟妹,洗衣煮饭打猪草,男孩必得学会挑担、砍柴、爬高树、临悬崖,经历种种危险。就连孩子间的打架斗殴,也是得到家长和舆论的支持,若是挂了彩,家长照例不多责怪,但若是受了欺负回家告状,那便是家庭的羞辱。凤凰人知道,应对生存的技巧首先是彪悍的体质,你尽可厚道,尽可爽快,尽可讲义气,但前提是有尊严,有骨气,有血性。你便有了这些资本,尽可以去流浪远足,还有怎样的苦楚磨难压迫得了这般的刚硬心肠。于是凤凰人自然有了些侠气,便如沈从文所说:“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
离乡便有思乡,讲到此处,永前爷爷声调慢了许多。书屋的左侧,悬着黄家二哥黄永厚的一幅写意山水,几从草树,一叶孤舟,旁边题有清朝左辅的一首浪淘沙:“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焙州。掷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永前爷爷用那柔和的湖南乡音轻声地吟了出来,一双眸子,恍惚盛满少年时的乡愁。
凤凰,这美丽的城,凤凰人,这美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