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论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守仁依旧面无表情,空气出奇地安静,场面略显尴尬。
朱宸濠轻轻咳了两下,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却听到王守仁如同被人按了开关一样,突然开口说道:“宪清兄这首诗,表面来看是在咏荷,道是花通人语,蜻蜓做饰,荷叶为衣,其实春色满塘暗指诗会现场,而洛姑娘就是那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一朵红莲水中央,此诗意境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这次轮到张鹤龄发呆了,这个王圣人看起来沉默寡言,没想到这么能忽悠!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朱宸濠起身说道:“既然两位公子的诗都很有意境,就让雨荷姑娘来评价如何?”
洛雨荷回了一礼,说道:“多谢两位公子捧场,奴家以为,这一局该平分秋色。”
张鹤龄心中不满,很明显毛宪清的诗要好很多,若是以平局算,自己这边是吃亏的,正待说话,却见朱宸濠抢先说道:“既然雨荷姑娘说了,那么这一次便是平手,不知道还有哪位学子愿意继续?”
柴永年咳了一声,意思是我要说话了,张鹤龄本来心中窝火,一听咳声,便抢先说道:“柴老先生可是身体不适?年龄大了就该在家歇着,没事别出来瞎晃。”
柴永年的话头被憋了回去,脸色有些难看,说道:“寿宁侯休要逞口舌之勇,既然自封南山院长,想来是才高八斗,不如当场赋诗一首,让大家品鉴一番。”
张鹤龄说道:“可以啊,但是作诗嘛,讲究个气氛,柴老先生不妨与本院长一同落笔,如何?”
柴永年哈哈大笑,说道:“老夫正要领教寿宁侯的文采!”
看着柴永年落笔如飞,张鹤龄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不会书法,写的字跟蜘蛛爬的一样,如果拿出来,气势上已经输了三分。
朱宸濠见张鹤龄不动笔,问道:“寿宁侯可是没有想好?”
“那倒不是,”张鹤龄说道:“前些时日与白莲教贼人交战,手臂受了伤,现在还未痊愈,这样吧,阳明兄,我来念,你帮我写。”
张鹤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朱宸濠点了点头,只见张鹤龄在王守仁耳边轻轻说了几句,然后便看到王守仁脸色有些纠结。
因为张鹤龄看起来好像是念了一首诗,但是王守仁听到的只有四个字:“你自己写!”
王守仁很无奈,事到如今硬着头皮也要上了,但见他沉吟片刻,直接落笔,只消片刻,一首诗便做成了。
洛雨荷率先念了柴永年的:“蛉飞萤落无眠夜,乱珠尽落玉盘底。娇脸带泪身摇漾,东面蛙声西塘雨。”
这首诗念出来,堂下立刻沸腾起来,即兴赋诗本来就对作者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做出这样的水平,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就连朱宸濠也忍不住说道:“这首咏荷诗堪称经典,先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
柴永年面露红光,撵着胡须说道:“老夫一生不图名利,只为钻研圣学之道,深知学海无涯,我辈该当自勉自励,对诗词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让各位见笑了。”
等底下的夸赞差不多了,洛雨荷才拿出王守仁的诗,先是咦了一声,然后念道:“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众人听罢,不由得在心中叫出一个好字,连张鹤龄都暗暗惊叹,王守仁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圣人,不仅仅是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此人本就是有大才的,这首诗一气呵成,而且直接作出八句,很难想象这是即兴而成。
柴永年脸色有些难看,黄志诚马上站出来说道:“诗词歌赋讲究的是意境,寿宁侯这首诗虽然字数多了些,但是意境却差得远了。”
张鹤龄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我真服了你们,胜负已经摆在眼前,却是一肚子歪理,强言狡辩,不怕被人笑掉大牙吗?”
柴永年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又是朱宸濠站出来说道:“两位的诗句都很是上乘之作,以本王看,不如还是平局吧。”
张鹤龄已经看明白了,朱宸濠和柴永年是一伙的,但是诗词这东西,你非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靠一张嘴,根本就辩不明白,而且对方人多,就算开辩论会,自己这边也不占优势。
只听琵琶声再次响起,洛雨荷按住琴弦,说道:“现在开始第二局,论道,题目是《格物致知》。”
张鹤龄心中暗道,这肯定又是一个坑,很明显这帮人就是看不惯自己成立南山书院,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压,但是一想到这个题目,不由得暗暗好笑,古往今来,对“格物致知”这四个字的理解程度,若王守仁说自己是第二,怕是没有人敢称第一。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基本理论之一,出自《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话题。
明代推崇程朱理学,因此,读书人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新理学为标准,这就好比如今的高考教材,教材上怎么解释的,你就怎么背就好了。
朱熹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想知“理”就需要“格物”。于是“格物致知”就变成了“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和道理”,即所谓的“格物穷理”。简单来说,就是天下万物其中都蕴含了无穷道理,一旦通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
柴永年一生研究儒学,自然没把张鹤龄等人放在眼里,当下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程夫子有言,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凡事上穷其理,则无不通。圣人之道,我等穷极一生,也只能略窥一二,因此,更要修生养性,潜心求索,万万不可盲目自大,追求虚荣,误入歧途。”
张鹤龄越听越不是滋味,忍不住问道:“柴老先生的意思是本侯追求虚荣,误入歧途?”
柴永年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说道:“老夫只是浅谈一些心得,寿宁侯自己领会。”
张鹤龄冷笑一声,说道:“本侯不与你废话,你也不要扯什么孔孟之言,我只问你,格物致知这句话究竟是何解?”
柴永年道:“老夫以为,物者即天下万物,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于物者,是致知也,知则意诚,意诚则心正,心正方可修身,修身方可齐家,齐家方治国平天下,此所以能参天地者,格物致知也。”
张鹤龄听完,不由得哈哈大笑,柴永年面色十分难看,说道:“不知寿宁侯有何高见?”
张鹤龄说道:“高见没有,人倒是有一个。”
柴永年不解,问道:“人?什么人?”
张鹤龄再次看向王守仁,说道:“阳明兄,你来说说吧。”
王守仁依旧面无表情地说道:“格物致知,穷万物之理。学生请问柴先生,您这一生,格过什么物?”
柴永年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个问题,直接愣住了,喃喃说道:“为何一定要格物?”
王守仁回道:“既然是格物致知,当然要格物,否则怎么致知?”
柴永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问题,不由得反问道:“你又格过什么物?”
王守仁答道:“学生格过竹,格了七日,最终一无所获。”
这个回答引发了堂下众人的笑声,柴永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格物致知讲的是格物之理,并非让你去格竹。”
“为何不能格竹?”
在柴永年看来,这个回答简直是在抬杠,却又透着几分道理,让你无话可说。
王守仁又说道:“我还格过盐。”
“格盐?”柴永年愣住了,这都哪跟哪啊?
王守仁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继续说道:“我亲眼看到盐坊是如何将粗盐制成精盐,朱夫子说格物可穷万物之理,这便是盐之理。”
“盐之理?”柴永年心中嘀咕,这人怕不是个神经病吧?
王守仁依旧面无表情,空气出奇地安静,场面略显尴尬。
朱宸濠轻轻咳了两下,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却听到王守仁如同被人按了开关一样,突然开口说道:“宪清兄这首诗,表面来看是在咏荷,道是花通人语,蜻蜓做饰,荷叶为衣,其实春色满塘暗指诗会现场,而洛姑娘就是那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一朵红莲水中央,此诗意境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这次轮到张鹤龄发呆了,这个王圣人看起来沉默寡言,没想到这么能忽悠!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朱宸濠起身说道:“既然两位公子的诗都很有意境,就让雨荷姑娘来评价如何?”
洛雨荷回了一礼,说道:“多谢两位公子捧场,奴家以为,这一局该平分秋色。”
张鹤龄心中不满,很明显毛宪清的诗要好很多,若是以平局算,自己这边是吃亏的,正待说话,却见朱宸濠抢先说道:“既然雨荷姑娘说了,那么这一次便是平手,不知道还有哪位学子愿意继续?”
柴永年咳了一声,意思是我要说话了,张鹤龄本来心中窝火,一听咳声,便抢先说道:“柴老先生可是身体不适?年龄大了就该在家歇着,没事别出来瞎晃。”
柴永年的话头被憋了回去,脸色有些难看,说道:“寿宁侯休要逞口舌之勇,既然自封南山院长,想来是才高八斗,不如当场赋诗一首,让大家品鉴一番。”
张鹤龄说道:“可以啊,但是作诗嘛,讲究个气氛,柴老先生不妨与本院长一同落笔,如何?”
柴永年哈哈大笑,说道:“老夫正要领教寿宁侯的文采!”
看着柴永年落笔如飞,张鹤龄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不会书法,写的字跟蜘蛛爬的一样,如果拿出来,气势上已经输了三分。
朱宸濠见张鹤龄不动笔,问道:“寿宁侯可是没有想好?”
“那倒不是,”张鹤龄说道:“前些时日与白莲教贼人交战,手臂受了伤,现在还未痊愈,这样吧,阳明兄,我来念,你帮我写。”
张鹤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朱宸濠点了点头,只见张鹤龄在王守仁耳边轻轻说了几句,然后便看到王守仁脸色有些纠结。
因为张鹤龄看起来好像是念了一首诗,但是王守仁听到的只有四个字:“你自己写!”
王守仁很无奈,事到如今硬着头皮也要上了,但见他沉吟片刻,直接落笔,只消片刻,一首诗便做成了。
洛雨荷率先念了柴永年的:“蛉飞萤落无眠夜,乱珠尽落玉盘底。娇脸带泪身摇漾,东面蛙声西塘雨。”
这首诗念出来,堂下立刻沸腾起来,即兴赋诗本来就对作者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做出这样的水平,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就连朱宸濠也忍不住说道:“这首咏荷诗堪称经典,先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
柴永年面露红光,撵着胡须说道:“老夫一生不图名利,只为钻研圣学之道,深知学海无涯,我辈该当自勉自励,对诗词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让各位见笑了。”
等底下的夸赞差不多了,洛雨荷才拿出王守仁的诗,先是咦了一声,然后念道:“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众人听罢,不由得在心中叫出一个好字,连张鹤龄都暗暗惊叹,王守仁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圣人,不仅仅是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此人本就是有大才的,这首诗一气呵成,而且直接作出八句,很难想象这是即兴而成。
柴永年脸色有些难看,黄志诚马上站出来说道:“诗词歌赋讲究的是意境,寿宁侯这首诗虽然字数多了些,但是意境却差得远了。”
张鹤龄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我真服了你们,胜负已经摆在眼前,却是一肚子歪理,强言狡辩,不怕被人笑掉大牙吗?”
柴永年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又是朱宸濠站出来说道:“两位的诗句都很是上乘之作,以本王看,不如还是平局吧。”
张鹤龄已经看明白了,朱宸濠和柴永年是一伙的,但是诗词这东西,你非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靠一张嘴,根本就辩不明白,而且对方人多,就算开辩论会,自己这边也不占优势。
只听琵琶声再次响起,洛雨荷按住琴弦,说道:“现在开始第二局,论道,题目是《格物致知》。”
张鹤龄心中暗道,这肯定又是一个坑,很明显这帮人就是看不惯自己成立南山书院,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压,但是一想到这个题目,不由得暗暗好笑,古往今来,对“格物致知”这四个字的理解程度,若王守仁说自己是第二,怕是没有人敢称第一。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基本理论之一,出自《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话题。
明代推崇程朱理学,因此,读书人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新理学为标准,这就好比如今的高考教材,教材上怎么解释的,你就怎么背就好了。
朱熹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想知“理”就需要“格物”。于是“格物致知”就变成了“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和道理”,即所谓的“格物穷理”。简单来说,就是天下万物其中都蕴含了无穷道理,一旦通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
柴永年一生研究儒学,自然没把张鹤龄等人放在眼里,当下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程夫子有言,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凡事上穷其理,则无不通。圣人之道,我等穷极一生,也只能略窥一二,因此,更要修生养性,潜心求索,万万不可盲目自大,追求虚荣,误入歧途。”
张鹤龄越听越不是滋味,忍不住问道:“柴老先生的意思是本侯追求虚荣,误入歧途?”
柴永年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说道:“老夫只是浅谈一些心得,寿宁侯自己领会。”
张鹤龄冷笑一声,说道:“本侯不与你废话,你也不要扯什么孔孟之言,我只问你,格物致知这句话究竟是何解?”
柴永年道:“老夫以为,物者即天下万物,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于物者,是致知也,知则意诚,意诚则心正,心正方可修身,修身方可齐家,齐家方治国平天下,此所以能参天地者,格物致知也。”
张鹤龄听完,不由得哈哈大笑,柴永年面色十分难看,说道:“不知寿宁侯有何高见?”
张鹤龄说道:“高见没有,人倒是有一个。”
柴永年不解,问道:“人?什么人?”
张鹤龄再次看向王守仁,说道:“阳明兄,你来说说吧。”
王守仁依旧面无表情地说道:“格物致知,穷万物之理。学生请问柴先生,您这一生,格过什么物?”
柴永年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个问题,直接愣住了,喃喃说道:“为何一定要格物?”
王守仁回道:“既然是格物致知,当然要格物,否则怎么致知?”
柴永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问题,不由得反问道:“你又格过什么物?”
王守仁答道:“学生格过竹,格了七日,最终一无所获。”
这个回答引发了堂下众人的笑声,柴永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格物致知讲的是格物之理,并非让你去格竹。”
“为何不能格竹?”
在柴永年看来,这个回答简直是在抬杠,却又透着几分道理,让你无话可说。
王守仁又说道:“我还格过盐。”
“格盐?”柴永年愣住了,这都哪跟哪啊?
王守仁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继续说道:“我亲眼看到盐坊是如何将粗盐制成精盐,朱夫子说格物可穷万物之理,这便是盐之理。”
“盐之理?”柴永年心中嘀咕,这人怕不是个神经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