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太子南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这么点事情,内阁和百官不吵两个月,估计是不会有结论的。而且这个结论,十有*是不了了之,听之任之。这些官员就这样,很多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无解的。朱由检在这
问题上,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不过是在等人说出这个答案而已。
那么,朱由检的答案是什么呢?很简单,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了,效果还不错。就是移民!
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那些官员就想不到呢?是想不到呢?还是不去想呢?还是想到了不去做呢?用赈济粮采购的方式,保住漕运一时,能保住今后么?朕的大臣,真的那么没远见么?事情其实不难想明白,朱由检用利益二字还剖析,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杨廷麟为何要这么提?出于什么目的?结论很快就得到了,通过这个事情进行政治妥协,换取一些人的支持,今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阻力没那么大?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政治不就是妥协的产物么?这个妥协,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国家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个人也得到了好处。政治上,杨廷麟没野心,说出来你信么?
年近六旬的刘庆,依旧是精神抖擞,两千里的旅途,似乎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过休息了三五日,便恢复了常态。坐在陈燮对面的时候,刘庆的态度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像其他人,神态中有太多的敬畏成分。这一点,陈燮很欣慰。
“机械制造局。军器局,铸币局,全部搬迁过来了,最多半年就能恢复生产。华亭这边现在固然不如登州,但是看看新区规划的图纸就知道。这里将来会远远超过登州。”刘庆不紧不慢的汇报,陈燮听着面带微笑道:“设备什么的都是小事,关键是人,阻力不小吧?”
刘庆点点头:“故土难离啊,匠户们还好一点,都知道感恩戴德。没几个人说怪话。倒是大发钱庄和联合商号这一摊子里,有几个人觉得翅膀硬了,反对的很激烈。”
陈燮听到这里,忍不住露出不屑的微笑道:“可以理解,故土难离嘛。不要强求。他们不过是一些经营上的人才,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还是技术人才,心思放在这上面就是了。”
刘庆笑道:“东家仁厚,我可没那么好心肠。不愿意,可以,开了就是了。不管是谁,在东家的产业里做了这么些年,拿到的薪水可一点都不亏他们。任他们去拿都拿不到的高薪。这个事情,小的独断了,事先没跟东家说一声。”
陈燮摆摆手:“不用解释。这事情就该你做主,我对事情不了解,我能有什么判断?要是连你做这么点事情,我都不能信任了,那还能有谁值得我信任的?”
刘庆道:“这次搬迁的动静不小啊,这几个局。匠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搬迁。一批一批的走。这个事情。东家就不要过问了,我来办妥。”说到这里。陈燮露出了意思苦笑,刘庆这是要出来背这个骂名了。机械制造局和军器局,那都是大型的企业,工匠加起来不下五万人。整体搬迁,这里头多少人不干啊,不上点硬的怎么行。
“你没那么大的肩膀来担这个骂名,还是我来吧。回头让王启年带兵去执行吧,钢铁厂,直接就卖掉吧,反正核心的工匠都掌握在手里,各种配方也没人知道全的。事情不用着急,慢慢的来就是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把这些厂子白送给人,工匠白送给他们,也造不出真正的登州造军器,更不要说造蒸汽机了。”
华亭新区,有专门的工业区,陈燮放弃登州的基业,主要还是让皇帝放心。山东距离京师太近了,朱由检放心,朱慈烺能放心么?所以,陈燮这些年才不断的重新布局,辽东一个局,江南一个局,大员、南洋又是一个局。实在不行,将来就去巴达维亚自己过自己的。
华亭的工业区,最大的作用,还是推着江南的资本主义所谓的萌芽往前走,一旦资本这个魔鬼被放出来,整个大明的仕阶层,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大的可能性会像欧洲的贵族阶层那样,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从土财主到资本家的转变。
这么说吧,要在大明成为一个资本家,最具优势的,就是这些仕!只有让这些人变得主动了,整个大明的资本主义进程才会加快。只有形成了一个资本家的阶层,才会有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现在陈燮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资本主义好不好?这个很难说好坏,人类社会发展到陈燮所处的现代,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一点一点的重合。估计没有个三五百年的,这两种制度的优劣,没人能分出个结果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现在陈燮唯一能想到的可行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能让大明充满了侵略性,在这个世界范围内都在抢劫的丛林法则最为*裸的时代,能够帮助大明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
当然,陈燮的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并且慢慢的去做,一点一点的,用利益杠杆来推动这个时代去往前走。现在的局面是,大海打开了,推动了整个东南沿海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一旦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又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朝某个方向发展的时候,陈燮期待的质变,指日可待。
陈燮有点走神的时候,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抬头一看窗外,乌压压的雨点遮天蔽日。下意识的陈燮站了起来,看着这窗外的骤雨,冲刷这个世界,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世界。
房门被推开,带着丫鬟进来的周秀英,笑语盈盈道:“老爷,刘先生,这雨来的够快够猛的,要不是我脚下快,这顿午饭就得淋雨了。”
陈燮招呼刘庆坐下一起用餐,边吃边聊,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刘庆也习惯了这个,一边吃一边说起登州的事情。这些年,陈燮很少回去,登州的变化最大的地方,还是在企业。民间的智慧是很可怕的,一旦发现有巨大的利益,又没有外力的影响,发展起来飞快。陈燮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扩散一些比较低级的技术,水泥厂之类的企业,直接就连人带厂都卖了。生铁的需要,更是直接外包给民间去做。什么煤炉之类的东西,那也叫有技术含量?陈燮甚至连一些铸造的部件,都外包给民间去做了。龙口、奇山所的船厂,转为民用之后,陈燮还准备直接卖股份。蒸汽机的出现后,更是直接带动了整个登州民间对技术发展的追求。
从不懂怎么做,到主动去学习怎么做,再到主动去研究怎么做,这个过程就是利益在做推力。现在陈燮其实要做的事情不多,就是不要让传统的力量,成为这些发展的束缚。
乡试在即,京师的朱由检没有耐心等陈燮进京,干脆就派人把太子朱慈烺叫来,对他道:“太子,你去一趟江南,替朕看看,那个华亭新区是怎么回事,再好好跟着陈师傅学习。以朕的经验看,陈思华每做一件事情,当你看不懂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过几年,就会看到这些事情的作用。你这次去,尽量多呆一些时间,学习是一个方面,观察并掌握他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是另外一个重点。朕登基之后,发现很多问题,对于大明来说,依靠现有的人和制度根本就没有解决的方法。”
“父皇,那么多大臣帮着您处理朝政,怎么会有事情处理不了呢?”朱慈烺问了一句,朱由检沉吟一番道:“朕一直想做太祖那样的皇帝,登基之后,也认为自己能做到。但是朕很快就发现,很多事情,往往朕的想法是好的,也希望结果是好的,最终事情还是坏了。朕用这些大臣,也信任这些大臣,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把事情搞砸了。这么多大臣,唯一没有让朕失望过的人,就是陈思华。”
朱慈烺不过是个少年,他能懂什么呢?无非是朱由检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表示记下之后,事情也提上了日程。太子离开京师是个大事,但是朱由检却意外的不让他搞什么依仗。只是让何显抽出一千骑兵,给朱慈烺送到天津,再派人给陈燮送信,这就算完事了。
这一趟朱慈烺走的不快,缓缓出了京师,沿着官道南下,到了通州,也不上船,继续沿着官道走。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北直隶民生凋敝的一面,在京师的太子府内是看不见的。官道两边的荒凉,让朱慈烺第一次感受到了民间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朱慈烺这一趟出来,京师里的一个老师都没带,这一路南下,何显亲自护送,沿途讲了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很平常的话,很平常的道理。特点是,能把事情说的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朱慈烺知道了为何北直隶官道两边,经常看不到一个人,也知道这两年还是有所恢复的,换成三年前,不到县城你都看不到活人。(未完待续)
就这么点事情,内阁和百官不吵两个月,估计是不会有结论的。而且这个结论,十有*是不了了之,听之任之。这些官员就这样,很多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无解的。朱由检在这
问题上,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不过是在等人说出这个答案而已。
那么,朱由检的答案是什么呢?很简单,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了,效果还不错。就是移民!
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那些官员就想不到呢?是想不到呢?还是不去想呢?还是想到了不去做呢?用赈济粮采购的方式,保住漕运一时,能保住今后么?朕的大臣,真的那么没远见么?事情其实不难想明白,朱由检用利益二字还剖析,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杨廷麟为何要这么提?出于什么目的?结论很快就得到了,通过这个事情进行政治妥协,换取一些人的支持,今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阻力没那么大?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政治不就是妥协的产物么?这个妥协,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国家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个人也得到了好处。政治上,杨廷麟没野心,说出来你信么?
年近六旬的刘庆,依旧是精神抖擞,两千里的旅途,似乎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过休息了三五日,便恢复了常态。坐在陈燮对面的时候,刘庆的态度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像其他人,神态中有太多的敬畏成分。这一点,陈燮很欣慰。
“机械制造局。军器局,铸币局,全部搬迁过来了,最多半年就能恢复生产。华亭这边现在固然不如登州,但是看看新区规划的图纸就知道。这里将来会远远超过登州。”刘庆不紧不慢的汇报,陈燮听着面带微笑道:“设备什么的都是小事,关键是人,阻力不小吧?”
刘庆点点头:“故土难离啊,匠户们还好一点,都知道感恩戴德。没几个人说怪话。倒是大发钱庄和联合商号这一摊子里,有几个人觉得翅膀硬了,反对的很激烈。”
陈燮听到这里,忍不住露出不屑的微笑道:“可以理解,故土难离嘛。不要强求。他们不过是一些经营上的人才,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还是技术人才,心思放在这上面就是了。”
刘庆笑道:“东家仁厚,我可没那么好心肠。不愿意,可以,开了就是了。不管是谁,在东家的产业里做了这么些年,拿到的薪水可一点都不亏他们。任他们去拿都拿不到的高薪。这个事情,小的独断了,事先没跟东家说一声。”
陈燮摆摆手:“不用解释。这事情就该你做主,我对事情不了解,我能有什么判断?要是连你做这么点事情,我都不能信任了,那还能有谁值得我信任的?”
刘庆道:“这次搬迁的动静不小啊,这几个局。匠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搬迁。一批一批的走。这个事情。东家就不要过问了,我来办妥。”说到这里。陈燮露出了意思苦笑,刘庆这是要出来背这个骂名了。机械制造局和军器局,那都是大型的企业,工匠加起来不下五万人。整体搬迁,这里头多少人不干啊,不上点硬的怎么行。
“你没那么大的肩膀来担这个骂名,还是我来吧。回头让王启年带兵去执行吧,钢铁厂,直接就卖掉吧,反正核心的工匠都掌握在手里,各种配方也没人知道全的。事情不用着急,慢慢的来就是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把这些厂子白送给人,工匠白送给他们,也造不出真正的登州造军器,更不要说造蒸汽机了。”
华亭新区,有专门的工业区,陈燮放弃登州的基业,主要还是让皇帝放心。山东距离京师太近了,朱由检放心,朱慈烺能放心么?所以,陈燮这些年才不断的重新布局,辽东一个局,江南一个局,大员、南洋又是一个局。实在不行,将来就去巴达维亚自己过自己的。
华亭的工业区,最大的作用,还是推着江南的资本主义所谓的萌芽往前走,一旦资本这个魔鬼被放出来,整个大明的仕阶层,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大的可能性会像欧洲的贵族阶层那样,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从土财主到资本家的转变。
这么说吧,要在大明成为一个资本家,最具优势的,就是这些仕!只有让这些人变得主动了,整个大明的资本主义进程才会加快。只有形成了一个资本家的阶层,才会有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现在陈燮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资本主义好不好?这个很难说好坏,人类社会发展到陈燮所处的现代,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一点一点的重合。估计没有个三五百年的,这两种制度的优劣,没人能分出个结果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现在陈燮唯一能想到的可行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能让大明充满了侵略性,在这个世界范围内都在抢劫的丛林法则最为*裸的时代,能够帮助大明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
当然,陈燮的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并且慢慢的去做,一点一点的,用利益杠杆来推动这个时代去往前走。现在的局面是,大海打开了,推动了整个东南沿海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一旦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又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朝某个方向发展的时候,陈燮期待的质变,指日可待。
陈燮有点走神的时候,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抬头一看窗外,乌压压的雨点遮天蔽日。下意识的陈燮站了起来,看着这窗外的骤雨,冲刷这个世界,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世界。
房门被推开,带着丫鬟进来的周秀英,笑语盈盈道:“老爷,刘先生,这雨来的够快够猛的,要不是我脚下快,这顿午饭就得淋雨了。”
陈燮招呼刘庆坐下一起用餐,边吃边聊,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刘庆也习惯了这个,一边吃一边说起登州的事情。这些年,陈燮很少回去,登州的变化最大的地方,还是在企业。民间的智慧是很可怕的,一旦发现有巨大的利益,又没有外力的影响,发展起来飞快。陈燮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扩散一些比较低级的技术,水泥厂之类的企业,直接就连人带厂都卖了。生铁的需要,更是直接外包给民间去做。什么煤炉之类的东西,那也叫有技术含量?陈燮甚至连一些铸造的部件,都外包给民间去做了。龙口、奇山所的船厂,转为民用之后,陈燮还准备直接卖股份。蒸汽机的出现后,更是直接带动了整个登州民间对技术发展的追求。
从不懂怎么做,到主动去学习怎么做,再到主动去研究怎么做,这个过程就是利益在做推力。现在陈燮其实要做的事情不多,就是不要让传统的力量,成为这些发展的束缚。
乡试在即,京师的朱由检没有耐心等陈燮进京,干脆就派人把太子朱慈烺叫来,对他道:“太子,你去一趟江南,替朕看看,那个华亭新区是怎么回事,再好好跟着陈师傅学习。以朕的经验看,陈思华每做一件事情,当你看不懂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过几年,就会看到这些事情的作用。你这次去,尽量多呆一些时间,学习是一个方面,观察并掌握他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是另外一个重点。朕登基之后,发现很多问题,对于大明来说,依靠现有的人和制度根本就没有解决的方法。”
“父皇,那么多大臣帮着您处理朝政,怎么会有事情处理不了呢?”朱慈烺问了一句,朱由检沉吟一番道:“朕一直想做太祖那样的皇帝,登基之后,也认为自己能做到。但是朕很快就发现,很多事情,往往朕的想法是好的,也希望结果是好的,最终事情还是坏了。朕用这些大臣,也信任这些大臣,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把事情搞砸了。这么多大臣,唯一没有让朕失望过的人,就是陈思华。”
朱慈烺不过是个少年,他能懂什么呢?无非是朱由检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表示记下之后,事情也提上了日程。太子离开京师是个大事,但是朱由检却意外的不让他搞什么依仗。只是让何显抽出一千骑兵,给朱慈烺送到天津,再派人给陈燮送信,这就算完事了。
这一趟朱慈烺走的不快,缓缓出了京师,沿着官道南下,到了通州,也不上船,继续沿着官道走。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北直隶民生凋敝的一面,在京师的太子府内是看不见的。官道两边的荒凉,让朱慈烺第一次感受到了民间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朱慈烺这一趟出来,京师里的一个老师都没带,这一路南下,何显亲自护送,沿途讲了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很平常的话,很平常的道理。特点是,能把事情说的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朱慈烺知道了为何北直隶官道两边,经常看不到一个人,也知道这两年还是有所恢复的,换成三年前,不到县城你都看不到活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