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苏伊士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ps:说个事情,明天要去邯郸,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估计是打酱油的结果。更新受影响的话,请理解。
第八百三十八章苏伊士
经过多年的经营,孟买变成了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码头上喷着黑烟的蒸汽木壳船汇聚,成为了这个城市最近最大的新闻。远征军编制不大,只有一个步兵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各级辅助军种,总兵力五万挂零。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日裔联盟士兵为主,连以上的军官和技术兵种,则以大明本土军人为主。
在印度当了一段时间土皇帝的常时仁出现在了孟买码头,目送着远征军士兵开始登船。作为印度殖民地最高指挥官,常时仁坐镇印度期间,整个印度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武士来到印度之后,并没有去做地主,因为常时仁发现印度这个地方很特别。只要把政府机构搭建起来,以日裔为政府部门的基层官员,大明本土人为各地的主官,再组建一支日裔警察部队,这个国家的运行就非常稳定了。广大农村都不要自己费尽,让那些土王贵族去管理就好了,统治者只要收税就能过的非常滋润。
这个办法很好用,以军队为后盾,然后一路推过去,边打边组建地方政府,管理农村的事情授权给高种姓的贵族。短短的两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殖民国家出现了。就这么简单。税务部门甚至都不用去找农民收税,直接找本地土王、贵族、寺庙收税就好了。
这一次大明帝国远征军出征非洲,国内都不用为粮食操心。直接在印度就搞定了。稳定下来的印度殖民地,立刻招来了一群来自大明的饿狼,其中以大发银行这条狼最为凶残,直接在新德里和孟买建立了银行,殖民地每年上缴的税收,全都存进了银行。印度没有什么工业,但是这里的土地肥沃。很适合种植棉花。相比之下大明棉花的成本要高于印度,很快印度就变成了大明棉花原料的基地和工业产品市场。
如今的印度。城市的合法流通货币,必须是大发银行发行的纸币。政府收税,最后收的也是纸币,本地的土王贵族们收上来的实物税收。你得先换成纸币,才能被政府接受。无形中被盘剥了好几道。这种抢劫模式,真是爽翻了天。
常时仁取得的成绩,陈燮都觉得惊讶,赶紧回去翻一些资料才发现,印度殖民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的根本原因,居然是英国推进印度西化。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伤及了本地贵族的权益,同时还引发了民族、宗教矛盾。而印度人民因为受到压迫而生活困苦这个因素,居然不是主要原因。
闲话不提。因为准备充分,远征军在三十六个小时内便登船完毕,24四艘蒸汽轮船,55艘商船,护航舰队为20艘三级战舰,20艘四级战舰。飞剪船10艘,还有各种补给船只30艘。组成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的杀向苏伊士。这还只是第一批,随后还有从大明本土等的赶来的船只,陆续抵达孟买后,将所有货物卸下,由蒸汽船慢慢的把物资在运往苏伊士,不然的话没有码头没有仓库,东西再多你不好弄上岸啊。
这支庞大的船队,没有吓到奥斯曼帝国,到时先给欧洲各国的殖民者吓个半死。尽管报纸上再三说了要去打奥斯曼帝国,问题是谁敢信啊?这么多军队,随便找个地方登陆,好望角还能守的住?还是能守别的什么殖民点?整个非洲,都没有哪个殖民地能当的起这支远征军的雷霆一击。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在直隶大地和辽东厮杀的军官们,都已经年过六十了,不可能带队远征。所以这次的远征军司令,便宜了年轻一辈中的杰出代表尹杰少将。其实这家伙也不年轻了,接近五十岁,登州讲武堂第六期毕业,参加过对建奴的战争和平寇战争。能够成为远征军的司令,不是因为他的军衔高,而是因为他懂一些日语。
负责护航的舰队司令,稍稍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郑森(郑成功),这个时空的郑森活的很滋润。明明这家伙有大明的功名不要,非要跑到登州去学习海军。毕业后,因为郑家的活动,他在海军内部的发展平稳,一步一步的升到少将。赶上远征非洲这趟活没什么人愿意来,他就被派出来了。为啥这趟活没人愿意来啊?很简单,这地界除了沙子,没啥好处。大明帝国不是欧洲国家,对于面朝地中海,堵在欧洲南下中东道路上的埃及没啥兴趣。欧洲国家就不一样了,埃及这个地方战略位置很重要。过上几百年,苏伊士运河修通了,埃及的战略地位就更重要了。如果单纯的来抢埃及这个殖民地,对大明本土来说,吸引力真不如安南更大一些,就不要比北美了。所以郑森在报纸上看见的消息,都是要惩罚无礼的奥斯曼人。
这一趟活,陆军自然是要抢的,海军就没什么人费这个力气了。说到底郑森这个再陈燮体系内没什么过硬靠山的少将,能得到这个差事是有原因的。现在的大明海军,热门的活主要还是在北美,在印度,甚至安南那边都在鼓噪着要派海军陆战队去洗劫一番。
海战爆发的很突然,前方负责侦查的飞剪船遭遇十艘阿拉伯帆船,二话不说发信号弹,掉头就走。不是说打不过,而是任务在身。等到主力舰队迎上来,飞剪船队在海上凭借速度跑到敌后去包抄的时候,海战已经打响了。
对于这些不过三五百吨的小船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郑森自然是不屑一顾,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对于这些船支明明知道大不过,照旧奋勇向前的勇气,却不得不表示一下钦佩。
五艘速度更快的四级战舰强占了t字头,75口径的大炮威力虽然小一点,但是射速更快。在阿拉伯帆船无法理解的射程内,突击舰队开火了。短短五分钟的时间,海面上一艘阿拉伯帆船被击沉,伤者二三艘。能打出这样的水准,真的是运气不错。
这个时候勇猛的阿拉伯帆船才发现一个问题,英勇的战斗精神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用处。就像义和团拎着大刀长矛去冲击八国联军的阵地一样。虽然这些阿拉伯船不知道义和团,但是很快就掉头跑路了。悲愤的是,就算是跑路,也跑不过速度见长的四级战舰,不断的被追上,被舰炮集火。好不容易跑出来一艘船,准备回去报信,被飞剪船堵住了去路,用舰首的两门75炮好好的招呼了一通。
震天蔽日的舰队杀到苏伊士港口海面的时候,整个港口城市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郑森不紧不慢的指挥舰队,四处扫荡,清理海面。这个港口不大,能够停靠的船不多,三级战舰上前,用105主炮把港口周边洗一遍,震耳欲聋的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后,整个港口浓烟滚滚,本地的驻军一个不见,居民有的拖家带口的跑路,有的关上门在家里瑟瑟发抖。明帝国主义分子,在海岸上架起大炮,征服一个国家的事情,对于这帮帝国主义分子来说,实在是轻车熟路的很。
放下小船,日裔士兵在军官的喝骂声中,奋力的划着船桨,一个营的士兵乘小船冲进港口,登陆之后小船返回,接送下一批。港口内枪声四起,战斗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实际上也没什么战斗,明石少尉指挥的一个步兵排,登陆之后唯一的战斗就是在码头附近遭遇了一股三十几个人的抵抗,这样的战斗实在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敌人手里的武器是长矛、弯刀、弓箭这些组合。一顿排枪过去,地上多了一片尸体,血流了一地。
踩着血泊,明石少尉指挥他的部下继续推进,清扫码头四周的危险。性格谨慎的明石少尉,不紧不慢的推进的时候,另外一侧的居民区,百米之外的一片建筑燃起了熊熊大火。
“岗村那个家伙要干啥?”明石很不解的看着大火升起的方向,下令部下暂时休息,派人去联络自己的好基友岗村。“混蛋,你怎么可以放火,难道要兄弟们晚上睡大街?”看见跑过来的岗村,明石直接上粗话喷他一顿。
“不是我下的命令,而是李中尉。”李中尉是这个日裔步兵连的连长,下令放火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伤亡。就在刚才,一群藏身居民区内的奥斯曼士兵,从小巷子里冲出来,袭击了突前的排头步兵班。三个倒霉蛋受伤,其中一个肚子上挨了一下,大概是活不成了。
幸运的是,这个步兵班的士兵作战极为勇敢,一边战斗一边后退,打死了对面十几个人。等到岗村带人冲上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士兵跑了,消失在这些民居之中。赶紧派人去汇报,把连长给招来了,弄明白是这么一个事情后,毫不犹豫的下令:“放火!”(未完待续)
ps:ps:说个事情,明天要去邯郸,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估计是打酱油的结果。更新受影响的话,请理解。
第八百三十八章苏伊士
经过多年的经营,孟买变成了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码头上喷着黑烟的蒸汽木壳船汇聚,成为了这个城市最近最大的新闻。远征军编制不大,只有一个步兵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各级辅助军种,总兵力五万挂零。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日裔联盟士兵为主,连以上的军官和技术兵种,则以大明本土军人为主。
在印度当了一段时间土皇帝的常时仁出现在了孟买码头,目送着远征军士兵开始登船。作为印度殖民地最高指挥官,常时仁坐镇印度期间,整个印度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武士来到印度之后,并没有去做地主,因为常时仁发现印度这个地方很特别。只要把政府机构搭建起来,以日裔为政府部门的基层官员,大明本土人为各地的主官,再组建一支日裔警察部队,这个国家的运行就非常稳定了。广大农村都不要自己费尽,让那些土王贵族去管理就好了,统治者只要收税就能过的非常滋润。
这个办法很好用,以军队为后盾,然后一路推过去,边打边组建地方政府,管理农村的事情授权给高种姓的贵族。短短的两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殖民国家出现了。就这么简单。税务部门甚至都不用去找农民收税,直接找本地土王、贵族、寺庙收税就好了。
这一次大明帝国远征军出征非洲,国内都不用为粮食操心。直接在印度就搞定了。稳定下来的印度殖民地,立刻招来了一群来自大明的饿狼,其中以大发银行这条狼最为凶残,直接在新德里和孟买建立了银行,殖民地每年上缴的税收,全都存进了银行。印度没有什么工业,但是这里的土地肥沃。很适合种植棉花。相比之下大明棉花的成本要高于印度,很快印度就变成了大明棉花原料的基地和工业产品市场。
如今的印度。城市的合法流通货币,必须是大发银行发行的纸币。政府收税,最后收的也是纸币,本地的土王贵族们收上来的实物税收。你得先换成纸币,才能被政府接受。无形中被盘剥了好几道。这种抢劫模式,真是爽翻了天。
常时仁取得的成绩,陈燮都觉得惊讶,赶紧回去翻一些资料才发现,印度殖民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的根本原因,居然是英国推进印度西化。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伤及了本地贵族的权益,同时还引发了民族、宗教矛盾。而印度人民因为受到压迫而生活困苦这个因素,居然不是主要原因。
闲话不提。因为准备充分,远征军在三十六个小时内便登船完毕,24四艘蒸汽轮船,55艘商船,护航舰队为20艘三级战舰,20艘四级战舰。飞剪船10艘,还有各种补给船只30艘。组成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的杀向苏伊士。这还只是第一批,随后还有从大明本土等的赶来的船只,陆续抵达孟买后,将所有货物卸下,由蒸汽船慢慢的把物资在运往苏伊士,不然的话没有码头没有仓库,东西再多你不好弄上岸啊。
这支庞大的船队,没有吓到奥斯曼帝国,到时先给欧洲各国的殖民者吓个半死。尽管报纸上再三说了要去打奥斯曼帝国,问题是谁敢信啊?这么多军队,随便找个地方登陆,好望角还能守的住?还是能守别的什么殖民点?整个非洲,都没有哪个殖民地能当的起这支远征军的雷霆一击。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在直隶大地和辽东厮杀的军官们,都已经年过六十了,不可能带队远征。所以这次的远征军司令,便宜了年轻一辈中的杰出代表尹杰少将。其实这家伙也不年轻了,接近五十岁,登州讲武堂第六期毕业,参加过对建奴的战争和平寇战争。能够成为远征军的司令,不是因为他的军衔高,而是因为他懂一些日语。
负责护航的舰队司令,稍稍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郑森(郑成功),这个时空的郑森活的很滋润。明明这家伙有大明的功名不要,非要跑到登州去学习海军。毕业后,因为郑家的活动,他在海军内部的发展平稳,一步一步的升到少将。赶上远征非洲这趟活没什么人愿意来,他就被派出来了。为啥这趟活没人愿意来啊?很简单,这地界除了沙子,没啥好处。大明帝国不是欧洲国家,对于面朝地中海,堵在欧洲南下中东道路上的埃及没啥兴趣。欧洲国家就不一样了,埃及这个地方战略位置很重要。过上几百年,苏伊士运河修通了,埃及的战略地位就更重要了。如果单纯的来抢埃及这个殖民地,对大明本土来说,吸引力真不如安南更大一些,就不要比北美了。所以郑森在报纸上看见的消息,都是要惩罚无礼的奥斯曼人。
这一趟活,陆军自然是要抢的,海军就没什么人费这个力气了。说到底郑森这个再陈燮体系内没什么过硬靠山的少将,能得到这个差事是有原因的。现在的大明海军,热门的活主要还是在北美,在印度,甚至安南那边都在鼓噪着要派海军陆战队去洗劫一番。
海战爆发的很突然,前方负责侦查的飞剪船遭遇十艘阿拉伯帆船,二话不说发信号弹,掉头就走。不是说打不过,而是任务在身。等到主力舰队迎上来,飞剪船队在海上凭借速度跑到敌后去包抄的时候,海战已经打响了。
对于这些不过三五百吨的小船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郑森自然是不屑一顾,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对于这些船支明明知道大不过,照旧奋勇向前的勇气,却不得不表示一下钦佩。
五艘速度更快的四级战舰强占了t字头,75口径的大炮威力虽然小一点,但是射速更快。在阿拉伯帆船无法理解的射程内,突击舰队开火了。短短五分钟的时间,海面上一艘阿拉伯帆船被击沉,伤者二三艘。能打出这样的水准,真的是运气不错。
这个时候勇猛的阿拉伯帆船才发现一个问题,英勇的战斗精神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用处。就像义和团拎着大刀长矛去冲击八国联军的阵地一样。虽然这些阿拉伯船不知道义和团,但是很快就掉头跑路了。悲愤的是,就算是跑路,也跑不过速度见长的四级战舰,不断的被追上,被舰炮集火。好不容易跑出来一艘船,准备回去报信,被飞剪船堵住了去路,用舰首的两门75炮好好的招呼了一通。
震天蔽日的舰队杀到苏伊士港口海面的时候,整个港口城市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郑森不紧不慢的指挥舰队,四处扫荡,清理海面。这个港口不大,能够停靠的船不多,三级战舰上前,用105主炮把港口周边洗一遍,震耳欲聋的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后,整个港口浓烟滚滚,本地的驻军一个不见,居民有的拖家带口的跑路,有的关上门在家里瑟瑟发抖。明帝国主义分子,在海岸上架起大炮,征服一个国家的事情,对于这帮帝国主义分子来说,实在是轻车熟路的很。
放下小船,日裔士兵在军官的喝骂声中,奋力的划着船桨,一个营的士兵乘小船冲进港口,登陆之后小船返回,接送下一批。港口内枪声四起,战斗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实际上也没什么战斗,明石少尉指挥的一个步兵排,登陆之后唯一的战斗就是在码头附近遭遇了一股三十几个人的抵抗,这样的战斗实在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敌人手里的武器是长矛、弯刀、弓箭这些组合。一顿排枪过去,地上多了一片尸体,血流了一地。
踩着血泊,明石少尉指挥他的部下继续推进,清扫码头四周的危险。性格谨慎的明石少尉,不紧不慢的推进的时候,另外一侧的居民区,百米之外的一片建筑燃起了熊熊大火。
“岗村那个家伙要干啥?”明石很不解的看着大火升起的方向,下令部下暂时休息,派人去联络自己的好基友岗村。“混蛋,你怎么可以放火,难道要兄弟们晚上睡大街?”看见跑过来的岗村,明石直接上粗话喷他一顿。
“不是我下的命令,而是李中尉。”李中尉是这个日裔步兵连的连长,下令放火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伤亡。就在刚才,一群藏身居民区内的奥斯曼士兵,从小巷子里冲出来,袭击了突前的排头步兵班。三个倒霉蛋受伤,其中一个肚子上挨了一下,大概是活不成了。
幸运的是,这个步兵班的士兵作战极为勇敢,一边战斗一边后退,打死了对面十几个人。等到岗村带人冲上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士兵跑了,消失在这些民居之中。赶紧派人去汇报,把连长给招来了,弄明白是这么一个事情后,毫不犹豫的下令:“放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