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70年代婚恋日记 > 第三章 五个没想到的冷酷现实

第三章 五个没想到的冷酷现实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68年9月19日,星期四,天气多云间阴

    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极了,一点不假!成为九连正式职工后,才对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体验与理解。

    屈指算来,毕业到九连已经21天了。我虽然是应届毕业生的临时领队,但工作也不算少。不仅要领着大家下地干零活,还负责临时工作的分配。比如,让哪几位同学去打扫卫生;哪几位女同学到厨房临时帮忙;哪个班组缺少了劳动力,临时抽调我们去支援等等。这些都由我临时决定。除此之外,还要管理着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哪位孩子不舒服了,哪位要临时请假啦,需要给谁安排病号饭呀等等,我也是大总管。说实话,通过这些天的亲身体验,别人是啥感觉我不知道,自己的心里落差特别的大,之前的那些美好的愿景或期待,此时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农业中学上学的三年,虽然也经常到农业连队去干活,那时叫做“支农”。无论是去或回,几乎都是车接车送。都是雇佣农场运输队的解放牌大汽车,而行车路线呢,也是从学校一直被拉到田间地头。毫无例外地早出晚归。究竟农业连队里是什么模样,农垦职工如何学习怎样生活,似乎一无所知。在我的想象中,农垦职工就要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或耕地或靶地,大多数的农业工人,应该是现代化的农机手,开着插秧机插秧苗,开着播种机播种,驾驶着收割机收获水稻,小麦等等。总之,我以为一个国有农场的正式职工,应该有别于农民,有别于三十亩地一头牛式的耕作方式,我们应该是进步的,潇洒的,机械化的程度要令人刮目相看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学到一定的农机技术,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的优势所在。然而,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愿景,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烟消云散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起码有“五个没想到”。

    首先是住的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陋寒酸。这哪里是职工宿舍呀!因为九连是新建单位,连里现有的居住条件,还不能满足新分配学生的需求。所以,二十几个男生,只能被安排到连部的大礼堂暂住,底下铺上厚厚的稻草,上面是用芦苇编制的大炕席,软软的光光的行李往上一盖,就算是连接在一起的大地铺了。宽阔的礼堂里两边对应着睡下,虽然不太拥挤,但孩子们哪里能习惯这样的生活环境啊!在学校时虽然也是睡大炕,也是四五位同学挤在一起,但,那毕竟是正式的宿舍,毕竟是泥土垒成的大炕呀!

    再有,就是吃饭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单。在学校时,每顿饭都有几个炒菜随便点。想吃啥可以买啥,虽然也是家常便饭,但无论主食还是副食,品种也有好几个。这里就不一样了,入伙的职工只有四五十人,管理员兼大师傅只有两个,顿顿几乎都是一饭一菜,有两个炒菜的时候很少。没有任何选择余地。那质量,就更不能和学校相比较了。更主要的不习惯,就是礼堂与食堂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卖饭的窗口就在大礼堂内,只要开饭的钟声一响,睡懒觉的同学们就躺不住了。人家来买饭的有很多是女同志,还躺在那里睡觉合适吗,起码是不太方便也不算文明吧!

    还有,就是下地劳动了。无论什么样的农活,都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要用数字说话,这无疑是便于考核。这也是没想到的。我们在学生时代,无论干什么活,都是“大赶羊”的形式。一帮人说说笑笑,干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数据或绩效一说,不会有人计较的。如今成为正式工人了,不用别人说啥,干起活来就要看着左邻右舍,就要比着追赶了。自然就分出高低上下了。无论是割沟塘两边的杂草,还是给水稻挠秧施肥,还是用绿草拌土积肥,班组长都要有一定分工,并且量化明确。都要在效率上见证个人的积极性。见证每个人的实际能力,这些,不但我不习惯,很多新来的同学都感到诧异,但是又无话可说。

    第四个没想到的是,九连的老职工有文化的很少,十有八九是文盲。他们大多居住在周边的乡下,早来晚走。有的步行,有的骑着大铁管的自行车,每部车足有七八十斤重。后架上还拖着一个大大的车筐,里面装着或农具,或衣服呀野菜呀之类。只要天色一黑下来,这个连队就变得一片寂静,鸦雀无声了,安静的几乎令人窒息。这与我们在学校的区别就更大了,学校虽然穷,但还有一个图书角,阅览室什么的,还有一个篮球场呢!爱好运动或学习的孩子们,夜间还可以到这里打打篮球,看看书,翻阅资料什么的。到了逢年过节,学校还要组织联欢晚会,有文艺特长的同学们,还可以登台发挥一技之长,或歌或舞,或弹或唱,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欢乐与美好的记忆。如今这些,都会成为远去的时光或记忆了。而九连这里,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远古的农耕生活相差无几。孩子们怎么能习惯啊!

    第五个没想到的是,就是牛书记的脸色。到了九连以后,这位牛书记圆圆的脸上,一下子好像褶皱增多了。往日的笑容很少见了。平时,他那两只红红的眼睛也不见了,因为被耷拉下的眼皮几乎遮盖了。我知道他是大老粗,能够当上党支部书记,完全是靠实干苦干得到的。在九连开大会,听了他的几次讲话,真的不敢苟同。除了不点名的训斥人,讲不出一点能够说服人的道理来。当初,我们在七分场的工作组,牛书记开口就是“爷们长,爷们短”。脸上总是笑眯眯的。那时,我们似乎是工作关系。也是同事关系。如今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书记与职工的关系了,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了。这时的牛书记,“爷们”不喊了,笑脸不见了。碰面时或者是歪着脑袋齁我一眼,这就是最大的礼遇了,或者干脆就头也不抬视而不见。

    有这么多的“没想到”,我的心情会怎样?但是,不管怎样也得既来之,必须则安之呀!我怎么说还是个临时的领队啊!我要注意,我的情绪不能对其他同学产生连锁反应。我该做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地做好才是。在方方面面还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是。比如,分配工作,比如,传达会议精神,安排新同学的生活问题等等。

    睡地铺肯定是潮湿的,蚊虫或跳蚤就少不了。于是,我隔三差五的就要组织人给地铺打药灭虫,就要反复地叮嘱大家使用饭盒或碗筷时,一定要注意多清洗几遍,以防止灭虫的药物中毒,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美好理想在慢慢破灭。无情的现实不断呈现在眼前。

    这里没有多少农业机械,我们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农机手。这里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有的只是几辆马车和饲养棚中七八匹红马。这里没有图书馆,没有阅览室,也没有篮球场或业余的娱乐设施,每当夜幕来临,我们只能躺在床上,面对天上的星星发呆。眼瞅着房檐下昏暗的路灯,想着自己无法言表的心事。

    这里的老职工上过初中的人很少。他们平时谈论的话题,除了妻儿老小,就是柴米油盐,抑或农活怎么干好,家具如何保管之类。与这些人在一起,很难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感觉特别扭。有几个到这里来改造的右派分子,除了下地干活还要在业余时间扫街,打扫厕所之类,这些人中虽有学问,也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那是要犯大忌的。

    综上所述,是不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呢!要适应这里的生活,要融入这样的群体,要和他们打成一片,就要脱胎换骨,就要入乡随俗。正所谓:适者生存。那么,这融入的过程需要多久呀?很难想象,我也不愿意去想象。

    今天上午,我们这个临时团队宣布解散了。我们这些新分配的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被分到了各个班组,也有的安排到了后勤班,就是那些身体不太好的,有的去养猪呀,有的去喂马呀。个别的被安排到了菜园里。这是一位姓王的副连长公布的。我被分到五组当了记工员,这个职务当然是兼职。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全新的生活开始了,一个国有农场的职工生崖就开始了。试用期一年,每月工资25元的薪酬就开始了。

    我在想,我也在问自己,我在明天,还会遇到新的更难的“想不到”问题吗?我的心有些凉了,空空的失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