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千里因缘一线牵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姬加元高中毕业于缗县第六中学,位于云霄镇的大村子周大庄,是初中高中的综合学校。缗县十三个乡镇总计80万人口,八所高中六所在乡镇,有一半不在乡镇公社所在地。
而县城仅有两所,这是全国上下从建国到八十年代末的教育布局缩影。从这可以看出老一辈的开国领袖和建设者是很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教育资源相对平均。
姬加元,五六年出生,身高164厘米,正是新中国初创时期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候。他在饥饿中保下小命,经历过啃树皮果腹,虽缺吃少穿,但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异,而到恢复高考,却都没有抓住机会继续深造上大学。
十八岁的时候,姬加元高中毕业,他本来想着当兵,去大熔炉里锻炼看看能否脱离艰苦的农村,因为他是小儿子又想着家里父母亲都已高龄,自认为是知识分子,就要求自己遵循孔夫子的“父母在,不远游”的规矩,他毅然放弃了走出去的机会。
但是,他看着同龄人去当兵又有点自怨自艾,只恨一腔热血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又想着当个民办老师也不错,只是走出校门的时候是74年,全国上下没有尊师重道学知识的大环境,他又不坚定了,生怕给家里带来不好的影响。
等到77年,好不容易国家重新开始高考招生,姬加元欣喜若狂在东鱼河堤上一个人偷偷的呐喊暗自鼓劲。他想着重新复读考大学,但是哥哥们都已经成家生子,整个大家庭全在一个大锅里吃饭,粮食和用度得从农田里抠和挣公分。
因为家庭负担繁重,哥哥嫂子们都不支持,他又放弃了。他不甘心又想着教学当老师,可此时老师已经成了香饽饽。来源大部分要么是刚毕业的高中生,要么是复原的军人。姬加元凭借自己关系根本没有出头机会,可是他又不敢利用老父亲的关系,他又无奈的放弃了。
而此时,农村物产不丰,又因为集体劳动老百姓没有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更是不高。而讲究田地劳作以劳力的手工为主,当然是多个劳力就多份收入。
好年头老百姓尚且只能勉强温饱,如此,内因和外因互相影响,姬加元就在大有作为的天地里浑浑噩噩的生活着。转眼到了八一年,他一事无成高不成低不就,雄心壮志埋葬在农田里。
转眼间,姬加元虚岁已经是二十六岁。在农村里讲究早成家立业,他几乎和光棍汉二流子没有分别啦。农村里老一辈大部分人是文盲半文盲,眼界相对狭窄。
后代们继承了传统,他们大都没有走出去向外拓展的野心,眼里只有一亩三分地,信奉当地传统:父母在,不远游。
但是姬加元已到了成家立业的紧要关头,以前说媒没有当回事,现在得抓紧说媒啊。事与愿违,此时农村又非常的保守,大都是重男轻女。导致对女孩成长和健康不重视,女孩夭折很厉害,慢慢的导致男多女少。
而当地婚配风俗很保守,讲究男大女一两岁是良配,阴差阳错的,姬加元一直没有乡亲成功。八一年底有个他很满意的姑娘都差点成了,但因为她父母的原因,又被卫星村的比他年轻两岁的小伙给顶了。
悲惨,姬加元恰是慢一步,步步跟不上啊。
天无绝人之路,正好云霄镇上、村里有在陇南的林业工人,通过工人家属们牵线搭桥。两地联动,竟然成功婚配组建很多小家庭。
姬加元和郎代兰就是在如此的大环境下结合。不过,也有很多更老的老光棍汉再次被淘汰,他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渐渐的形成了从蜀省偷偷的买媳妇的暗流。
郎代兰,六四年出生在陇南省的小山村,身高157厘米,山村偏僻交通不便,附近方圆十里都没有学校,属于文盲。幼年的时候跟着爷爷上过两年自己家的私人非正式教育,因为家庭琐事太多又得照顾妹妹们加上那个年代山里没有上学的环境,她也不太喜欢跟着爷爷学习。
郎代兰八岁就跟着大点的孩子进山采蘑菇砍柴,到饭点的时候回家劈材做饭喂猪,从十岁开始干活顺带着照料妹妹弟弟晒蕨菜。好在大山里的物种丰富,只要勤劳肯干都是受用不尽,总算是荤素相宜吃喝不愁,大山养成了郎代兰结实的身体,做事麻利干脆的习惯,还有点泼辣争强好胜的性子。
姬加元和郎代兰结合过程很简单,先是双方的大家庭都有说媒意向:姬家想要找个年轻贤惠的女孩,郎家想找个山外的可靠的青年。然后请李白庙的林场家属周大姐,提要求、介绍双方的具体情况,满意后经周大姐帮忙给双方互传相片,双方男女个人和父母又感觉不错,八一年秋收后安排姬加元专程上陇南见面,再做最终定夺。
姬加元一到洛达山村就是一个月考察期,郎老大和郎代兰看着姬加元相貌堂堂又文质彬彬是个好脾气的,个头算是中等是个不错的青年。而姬加元早从学校的象牙塔、昔日的云彩里跌落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看到郎代兰一家人都很善良,待自己很热情,她人扎着两支又粗又黑的大辫子,鹅蛋脸白皙皙很漂亮,身高竟然和自己差不多,更是个难得良配,比老家的女孩好多啦。
最后姬郎两家都非常满意,请介绍人周大姐帮忙安排订婚,郎家没有要姬家的彩礼,嫁女儿不是卖人;姬家更不能要郎家的嫁妆,路途太遥远啦,只是今后探亲很不方便。两家都是厚道人在谦让中,在腊月初新人随着周大姐和姬加林夫妻坐上回鲁省老家的火车。
周大姐和姬加林夫妻还不到五十岁,三个儿子,此时国家还在实行接班制度,位于陇南省的国家林场更是如此。周大姐正好在老家李白庙还分有大片田地,姬加林办理内退让大儿子姬平安接班做林场工人,夫妻两就乐呵呵的回家种地去了。
而夫妻两人在洛达山村附近的国家林场生活了二十年,他们和洛达山的汉族人关系就像邻居互相照顾,姬加林和郎老大更像是亲兄弟,郎老爷子还曾经在七十年代缺医少药时候救过姬加林的命。而郎代兰更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对她就像是干女儿一样热情照顾。两对夫妻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随着火车越走越有奔头。
打扫新房、收拾新家具、选吉日、准备酒席、迎接郎老大、正式登记领结婚证,姬加元和郎代兰于八一年腊月二十二正式结为夫妻。
姬加元高中毕业于缗县第六中学,位于云霄镇的大村子周大庄,是初中高中的综合学校。缗县十三个乡镇总计80万人口,八所高中六所在乡镇,有一半不在乡镇公社所在地。
而县城仅有两所,这是全国上下从建国到八十年代末的教育布局缩影。从这可以看出老一辈的开国领袖和建设者是很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教育资源相对平均。
姬加元,五六年出生,身高164厘米,正是新中国初创时期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候。他在饥饿中保下小命,经历过啃树皮果腹,虽缺吃少穿,但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异,而到恢复高考,却都没有抓住机会继续深造上大学。
十八岁的时候,姬加元高中毕业,他本来想着当兵,去大熔炉里锻炼看看能否脱离艰苦的农村,因为他是小儿子又想着家里父母亲都已高龄,自认为是知识分子,就要求自己遵循孔夫子的“父母在,不远游”的规矩,他毅然放弃了走出去的机会。
但是,他看着同龄人去当兵又有点自怨自艾,只恨一腔热血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又想着当个民办老师也不错,只是走出校门的时候是74年,全国上下没有尊师重道学知识的大环境,他又不坚定了,生怕给家里带来不好的影响。
等到77年,好不容易国家重新开始高考招生,姬加元欣喜若狂在东鱼河堤上一个人偷偷的呐喊暗自鼓劲。他想着重新复读考大学,但是哥哥们都已经成家生子,整个大家庭全在一个大锅里吃饭,粮食和用度得从农田里抠和挣公分。
因为家庭负担繁重,哥哥嫂子们都不支持,他又放弃了。他不甘心又想着教学当老师,可此时老师已经成了香饽饽。来源大部分要么是刚毕业的高中生,要么是复原的军人。姬加元凭借自己关系根本没有出头机会,可是他又不敢利用老父亲的关系,他又无奈的放弃了。
而此时,农村物产不丰,又因为集体劳动老百姓没有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更是不高。而讲究田地劳作以劳力的手工为主,当然是多个劳力就多份收入。
好年头老百姓尚且只能勉强温饱,如此,内因和外因互相影响,姬加元就在大有作为的天地里浑浑噩噩的生活着。转眼到了八一年,他一事无成高不成低不就,雄心壮志埋葬在农田里。
转眼间,姬加元虚岁已经是二十六岁。在农村里讲究早成家立业,他几乎和光棍汉二流子没有分别啦。农村里老一辈大部分人是文盲半文盲,眼界相对狭窄。
后代们继承了传统,他们大都没有走出去向外拓展的野心,眼里只有一亩三分地,信奉当地传统:父母在,不远游。
但是姬加元已到了成家立业的紧要关头,以前说媒没有当回事,现在得抓紧说媒啊。事与愿违,此时农村又非常的保守,大都是重男轻女。导致对女孩成长和健康不重视,女孩夭折很厉害,慢慢的导致男多女少。
而当地婚配风俗很保守,讲究男大女一两岁是良配,阴差阳错的,姬加元一直没有乡亲成功。八一年底有个他很满意的姑娘都差点成了,但因为她父母的原因,又被卫星村的比他年轻两岁的小伙给顶了。
悲惨,姬加元恰是慢一步,步步跟不上啊。
天无绝人之路,正好云霄镇上、村里有在陇南的林业工人,通过工人家属们牵线搭桥。两地联动,竟然成功婚配组建很多小家庭。
姬加元和郎代兰就是在如此的大环境下结合。不过,也有很多更老的老光棍汉再次被淘汰,他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渐渐的形成了从蜀省偷偷的买媳妇的暗流。
郎代兰,六四年出生在陇南省的小山村,身高157厘米,山村偏僻交通不便,附近方圆十里都没有学校,属于文盲。幼年的时候跟着爷爷上过两年自己家的私人非正式教育,因为家庭琐事太多又得照顾妹妹们加上那个年代山里没有上学的环境,她也不太喜欢跟着爷爷学习。
郎代兰八岁就跟着大点的孩子进山采蘑菇砍柴,到饭点的时候回家劈材做饭喂猪,从十岁开始干活顺带着照料妹妹弟弟晒蕨菜。好在大山里的物种丰富,只要勤劳肯干都是受用不尽,总算是荤素相宜吃喝不愁,大山养成了郎代兰结实的身体,做事麻利干脆的习惯,还有点泼辣争强好胜的性子。
姬加元和郎代兰结合过程很简单,先是双方的大家庭都有说媒意向:姬家想要找个年轻贤惠的女孩,郎家想找个山外的可靠的青年。然后请李白庙的林场家属周大姐,提要求、介绍双方的具体情况,满意后经周大姐帮忙给双方互传相片,双方男女个人和父母又感觉不错,八一年秋收后安排姬加元专程上陇南见面,再做最终定夺。
姬加元一到洛达山村就是一个月考察期,郎老大和郎代兰看着姬加元相貌堂堂又文质彬彬是个好脾气的,个头算是中等是个不错的青年。而姬加元早从学校的象牙塔、昔日的云彩里跌落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看到郎代兰一家人都很善良,待自己很热情,她人扎着两支又粗又黑的大辫子,鹅蛋脸白皙皙很漂亮,身高竟然和自己差不多,更是个难得良配,比老家的女孩好多啦。
最后姬郎两家都非常满意,请介绍人周大姐帮忙安排订婚,郎家没有要姬家的彩礼,嫁女儿不是卖人;姬家更不能要郎家的嫁妆,路途太遥远啦,只是今后探亲很不方便。两家都是厚道人在谦让中,在腊月初新人随着周大姐和姬加林夫妻坐上回鲁省老家的火车。
周大姐和姬加林夫妻还不到五十岁,三个儿子,此时国家还在实行接班制度,位于陇南省的国家林场更是如此。周大姐正好在老家李白庙还分有大片田地,姬加林办理内退让大儿子姬平安接班做林场工人,夫妻两就乐呵呵的回家种地去了。
而夫妻两人在洛达山村附近的国家林场生活了二十年,他们和洛达山的汉族人关系就像邻居互相照顾,姬加林和郎老大更像是亲兄弟,郎老爷子还曾经在七十年代缺医少药时候救过姬加林的命。而郎代兰更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对她就像是干女儿一样热情照顾。两对夫妻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随着火车越走越有奔头。
打扫新房、收拾新家具、选吉日、准备酒席、迎接郎老大、正式登记领结婚证,姬加元和郎代兰于八一年腊月二十二正式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