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挂门帘和酒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时,就见一个很精神的青年走过来,朝着姬洪军笑了笑,问道:“你是叫洪军吧?”姬洪军暗想,呵,竟然知道我名字,看来一定知道我的身份的,应该算是亲戚的。
姬洪军也不藏着掖着了,对他笑说:“是的,我是堂姐的弟弟。哥,你是?”他笑说:“我也是我哥的弟弟”。
两个开玩笑似的对话,旁边的四叔也跟着笑着看他们说话,姬洪军就立马直接叫林哥了。然后按照嘱托姬洪军亲手抱着门帘,林哥帮着推自行车,两个人又说有笑的,本来还让给姬洪军1盒金鸡烟的,姬洪军知道规矩但是他没有要,就直接送给林哥了,当时林哥更是笑嘻嘻的啦。
从聊天得知,其实送亲的队伍也是比他们早到10分钟。规矩是先迎亲再接嫁妆,先新人进门再挂门帘。
到了新人的家的时候已经是11:30了,现在正是很热闹的时候,还得拜堂走流程。只是姬洪军被领着去亲戚家喝水聊天。
一般这里的风俗要热闹,年轻的半大小子和辈分小的男士是主力军,在中间环节要搞些小节目抢苹果之类的。
到了差不多结束到了12:30,林哥才领着姬洪军进了新房,这个一般是正房堂屋的东屋,会专门设个小门,新人就在里面。
此时,新娘已经算是人家的人啦,也就是说送门帘的是第一个见到结婚了新人的娘家男士,而且年龄比新人最好要小10岁左右。
这有个寓意就是为了将来长远计,第一就是怕嫁人的姐姐做新人将来受欺负,这人可是讨伐主力,还有一层意思这里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见到大姐的时候,她也在听姐妹婶婶们聊刚才外面的事情呢,见到姬洪军和小叔子来了,还对他嘘寒问暖呢,包括他现在学习好也是给翻了出来,很是客气。当时姬洪军有点莫名其妙的,只是机械的一一回答。
回来后妈妈说这也是一个说法的,就是你将来也得好好的照顾你姐呢!
周围都是送亲的大姐阿姨们,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五服内的亲戚,姬洪军打了一通的招呼。
赶紧办正事!只见姬洪军表情郑重,一手扶着大红的椅子,一手拿着大红的门帘,双脚踩着大红的椅子上,仔细比对,将门帘挂到喜房大门上(新房东间房门内侧),又仔细慢慢的调整,等调正门帘,他又将门帘附带的花穗一一摆好、摆正,姬洪军才暗自舒了口气,只是眼里喊着泪水,此时方才大功告成。
姬洪军做的很郑重,一丝不苟的,神色也很郑重。
这也是一个为姐姐的祝福吧,姬洪军红着眼跟又给姐姐告别,今后她算正式的结婚成了人家的人了!
姬洪军走出新房,嘭的一声,喜房里面立马关紧房门,他瘪嘴暗想:这就成了嫁出的姑娘泼出水吗?有点残酷啊!
这时候林哥也笑呵呵掏出了一个红包,直接拍到姬洪军手里,笑说:“给,兄弟,今天辛苦了,以后有时间来玩!”姬洪军摇了摇头,还得接着,勉强笑道:“太客气了,谢谢。”他有点萧然的跟着送他回大队伍,然后林哥笑着走了。
其实,挂门帘的习俗相传是起源于“昭君出塞”,王昭君大家都很熟悉,是四大美女之一,这个钉门帘的习俗就与我们的王昭君相关。
传说这一习俗源于西汉。那时北方的匈奴活跃起来,汉元帝为了边境不受侵扰,并促使匈奴对汉称臣纳贡,便采取通婚方式以达到双方亲善。后宫明妃王昭君自请北嫁,汉元帝十分高兴,立刻认她为义女。并为她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嫁妆:从手工业产品、五谷种子到首饰衣物、金银财宝,应有尽有,样样俱全。王昭君是个有胆略、有心计的才女。她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这些宫妆一一查看完毕,便对汉元帝说道:“父皇,还缺少一件东西。”汉元帝听了,心想,你是寡人和亲才认下的义女,按说嫁妆已经很丰富了,怎么还缺东西呢于是便问还缺哪样。
王昭君说:“孩儿听说草原上的房屋是个包,不比咱们京城的房子,那屋子的门一开,人在外面一眼就能看到屋里,很不方便。父皇何不把宫中的门帘送给孩儿,一来遮屋挡门,为孩儿方便;二来,孩儿天天看着门帘,也就天天思念家乡了。”
汉王听后,倍感欣慰,觉得很有道理,很是欢喜,便立即差人去做,并派专使护送门帘,在婚礼那天为王昭君挂在新房门上。
据说,后来唐朝文成公主西嫁藏王松赞干布时,唐王也曾令王子亲送文成公主,并在成婚当天为文成公主的新房挂上门帘。
近年来,虽然婚礼从简,门帘却仍然要挂,而且还是新娘的弟弟来挂,如果新娘没有弟弟,也要从娘家找个小男孩来挂。
传统已经延续,但一般首选挂门帘的是新娘的小舅子。至于说为什么娘家的舅哥儿在传统的家庭体系中这么重要。
那么,舅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呢?原因其实有三点:
首先,舅的地位,传承自母系社会。
《仪礼》中记述,在母系社会里人们“知母而不知父”,这是母系社会的一个特点。母亲的地位高于父亲,家产、孩子等自然都归母亲所有。如此一来,母亲的兄、弟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与母亲仍然同为一家,把家产、孩子交给娘家人更顺理成章。
与舅相比,从母亲的视角来看,伯、叔属于“外姓人”。把本来属于娘家的家产、孩子交给伯、叔,等于交给外人,是一种家产的流失,交给舅舅自然没有这种隐患和担心。因此,舅的地位是传承自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之后,这种地位也没被削弱。
其次,舅的地位,在娘家人中最高。
以父系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中,“亲”与“戚”的位次发生了变化。《仪礼》记述礼仪,这种仪礼间接反映了舅在娘家人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伯、叔是父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是母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自然成为母系家族的代表人物,代表了母亲一方的利益,肯定与外甥最亲,“甥舅”就结成了天然的“同盟”,也成为千年以来最稳固的一种以非直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
最后,舅的地位,更加中立和无私
现代人常提的“亲戚”,从根子上是有区别的。亲,指有血统或夫妻的关系;戚,指由婚姻而成的关系,这也是“亲情”和“外戚”的来源。按古代宗法制度,“亲”之间有继承、传承关系,“戚”则不准染指“亲”之间的财产和权利,不允许继承和传承。
因此,在“亲”之间有利益纠纷时,舅常充当和事佬,因为人们认为他是更加中立和无私的——不管财产怎么分,也不会分给当舅的。既然没有利害关系,人们也就更愿意相信舅的公正。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诸多宫斗中,外戚当权当政会被鄙视和讨伐,因为它与宗法制度和社会共识相违背。
在70后、80后、90后中,因为有许多独生子女。对此有人说:也许未来的几十年里,很多孩子不知道舅、姑、姨是什么亲戚。
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愿,舅这个角色将来不会消失在诸多亲戚之中,民间常说的:外甥打灯笼——照旧也不会成为一个哑谜。
到了此时,姬洪军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下面就是吃喜宴,按照当地说法就是新婚大席!
这个按照习俗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送亲的队伍,一个是男方送祝福的队伍。也就是这里的习俗是没有女方送祝福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或许送嫁妆的亲戚算是吧。
林哥是陪客的主力军,聊天中他现在也跟着他的姐夫和哥哥一起开了一个家具作坊,专门给人订做中高档家具的,大部分都是结婚用的,他们的生意每天都很忙的。
新婚大席也是现场订做的,材料是根据请的厨师长开的清单自己买的。
鸡鸭鱼肉,还有一个甲鱼和大虾、蔬菜瓜果点心,色香味俱全,十个碟,八个碗还有一个大火锅吃的热热闹闹。
姬洪军也跟着在正式场合第一次喝酒,喝的是当地的52度白酒金贵特曲,最近几年很火的。在林哥和叔叔兄弟们的吆喝中,姬洪军喝了3两多不到4两的白酒,还好他是清醒的。
他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晕乎乎飘飘的感觉,这就是他们老话说的最适量最好的感觉吧!没有再喝,脸色也早已经红彤彤的了,双眼也是通红的,就像嗜血的狼要吃人的样子!
都看着差不多了,也人没再劝他酒,毕竟姬洪军年龄太小啦,如果真是把小洪军灌醉了,都丢人,新人家和五服的亲戚们回去也不好交代的哦!
姬洪军感觉还能再喝点,但是人得有后手,不能太过,盈满则溢,他还是知道的。他暗想,那就正好趁着有空赶紧吃点蔬菜解解酒,有个凉拌藕片是他的最爱,还有第一次喝的甲鱼汤也不错,可以给自己补补才是正道,多喝酒伤身,喝汤可以补身的。
有的人很喜欢喝酒,一直到烂醉如泥才罢休。有的人很喜欢喝酒,但总是浅尝辄止。有的人很喜欢喝酒,只是偶尔寻找最适量的感觉!
吃新婚大席、喝白酒要的就是长时间的聚会和热闹,直到14:30的时候,送嫁妆的队伍才陆续解散返家,有喜欢喝酒的可以继续,反正有管事的最后走。
姬洪军和四叔几个,就先告别了林哥他们这些陪酒的亲戚,一起推着自行车晃悠悠的走了。
还好他们走的是小土路没有大车,一群人有说有笑的,直到出林村被北风一吹姬洪军就更清醒了,完全恢复了!此时林哥他们还在一边送着呢,此时方才挥手分别。
姬洪军骑着车子有点兴奋,啊,这就是喝酒微醉了感觉,很奇怪,也不怪有人总是栽在这上面,很玄妙特别的感觉。
不过他又暗想:还年少,还长身体,还是克制欲望吧。
姬洪军的小车越骑越稳越骑越快,一路兴奋的回家了。上午寒冷的北风现在感觉就像是春天般的凉爽,吹拂着在脸上柔柔的,凉凉的,爽爽的!正好正合适!
此时,就见一个很精神的青年走过来,朝着姬洪军笑了笑,问道:“你是叫洪军吧?”姬洪军暗想,呵,竟然知道我名字,看来一定知道我的身份的,应该算是亲戚的。
姬洪军也不藏着掖着了,对他笑说:“是的,我是堂姐的弟弟。哥,你是?”他笑说:“我也是我哥的弟弟”。
两个开玩笑似的对话,旁边的四叔也跟着笑着看他们说话,姬洪军就立马直接叫林哥了。然后按照嘱托姬洪军亲手抱着门帘,林哥帮着推自行车,两个人又说有笑的,本来还让给姬洪军1盒金鸡烟的,姬洪军知道规矩但是他没有要,就直接送给林哥了,当时林哥更是笑嘻嘻的啦。
从聊天得知,其实送亲的队伍也是比他们早到10分钟。规矩是先迎亲再接嫁妆,先新人进门再挂门帘。
到了新人的家的时候已经是11:30了,现在正是很热闹的时候,还得拜堂走流程。只是姬洪军被领着去亲戚家喝水聊天。
一般这里的风俗要热闹,年轻的半大小子和辈分小的男士是主力军,在中间环节要搞些小节目抢苹果之类的。
到了差不多结束到了12:30,林哥才领着姬洪军进了新房,这个一般是正房堂屋的东屋,会专门设个小门,新人就在里面。
此时,新娘已经算是人家的人啦,也就是说送门帘的是第一个见到结婚了新人的娘家男士,而且年龄比新人最好要小10岁左右。
这有个寓意就是为了将来长远计,第一就是怕嫁人的姐姐做新人将来受欺负,这人可是讨伐主力,还有一层意思这里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见到大姐的时候,她也在听姐妹婶婶们聊刚才外面的事情呢,见到姬洪军和小叔子来了,还对他嘘寒问暖呢,包括他现在学习好也是给翻了出来,很是客气。当时姬洪军有点莫名其妙的,只是机械的一一回答。
回来后妈妈说这也是一个说法的,就是你将来也得好好的照顾你姐呢!
周围都是送亲的大姐阿姨们,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五服内的亲戚,姬洪军打了一通的招呼。
赶紧办正事!只见姬洪军表情郑重,一手扶着大红的椅子,一手拿着大红的门帘,双脚踩着大红的椅子上,仔细比对,将门帘挂到喜房大门上(新房东间房门内侧),又仔细慢慢的调整,等调正门帘,他又将门帘附带的花穗一一摆好、摆正,姬洪军才暗自舒了口气,只是眼里喊着泪水,此时方才大功告成。
姬洪军做的很郑重,一丝不苟的,神色也很郑重。
这也是一个为姐姐的祝福吧,姬洪军红着眼跟又给姐姐告别,今后她算正式的结婚成了人家的人了!
姬洪军走出新房,嘭的一声,喜房里面立马关紧房门,他瘪嘴暗想:这就成了嫁出的姑娘泼出水吗?有点残酷啊!
这时候林哥也笑呵呵掏出了一个红包,直接拍到姬洪军手里,笑说:“给,兄弟,今天辛苦了,以后有时间来玩!”姬洪军摇了摇头,还得接着,勉强笑道:“太客气了,谢谢。”他有点萧然的跟着送他回大队伍,然后林哥笑着走了。
其实,挂门帘的习俗相传是起源于“昭君出塞”,王昭君大家都很熟悉,是四大美女之一,这个钉门帘的习俗就与我们的王昭君相关。
传说这一习俗源于西汉。那时北方的匈奴活跃起来,汉元帝为了边境不受侵扰,并促使匈奴对汉称臣纳贡,便采取通婚方式以达到双方亲善。后宫明妃王昭君自请北嫁,汉元帝十分高兴,立刻认她为义女。并为她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嫁妆:从手工业产品、五谷种子到首饰衣物、金银财宝,应有尽有,样样俱全。王昭君是个有胆略、有心计的才女。她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这些宫妆一一查看完毕,便对汉元帝说道:“父皇,还缺少一件东西。”汉元帝听了,心想,你是寡人和亲才认下的义女,按说嫁妆已经很丰富了,怎么还缺东西呢于是便问还缺哪样。
王昭君说:“孩儿听说草原上的房屋是个包,不比咱们京城的房子,那屋子的门一开,人在外面一眼就能看到屋里,很不方便。父皇何不把宫中的门帘送给孩儿,一来遮屋挡门,为孩儿方便;二来,孩儿天天看着门帘,也就天天思念家乡了。”
汉王听后,倍感欣慰,觉得很有道理,很是欢喜,便立即差人去做,并派专使护送门帘,在婚礼那天为王昭君挂在新房门上。
据说,后来唐朝文成公主西嫁藏王松赞干布时,唐王也曾令王子亲送文成公主,并在成婚当天为文成公主的新房挂上门帘。
近年来,虽然婚礼从简,门帘却仍然要挂,而且还是新娘的弟弟来挂,如果新娘没有弟弟,也要从娘家找个小男孩来挂。
传统已经延续,但一般首选挂门帘的是新娘的小舅子。至于说为什么娘家的舅哥儿在传统的家庭体系中这么重要。
那么,舅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呢?原因其实有三点:
首先,舅的地位,传承自母系社会。
《仪礼》中记述,在母系社会里人们“知母而不知父”,这是母系社会的一个特点。母亲的地位高于父亲,家产、孩子等自然都归母亲所有。如此一来,母亲的兄、弟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与母亲仍然同为一家,把家产、孩子交给娘家人更顺理成章。
与舅相比,从母亲的视角来看,伯、叔属于“外姓人”。把本来属于娘家的家产、孩子交给伯、叔,等于交给外人,是一种家产的流失,交给舅舅自然没有这种隐患和担心。因此,舅的地位是传承自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之后,这种地位也没被削弱。
其次,舅的地位,在娘家人中最高。
以父系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中,“亲”与“戚”的位次发生了变化。《仪礼》记述礼仪,这种仪礼间接反映了舅在娘家人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伯、叔是父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是母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自然成为母系家族的代表人物,代表了母亲一方的利益,肯定与外甥最亲,“甥舅”就结成了天然的“同盟”,也成为千年以来最稳固的一种以非直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
最后,舅的地位,更加中立和无私
现代人常提的“亲戚”,从根子上是有区别的。亲,指有血统或夫妻的关系;戚,指由婚姻而成的关系,这也是“亲情”和“外戚”的来源。按古代宗法制度,“亲”之间有继承、传承关系,“戚”则不准染指“亲”之间的财产和权利,不允许继承和传承。
因此,在“亲”之间有利益纠纷时,舅常充当和事佬,因为人们认为他是更加中立和无私的——不管财产怎么分,也不会分给当舅的。既然没有利害关系,人们也就更愿意相信舅的公正。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诸多宫斗中,外戚当权当政会被鄙视和讨伐,因为它与宗法制度和社会共识相违背。
在70后、80后、90后中,因为有许多独生子女。对此有人说:也许未来的几十年里,很多孩子不知道舅、姑、姨是什么亲戚。
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愿,舅这个角色将来不会消失在诸多亲戚之中,民间常说的:外甥打灯笼——照旧也不会成为一个哑谜。
到了此时,姬洪军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下面就是吃喜宴,按照当地说法就是新婚大席!
这个按照习俗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送亲的队伍,一个是男方送祝福的队伍。也就是这里的习俗是没有女方送祝福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或许送嫁妆的亲戚算是吧。
林哥是陪客的主力军,聊天中他现在也跟着他的姐夫和哥哥一起开了一个家具作坊,专门给人订做中高档家具的,大部分都是结婚用的,他们的生意每天都很忙的。
新婚大席也是现场订做的,材料是根据请的厨师长开的清单自己买的。
鸡鸭鱼肉,还有一个甲鱼和大虾、蔬菜瓜果点心,色香味俱全,十个碟,八个碗还有一个大火锅吃的热热闹闹。
姬洪军也跟着在正式场合第一次喝酒,喝的是当地的52度白酒金贵特曲,最近几年很火的。在林哥和叔叔兄弟们的吆喝中,姬洪军喝了3两多不到4两的白酒,还好他是清醒的。
他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晕乎乎飘飘的感觉,这就是他们老话说的最适量最好的感觉吧!没有再喝,脸色也早已经红彤彤的了,双眼也是通红的,就像嗜血的狼要吃人的样子!
都看着差不多了,也人没再劝他酒,毕竟姬洪军年龄太小啦,如果真是把小洪军灌醉了,都丢人,新人家和五服的亲戚们回去也不好交代的哦!
姬洪军感觉还能再喝点,但是人得有后手,不能太过,盈满则溢,他还是知道的。他暗想,那就正好趁着有空赶紧吃点蔬菜解解酒,有个凉拌藕片是他的最爱,还有第一次喝的甲鱼汤也不错,可以给自己补补才是正道,多喝酒伤身,喝汤可以补身的。
有的人很喜欢喝酒,一直到烂醉如泥才罢休。有的人很喜欢喝酒,但总是浅尝辄止。有的人很喜欢喝酒,只是偶尔寻找最适量的感觉!
吃新婚大席、喝白酒要的就是长时间的聚会和热闹,直到14:30的时候,送嫁妆的队伍才陆续解散返家,有喜欢喝酒的可以继续,反正有管事的最后走。
姬洪军和四叔几个,就先告别了林哥他们这些陪酒的亲戚,一起推着自行车晃悠悠的走了。
还好他们走的是小土路没有大车,一群人有说有笑的,直到出林村被北风一吹姬洪军就更清醒了,完全恢复了!此时林哥他们还在一边送着呢,此时方才挥手分别。
姬洪军骑着车子有点兴奋,啊,这就是喝酒微醉了感觉,很奇怪,也不怪有人总是栽在这上面,很玄妙特别的感觉。
不过他又暗想:还年少,还长身体,还是克制欲望吧。
姬洪军的小车越骑越稳越骑越快,一路兴奋的回家了。上午寒冷的北风现在感觉就像是春天般的凉爽,吹拂着在脸上柔柔的,凉凉的,爽爽的!正好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