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同室操戈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永乐正胡乱地想着心事,不知什么原因,洪边祁和赵不识吵起来了。天干物燥,容易导致心烦气躁,刚才两人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说着说着,意见发生分歧。
赵不识自信地觉得自己的记性是权威,洪边祁当然认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彼此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孙大发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在旁边煽风点火,他倒不是隔山观虎斗,而似个熊孩子,看着左右邻居的公牛斗红了眼,他居高临下地鼓掌助兴。
赵不识情急之下嘣出了三字经。这车厢本来空间就小,怎再容得下同室操戈?眼看他俩点燃的战火有升级的趋势,于永乐大喝一声,叫他们坐开一段距离,问清事情的缘由,其实不过为了一句话的事。
于永乐便苦笑道:“天气这样热,我坐着都嫌累,你们倒好,还有精力来吵嘴。两位大哥,你们两个加起来都四十岁的人了,为了这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你们自己不觉得害臊吗?”
耿志钰这两天极少说话,看他们一个横眉冷对,一个怒目相向,也说了几句“和为贵”。
孙大发看两人的脸色温和下来,笑嘻嘻地说:“和谐是快乐之本,你们两个平时玩得很要好,很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没想到为这点小事吵起来了,真是貌合神离。班长,看来咱们班的团结真的出了点问题。”
于永乐看他还在旁边大放厥词,将矛头转移了方向:“你少在这里放屁,他们两个吵嘴,跟你也有脱离不了的关系。别人都在气头上,你不拉一把不说,还在旁边瞎起什么哄!你给我坐好了!”
孙大发看班长气色不对,赶紧乖乖坐回原位,假装调整出标准的坐姿,强忍住笑,心里自言自语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到中午,洪边祁和赵不识还在相互赌气,谁也不搭理谁。
按照原来的计划,部队抵达今晚要到的地方后,将在那里驻扎一天。后天再辗转一百多公里,挺进军区靶场,进行第二阶段的对抗演习。
掌灯时分,车队在一个小村庄里停了下来,这一天的行程总算画上句号。
开饭前,连长吩咐大家,饭后各班带人把乘车上物资检查一遍,捆绑加固,这几天的颠簸,有的紧固器已经松了,箱子架子都挪了位;今明两天,大家克服一下困难,后天进驻靶场,再去澡堂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曹操远征缺水,马鞭向前一指道:“前面有梅林。”于是将士们便口生津,不再觉得口渴,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听了连长的话,潜伏在各人身上的痒同时苏醒,这些痒似乎意识到寿命将终,抓住最后的机会,疯狂的啮噬各人的身体,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一处、两处、向四处漫延,甚而形成燎原之势。
身上的汗垢厚得如刚从泥坑里爬起来的水牛,用手随便一抠,十指黑泥。
扶危济困的济公乐善好施,每逢需要帮助的人,伸手到腋窝里搓一把泥,对着手心一吹,便能神奇地变出受助者想要的东西。假如官兵们拥有济公那样的神通,搓了身上的泥吹出天地万物,绰绰有余。
指导员补充道:“有一件事别忘了,《战场快报》投稿,出门前我曾经交待过大家的。政治处的干事们催了我两三次,明天下午,每个班交两篇初稿,保质保量,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没有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不要等到报纸发下来,咱们连队剃了光头,一篇都没有,谁的脸上都挂不住。”
大家私下咽冷气,政治机关就是添堵添乱,整天冲锋陷阵,谁还有时间精力啃烂笔头?
车上,于永乐带人整理出睡觉的空间,对郭兴维道:“有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郭兴维一脸茫然地问什么任务。
于永乐道:“你是咱们班的一支笔,今晚好好构思一下,明天交稿。”
郭兴维爽快地拍胸脯:“小菜一碟。班长,你找对人了。”
明天上午,郭兴维按时上交了每篇六百余字的稿子,得意非凡地等待赞赏。
理想里班长仿佛在说:“嗯,不错,立意深远,文思斐然,小郭同志到底没有辜负班长的期望。”
不过就算班长识货,也绝不领略得出自己文章里词句的奥妙。
于永乐耐着性子看完,先说“不错”:“有点意思,思维缜密,文理清晰,你的文字功底很好。”
客套之后,突然话锋一转道:“我先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你的这两篇稿子,站位太高了,投到新华社评论部,也许会用得上。你看,你写的既非精神动员,也非部队动态,又不是典型报道,更不是经验材料。稿子不但要写得好,关键还在于投得准。咱们团出的小报,面向的读者是普通一兵,既然这样,咱们就得站在普通一兵的立场,写出所见所闻,随感随思;如果投非所用,肯定是投一篇,毙一篇。况且,新闻的五要素,你是知道的,写新闻无非写人和事,采用一事一报或一事一议的写法,跟讲故事一样。新闻标题要新颖,要像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般俊俏,让人过目不忘;新闻语言的特点是朴实无华,不需要太丰富的感**彩,公正客观就够了。”
郭兴维怎么也料不到自己呕心沥血出的稿子,居然被批了个体无完肤。
虽然班长的点评中肯切乎实际,不过千古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跟老婆总是隔壁老王的更耐看,正好相反——正如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偏袒。所以当时郭兴维心理上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于永乐的点评的。
尽管极不情愿,郭兴维到底还是亲手毙掉了自己的稿子,遵照于永乐的要求,另写两篇类似新闻的稿件。
他将稿纸撕粉碎,埋在地下,在心里为它们立碑题字,以示悼念,宛如刚从人流所出来的女人一般心绪莫名。
资深的媒体人一头扎进基层,挖掘有价值的线索,总会有所收获;名记者来到连队,满眼是新闻。
自己是连队一分子,偏倒看不到有何新人新事,难道真如那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自己产生了审美疲劳?
平日里和战友们朝夕相处,大家做同样的事,吃相同的饭,就没看出谁更棱角鲜明。
当然有些人表现足够优秀,可是远没有达到可以拿到报上去宣扬的程度。
并且给连队做新闻,只能歌功颂好,给脸上贴金,家丑外扬断然使不得,连长指导员不高兴。两位连队主官不高兴,就会心生杀戮,初稿刚交上去,负责把握质量关的指导员,审稿时还没看完就“砰”的一声扣动扳机。
哎,都怪自己自负才气,一时逞能在班长面前夸下海口,导致现在独自难产。
稿子写好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被刊用才算真本事。
这好比**里压满的子弹,一股脑儿打出去,上靶的才是功劳。
编辑部的人用稿,无非两“关”,一是质量关,此外是人情关。
至于质量关和人情关哪一个分量更重,素来众口不一,也许千百年后,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
不可否认的是,两篇内容质量相当的稿子,跟编辑关系好的单位和个人,一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兵不贵多而贵精,投稿也是同样的道理。下午,指导员拿了五六篇审过的手写稿,叫了于永乐,要他送到机关去。
有一部分已经提前在他手里断了性命。因为出于平衡的需要,机关办报时不可能尽采用一个单位的稿子,并且滥竽充数,只会引起编辑的厌恶。
用他的话说,要靠质量去打动编辑,而不能用数量去攻关,这不是贿赂,谁送的数字多就给谁好处。
指导员还有一个高明的论断,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办法那办法,能够上稿的就是好办法。
于永乐机关有老乡,朝中有人好办事,所以希望借助他的人脉。
一个求人办事,一个被人求办事,这是孙子跟老子的差别。
于永乐本不情愿接这个苦差事,可是君命难违,只好猥自枉屈。
于永乐正胡乱地想着心事,不知什么原因,洪边祁和赵不识吵起来了。天干物燥,容易导致心烦气躁,刚才两人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说着说着,意见发生分歧。
赵不识自信地觉得自己的记性是权威,洪边祁当然认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彼此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孙大发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在旁边煽风点火,他倒不是隔山观虎斗,而似个熊孩子,看着左右邻居的公牛斗红了眼,他居高临下地鼓掌助兴。
赵不识情急之下嘣出了三字经。这车厢本来空间就小,怎再容得下同室操戈?眼看他俩点燃的战火有升级的趋势,于永乐大喝一声,叫他们坐开一段距离,问清事情的缘由,其实不过为了一句话的事。
于永乐便苦笑道:“天气这样热,我坐着都嫌累,你们倒好,还有精力来吵嘴。两位大哥,你们两个加起来都四十岁的人了,为了这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你们自己不觉得害臊吗?”
耿志钰这两天极少说话,看他们一个横眉冷对,一个怒目相向,也说了几句“和为贵”。
孙大发看两人的脸色温和下来,笑嘻嘻地说:“和谐是快乐之本,你们两个平时玩得很要好,很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没想到为这点小事吵起来了,真是貌合神离。班长,看来咱们班的团结真的出了点问题。”
于永乐看他还在旁边大放厥词,将矛头转移了方向:“你少在这里放屁,他们两个吵嘴,跟你也有脱离不了的关系。别人都在气头上,你不拉一把不说,还在旁边瞎起什么哄!你给我坐好了!”
孙大发看班长气色不对,赶紧乖乖坐回原位,假装调整出标准的坐姿,强忍住笑,心里自言自语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到中午,洪边祁和赵不识还在相互赌气,谁也不搭理谁。
按照原来的计划,部队抵达今晚要到的地方后,将在那里驻扎一天。后天再辗转一百多公里,挺进军区靶场,进行第二阶段的对抗演习。
掌灯时分,车队在一个小村庄里停了下来,这一天的行程总算画上句号。
开饭前,连长吩咐大家,饭后各班带人把乘车上物资检查一遍,捆绑加固,这几天的颠簸,有的紧固器已经松了,箱子架子都挪了位;今明两天,大家克服一下困难,后天进驻靶场,再去澡堂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曹操远征缺水,马鞭向前一指道:“前面有梅林。”于是将士们便口生津,不再觉得口渴,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听了连长的话,潜伏在各人身上的痒同时苏醒,这些痒似乎意识到寿命将终,抓住最后的机会,疯狂的啮噬各人的身体,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一处、两处、向四处漫延,甚而形成燎原之势。
身上的汗垢厚得如刚从泥坑里爬起来的水牛,用手随便一抠,十指黑泥。
扶危济困的济公乐善好施,每逢需要帮助的人,伸手到腋窝里搓一把泥,对着手心一吹,便能神奇地变出受助者想要的东西。假如官兵们拥有济公那样的神通,搓了身上的泥吹出天地万物,绰绰有余。
指导员补充道:“有一件事别忘了,《战场快报》投稿,出门前我曾经交待过大家的。政治处的干事们催了我两三次,明天下午,每个班交两篇初稿,保质保量,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没有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不要等到报纸发下来,咱们连队剃了光头,一篇都没有,谁的脸上都挂不住。”
大家私下咽冷气,政治机关就是添堵添乱,整天冲锋陷阵,谁还有时间精力啃烂笔头?
车上,于永乐带人整理出睡觉的空间,对郭兴维道:“有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郭兴维一脸茫然地问什么任务。
于永乐道:“你是咱们班的一支笔,今晚好好构思一下,明天交稿。”
郭兴维爽快地拍胸脯:“小菜一碟。班长,你找对人了。”
明天上午,郭兴维按时上交了每篇六百余字的稿子,得意非凡地等待赞赏。
理想里班长仿佛在说:“嗯,不错,立意深远,文思斐然,小郭同志到底没有辜负班长的期望。”
不过就算班长识货,也绝不领略得出自己文章里词句的奥妙。
于永乐耐着性子看完,先说“不错”:“有点意思,思维缜密,文理清晰,你的文字功底很好。”
客套之后,突然话锋一转道:“我先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你的这两篇稿子,站位太高了,投到新华社评论部,也许会用得上。你看,你写的既非精神动员,也非部队动态,又不是典型报道,更不是经验材料。稿子不但要写得好,关键还在于投得准。咱们团出的小报,面向的读者是普通一兵,既然这样,咱们就得站在普通一兵的立场,写出所见所闻,随感随思;如果投非所用,肯定是投一篇,毙一篇。况且,新闻的五要素,你是知道的,写新闻无非写人和事,采用一事一报或一事一议的写法,跟讲故事一样。新闻标题要新颖,要像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般俊俏,让人过目不忘;新闻语言的特点是朴实无华,不需要太丰富的感**彩,公正客观就够了。”
郭兴维怎么也料不到自己呕心沥血出的稿子,居然被批了个体无完肤。
虽然班长的点评中肯切乎实际,不过千古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跟老婆总是隔壁老王的更耐看,正好相反——正如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偏袒。所以当时郭兴维心理上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于永乐的点评的。
尽管极不情愿,郭兴维到底还是亲手毙掉了自己的稿子,遵照于永乐的要求,另写两篇类似新闻的稿件。
他将稿纸撕粉碎,埋在地下,在心里为它们立碑题字,以示悼念,宛如刚从人流所出来的女人一般心绪莫名。
资深的媒体人一头扎进基层,挖掘有价值的线索,总会有所收获;名记者来到连队,满眼是新闻。
自己是连队一分子,偏倒看不到有何新人新事,难道真如那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自己产生了审美疲劳?
平日里和战友们朝夕相处,大家做同样的事,吃相同的饭,就没看出谁更棱角鲜明。
当然有些人表现足够优秀,可是远没有达到可以拿到报上去宣扬的程度。
并且给连队做新闻,只能歌功颂好,给脸上贴金,家丑外扬断然使不得,连长指导员不高兴。两位连队主官不高兴,就会心生杀戮,初稿刚交上去,负责把握质量关的指导员,审稿时还没看完就“砰”的一声扣动扳机。
哎,都怪自己自负才气,一时逞能在班长面前夸下海口,导致现在独自难产。
稿子写好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被刊用才算真本事。
这好比**里压满的子弹,一股脑儿打出去,上靶的才是功劳。
编辑部的人用稿,无非两“关”,一是质量关,此外是人情关。
至于质量关和人情关哪一个分量更重,素来众口不一,也许千百年后,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
不可否认的是,两篇内容质量相当的稿子,跟编辑关系好的单位和个人,一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兵不贵多而贵精,投稿也是同样的道理。下午,指导员拿了五六篇审过的手写稿,叫了于永乐,要他送到机关去。
有一部分已经提前在他手里断了性命。因为出于平衡的需要,机关办报时不可能尽采用一个单位的稿子,并且滥竽充数,只会引起编辑的厌恶。
用他的话说,要靠质量去打动编辑,而不能用数量去攻关,这不是贿赂,谁送的数字多就给谁好处。
指导员还有一个高明的论断,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办法那办法,能够上稿的就是好办法。
于永乐机关有老乡,朝中有人好办事,所以希望借助他的人脉。
一个求人办事,一个被人求办事,这是孙子跟老子的差别。
于永乐本不情愿接这个苦差事,可是君命难违,只好猥自枉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