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毕业是喜事 我心里却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68年8月28日,星期三,天气晴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我的人生角色发生转换的大日子。
艳阳高照,秋风习习。初秋的阳光还很热,一点都不亚于三伏天!麦田中的蝈蝈鸣叫声此起彼伏,树牛藏在厚厚的叶片中,仍在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唤。“热--热--热--“。。。。。
学校虽然在放暑假,但返校的学生已经有很多。公路上,宿舍里,教室中到处可见一群群学生的身影。他们这些人中,大多是前来参加毕业分配,领取毕业证书的。学校大礼堂的内外,贴着大红纸写成的标语:”热烈庆祝我校第二批毕业的学员“;”欢送参加毕业分配的同学走上工作岗位“;”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做新一代有文化的农垦工人“等字样。
今天,我初中就要毕业了。从此就告别了学生时代,就要被分配到农业连队工作,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农场职工了。在学校诺大的操场上,站满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有的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个问:你被分到哪里了?那个问:和你一起的还有哪些同学?对分配满意的同学,那个高兴劲就写在了脸上,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有的垂头丧气,有的竟然骂骂咧咧。说:让我到最偏远的连队去,一定是某某老师搞的鬼!
要毕业了分手了,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多同学自然会依依不舍。有的在笔记本上记下好友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也有的千叮咛万嘱咐:到那里以后,一定要经常给我写信呀!有的还互赠书籍,笔记本之类;还有些三五成群的女同学,相互拥抱到一起,或低声细语,或暗暗垂泪。好一个“三年同窗情,依依惜别景”的场面,好一个人生自古“伤别离”的画面!
毕业证上,清楚地写着:某某毕业生在我校三年学业修满,经考核成绩及格,准予毕业等字样。这当然是法定的学籍证明。然而,在毕业证中看不到的那些问题呢?就有很多难言之隐了。我们真的是学业三年,真的是考核及格吗!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名不副实,我们的确羞愧难当。
我们学校的性质比较特殊。这所中学,是国营渤海农场自己创办的“工读”学校。也就是半耕半读。名曰:渤海农场农业中学。学生们一边上学一边在农场务工,尤其到了农忙时节,比如插秧啊,收割水稻啊等等,必须为农场的连队提供及时的劳务。学校也从中收取一定的劳务报酬,可以作为办学经费。这也算勤工俭学的一种办学模式。
学校分初中班和高中班。初中毕业就可以分配了,学生可以成为国有农场的正式职工。而高中班呢,就是给农场对口培养“财会,医疗和教育”方向的专门人才。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生,都可以成为农场有文化的新一代农垦工人。既然如此,就可想而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了。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能学到多少文化或科学知识呢!
农业中学的大多数学员,都来自农场的职工子弟。也有的是靠亲朋好友介绍。正因为初中毕业就可以包分配,就可以拿到固定的工资,成为国有职工的一分子,所以前来报考的学员很多很多。虽说我们是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学校,但却从来不缺少生源。
我们学习的时代也很特殊。学校是在1965年底创办,1966年4月初招生并开学。入学还不到两个月,北京大学的第一张大字报就公开了。
就看我们学校的特殊性质,就看我们赶上的特殊时代,我们能学到应有的文化知识吗,我们的初中毕业证,含金量会有多少呢!
实话实说,三年时间里,除了帮助农业连队干各种农活,就是搞政治运动了。真正上文化课的时间没有十几天。就拿数学来说,记忆中,我们只上了不足两个星期的课程,仅仅学到了“数轴”这一章节,只是明白了正数或负数的概念与区别。那么语文呢,三年时间里,仅仅接触了几篇古文,和十几首唐诗宋词而已。有些是课本里讲到的,有的就是靠业余时间的爱好或自学。
这样的毕业证,掂在我手中感觉她很轻,很轻!我的心里在嘀咕着,自己的实际学历,不就是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吗!这样的文化底子,想当一名现代化的农场工人,能有啥前程可谈呢。于是,内心就忐忑不安起来。我多么希望自己多学习几年,希望多多地学一些文化知识,学一些专业的技能呀。但是,看如今这形势似乎木已成舟,毕业的分配大局已定,我的美梦不可能实现了。
上午十时许,学校领导搞了一个简单的毕业典礼仪式,首先由王校长讲话祝贺,然后两位学生代表(一名毕业的,一名继续深造上高中的)表态发言。最后,就由革委会副主任于老师公布分配方案。
我与其他28名同学,被分到农场的九连。这是农场最偏远的农业连队。地处大西南边陲,俗称“南大荒”。距离场部足有二十多公里。这还不算,九连还是个新建不久的连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4000多亩土地,是新开垦的处女地,宿舍或办公室也是刚刚建起来,而工人呢,大多是从周边的农村招来的,有文化的很少,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别看没上过几天学,我们手中也有初中毕业的红本本,也算是连队正宗的小知识分子了。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九连的牛书记临时向我们介绍的。
前来迎接新生的连部领导,就是农场九连的一把手牛书记,他的大名叫牛一仁。一米七几的个头,四十多岁,身体强壮,圆圆的脸上,一双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见到他亲自来接新生,这让我有些喜出望外。两年前,农场搞政治运动,需要到各地派出工作组。因为农场在编的领导干部人手少,总场政治部就从学校抽调了六名学生去临时帮忙,就这样,我就与牛书记一起分配到了七分场,一起吃住一块工作了五十多天呢。就这样,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校门外与这位牛书记认识了。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并不算十分了解,但起码也算老熟人啊,俗话说:人熟是一宝吗!
我今天被分配到他们的连队,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位牛书记沙场亲点兵,这些,我也没必要考察论证。不论是正常分配,还是点名特招,到这样的单位去,有啥可骄傲的呢!总之,我们在毕业典礼上,与老同志邂逅重逢都很高兴。四只手紧紧地握到一起,寒暄了很久。
马上要出发了,牛书记说:小李子,你把大家集合一下,今天就由你负责领队了,抓紧集合一下争取时间吧。
同学们排好了队,清点了一下人数,各自背着行囊,向着人生新的起点准时出发。
当时,交通工具还很少,甭说汽车了,就是自行车都是稀罕物。来接我们学生的是三驾大马车,三头枣红色的高头大马甚是威武。不用说,这是牛书记亲自派来的,这可能就是九连最牛的交通工具,也算是对我们这些新生最高的礼遇或奖赏了。我们像出征的战士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跳上马车,有的坐在车厢里,有的靠在行李上,有的跨在车辕边,唧唧喳碴的打着闹着,说着笑着,个别的同学嘴里还哼起了小曲。车把式得意地摇晃着鞭子,双腿自然地前后抖动着,一副轻松而惬意的表情。马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摇摆着,三车学生也和马车一样,随着马车的颠簸而颠簸,随着马车的摇摆而摇摆。向着九连的方向疾奔而去。马车距离九连越来越近,我们却距离学校越来越远。。。。。。
九连与学校之间的路只有十几公里,坐大马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而接下来的路会怎么样呢?那是一条漫无边际的人生路,是一条从没走过的陌生的职场路,这路上会有多少坎坷,多少泥泞,多少困难在等着我们呢?我的心里真的没底,坐在马车上,我的心中有些空荡荡的,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我在暗暗地问自己,这位牛书记会成为我事业上的导师吗,能成为生活中的挚友吗!
但愿如此!
1968年8月28日,星期三,天气晴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我的人生角色发生转换的大日子。
艳阳高照,秋风习习。初秋的阳光还很热,一点都不亚于三伏天!麦田中的蝈蝈鸣叫声此起彼伏,树牛藏在厚厚的叶片中,仍在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唤。“热--热--热--“。。。。。
学校虽然在放暑假,但返校的学生已经有很多。公路上,宿舍里,教室中到处可见一群群学生的身影。他们这些人中,大多是前来参加毕业分配,领取毕业证书的。学校大礼堂的内外,贴着大红纸写成的标语:”热烈庆祝我校第二批毕业的学员“;”欢送参加毕业分配的同学走上工作岗位“;”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做新一代有文化的农垦工人“等字样。
今天,我初中就要毕业了。从此就告别了学生时代,就要被分配到农业连队工作,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农场职工了。在学校诺大的操场上,站满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有的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个问:你被分到哪里了?那个问:和你一起的还有哪些同学?对分配满意的同学,那个高兴劲就写在了脸上,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有的垂头丧气,有的竟然骂骂咧咧。说:让我到最偏远的连队去,一定是某某老师搞的鬼!
要毕业了分手了,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多同学自然会依依不舍。有的在笔记本上记下好友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也有的千叮咛万嘱咐:到那里以后,一定要经常给我写信呀!有的还互赠书籍,笔记本之类;还有些三五成群的女同学,相互拥抱到一起,或低声细语,或暗暗垂泪。好一个“三年同窗情,依依惜别景”的场面,好一个人生自古“伤别离”的画面!
毕业证上,清楚地写着:某某毕业生在我校三年学业修满,经考核成绩及格,准予毕业等字样。这当然是法定的学籍证明。然而,在毕业证中看不到的那些问题呢?就有很多难言之隐了。我们真的是学业三年,真的是考核及格吗!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名不副实,我们的确羞愧难当。
我们学校的性质比较特殊。这所中学,是国营渤海农场自己创办的“工读”学校。也就是半耕半读。名曰:渤海农场农业中学。学生们一边上学一边在农场务工,尤其到了农忙时节,比如插秧啊,收割水稻啊等等,必须为农场的连队提供及时的劳务。学校也从中收取一定的劳务报酬,可以作为办学经费。这也算勤工俭学的一种办学模式。
学校分初中班和高中班。初中毕业就可以分配了,学生可以成为国有农场的正式职工。而高中班呢,就是给农场对口培养“财会,医疗和教育”方向的专门人才。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生,都可以成为农场有文化的新一代农垦工人。既然如此,就可想而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了。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能学到多少文化或科学知识呢!
农业中学的大多数学员,都来自农场的职工子弟。也有的是靠亲朋好友介绍。正因为初中毕业就可以包分配,就可以拿到固定的工资,成为国有职工的一分子,所以前来报考的学员很多很多。虽说我们是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学校,但却从来不缺少生源。
我们学习的时代也很特殊。学校是在1965年底创办,1966年4月初招生并开学。入学还不到两个月,北京大学的第一张大字报就公开了。
就看我们学校的特殊性质,就看我们赶上的特殊时代,我们能学到应有的文化知识吗,我们的初中毕业证,含金量会有多少呢!
实话实说,三年时间里,除了帮助农业连队干各种农活,就是搞政治运动了。真正上文化课的时间没有十几天。就拿数学来说,记忆中,我们只上了不足两个星期的课程,仅仅学到了“数轴”这一章节,只是明白了正数或负数的概念与区别。那么语文呢,三年时间里,仅仅接触了几篇古文,和十几首唐诗宋词而已。有些是课本里讲到的,有的就是靠业余时间的爱好或自学。
这样的毕业证,掂在我手中感觉她很轻,很轻!我的心里在嘀咕着,自己的实际学历,不就是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吗!这样的文化底子,想当一名现代化的农场工人,能有啥前程可谈呢。于是,内心就忐忑不安起来。我多么希望自己多学习几年,希望多多地学一些文化知识,学一些专业的技能呀。但是,看如今这形势似乎木已成舟,毕业的分配大局已定,我的美梦不可能实现了。
上午十时许,学校领导搞了一个简单的毕业典礼仪式,首先由王校长讲话祝贺,然后两位学生代表(一名毕业的,一名继续深造上高中的)表态发言。最后,就由革委会副主任于老师公布分配方案。
我与其他28名同学,被分到农场的九连。这是农场最偏远的农业连队。地处大西南边陲,俗称“南大荒”。距离场部足有二十多公里。这还不算,九连还是个新建不久的连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4000多亩土地,是新开垦的处女地,宿舍或办公室也是刚刚建起来,而工人呢,大多是从周边的农村招来的,有文化的很少,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别看没上过几天学,我们手中也有初中毕业的红本本,也算是连队正宗的小知识分子了。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九连的牛书记临时向我们介绍的。
前来迎接新生的连部领导,就是农场九连的一把手牛书记,他的大名叫牛一仁。一米七几的个头,四十多岁,身体强壮,圆圆的脸上,一双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见到他亲自来接新生,这让我有些喜出望外。两年前,农场搞政治运动,需要到各地派出工作组。因为农场在编的领导干部人手少,总场政治部就从学校抽调了六名学生去临时帮忙,就这样,我就与牛书记一起分配到了七分场,一起吃住一块工作了五十多天呢。就这样,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校门外与这位牛书记认识了。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并不算十分了解,但起码也算老熟人啊,俗话说:人熟是一宝吗!
我今天被分配到他们的连队,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位牛书记沙场亲点兵,这些,我也没必要考察论证。不论是正常分配,还是点名特招,到这样的单位去,有啥可骄傲的呢!总之,我们在毕业典礼上,与老同志邂逅重逢都很高兴。四只手紧紧地握到一起,寒暄了很久。
马上要出发了,牛书记说:小李子,你把大家集合一下,今天就由你负责领队了,抓紧集合一下争取时间吧。
同学们排好了队,清点了一下人数,各自背着行囊,向着人生新的起点准时出发。
当时,交通工具还很少,甭说汽车了,就是自行车都是稀罕物。来接我们学生的是三驾大马车,三头枣红色的高头大马甚是威武。不用说,这是牛书记亲自派来的,这可能就是九连最牛的交通工具,也算是对我们这些新生最高的礼遇或奖赏了。我们像出征的战士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跳上马车,有的坐在车厢里,有的靠在行李上,有的跨在车辕边,唧唧喳碴的打着闹着,说着笑着,个别的同学嘴里还哼起了小曲。车把式得意地摇晃着鞭子,双腿自然地前后抖动着,一副轻松而惬意的表情。马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摇摆着,三车学生也和马车一样,随着马车的颠簸而颠簸,随着马车的摇摆而摇摆。向着九连的方向疾奔而去。马车距离九连越来越近,我们却距离学校越来越远。。。。。。
九连与学校之间的路只有十几公里,坐大马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而接下来的路会怎么样呢?那是一条漫无边际的人生路,是一条从没走过的陌生的职场路,这路上会有多少坎坷,多少泥泞,多少困难在等着我们呢?我的心里真的没底,坐在马车上,我的心中有些空荡荡的,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我在暗暗地问自己,这位牛书记会成为我事业上的导师吗,能成为生活中的挚友吗!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