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刘邦项羽的月期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帝王术
张良与刘邦相遇,两人从此结为拍档。
这时候的刘邦,远不如张良的名气大。因为张良是韩国贵族,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根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他去投奔楚王景驹,还得张良出面引荐。
刘邦来见楚王景驹,提出来的要求也极为怪异,他竟然想让楚王出兵,替他去攻打丰邑。丰邑虽然归属了魏国,但终究是义军这边的自己人。而刘邦躲着秦兵走,坚持大搞摩擦,这证明了他真的有帝王潜质——历史上的开国帝王,多是搞摩擦起家,外战多是外行,但内战必定内行。你打外敌我打你,你打跑外敌我再打跑你,那我就赢定了。
当然,这段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你魏国不说快点去打秦兵,干吗要抢刘邦的地盘呢?所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刘邦。
景驹未必有帝王之才,但他毕竟是宗室,知道搞摩擦比打外敌更来情绪,遂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楚王景驹派了东阳宁君,与刘邦一道西进。这时候秦兵正占上风,章邯不依不饶地追杀陈胜的残部。同时秦廷还派了夷,夷的名字就叫夷,姓什么没人知道。但他的官职是司马,大致相当于副营级干部。所以有的史书干脆称呼他为司马夷。司马夷大攻楚地,势如破竹,只有相县殊死抵抗,结果司马夷在相县屠城,杀光了城中的老小。
刘邦和东阳宁君行至萧县,恰与司马夷相遇,双方展开激烈对杀,这应该是刘邦首次与秦国的正规军交手。输赢并不重要,主要是观摩学习。
这个意思是说,刘邦被司马夷打得好惨,整个部队应该是被打崩溃了。因为史书上说,刘邦等人退到了距沛县东南五十里外的留县集合。集合当然是大家各自跑路,能活着跑到留县,就算你赢。
然后刘邦就躲在留县不敢吭声了,过了几天,大概是听说秦兵的主力攻打其他地方去了,刘邦又幸福地杀出来,前来攻打砀县。
砀县之战很惨烈,打的是一场配合战,曹参负责外围,砀县周边的狐父和祁县的善置驿,由他负责拿下。周勃和樊哙从东面进击砀县,其进军路线极为诡异,因为秦将司马夷又冒了出来,樊哙发挥了不要命的战斗精神,拼死与秦军血战,斩敌首十五级,因此被刘邦赐爵为国大夫。
周勃兜了个圈子,从砀县东返回到留县,又兜了回去,成功占领砀郡。
激烈的战事持续了三天,最终刘邦取胜。入城后收编了砀县兵六千人,加上他原有的三千人,他已经统率近万人之众了——以三千之弱势,攻双倍于自己的六千之强势,并取得压倒性胜利,这应该是军事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砀县之战,被严重低估了。这导致人们也低估了刘邦的神秘军事能力。
然后刘邦再去攻打下邑,很快也攻下了。这一战周勃表现出色,首先登城,因此被封为五大夫。封了一大堆的大夫,刘邦信心爆棚,就再次回师,来打丰邑。
此次丰邑之战,再次证明了刘邦那过人的眼光,他看人就是看得准。当初他挥师东进,留下雍齿守丰邑,就是因为他认为雍齿这个人善于防守。他的判断果然是万分精准,他认为雍齿善守,雍齿就是善守。刘邦率领一万多人来攻城,雍齿守在城中,竟然硬是攻不下来。
刘邦都快要气死了,他发誓这辈子都不原谅雍齿。
就在刘邦束手无策之际,项梁率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
把项梁招来的,是一个叫邵平的人。邵平也应该是随陈胜于大泽乡起事的九百戍卒之一。因为他是广陵人,所以陈胜派他带队去攻打广陵。但邵平没什么能力,打不下来,这时候又听说陈胜败走,他就渡过长江,来找项梁。他假托陈胜的命令,封项梁为上柱国,并说:“现在江东已经平定,命令上柱国项梁,即刻渡过长江,向秦兵发起攻击!”
项梁接到这个假命令,从此对陈胜非常感激。是陈胜复国,给了项氏族人向秦国复仇的机会。而且陈胜还授他为上柱国,这是相当给面子的事情。于是项梁渡江而来。渡江后,听说东阳已经反正,首领是陈婴,就派人联络陈婴,大家同去打秦兵。
陈婴这个人,其实蛮低调的,他原本是东阳的令史,一个不大的小官。此时天下大乱,东阳少年啸聚而起,杀掉了县令,公推陈婴为首。此事被陈婴的母亲知道了,训斥他说:“你们陈家,世世代代没出过一个有出息的人,现在你突然被人推到称王的位置上去,这难道是好事吗?我可告诉你,你为这事出头,将来失败了,你会死得很惨很惨。还不如找个冤大头,推举他为首领,你就跟在后面混。成功了,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劳。失败了,你也容易逃走。”于是陈婴拒绝称王。
接到项梁联合进兵的建议,陈婴就告诉手下人:“项家是将门世家,一定能够打败秦国,我们以后就听项梁的吧。”
项梁渡江,只有八千人,不料想陈婴带了两万人来,情愿归奉项梁,让项梁既惊且喜。而后陈胜的侍臣、苍头军首领吕臣率几万人赶到,在长江做强盗的英布,率几万人赶到,还有个蒲将军,也带万人赶来加盟。于是项梁军威大震,兵力达到了七万人。
项梁是名将之后,其名气远比刘邦大得多。所以天下英雄及非英雄,纷纷跑来投奔。投军的人中,就有一个挎剑而来的非英雄——
韩信。
2、最优秀的兵法家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比刘邦小二十五岁,比张良小十九岁,只比项羽小一岁。当韩信投项梁的时候,他二十四岁,而项羽则不过二十五岁。
史学家确信,韩信少年时代,一定有过和张良圯上奇遇类似的事件。倘无类似之事,就无法解释韩信何以会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兵法家。能够推断的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着手灭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许多有学识的人逃到徐淮一带,躲藏了起来,而韩信是淮阴人,应该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遇到了如黄石公般的奇异人物,授予了他兵法绝学。
学得屠龙术,苦无用武地。虽然他是最优秀的兵法家,却被乡人鄙视。当时乡邑推选优秀的子弟为官吏,韩信成功落选,从此没得饭吃。
没饭吃怎么办?
只能去蹭。韩信厚着脸皮到处蹭饭,大家都讨厌他。于是韩信就想,蹭饭让人讨厌,看来得调整一下蹭饭方略了,咱是大兵法家,饭可不能乱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蹭。
韩信的针对性,是针对于下乡南亭亭长。这个人的职务与刘邦相同,刘邦在平民时有过犯罪的前科,但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亭长。而韩信清清白白的信用记录,却只能去亭长家里蹭饭。由此可见,两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
从这个落差就能够看出来,刘邦属于高情商、智商也靠得住的稀有之辈。而韩信则是典型的高智商、情商却有点不靠谱的类型。情商高的人,总是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利。而情商低的人,遇到与人合作的事情就会吃亏。比如说,刘邦交了一大票好友,但凡惹出事端,总会有好友拼死相护。比如说,刘邦平民时就有犯罪记录,是萧何等人护着他。做了亭长之后又惹出祸端,是夏侯婴护着他。弃职潜逃之后,害得吕雉坐牢,又有任敖跳出来保护他。
刘邦是典型的在家靠父母——实际上是靠守寡的大嫂——出门靠朋友的成功案例。因为他情商高,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对方心理上有波动,他就会及时安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打消对方的顾虑,让对方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
而韩信却没有这个眼力见儿,情商低的人,在人类的情绪世界里,就好像一个瞎子,当变化发生时却一无所知,所以总是把事情搞砸。韩信也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由于他学的是屠龙术,倘无一个如刘邦这般的领袖人物,愿意把他放在屠龙的位置上,那么他就一无是处。
当时韩信所经历的情形是,每天下乡南亭亭长家里做好饭的时候,韩信准时出现在门前,让亭长及妻子只能热情邀请韩信共同进餐。就这样连吃了几个月,吃得亭长一家崩溃了,没见过这种人,连续几个月死铆在一家吃,换一家吃你能死啊?
死铆在一家连吃几个月,而且连对方崩溃了都一无所察。可见韩信在当时的窘境,与他对人际交往的生疏。
于是南亭亭长的妻子,就错开正常做饭的时间,提前把饭吃了。等韩信登门,一家就热情地陪韩信聊天。聊得韩信肚子叽里咕噜爆响,他悲愤地站起来,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要和你家断绝往来,从此我再也不会原谅你们!”
和亭长绝交之后,韩信在当地更找不到蹭饭的地儿,只好到城下钓鱼,钓一条吃一条。有个老婆婆在河边洗棉絮,看到韩信饿得极惨,就拿饭给韩信吃。就这样一连十几天,老婆婆每天来洗棉絮的时候,都替韩信捎上饭。韩信吃得高兴,对老婆婆说:“婆婆,你待我真好,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重重回报你。”老婆婆生气地道:“呸!你挺大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是不忍心你饿死才帮助你,谁稀罕你的报答?”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最瞧不上韩信,因为韩信连饭都没得吃,身上却始终佩带一把剑,好像极有派头的样子。每当看到韩信这模样,屠户心里就起无名火。终于有一次,他在路上拦住了韩信,说:“韩信,你人模狗样的,装什么装?饭都没得吃,还带刀佩剑,你有种就拔出剑来,捅老子一刀,没种就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
屠户这一手,可算是掐到了韩信的死穴上。韩信学的是万人敌,犹如一个伟大的棋手,能够端坐于帷幄之内,把千军万马犹如棋子一样搬过来挪过去。而屠户却凭空给了韩信一个终极选择,要不就杀了他,从此韩信也成为死刑犯,要不就认输,从此没脸再混下去。
当时韩信酷酷地看着年轻屠户,看了好长时间,最后他扑通一声趴下,从屠户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创造了“胯下之辱”这么个成语,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钻了裤裆,家乡就不太好混了。幸好这时候项梁接到陈胜的假命令,渡江北上,挑战大秦帝国。于是韩信带着他的剑赶来投奔,但胯下之辱的业绩,在项梁团队是不具竞争力的,所以韩信混入几万人中,就消失了。
韩信虽然消失了,但另一个人却浮上了水面。他就是圣人后裔孔鲋的得意弟子,刚刚被秦二世任命为博士的叔孙通。叔孙通是从咸阳逃出,想投奔陈胜的,但当他赶到时,陈胜已经被害,而恰好项梁统雄兵而来,于是叔孙通就投奔到了项梁大营。
这时候的项梁队伍,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驻扎在下邳。听说秦嘉及他所扶立的楚王景驹,正在彭城以东,项梁顿时火了,说:“我们拥有今天的局面,是陈王陈胜率先举旗抗暴。而今陈王战败,不知所踪,这个秦嘉和景驹,竟然擅立楚王,这是大逆不道,断断不能容忍。”
于是项梁驱兵杀向彭城东。秦嘉如何是项梁的对手?被打得逃到胡陵县——居然逃到了刘邦的地盘——与项梁部交战整整一天,最后战死了。楚王景驹发现没人承认他,只好偷偷逃到魏国去,最后死在了那里。
景驹败亡,而且这场大战,就在自己的地盘上爆发,刘邦是什么态度呢?要知道,景驹可是给了刘邦人马,支持过刘邦的。
刘邦什么态度也没有,谁爱死就死,他才懒得管。刘邦的脑子里,只有丰邑,丰邑,借兵打下丰邑,宰了雍齿,占据了刘邦的全部思维。除了这件事,他什么都不想。
眼看项梁把景驹打败了,刘邦第一个想法就是:嗯,如此说来,项梁很厉害,那他肯不肯借兵给我,帮我打丰邑呢?
于是刘邦就真的找来了,只带了一百多骑兵,表示他借兵的诚意。
刘邦来到,恰好项羽刚刚杀光了襄城百姓,回来向项梁报告。于是历史上的首次刘项会面,就在薛县开始了。
3、大秦流氓帝国
在薛县见到刘邦时,刘邦四十九岁,项羽才刚刚二十五岁。
项羽这个年龄,正是纵横沙场,马上冲锋的黄金年龄。而刘邦老胳膊老腿,居然还能够骑马指挥作战,不要说秦汉时代的营养条件,即使是现代社会,也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总之刘邦身板再硬朗,也是过了气的老年人了,没法跟血气方刚的项羽比。
在项羽眼里,这个来自沛县的刘季,不过是个怪里怪气的老头而已。但项梁却非常看重刘邦,这从他对刘邦的支持上,就能够看出来。
对于刘邦的借兵请求,项梁满口答应,当场给了刘邦五千士兵,同时还派给他十个五大夫级别的将官。五大夫不是官职,是爵位,当时秦国设二十等爵位,类同于现在的处级调研员。项梁对刘邦的重视,可见一斑。
史书上没有说项梁何以如此重视刘邦,但推敲起来,项梁应该拿眼一扫刘邦,登时吓了一跳,心说这谁家老爷子,怎么跑到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来添乱?明摆着,这老胳膊老腿,上了战场也是被人打。但在当时,老家伙代表了民间舆论取向,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最讲究尊老,什么事情一旦获得老年人的认可,就意味着你据有了道义资源。所以项梁怜悯之心大起,担心老头刘邦被人打死,就多给兵马,以保护刘邦。
得到了项梁的五千人马,再加上原来的九千人,刘邦的兵力,一下子扩充到一万四千人。一万四千人小意思,刘邦带兵的本事,最多可以统十万兵。有了一万四千人,他再次挥师强攻丰邑,守城的雍齿说什么也顶不住了,只好弃城逃走,逃到了魏国。
雍齿本是沛县人,却被迫逃亡魏国,心里肯定是非常后悔——事实的确是这样,此后他颠沛流离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刘邦的旗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夺回丰邑,刘邦信心大增。此后丰邑成为刘邦最大的本钱,他为此也对项梁感激不已。但有了雍齿的教训,这次留守丰邑的人,一定要是极可靠的才行。
派谁守丰邑呢?刘邦往身后一看,前沛县狱卒任敖,进入了他的视线。
任敖的忠诚度,是受过严峻考验的。当初刘邦弃职私逃,连累吕雉被抓入监狱,受到羞辱。正是任敖于危难时分冲出,打伤官吏,保护了吕雉。把丰邑交给任敖,绝对会让刘邦放心。
此后,任敖真的没有辜负刘邦所望,就在这座丰邑城中,守护了两年,扫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
这时候,项梁终于追查到了有关陈胜的准确消息,得知陈胜是真的死了。于是项梁传檄各路义军,齐聚薛地,召开首届义军首脑联席会议,商讨重建统一指挥中心的议题。
各路义军首脑纷纷赶赴薛县,刘邦也来了。同时来到的,还有专程从巢县赶来的七十岁老翁范增。
范增,他见证了整个战国时代的大进程,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是如何将六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的。他一声不吭地看了整整七十年,无数沧桑之变,看得他静久自明,智慧已深,甫一出场,就语惊四座。
范增说:“陈胜败固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而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姜是老的辣,妖是老成精。范增终不愧坐观七十年,一语就道破了陈胜败亡的根本。陈胜之败,败就败在他没有立起一杆更招风的大旗,却让自己挺立于历史的潮头之上,结果秦兵出关砍旗,只能追着他陈胜砍。三砍两砍,就给砍掉了脑壳。总之,拉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想要以小的代价换取更多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隐忍。
范增说这番话,实际是暗示项梁先要忍。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就派人去寻找楚怀王的后裔。
其实范增提到的楚怀王,是历史上一个相当搞笑的人物,简单说来,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就是被楚怀王气得投了江。
楚怀王时代,楚国的实力最强大,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领导六国共抗强秦。于是秦国就派了纵横家张仪,来骗楚怀王,说楚怀王只要和列国断交,秦国就割给楚国六百里地。屈原劝怀王不要上当,楚怀王不听,真的和列国断绝外交关系。而后张仪又改口说,他答应楚怀王的,是自己的六里地,而不是秦国的六百里地。而后秦国再向楚国展开攻击,列国恨楚怀王不是东西,袖手旁观,把楚国搞得极为凄惨。
再后来,秦国又骗楚怀王去秦国友好访问,屈原阻拦未果,气得投了江。而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扣押了。不久楚怀王居然逃了出来,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又逃到魏国,也不被收留。而后秦兵追上来,又把他给拖回去,楚怀王就活活气死了。
但是楚国人认为,楚怀王是有点傻气,但是他厚道、仁慈、讲诚信。秦国正是利用了楚怀王的这些优点,大耍流氓手段,害死了楚怀王,也害惨了楚国。所以楚国虽然亡国,但人心不服,认为秦国以流氓手段取胜,不是玩意儿。
总之,楚怀王在楚国人的心中,印象最深,已经成为楚国悲情的象征。倘立了怀王的后人为王,其号召力是无远弗届的。
大家找来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可怜的王孙,正在给人家放羊呢。
立了楚王,第一个封的是陈婴,他被封为上柱国——这其实是项梁以前自认为被陈胜封的爵位。陈婴还得到了五个县的封邑。之所以封陈婴,是因为他没有丝毫利欲之心,两万人的部众说给项梁,就给项梁了,这种高风亮节,是谁也比不了的。正因为陈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人世间获取利益的最高法则了。
项梁把自己封为武信君。这个称号的意思是,他很能打,而且讲信义。
看大家都有封赏,张良坐不住了,就撇开刘邦,站出来要推荐韩国的公子韩成,要求项梁帮助韩国复国。现在六国已经恢复了五家,只有韩国还没有复国,这不公平。
项梁却不肯帮忙,但又磨不开情面,就耍了个小心眼,只给了韩王和张良千把人,让他们自己去夺回韩国的老地盘。张良和韩成去了,还真打下了一两座城,但秦兵大队杀至,结果韩王和张良,又沦落成为颍川地带的小股游击队。
接下来,秦将章邯大显身手,上演了一段精彩的个人秀。
4、秦汉残暴战
秦将章邯在击溃了陈胜的残部之后,随即挥师,去消灭魏国。
魏国这块地,是陈胜的老兄弟周市打下来的。周市起初是想打下齐地,但被齐地的田儋抢先一步,占据狄县复国。于是周市就打到了魏地,大家劝他称王,但是他很清醒,知道自己分量不足,称王只会死得更快,就扶立了魏王的后裔魏咎,周市自己做了魏丞相。
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气势汹汹地打来,与周市战于临济。可怜周市起家于戍卒,起点太低,而章邯则是秦国文武全才的部级领导干部,双方的素质,不在一个层级上。结果周市不支,退入临济城。
魏王咎知道这次麻烦大了,就让周市去向楚、齐两国求救。楚国项梁这边,派来个叫项佗的人,看名字,应该是项梁的本家亲戚。而齐国是齐王田儋亲自率兵赶来增援。两国军队抵达临济城下,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不承想到了夜晚,章邯突然下令,每个士兵找根木棍,咬在嘴里,然后拎着刀子向楚齐两军的大营快速进击,这个叫衔枚疾走,是章邯发明的全新战法。
楚齐两国的军队,正在香甜的睡梦之中,料不到秦兵大半夜不睡觉,一声不吭地突然摸了进来,搂头就是一刀,砍得楚齐两军大败,尸横满地,血流成河。齐王田儋被活活砍死,周市被俘,还有个楚将项佗,不知去向。
谁也料想不到,原本被人视为傀儡的魏王魏咎,这时候却焕发出人性的光芒,他派人与章邯谈判,要求章邯不可以屠城,不可以伤害临济百姓,而魏咎则以自裁回报之。使者几度往返,双方都在条约上签字之后,魏咎就坐在木柴上,点起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历史还欠魏咎一个公正的评价,他是一位仁者,只为了保护临济的人民,不惜身入火窟。这等菩萨心肠,在这血腥的时代,让我们得以一窥人性的光明。
仁者死去,血腥气息再次湮没了这个时代。
魏咎化魂升天,他的弟弟魏豹逃奔到楚国,央求项梁替他主持公道。项梁给了他几千人马,让他回去再夺回故土。
齐国的援军,除了齐王田儋之外,还有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收拾残兵,向东而走,章邯尾随追击,在东阿县再次将田荣围住,准备全歼。担心田荣被歼灭会导致脆弱的齐国再度灭亡,由是东阿成为历史的聚焦点,项梁统刘邦、项羽、英布、蒲将军驱动大军而来。
这是地地道道的全明星阵容,刘邦项羽各自带部将冲杀;站在项梁身边出谋划策的,是范增和叔孙通;替大家上茶斟酒的,是兵法家韩信。人类历史上,再也拼凑不出这样完美的军队了,说这支军队天下无敌,绝对是谦逊之词。
东阿之战,战略方案如下:以项梁亲统诸军,以最勇猛的龙且为先锋,径取东阿。刘邦和项羽扫平东阿外围,以策应中路军的进攻。按理来说,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应该按其隶属分为左右两路。但在实际战场,这两家明显有点太过于亲近,大多数仗都是混在一起打的。
最典型不过的,就是攻打蒙、虞二城。刘邦这边的战报称:曹参、周勃进攻蒙、虞二城,又在下邑西攻章邯,全部攻下,在袭击章邯的车骑部队时,周勃立了下等功。
从这个战报上,一眼就能够看出破绽。以当时曹参、周勃的能量,攻击蒙、虞二城还是可以的,但要说打下来,可能性不大。至于说到攻章邯,还要攻下,那就近乎天方夜谭了。
实际上,这些仗都是项羽打的。曹参和周勃,应该是被刘邦派到项羽军中的观察员。项羽攻下虞城之后,就在城中遇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美女虞姬,英雄难得,美女难求,值此兵荒马乱之际,两人也来不及登记,就直接相爱了。从此虞姬就跟在项羽身边,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再也没有分开过。
攻下虞县,项羽和曹参、周勃在下邑以西攻击流动的秦兵,袭击秦兵的车骑部队。这些秦兵都统一冠以章邯的名目,以强调自己战绩之辉煌。
此后周勃打东缗、打栗县,势如破竹。攻啮桑,周勃率先登城,再立战功。而曹参则走亢父,打下亢父之后,与周勃会于爰戚。这一次轮到曹参先行登城,于是刘邦封曹参为五大夫。
这一路行来,进步最快的是夏侯婴,他终于学会了车战,指挥兵车在东阿外围袭击秦兵。临战时他一车当先,驾车疾撞秦军,作战勇猛,刘邦大喜,赐给夏侯婴执珪的爵位。
在东阿城下的主战场上,项梁的先锋大将龙且,披坚执锐,勇冠三军。眼见这伙人如此凶悍,章邯知道遇到了强力对手,立即拔师西走,以避其锋。
项梁去追赶章邯,同时派项羽和刘邦去攻打城阳。
刘项二人,终于在历史上史诗般地大联手。我们知道,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能够挡住他们的联手一击。所以城阳之战,史书上写得极为简单,我们知道的只是樊哙率先登城,表示在这场友谊赛中,刘邦未输给项羽。
由于史书记述得过于简单,没人知道项羽和刘邦两人是如何配合的。但是他们合作的结果,却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两人联手打下城阳,就进行了屠城。
史记高祖本纪是这样记载的:“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史记项羽本纪则是这样记载的:“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资治通鉴卷八是这样记载的:“武信君独追北,使项羽、沛公别攻城阳,屠之。”
汉书高帝纪第一是这样记载的:“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
这就没错了,四十九岁的刘邦与二十五岁的项羽展开的首轮愉快合作,就是血屠了城阳这座城。
这是项羽血屠的第二座城,第一座城是襄城。而且项羽在襄城时特别血腥,打破城池之后,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活埋,一个也不留。
城阳是刘邦血屠的第一座城,目前项羽二比一暂时领先,很快,刘邦就要再屠颍阳城,把业绩跟项羽拉平。
不服老啊,不要以为只有年轻人才会屠城,老年人在屠城方面,也是极有创意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同样是屠城,而且是刘邦和项羽一起屠城。但屠来屠去,项羽落得个残暴不仁的坏声名,而刘邦却被尊奉为仁慈的长者,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疑心这是修史者的瞎掰,不敢言明刘邦其实也是和项羽一样残暴,并因此得出结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胜利者屠城,就是仁慈厚道,失败者哪怕不屠城,也照样是残暴邪恶。民国大家胡适更认为历史是个小姑娘,谁想在姑娘脸上抹几把谁就来抹,抹得姑娘面目全非。
但实际上,至少在屠城这个问题上,不是这样子的。
想明确这件事情上的分野,就必须要先弄清楚秦汉时代的屠城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秦汉之前是春秋战国,春秋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到公元前481年结束,总计是二百四十二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黄金时代,而后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是从公元前48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总计是二百六十年。而我们的主角刘邦,他三十四岁之前,是在战国时代度过的,三十四岁到四十八岁,是在大秦一统时代度过的。四十八岁以后,秦政崩盘,天下大乱,刘邦的人生才终于开始。
我们现在要问的是,春秋和战国,有何区别?为什么历史要这样划分?
史学家听到这个问题,会立即兴奋得两眼放光,马上会写无数本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胡言乱语。但实际上,春秋与战国的区别,不过就是社会规则的不同而已。
怎么个不同法?
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战争态势上。
春秋之前的战争,不叫战争,叫观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打架。比如说,商汤灭夏,叫鸣条之战。双方都把兵力集中到鸣条这个地方,大杀一场,商汤打赢了,就夺得天下。而周武王灭商,则是牧野之战,同样是双方将兵力集中在牧野,大战一场,周武王打赢了,于是夺得天下。
仔细想想,就会顿生疑窦,咦,你商汤的主力去了鸣条,我不正好去端你老窝吗?为什么要跟你硬拼?
这么想的,就是战国的战争规则了,春秋时不能这么玩。围魏救赵是战国的游戏规则,如果有谁在春秋年间这么玩,就会被大家鄙视,就没法混了。所以虽说是春秋无义战,但这种无义,是指战争的目的缺乏正义性。但手段上,大家都要讲规矩,不讲规矩就会出局。
但等到了战国,战争规则变了,围魏救赵成为战争的常态。这时候你如果再将兵力集中到鸣条或是牧野,那就犯傻了,人家正好避实就虚,去抄你的后路,端你的老巢。所以战国年代的战争,远比春秋年间更血腥——春秋也不乏不守规矩、悍然攻城的情况,但这种事照例会受到国际公法的谴责。但同样的事情,在战国却具有了合法性。
而秦国能够成为战国时代的赢家,是因为秦国把战争的规则向着极端态势又推进了一步,让战争变得更残酷,更血腥。列国比不过秦国狠辣,所以输惨灭国了。
日本作家学者酒见贤一认为,秦国之所以将战争态势再向残暴推进,有可能是因为墨家的战术最终在秦国落地了。墨家只讲守而不讲攻,而这个守,是极限之防守,意味着要将民众转型为战争零部件。
简单说来就是,春秋时代的战争,百姓虽然饱受兵火荼毒,但战争本身与百姓并无关系。权贵打权贵的,老百姓过自己的日子,捎带旁观。而到了战国,百姓就被强行押到城池之上,充当防守的兵卒。而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将百姓关入笼子之后,百姓就彻底丧失了自由,沦为暴君战争的工具。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当刘邦项羽攻城的时候,面对的守城者,并非是城里的守将,而是百姓。
就拿被刘邦项羽联手血屠的城阳来说,当刘邦和项羽打来时,城里的秦军就立即拿来户口本,命令每户百姓出动壮劳力,登上城墙守城,与刘项作战。守军并不与刘项拼打,只是负责监督城里的百姓,如果有哪个百姓不跟刘项开打,守军就杀掉这名百姓的家人。这就是商鞅替秦国政改之后的最大成果,从此百姓沦为人质,为避免家人被处死,只能替暴君攻城略地。
所以,于守城的百姓而言,此城并不为自己所守。秦军在城里,自己就得替秦军守城。倘刘邦项羽攻进城来,自己仍然还得替刘邦项羽守城。谁输谁赢,都跟自己没有半点关系。谁来了,老百姓就得替谁干,户籍管理与居住地的固定,就让老百姓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所以刘邦和项羽就认为,既然这座城池与你百姓毫无关系,你就没必要非拼老命不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能够糊弄过城里的秦兵,别让秦兵杀掉你的家人,就算是交差了。总之你完全没必要跟城外的人拼命。
但是城阳的百姓显然很敬业、很认真,他们既然站在城上,就跟刘邦项羽死磕起来,全然忘了自己跟城外的人无仇,忘了自己跟这座城无关。
百姓太认真,给刘邦项羽造成了较大的杀伤,这完全是没必要的事情。
刘邦和项羽联手血屠城阳,就是为了警诫其他地方的百姓。我来打时,你别太较真,太较真会有麻烦的。
所以,虽然刘邦和项羽都有屠城的记录,但屠城和屠城也有区别。刘邦屠城,是因为城里的百姓对抗太认真、太激烈,这不符合百姓的利益,所以刘邦屠城。而项羽屠城,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你较真不较真,先杀光了再说。
刘邦的屠城,是杀其对抗者。而项羽的屠城,则是滥杀无辜。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总之,替暴君干活,千万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会死得很难看。
5、李斯是只大老鼠
正值起义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又出了说不明白的糗事。
糗事出在齐国。前者,齐王田儋援魏,被章邯杀掉,只有田荣收拾残部逃回。回来后惊见齐国又有个齐王,是由田角和弟弟田间哥俩立的齐王假。田荣大怒,于是立即攻击新王假,新王假招架不住,就跑到了楚国,而田角和田间兄弟,去援救赵国,听说这事后,就留在赵国不敢回来了。
这时候项梁信心爆棚,他拥有一支最强大的武装,急切需要齐国配合出兵,牵制秦兵,也好让他一举打掉章邯。于是项梁要求田荣出兵,不料田荣却说:“除非楚国杀了齐王假,赵国杀掉田角和田间兄弟,否则我就不出兵。”
楚国不可能杀齐王假,赵国也没理由杀田角田间,结果大家就僵在这里,让章邯趁机休养生息,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
节骨眼上,秦二世身边的宦官赵高,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就提了个合理化建议,杀掉李斯如何?
“为什么要杀掉李斯呢?”秦二世问。
“因为李斯谋反呀。”赵高回答。
“你说李斯谋反,有证据没有?”秦二世再问。
“证据这事好办,”赵高充满信心地说“咱们秦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证据。”
于是赵高下令把李斯抓起来,严刑拷打。
说起秦国的丞相李斯,他乃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老鼠哲学”大师。他是楚国上蔡人——实际上是蔡国的亡民。曾经有一次,他去厕所,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又瘦又小,见人来了就惊慌失措地逃跑。然后他又去米仓,发现米仓里的老鼠,巨肥巨胖,见到来人也无动于衷。此事让李斯恍然觉醒: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少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处在什么位置上。
同样一只老鼠,落在厕所里,就吃不饱,饿得没个鼠样,还要担惊受怕。落在米仓里,就胡吃海喝,大腹便便。同样一个人,落在利益分配的高点上,就吃喝不尽,尊荣体面。落在底层,就会累死累活,也未必能够吃饱穿暖。
所以李斯发誓要做一只米仓鼠,他选择了秦国这个大米仓,幸福地吃了好多年。事实上,秦灭六国计划,就是由他策划并实际执行的。因为秦始皇亲政后,下令驱逐列国客卿,李斯舍不得离开这个大米仓,就苦心孤诣,经营盘算,以灭六国计划为代价,要求继续在秦国吃。
而且李斯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嫉贤妒能。他早年和韩非同时受业于荀子门下,算是同门师兄弟。荀子是著名的性恶论大师,认为人性本恶。李斯和韩非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双双成为法家刑民思想的领军人物。但诡异的是,荀子的两名弟子虽然是法家,但荀子本人,却坚持认为自己是儒家,是地地道道的孔子的传人,视孟子为蔑如也。
现在李斯要退场了,趁这机会简单介绍一下儒法两家的思想:
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其思想的源头,都来自孔子。但孔子却非常狡猾,拒绝在人性上正面表态。这就导致了战国时代荀子与孟子之间的两军对峙。孟子是人性本善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趋善的,是有自我尊严的,是积极、向上的。而荀子则是人性本恶派,认为人类的天性是邪恶的,是消极、落后而无耻的。
于是从孟子的性本善论,走出了后世儒家思想的脉系。该学术流派认为,人性是正面的、光明的、趋善的,所以统治者应当以仁治天下。
而从荀子的性本恶论,走出了以李斯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刑民思想派系。该学术流派认为,人性是负面的、黑暗的、邪恶的,所以统治者不必跟老百姓客气,尽管以严刑酷法修理老百姓就是了。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是穿着儒家的衣服,打着儒家的旗号,却是法家的信徒,干着法家的勾当。后世的史学家脑壳进水,看到儒家的衣服旗号,就狂批儒家,把法家的脏事一股脑地扣到了儒家的头上。但实际上,自从中央集权体制发明以来,儒家的思想从未在中国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实行了还怎么集权?
所以,从秦王嬴政时起,统治者就对法家的人力资源充满了渴望,所谓人才难求是也。盖因要让一个学者对百姓充满仇恨,无端帮助统治者出损招祸害百姓,这与学者的良知形成对冲,是违背基本人性的事。所以历史上,儒家学者的数量蔚为大观,但法家学者却是虚席以待,人才难得。
所以,早在秦始皇灭韩国时,韩国派李斯去奉玺纳地,于是秦始皇就打算重用韩非。此事激起了李斯的危机意识,生恐小师弟来到之后,就没自己混的了,于是他先诬告韩非居心不良,把韩非打入大牢,而后端来碗毒酒,把小师弟韩非给毒死了。
帮暴君吞灭六国,毒死自己的小师弟后,从此李斯就安心地在秦国这个大米仓中继续吞吃。但是现在,轮到他为吃下去的小米埋单了。
赵高把李斯抓起来,狠狠地折磨:“你招不招?到底招不招?你敢不承认谋反,就活活打死你。”李斯被打得受不了了,心说,我就屈打成招了吧,等见到秦二世,我再申冤,举报赵高对我刑讯逼供也不迟。于是李斯就招了。
招了之后,秦二世就派了使者来调查。李斯见到御使,顿时泪流满面,大声呼冤:“御使,求求你告诉皇帝,我没有谋反,是被赵高他刑讯逼供,打得受不了了,不得已才冤招枉屈”却不想御使把脸一抹:“哈哈哈,你真以为我是御使呀?傻瓜,告诉你吧,我是赵高的手下,就是怕你到时候又翻供,是来试探你的。你果然不乖,给我继续打。”
然后又是酷刑折磨,折磨得李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被迫再次招认谋反。招了之后,御使又来了,李斯急忙再翻供,不承想这个御使还是假的,结果李斯又惨了。
就这样翻供一次,刑讯就严酷一次,最终超过了李斯的生理承受极限,李斯彻底崩溃,坚决认为自己谋反,谁敢说他没谋反,他跟谁急。
御使还是隔三岔五地来,李斯认定这都是在试探自己,铁嘴钢牙咬定自己谋反,坚决不上赵高的当了。实际上,真的御使已经来过了,只不过真御使混杂在太多的假御使之中,李斯根本辨别不出来。
李斯承认谋反的亲笔供状,递交到秦二世面前,秦二世很痛心,说:“你看这个李斯,大家在一起玩多好,为啥一定要谋反呢?谋反真那么好玩吗?”
李斯及次子被判腰斩!
被捆绑着从监狱里出来,李斯对二儿子说:“孩子,还记得在老家上蔡时,我们牵着小黄狗,去山上追逐狐狸和野兔的快乐时光吗?”
人生如梦,一刀挥为两段。
李斯和二儿子被处斩了,他还有个大儿子李由,正守在雍丘。不幸的是,项梁派了他手下的黄金组合刘邦和项羽,向着雍丘杀奔而来。
6、刘邦项羽第二次握手
双屠城阳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合作渐入佳境,仗越打越顺手。
两人的精彩表现,让项梁信心再次爆棚,命令刘邦和项羽追击章邯军队。
章邯退到城阳。但由于刘邦项羽先知先觉,提前就把城阳城中的男女老幼杀光了,秦军无法在空城中立足,不得不退回濮阳。刘邦、项羽、曹参、周勃及樊哙穷追不舍,其中樊哙最狠,竟然把他直追到城上,斩首二十二级,被赐爵为列大夫。
封过了樊哙之后,刘邦和项羽出来,站在濮阳城下,仔细一看,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也只有刘邦项羽,这两个当时唯一识货的人,才知道章邯的军事才干是多么非凡。眼见得刘邦项羽穷追不舍,章邯据城坚守,他在濮阳城的四周大搞土木工程,挖得到处是深沟壕堑,让刘项的兵马无法行走。而后章邯又不知用的什么办法,居然把黄河之水引到了壕沟之中,俨然把个濮阳弄成了水泊梁山,这下子让刘邦项羽的步兵也无法通过了。
此时的濮阳城,集中了章邯的主力,而且已经得到了充足的休整,战斗力空前强大。但章邯却深沟壁垒,拒不出战。其待城外义军疲惫之后,再一鼓击之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刘邦和项羽都是知兵之人,顿时就察觉到了危险。于是两个大滑头拔师而走,假装自己没有打过濮阳,径向西行,去攻打没有秦兵防守的城池。
西边就是定陶城,但参加攻城战役的,却只有曹参一个人,而且只是试探了一下,发现此城难克,掉头就走。
如此看来,刘邦之所谓的攻打定陶城,只是一个障眼法,目的是防范城中奇兵突出,于后面掩杀上来。攻城的目的,一来是试探一下城中的防守兵力,让自己心里有个数;二来是震慑城中守军,恐吓其不敢追赶。
定陶城中果然没有追兵出来。于是刘邦和项羽再展身手,发动了七扭八歪的雍丘战役。
此时刘邦的战斗团队成员,都已经成了沙场老将,表现最优秀的还是曹参、周勃和樊哙这三个人。曹参已经是车战大师,驱兵车狂追小股秦兵,直入陈县,收复了这座起义的圣地。而周勃则攻下甄城,进攻都关、定陶。他得知宛朐城没有秦兵,于是长驱奔袭,一举破城,并不可思议地在宛朐城里,俘虏了单父县的县令。
在宛朐城中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单父县令,而是获得了名将靳歙的加盟。靳歙的简历上记载,他起于宛朐,以侍从官员的身份跟在刘邦身边,职务类似作战参谋。但很快他就会显露出实战的不凡天才,并超越杀狗匠樊哙,成为刘邦团队中作战能力最强的一员。
除了靳歙,还有个卖丝缯的小商人灌婴,他撇下自己的摊子不管,跟着刘邦四处征战,刘邦就注意到了他的不凡军事才干,于是灌婴开始崭露头角。但从他的简历上来看,他不属于那种能征惯战的猛将,最多是个优秀的高级参谋。
此后刘邦北走,与项羽双双夹击雍丘。曹参和周勃联手夺取临济。两人分头行动,曹参绕行北路,周勃攻寿张,走卷县,绕到雍丘后面,断守将李由后路。
而刘邦则亲率樊哙、夏侯婴,以及刚刚加盟的靳歙向济阳方向进攻,目标是户牅城。
拿下户牅,雍丘李由就暴露在刘邦项羽的刀口之下,所以户牅之战,打得就比较激烈。此战的合作方式是新加盟的靳歙负责扫清外围,谢绝来援的秦兵。夏侯婴驱兵车在城下往来狂奔,到处寻找入城的洞口。而刘邦则指挥樊哙直接攻城。有这些人,再加上项羽的部队,户牅城轻松被拿下。
于是刘项合兵奔雍丘,曹参兜了个圈子,从北边绕了过来,周勃却跑丢了,后来有人在开封城下找到了他。
如此纵横交错的布置,让雍丘守将李由头晕目眩。再加上他的父亲李斯和弟弟,已双双在咸阳城中被腰斩。李由是李斯的大儿子,摘他项上人头的使者一时三刻就到,按理说他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快点向义军这边投降。但是,刘邦这边太多兄弟急于立功,所以李由就失去了投降的机会。
樊哙追杀李由,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间爵。
夏侯婴驱兵车狂撞李由,表现英勇,刘邦赐他执帛的爵位。
曹参部杀掉李由,俘虏秦兵军侯一人。
还有个周勃,跑迷路了跑到开封城下,刘邦大喜,给周勃也记战功。
李由被杀,大老鼠李斯全家死绝,就这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埋了单。
合攻雍丘,杀三川郡守李由,是刘邦与项羽第二次密切合作了。
雍丘之战,说起来声威赫赫、气势堂皇,但实际上仍是刘邦旧有的习惯战略:避实就虚,大造声势而已。要知道,此时章邯的主力部队,全部集结于濮阳城中。刘邦和项羽却绕着濮阳周边扫荡个不停,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好像刘项之军天下无敌,无人敢绺其缨一般。
刘邦项羽耍滑头,最终害死了项梁。他见刘邦和项羽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错误估计了秦兵的战斗力,以为秦兵不堪一击。却不知刘邦和项羽都是兵法高手,只挑软柿子捏,所以才会战无不胜。项梁不察,就统大军来攻打定陶。
项梁这么做,也是正确的。定陶是濮阳的卫星城,与濮阳城中的章邯主力遥相呼应。两个小弟刘邦和项羽都打不下来,而项梁自己是老大,统率着主力军,理应一鼓而下,展示一下江湖大哥的风采。
7、为什么要打压项羽
杀掉了李由之后,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就以开封为中心,在周边地区绕来绕去,想再拣个软柿子捏。
而项梁却统率着他的主力人马前来,武将有桓楚、英布、蒲将军、季布、龙且、钟离昧等,这些人全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参谋本部的人员有范增、大博士叔孙通。正如我们所知,在这支明星战队中,水平最高的是职务最低的韩信。看到韩信还没混出来,就知道这支全明星战队要玩完。
大军抵达定陶。
自古以来,明星战队就面临着管理上的困扰。尤其是项梁统率的这支人马,战将无一不是跺一脚地球乱颤的主,谁也不服谁。所以项梁大军屯于定陶城下,纪律极为松散。
将军宋义发现不对,就劝说项梁:“打了几个胜仗,就骄傲地翘尾巴,我担心将军会遭遇失败。”项梁不爱听这话,就打发宋义去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的来使高陵君,就问对方:“你是去找项梁吗?”高陵君曰然。宋义就告诉他:“我建议你慢点走,走得慢能逃过一劫,你如果走快了,只怕恰好赶上项梁兵败,恐怕你也会死在军中。”
高陵君被宋义吓到了,果然放慢速度。而在此时,秦兵正从四面八方向濮阳集结。秦二世批准了章邯的突袭计划,出动所有军队,准备与项梁决战。而章邯更绝,他故技重施,仍然是使用攻打魏国临济的老战术,午夜时分命士卒衔枚疾走,突然之间来到项梁大营,不由分说,发声喊就杀了进去。
项梁当场被杀,他所统率的唯一没有败绩的最强大力量,是夜土崩瓦解,几乎是全军覆没。什么英布蒲将军,什么桓楚龙且季布,还有什么韩信,这个恐怖的夜晚,大家能够秀一秀的,唯有逃命技巧。令人惊恐的是,所有这些明星全都逃出来了,可见大家确实都有几手。
这时候刘邦和项羽,先是攻打外黄城,发现无法攻克,两人又去打陈留,这时候听说了项梁战死的消息。两人大为惊恐,生怕章邯乘胜追击,把起义军的首脑楚怀王端掉。于是两人急忙向东奔走,与陈胜时代的老人物吕臣一起,把楚怀王从盱眙迁出,迁到彭城。吕臣屯兵于彭城之东,项羽屯于彭城之西,刘邦则驻扎在砀县。三支军队紧张万分,准备打一场最艰难的硬仗。
大家等了一段时间,没见秦兵打来,反倒是魏国的魏豹报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已经攻下了魏国的二十多座城。楚怀王闻之大喜,立即封魏豹为魏王。
封了魏王,楚怀王坐下来,心情激动又澎湃。他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大概算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了。你看连魏国的君王,都得由自己说了算。自己是可以封别人为王的王,这岂不是证明了自己非常英明神武吗?
放牛娃楚怀王坐不住了,就开始主持工作。有什么工作需要主持的呢?嗯,这样好了,他把项羽的兵和吕臣的兵,合并起来,统一由自己指挥。抓过军权,又发现项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好不凄凉。楚怀王不忍心,于是大肆封官。
先封刘邦为砀地的郡长,封为武安侯,命刘邦统砀郡之兵。
封项羽为长安侯,称号鲁王。
封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也在军中,封为令尹。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职,主掌军政大权。这就意味着吕臣一家,得到了楚怀王的绝对信任。
楚怀王夺了项羽的兵权,却对刘邦高看一眼,这件历史事件,让许多史学家愁破了脑壳。他们无法理解楚怀王为什么要打压项羽,更无法理解,楚怀王为什么偏偏对刘邦高看一眼。
是呀是呀,到底为什么呢?
史学家弄不明白,是因为史学家被司马迁老人家给忽悠傻了。举凡读过史记或是没有读过史记的,只要知道楚汉相争,知道刘邦项羽故事的人,脑子里都有一种错觉,认为刘邦和项羽是同龄人。
司马迁之所以刻意为后人营造这种错觉,只是因为几年后的一件事。
公元前203年,一个三十岁的壮汉,对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头说:“来来来,老头,你有种过来,过来咱们俩单挑。”
看到这情景,你马上会惊讶得合不拢嘴巴,这个三十岁的壮汉,竟然要找五十四岁的老头单挑。这壮汉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呀?
一点没错,这个壮汉,就是脑子有毛病的项羽。而那个五十四岁的老头,就是刘邦。
三十岁的壮汉,竟然向五十四岁的老头单挑,你马上就知道项羽脑子有问题。但是司马迁希望塑造一个完美的项羽,而不是脑子进水的项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马迁运用了无数的障眼法,刻意模糊刘邦和项羽的年龄差距。在世人的脑子里,造成了一种刘邦和项羽同龄的错觉。如果项羽向一个同龄人邀战单挑,这肯定不是脑子有毛病,而是血性、烈性与刚性。
现在我们问一句:一个气势汹汹向老头挥拳头挑战的年轻人,你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吗?就不怕他把事情搞砸啊?
年龄!年龄!这一年,刘邦四十九岁,项羽二十五岁。相比之下,刘邦肯定要比项羽更稳重,更容易让人信任。所以楚怀王只收项羽兵权,却不收刘邦的。
除了年龄上的考虑,还有一个方面,是刘邦与项羽两人的战绩之比较。
所谓战绩,就是说刘邦与项羽,他们俩哪个经历过的阵仗比较多,更有临阵经验,更有影响力。
先来看刘邦。刘邦目前的战绩如下:
自沛县起兵以来,攻胡陵、攻方舆、战丰邑、战薛地、一打丰邑、萧县战司马夷、打砀郡、攻下邑、二打丰邑、三打丰邑、和项羽联手屠城阳、占雍丘杀李由。到目前为止,刘邦大大小小的战役,已经有十二次了。
再来看项羽的战绩:项羽渡江以来,首次战绩是血屠襄城。然后与刘邦合兵,先血屠城阳,再攻雍丘杀李由。只参加了三次战役。
刘邦打了十二场仗,虽然赢的不多,但败绩也不多。而项羽只打了三场仗,三场仗居然有两场以屠城而告终。其中尤以襄城之屠最为残忍,他居然把全城的男女老幼,全部活埋了。
刘邦十二场仗,屠城一场。项羽三场仗,屠城两场。这两个结果相比较,就坐实了项羽残暴血腥的现实。不要说楚怀王,任何人也不会信任项羽,而刘邦却通过项羽的陪衬,其价值陡然提升。
因年老而显得稳重的刘邦,和因年轻逞气而显得残暴的项羽,就这样比较出了高下。
8、从此刘郎是路人
楚怀王收了项羽的兵权,提心吊胆地等待秦兵找上门来,可等了好久始终没动静。于是楚怀王再度召开会议,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
楚将们进得营帐,就看到每人面前放着一纸合同——所谓盟约是也。楚怀王与众将誓盟,谁先率兵攻入关中,就可以为关中王。看到这纸盟约,除了项羽,所有人全都痛苦地扭过脸去。
大家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因为这时候,项梁战死,正是秦兵最强势的时候。大家都曾经被秦兵追得屁滚尿流,根本没胆子去惹秦兵,全靠了人多凑在一起壮胆。这时候楚怀王竟然想入非非,想让大家入函谷关,直接去攻打咸阳,这岂不是老鼠抓搔猫鼻头,活腻歪了吗?
只有项羽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一来,项羽是天性胆大之人,也是知兵之人。二来,秦兵杀死了他的叔叔项梁,让他对秦兵恨之入骨,所以想入关报仇。于是项羽提出一个动议,由他和刘邦合兵,向西入关。
项羽之所以想和刘邦合兵,是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两人合作的甜头。自打两人结成搭档以来,始终是顺风顺水,不能说战无不胜,但始终未有败绩。他还是很有眼光的,知道他和刘邦,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两个人。
但是,项羽的要求,却遭到了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的无情否决。
这个所谓的老将,如果不是吕臣的话,就是吕臣的父亲吕青——是吕青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是主掌楚国军政大权的人物——老将们说:“项羽之为人,彪悍狡猾而且残忍。让他去攻打襄城,襄城里没有留下一个活人,所有的人都被他给活埋了。凡是项羽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歼灭的。何况楚军已经多次发动军事攻势,在这之前的陈王、项梁都已失败,可见单纯依靠军事,是达不到消灭秦国的效果的。不如换个法子,以仁义开道,仁者无敌嘛!派遣忠厚老者,依靠仁义向西前进,晓谕秦国的父老乡亲。要知道,秦国父老受秦国的暴政久矣,无一日不渴望着救助。如果我们采用这个法子,不用粗暴的手段,说不定反而能够取得天下。项羽不是合适的人选,不可以派去。倒是刘邦这老头看似憨乎乎傻兮兮,实则精明稳重,不妨让刘邦去试试?”
这个建议,获得了楚怀王的认可。但我们必须要为项羽说句公道话,这个决定,对项羽来说是极不公道的。
你看,楚怀王明明和诸将签了合同,先入关者王。但当人家项羽要求履行合同时,楚怀王却不允许项羽履行,而把这个履行的特权,赋予了刘邦,这不是明摆着涮项羽吗?
并非是大家恶意涮项羽,而是项羽的业绩不佳,声名太坏,又太年轻,老将们明显轻视他。此外,就是楚怀王朝令夕改——这个朝令夕改,也是负责制定规则的人,最喜欢干的事。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修正调整自己的计划。制定规则的人往往视规则为自己的计划,随时依据情况进行修改,意识不到规则对别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老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制定规则的人依据自己的利益随时改变规则,让人无所适从的困境。
楚怀王的朝令夕改,让项羽很痛苦,幸好这时候秦将章邯再度上演精彩个人秀,时局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扭转尴尬的时机。
话说楚怀王秣马厉兵,紧张地等秦将章邯来攻打,可是章邯却迟迟不露面,为什么呢?
因为章邯跑到赵国去了。
说起来赵国真的很惨,它本是陈胜时代的老兄弟武臣开创的根据地,而后武臣就做了赵王,张耳陈馀辅佐他。岂料武臣的姐姐喝醉了摆谱,激怒部将李良,大闹邯郸城,杀掉了武臣。于是张耳陈馀再立赵歇为王,此后赵国陷入了与叛将李良的拉锯战中,双方你来我往,你退我攻,打得不可开交。章邯就在击败项梁之后,撇开楚军不睬,突然渡过黄河,杀入了赵国。
赵国这边是有几万人马的,和李良比画比画没问题。但与章邯相比,差得就太远了。结果邯郸城下一战,赵军溃败,章邯引军入邯郸,然后进行大拆迁,把邯郸城中的所有百姓,全部移民去了河内,再把邯郸城墙扒倒,夷为平地。
老实说,章邯真的有一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权力是靠剥蚀人民而存在的,现在他对赵国来了个釜底抽薪,外加扬汤止沸,把老百姓全搬走,再扒掉城池,赵国的政权就无所依附了,只能哪人多往哪儿走,重建根据地。
张耳保着赵王歇,逃入钜鹿城。陈馀北走,收集常山的溃卒,居然得到几万人,回来时发现情形不妙,秦将王离已经包围了钜鹿城。而章邯大军驻扎在钜鹿以南的棘原。陈馀只好驻扎钜鹿城北,躲章邯越远越好。但总躲也不是个办法,还得向楚国求援。
新来的这个王离,他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当初就是他爷爷王翦,杀掉了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了楚国。现在到了孙子辈,这个王离也很能打,他是秦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因战功封侯的人,封的是武成侯。王离的战功,是在北方抵御匈奴,是塞外三十万大军的统帅。但是王离入关平叛,带了十万人,章邯的兵力比他多一倍,再加上章邯已经和义军缠斗多时,论经验及战功都在王离之上,所以此役以章邯为主将,王离以副将的名义打配合。
总之,三十万秦军主力云集赵国,赵国好像没希望了,只能向楚国求援,但求援后是不是还有生机,希望好像也不大。
楚怀王接到求援书,很兴奋,这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权力及重要性,于是决定援赵。
援赵就是派将,但派哪个去好呢?
吕臣不能派,他等于是统领楚怀王的卫戍部队,保护楚怀王的人身安全。刘邦享受着仁慈长者的偌大名头,正在移师入关,腾不出手来。
能派的,只剩下项羽了。
当然,此时楚军之中,尚有能征善战的英布,名字非常有范儿的蒲将军,名将桓楚,以及成语“季布一诺,千金不易”的主人公季布。最后这个季布,最喜欢自我炒作,因恶炒名垂青史,也是一桩奇事——总之这么多人乌乌泱泱,好像不愁找不到个统兵的主将。
但问题是,以上人等,自打渡江以来,就始终跟在项梁身后跑跑颠颠,谁也没有得到过表现的机会。此时诸人没有业绩,自然也就没有名气,最多不过是一员部将而已。只有项羽得到三次机会,屠襄城、屠城阳、打雍丘,所以刘邦一走,项羽就成为唯一的人选了。
可万万没想到,有人对项羽的资格提出质疑,这导致了项羽最后机会的丧失。
9、刘邦遥遥领先
对项羽的资格提出质疑的,是齐国使者高陵君显。
高陵君显来找楚怀王,说:“你们楚军,应该是有人才的吧?前段时间我来你们楚国时,在路上遇到了将
1、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帝王术
张良与刘邦相遇,两人从此结为拍档。
这时候的刘邦,远不如张良的名气大。因为张良是韩国贵族,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根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他去投奔楚王景驹,还得张良出面引荐。
刘邦来见楚王景驹,提出来的要求也极为怪异,他竟然想让楚王出兵,替他去攻打丰邑。丰邑虽然归属了魏国,但终究是义军这边的自己人。而刘邦躲着秦兵走,坚持大搞摩擦,这证明了他真的有帝王潜质——历史上的开国帝王,多是搞摩擦起家,外战多是外行,但内战必定内行。你打外敌我打你,你打跑外敌我再打跑你,那我就赢定了。
当然,这段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你魏国不说快点去打秦兵,干吗要抢刘邦的地盘呢?所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刘邦。
景驹未必有帝王之才,但他毕竟是宗室,知道搞摩擦比打外敌更来情绪,遂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楚王景驹派了东阳宁君,与刘邦一道西进。这时候秦兵正占上风,章邯不依不饶地追杀陈胜的残部。同时秦廷还派了夷,夷的名字就叫夷,姓什么没人知道。但他的官职是司马,大致相当于副营级干部。所以有的史书干脆称呼他为司马夷。司马夷大攻楚地,势如破竹,只有相县殊死抵抗,结果司马夷在相县屠城,杀光了城中的老小。
刘邦和东阳宁君行至萧县,恰与司马夷相遇,双方展开激烈对杀,这应该是刘邦首次与秦国的正规军交手。输赢并不重要,主要是观摩学习。
这个意思是说,刘邦被司马夷打得好惨,整个部队应该是被打崩溃了。因为史书上说,刘邦等人退到了距沛县东南五十里外的留县集合。集合当然是大家各自跑路,能活着跑到留县,就算你赢。
然后刘邦就躲在留县不敢吭声了,过了几天,大概是听说秦兵的主力攻打其他地方去了,刘邦又幸福地杀出来,前来攻打砀县。
砀县之战很惨烈,打的是一场配合战,曹参负责外围,砀县周边的狐父和祁县的善置驿,由他负责拿下。周勃和樊哙从东面进击砀县,其进军路线极为诡异,因为秦将司马夷又冒了出来,樊哙发挥了不要命的战斗精神,拼死与秦军血战,斩敌首十五级,因此被刘邦赐爵为国大夫。
周勃兜了个圈子,从砀县东返回到留县,又兜了回去,成功占领砀郡。
激烈的战事持续了三天,最终刘邦取胜。入城后收编了砀县兵六千人,加上他原有的三千人,他已经统率近万人之众了——以三千之弱势,攻双倍于自己的六千之强势,并取得压倒性胜利,这应该是军事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砀县之战,被严重低估了。这导致人们也低估了刘邦的神秘军事能力。
然后刘邦再去攻打下邑,很快也攻下了。这一战周勃表现出色,首先登城,因此被封为五大夫。封了一大堆的大夫,刘邦信心爆棚,就再次回师,来打丰邑。
此次丰邑之战,再次证明了刘邦那过人的眼光,他看人就是看得准。当初他挥师东进,留下雍齿守丰邑,就是因为他认为雍齿这个人善于防守。他的判断果然是万分精准,他认为雍齿善守,雍齿就是善守。刘邦率领一万多人来攻城,雍齿守在城中,竟然硬是攻不下来。
刘邦都快要气死了,他发誓这辈子都不原谅雍齿。
就在刘邦束手无策之际,项梁率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
把项梁招来的,是一个叫邵平的人。邵平也应该是随陈胜于大泽乡起事的九百戍卒之一。因为他是广陵人,所以陈胜派他带队去攻打广陵。但邵平没什么能力,打不下来,这时候又听说陈胜败走,他就渡过长江,来找项梁。他假托陈胜的命令,封项梁为上柱国,并说:“现在江东已经平定,命令上柱国项梁,即刻渡过长江,向秦兵发起攻击!”
项梁接到这个假命令,从此对陈胜非常感激。是陈胜复国,给了项氏族人向秦国复仇的机会。而且陈胜还授他为上柱国,这是相当给面子的事情。于是项梁渡江而来。渡江后,听说东阳已经反正,首领是陈婴,就派人联络陈婴,大家同去打秦兵。
陈婴这个人,其实蛮低调的,他原本是东阳的令史,一个不大的小官。此时天下大乱,东阳少年啸聚而起,杀掉了县令,公推陈婴为首。此事被陈婴的母亲知道了,训斥他说:“你们陈家,世世代代没出过一个有出息的人,现在你突然被人推到称王的位置上去,这难道是好事吗?我可告诉你,你为这事出头,将来失败了,你会死得很惨很惨。还不如找个冤大头,推举他为首领,你就跟在后面混。成功了,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劳。失败了,你也容易逃走。”于是陈婴拒绝称王。
接到项梁联合进兵的建议,陈婴就告诉手下人:“项家是将门世家,一定能够打败秦国,我们以后就听项梁的吧。”
项梁渡江,只有八千人,不料想陈婴带了两万人来,情愿归奉项梁,让项梁既惊且喜。而后陈胜的侍臣、苍头军首领吕臣率几万人赶到,在长江做强盗的英布,率几万人赶到,还有个蒲将军,也带万人赶来加盟。于是项梁军威大震,兵力达到了七万人。
项梁是名将之后,其名气远比刘邦大得多。所以天下英雄及非英雄,纷纷跑来投奔。投军的人中,就有一个挎剑而来的非英雄——
韩信。
2、最优秀的兵法家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比刘邦小二十五岁,比张良小十九岁,只比项羽小一岁。当韩信投项梁的时候,他二十四岁,而项羽则不过二十五岁。
史学家确信,韩信少年时代,一定有过和张良圯上奇遇类似的事件。倘无类似之事,就无法解释韩信何以会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兵法家。能够推断的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着手灭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许多有学识的人逃到徐淮一带,躲藏了起来,而韩信是淮阴人,应该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遇到了如黄石公般的奇异人物,授予了他兵法绝学。
学得屠龙术,苦无用武地。虽然他是最优秀的兵法家,却被乡人鄙视。当时乡邑推选优秀的子弟为官吏,韩信成功落选,从此没得饭吃。
没饭吃怎么办?
只能去蹭。韩信厚着脸皮到处蹭饭,大家都讨厌他。于是韩信就想,蹭饭让人讨厌,看来得调整一下蹭饭方略了,咱是大兵法家,饭可不能乱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蹭。
韩信的针对性,是针对于下乡南亭亭长。这个人的职务与刘邦相同,刘邦在平民时有过犯罪的前科,但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亭长。而韩信清清白白的信用记录,却只能去亭长家里蹭饭。由此可见,两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
从这个落差就能够看出来,刘邦属于高情商、智商也靠得住的稀有之辈。而韩信则是典型的高智商、情商却有点不靠谱的类型。情商高的人,总是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利。而情商低的人,遇到与人合作的事情就会吃亏。比如说,刘邦交了一大票好友,但凡惹出事端,总会有好友拼死相护。比如说,刘邦平民时就有犯罪记录,是萧何等人护着他。做了亭长之后又惹出祸端,是夏侯婴护着他。弃职潜逃之后,害得吕雉坐牢,又有任敖跳出来保护他。
刘邦是典型的在家靠父母——实际上是靠守寡的大嫂——出门靠朋友的成功案例。因为他情商高,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对方心理上有波动,他就会及时安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打消对方的顾虑,让对方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
而韩信却没有这个眼力见儿,情商低的人,在人类的情绪世界里,就好像一个瞎子,当变化发生时却一无所知,所以总是把事情搞砸。韩信也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由于他学的是屠龙术,倘无一个如刘邦这般的领袖人物,愿意把他放在屠龙的位置上,那么他就一无是处。
当时韩信所经历的情形是,每天下乡南亭亭长家里做好饭的时候,韩信准时出现在门前,让亭长及妻子只能热情邀请韩信共同进餐。就这样连吃了几个月,吃得亭长一家崩溃了,没见过这种人,连续几个月死铆在一家吃,换一家吃你能死啊?
死铆在一家连吃几个月,而且连对方崩溃了都一无所察。可见韩信在当时的窘境,与他对人际交往的生疏。
于是南亭亭长的妻子,就错开正常做饭的时间,提前把饭吃了。等韩信登门,一家就热情地陪韩信聊天。聊得韩信肚子叽里咕噜爆响,他悲愤地站起来,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要和你家断绝往来,从此我再也不会原谅你们!”
和亭长绝交之后,韩信在当地更找不到蹭饭的地儿,只好到城下钓鱼,钓一条吃一条。有个老婆婆在河边洗棉絮,看到韩信饿得极惨,就拿饭给韩信吃。就这样一连十几天,老婆婆每天来洗棉絮的时候,都替韩信捎上饭。韩信吃得高兴,对老婆婆说:“婆婆,你待我真好,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重重回报你。”老婆婆生气地道:“呸!你挺大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是不忍心你饿死才帮助你,谁稀罕你的报答?”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最瞧不上韩信,因为韩信连饭都没得吃,身上却始终佩带一把剑,好像极有派头的样子。每当看到韩信这模样,屠户心里就起无名火。终于有一次,他在路上拦住了韩信,说:“韩信,你人模狗样的,装什么装?饭都没得吃,还带刀佩剑,你有种就拔出剑来,捅老子一刀,没种就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
屠户这一手,可算是掐到了韩信的死穴上。韩信学的是万人敌,犹如一个伟大的棋手,能够端坐于帷幄之内,把千军万马犹如棋子一样搬过来挪过去。而屠户却凭空给了韩信一个终极选择,要不就杀了他,从此韩信也成为死刑犯,要不就认输,从此没脸再混下去。
当时韩信酷酷地看着年轻屠户,看了好长时间,最后他扑通一声趴下,从屠户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创造了“胯下之辱”这么个成语,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钻了裤裆,家乡就不太好混了。幸好这时候项梁接到陈胜的假命令,渡江北上,挑战大秦帝国。于是韩信带着他的剑赶来投奔,但胯下之辱的业绩,在项梁团队是不具竞争力的,所以韩信混入几万人中,就消失了。
韩信虽然消失了,但另一个人却浮上了水面。他就是圣人后裔孔鲋的得意弟子,刚刚被秦二世任命为博士的叔孙通。叔孙通是从咸阳逃出,想投奔陈胜的,但当他赶到时,陈胜已经被害,而恰好项梁统雄兵而来,于是叔孙通就投奔到了项梁大营。
这时候的项梁队伍,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驻扎在下邳。听说秦嘉及他所扶立的楚王景驹,正在彭城以东,项梁顿时火了,说:“我们拥有今天的局面,是陈王陈胜率先举旗抗暴。而今陈王战败,不知所踪,这个秦嘉和景驹,竟然擅立楚王,这是大逆不道,断断不能容忍。”
于是项梁驱兵杀向彭城东。秦嘉如何是项梁的对手?被打得逃到胡陵县——居然逃到了刘邦的地盘——与项梁部交战整整一天,最后战死了。楚王景驹发现没人承认他,只好偷偷逃到魏国去,最后死在了那里。
景驹败亡,而且这场大战,就在自己的地盘上爆发,刘邦是什么态度呢?要知道,景驹可是给了刘邦人马,支持过刘邦的。
刘邦什么态度也没有,谁爱死就死,他才懒得管。刘邦的脑子里,只有丰邑,丰邑,借兵打下丰邑,宰了雍齿,占据了刘邦的全部思维。除了这件事,他什么都不想。
眼看项梁把景驹打败了,刘邦第一个想法就是:嗯,如此说来,项梁很厉害,那他肯不肯借兵给我,帮我打丰邑呢?
于是刘邦就真的找来了,只带了一百多骑兵,表示他借兵的诚意。
刘邦来到,恰好项羽刚刚杀光了襄城百姓,回来向项梁报告。于是历史上的首次刘项会面,就在薛县开始了。
3、大秦流氓帝国
在薛县见到刘邦时,刘邦四十九岁,项羽才刚刚二十五岁。
项羽这个年龄,正是纵横沙场,马上冲锋的黄金年龄。而刘邦老胳膊老腿,居然还能够骑马指挥作战,不要说秦汉时代的营养条件,即使是现代社会,也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总之刘邦身板再硬朗,也是过了气的老年人了,没法跟血气方刚的项羽比。
在项羽眼里,这个来自沛县的刘季,不过是个怪里怪气的老头而已。但项梁却非常看重刘邦,这从他对刘邦的支持上,就能够看出来。
对于刘邦的借兵请求,项梁满口答应,当场给了刘邦五千士兵,同时还派给他十个五大夫级别的将官。五大夫不是官职,是爵位,当时秦国设二十等爵位,类同于现在的处级调研员。项梁对刘邦的重视,可见一斑。
史书上没有说项梁何以如此重视刘邦,但推敲起来,项梁应该拿眼一扫刘邦,登时吓了一跳,心说这谁家老爷子,怎么跑到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来添乱?明摆着,这老胳膊老腿,上了战场也是被人打。但在当时,老家伙代表了民间舆论取向,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最讲究尊老,什么事情一旦获得老年人的认可,就意味着你据有了道义资源。所以项梁怜悯之心大起,担心老头刘邦被人打死,就多给兵马,以保护刘邦。
得到了项梁的五千人马,再加上原来的九千人,刘邦的兵力,一下子扩充到一万四千人。一万四千人小意思,刘邦带兵的本事,最多可以统十万兵。有了一万四千人,他再次挥师强攻丰邑,守城的雍齿说什么也顶不住了,只好弃城逃走,逃到了魏国。
雍齿本是沛县人,却被迫逃亡魏国,心里肯定是非常后悔——事实的确是这样,此后他颠沛流离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刘邦的旗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夺回丰邑,刘邦信心大增。此后丰邑成为刘邦最大的本钱,他为此也对项梁感激不已。但有了雍齿的教训,这次留守丰邑的人,一定要是极可靠的才行。
派谁守丰邑呢?刘邦往身后一看,前沛县狱卒任敖,进入了他的视线。
任敖的忠诚度,是受过严峻考验的。当初刘邦弃职私逃,连累吕雉被抓入监狱,受到羞辱。正是任敖于危难时分冲出,打伤官吏,保护了吕雉。把丰邑交给任敖,绝对会让刘邦放心。
此后,任敖真的没有辜负刘邦所望,就在这座丰邑城中,守护了两年,扫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
这时候,项梁终于追查到了有关陈胜的准确消息,得知陈胜是真的死了。于是项梁传檄各路义军,齐聚薛地,召开首届义军首脑联席会议,商讨重建统一指挥中心的议题。
各路义军首脑纷纷赶赴薛县,刘邦也来了。同时来到的,还有专程从巢县赶来的七十岁老翁范增。
范增,他见证了整个战国时代的大进程,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是如何将六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的。他一声不吭地看了整整七十年,无数沧桑之变,看得他静久自明,智慧已深,甫一出场,就语惊四座。
范增说:“陈胜败固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而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姜是老的辣,妖是老成精。范增终不愧坐观七十年,一语就道破了陈胜败亡的根本。陈胜之败,败就败在他没有立起一杆更招风的大旗,却让自己挺立于历史的潮头之上,结果秦兵出关砍旗,只能追着他陈胜砍。三砍两砍,就给砍掉了脑壳。总之,拉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想要以小的代价换取更多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隐忍。
范增说这番话,实际是暗示项梁先要忍。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就派人去寻找楚怀王的后裔。
其实范增提到的楚怀王,是历史上一个相当搞笑的人物,简单说来,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就是被楚怀王气得投了江。
楚怀王时代,楚国的实力最强大,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领导六国共抗强秦。于是秦国就派了纵横家张仪,来骗楚怀王,说楚怀王只要和列国断交,秦国就割给楚国六百里地。屈原劝怀王不要上当,楚怀王不听,真的和列国断绝外交关系。而后张仪又改口说,他答应楚怀王的,是自己的六里地,而不是秦国的六百里地。而后秦国再向楚国展开攻击,列国恨楚怀王不是东西,袖手旁观,把楚国搞得极为凄惨。
再后来,秦国又骗楚怀王去秦国友好访问,屈原阻拦未果,气得投了江。而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扣押了。不久楚怀王居然逃了出来,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又逃到魏国,也不被收留。而后秦兵追上来,又把他给拖回去,楚怀王就活活气死了。
但是楚国人认为,楚怀王是有点傻气,但是他厚道、仁慈、讲诚信。秦国正是利用了楚怀王的这些优点,大耍流氓手段,害死了楚怀王,也害惨了楚国。所以楚国虽然亡国,但人心不服,认为秦国以流氓手段取胜,不是玩意儿。
总之,楚怀王在楚国人的心中,印象最深,已经成为楚国悲情的象征。倘立了怀王的后人为王,其号召力是无远弗届的。
大家找来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可怜的王孙,正在给人家放羊呢。
立了楚王,第一个封的是陈婴,他被封为上柱国——这其实是项梁以前自认为被陈胜封的爵位。陈婴还得到了五个县的封邑。之所以封陈婴,是因为他没有丝毫利欲之心,两万人的部众说给项梁,就给项梁了,这种高风亮节,是谁也比不了的。正因为陈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人世间获取利益的最高法则了。
项梁把自己封为武信君。这个称号的意思是,他很能打,而且讲信义。
看大家都有封赏,张良坐不住了,就撇开刘邦,站出来要推荐韩国的公子韩成,要求项梁帮助韩国复国。现在六国已经恢复了五家,只有韩国还没有复国,这不公平。
项梁却不肯帮忙,但又磨不开情面,就耍了个小心眼,只给了韩王和张良千把人,让他们自己去夺回韩国的老地盘。张良和韩成去了,还真打下了一两座城,但秦兵大队杀至,结果韩王和张良,又沦落成为颍川地带的小股游击队。
接下来,秦将章邯大显身手,上演了一段精彩的个人秀。
4、秦汉残暴战
秦将章邯在击溃了陈胜的残部之后,随即挥师,去消灭魏国。
魏国这块地,是陈胜的老兄弟周市打下来的。周市起初是想打下齐地,但被齐地的田儋抢先一步,占据狄县复国。于是周市就打到了魏地,大家劝他称王,但是他很清醒,知道自己分量不足,称王只会死得更快,就扶立了魏王的后裔魏咎,周市自己做了魏丞相。
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气势汹汹地打来,与周市战于临济。可怜周市起家于戍卒,起点太低,而章邯则是秦国文武全才的部级领导干部,双方的素质,不在一个层级上。结果周市不支,退入临济城。
魏王咎知道这次麻烦大了,就让周市去向楚、齐两国求救。楚国项梁这边,派来个叫项佗的人,看名字,应该是项梁的本家亲戚。而齐国是齐王田儋亲自率兵赶来增援。两国军队抵达临济城下,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不承想到了夜晚,章邯突然下令,每个士兵找根木棍,咬在嘴里,然后拎着刀子向楚齐两军的大营快速进击,这个叫衔枚疾走,是章邯发明的全新战法。
楚齐两国的军队,正在香甜的睡梦之中,料不到秦兵大半夜不睡觉,一声不吭地突然摸了进来,搂头就是一刀,砍得楚齐两军大败,尸横满地,血流成河。齐王田儋被活活砍死,周市被俘,还有个楚将项佗,不知去向。
谁也料想不到,原本被人视为傀儡的魏王魏咎,这时候却焕发出人性的光芒,他派人与章邯谈判,要求章邯不可以屠城,不可以伤害临济百姓,而魏咎则以自裁回报之。使者几度往返,双方都在条约上签字之后,魏咎就坐在木柴上,点起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历史还欠魏咎一个公正的评价,他是一位仁者,只为了保护临济的人民,不惜身入火窟。这等菩萨心肠,在这血腥的时代,让我们得以一窥人性的光明。
仁者死去,血腥气息再次湮没了这个时代。
魏咎化魂升天,他的弟弟魏豹逃奔到楚国,央求项梁替他主持公道。项梁给了他几千人马,让他回去再夺回故土。
齐国的援军,除了齐王田儋之外,还有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收拾残兵,向东而走,章邯尾随追击,在东阿县再次将田荣围住,准备全歼。担心田荣被歼灭会导致脆弱的齐国再度灭亡,由是东阿成为历史的聚焦点,项梁统刘邦、项羽、英布、蒲将军驱动大军而来。
这是地地道道的全明星阵容,刘邦项羽各自带部将冲杀;站在项梁身边出谋划策的,是范增和叔孙通;替大家上茶斟酒的,是兵法家韩信。人类历史上,再也拼凑不出这样完美的军队了,说这支军队天下无敌,绝对是谦逊之词。
东阿之战,战略方案如下:以项梁亲统诸军,以最勇猛的龙且为先锋,径取东阿。刘邦和项羽扫平东阿外围,以策应中路军的进攻。按理来说,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应该按其隶属分为左右两路。但在实际战场,这两家明显有点太过于亲近,大多数仗都是混在一起打的。
最典型不过的,就是攻打蒙、虞二城。刘邦这边的战报称:曹参、周勃进攻蒙、虞二城,又在下邑西攻章邯,全部攻下,在袭击章邯的车骑部队时,周勃立了下等功。
从这个战报上,一眼就能够看出破绽。以当时曹参、周勃的能量,攻击蒙、虞二城还是可以的,但要说打下来,可能性不大。至于说到攻章邯,还要攻下,那就近乎天方夜谭了。
实际上,这些仗都是项羽打的。曹参和周勃,应该是被刘邦派到项羽军中的观察员。项羽攻下虞城之后,就在城中遇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美女虞姬,英雄难得,美女难求,值此兵荒马乱之际,两人也来不及登记,就直接相爱了。从此虞姬就跟在项羽身边,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再也没有分开过。
攻下虞县,项羽和曹参、周勃在下邑以西攻击流动的秦兵,袭击秦兵的车骑部队。这些秦兵都统一冠以章邯的名目,以强调自己战绩之辉煌。
此后周勃打东缗、打栗县,势如破竹。攻啮桑,周勃率先登城,再立战功。而曹参则走亢父,打下亢父之后,与周勃会于爰戚。这一次轮到曹参先行登城,于是刘邦封曹参为五大夫。
这一路行来,进步最快的是夏侯婴,他终于学会了车战,指挥兵车在东阿外围袭击秦兵。临战时他一车当先,驾车疾撞秦军,作战勇猛,刘邦大喜,赐给夏侯婴执珪的爵位。
在东阿城下的主战场上,项梁的先锋大将龙且,披坚执锐,勇冠三军。眼见这伙人如此凶悍,章邯知道遇到了强力对手,立即拔师西走,以避其锋。
项梁去追赶章邯,同时派项羽和刘邦去攻打城阳。
刘项二人,终于在历史上史诗般地大联手。我们知道,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能够挡住他们的联手一击。所以城阳之战,史书上写得极为简单,我们知道的只是樊哙率先登城,表示在这场友谊赛中,刘邦未输给项羽。
由于史书记述得过于简单,没人知道项羽和刘邦两人是如何配合的。但是他们合作的结果,却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两人联手打下城阳,就进行了屠城。
史记高祖本纪是这样记载的:“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史记项羽本纪则是这样记载的:“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资治通鉴卷八是这样记载的:“武信君独追北,使项羽、沛公别攻城阳,屠之。”
汉书高帝纪第一是这样记载的:“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
这就没错了,四十九岁的刘邦与二十五岁的项羽展开的首轮愉快合作,就是血屠了城阳这座城。
这是项羽血屠的第二座城,第一座城是襄城。而且项羽在襄城时特别血腥,打破城池之后,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活埋,一个也不留。
城阳是刘邦血屠的第一座城,目前项羽二比一暂时领先,很快,刘邦就要再屠颍阳城,把业绩跟项羽拉平。
不服老啊,不要以为只有年轻人才会屠城,老年人在屠城方面,也是极有创意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同样是屠城,而且是刘邦和项羽一起屠城。但屠来屠去,项羽落得个残暴不仁的坏声名,而刘邦却被尊奉为仁慈的长者,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疑心这是修史者的瞎掰,不敢言明刘邦其实也是和项羽一样残暴,并因此得出结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胜利者屠城,就是仁慈厚道,失败者哪怕不屠城,也照样是残暴邪恶。民国大家胡适更认为历史是个小姑娘,谁想在姑娘脸上抹几把谁就来抹,抹得姑娘面目全非。
但实际上,至少在屠城这个问题上,不是这样子的。
想明确这件事情上的分野,就必须要先弄清楚秦汉时代的屠城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秦汉之前是春秋战国,春秋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到公元前481年结束,总计是二百四十二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黄金时代,而后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是从公元前48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总计是二百六十年。而我们的主角刘邦,他三十四岁之前,是在战国时代度过的,三十四岁到四十八岁,是在大秦一统时代度过的。四十八岁以后,秦政崩盘,天下大乱,刘邦的人生才终于开始。
我们现在要问的是,春秋和战国,有何区别?为什么历史要这样划分?
史学家听到这个问题,会立即兴奋得两眼放光,马上会写无数本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胡言乱语。但实际上,春秋与战国的区别,不过就是社会规则的不同而已。
怎么个不同法?
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战争态势上。
春秋之前的战争,不叫战争,叫观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打架。比如说,商汤灭夏,叫鸣条之战。双方都把兵力集中到鸣条这个地方,大杀一场,商汤打赢了,就夺得天下。而周武王灭商,则是牧野之战,同样是双方将兵力集中在牧野,大战一场,周武王打赢了,于是夺得天下。
仔细想想,就会顿生疑窦,咦,你商汤的主力去了鸣条,我不正好去端你老窝吗?为什么要跟你硬拼?
这么想的,就是战国的战争规则了,春秋时不能这么玩。围魏救赵是战国的游戏规则,如果有谁在春秋年间这么玩,就会被大家鄙视,就没法混了。所以虽说是春秋无义战,但这种无义,是指战争的目的缺乏正义性。但手段上,大家都要讲规矩,不讲规矩就会出局。
但等到了战国,战争规则变了,围魏救赵成为战争的常态。这时候你如果再将兵力集中到鸣条或是牧野,那就犯傻了,人家正好避实就虚,去抄你的后路,端你的老巢。所以战国年代的战争,远比春秋年间更血腥——春秋也不乏不守规矩、悍然攻城的情况,但这种事照例会受到国际公法的谴责。但同样的事情,在战国却具有了合法性。
而秦国能够成为战国时代的赢家,是因为秦国把战争的规则向着极端态势又推进了一步,让战争变得更残酷,更血腥。列国比不过秦国狠辣,所以输惨灭国了。
日本作家学者酒见贤一认为,秦国之所以将战争态势再向残暴推进,有可能是因为墨家的战术最终在秦国落地了。墨家只讲守而不讲攻,而这个守,是极限之防守,意味着要将民众转型为战争零部件。
简单说来就是,春秋时代的战争,百姓虽然饱受兵火荼毒,但战争本身与百姓并无关系。权贵打权贵的,老百姓过自己的日子,捎带旁观。而到了战国,百姓就被强行押到城池之上,充当防守的兵卒。而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将百姓关入笼子之后,百姓就彻底丧失了自由,沦为暴君战争的工具。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当刘邦项羽攻城的时候,面对的守城者,并非是城里的守将,而是百姓。
就拿被刘邦项羽联手血屠的城阳来说,当刘邦和项羽打来时,城里的秦军就立即拿来户口本,命令每户百姓出动壮劳力,登上城墙守城,与刘项作战。守军并不与刘项拼打,只是负责监督城里的百姓,如果有哪个百姓不跟刘项开打,守军就杀掉这名百姓的家人。这就是商鞅替秦国政改之后的最大成果,从此百姓沦为人质,为避免家人被处死,只能替暴君攻城略地。
所以,于守城的百姓而言,此城并不为自己所守。秦军在城里,自己就得替秦军守城。倘刘邦项羽攻进城来,自己仍然还得替刘邦项羽守城。谁输谁赢,都跟自己没有半点关系。谁来了,老百姓就得替谁干,户籍管理与居住地的固定,就让老百姓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所以刘邦和项羽就认为,既然这座城池与你百姓毫无关系,你就没必要非拼老命不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能够糊弄过城里的秦兵,别让秦兵杀掉你的家人,就算是交差了。总之你完全没必要跟城外的人拼命。
但是城阳的百姓显然很敬业、很认真,他们既然站在城上,就跟刘邦项羽死磕起来,全然忘了自己跟城外的人无仇,忘了自己跟这座城无关。
百姓太认真,给刘邦项羽造成了较大的杀伤,这完全是没必要的事情。
刘邦和项羽联手血屠城阳,就是为了警诫其他地方的百姓。我来打时,你别太较真,太较真会有麻烦的。
所以,虽然刘邦和项羽都有屠城的记录,但屠城和屠城也有区别。刘邦屠城,是因为城里的百姓对抗太认真、太激烈,这不符合百姓的利益,所以刘邦屠城。而项羽屠城,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你较真不较真,先杀光了再说。
刘邦的屠城,是杀其对抗者。而项羽的屠城,则是滥杀无辜。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总之,替暴君干活,千万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会死得很难看。
5、李斯是只大老鼠
正值起义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又出了说不明白的糗事。
糗事出在齐国。前者,齐王田儋援魏,被章邯杀掉,只有田荣收拾残部逃回。回来后惊见齐国又有个齐王,是由田角和弟弟田间哥俩立的齐王假。田荣大怒,于是立即攻击新王假,新王假招架不住,就跑到了楚国,而田角和田间兄弟,去援救赵国,听说这事后,就留在赵国不敢回来了。
这时候项梁信心爆棚,他拥有一支最强大的武装,急切需要齐国配合出兵,牵制秦兵,也好让他一举打掉章邯。于是项梁要求田荣出兵,不料田荣却说:“除非楚国杀了齐王假,赵国杀掉田角和田间兄弟,否则我就不出兵。”
楚国不可能杀齐王假,赵国也没理由杀田角田间,结果大家就僵在这里,让章邯趁机休养生息,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
节骨眼上,秦二世身边的宦官赵高,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就提了个合理化建议,杀掉李斯如何?
“为什么要杀掉李斯呢?”秦二世问。
“因为李斯谋反呀。”赵高回答。
“你说李斯谋反,有证据没有?”秦二世再问。
“证据这事好办,”赵高充满信心地说“咱们秦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证据。”
于是赵高下令把李斯抓起来,严刑拷打。
说起秦国的丞相李斯,他乃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老鼠哲学”大师。他是楚国上蔡人——实际上是蔡国的亡民。曾经有一次,他去厕所,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又瘦又小,见人来了就惊慌失措地逃跑。然后他又去米仓,发现米仓里的老鼠,巨肥巨胖,见到来人也无动于衷。此事让李斯恍然觉醒: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少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处在什么位置上。
同样一只老鼠,落在厕所里,就吃不饱,饿得没个鼠样,还要担惊受怕。落在米仓里,就胡吃海喝,大腹便便。同样一个人,落在利益分配的高点上,就吃喝不尽,尊荣体面。落在底层,就会累死累活,也未必能够吃饱穿暖。
所以李斯发誓要做一只米仓鼠,他选择了秦国这个大米仓,幸福地吃了好多年。事实上,秦灭六国计划,就是由他策划并实际执行的。因为秦始皇亲政后,下令驱逐列国客卿,李斯舍不得离开这个大米仓,就苦心孤诣,经营盘算,以灭六国计划为代价,要求继续在秦国吃。
而且李斯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嫉贤妒能。他早年和韩非同时受业于荀子门下,算是同门师兄弟。荀子是著名的性恶论大师,认为人性本恶。李斯和韩非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双双成为法家刑民思想的领军人物。但诡异的是,荀子的两名弟子虽然是法家,但荀子本人,却坚持认为自己是儒家,是地地道道的孔子的传人,视孟子为蔑如也。
现在李斯要退场了,趁这机会简单介绍一下儒法两家的思想:
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其思想的源头,都来自孔子。但孔子却非常狡猾,拒绝在人性上正面表态。这就导致了战国时代荀子与孟子之间的两军对峙。孟子是人性本善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趋善的,是有自我尊严的,是积极、向上的。而荀子则是人性本恶派,认为人类的天性是邪恶的,是消极、落后而无耻的。
于是从孟子的性本善论,走出了后世儒家思想的脉系。该学术流派认为,人性是正面的、光明的、趋善的,所以统治者应当以仁治天下。
而从荀子的性本恶论,走出了以李斯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刑民思想派系。该学术流派认为,人性是负面的、黑暗的、邪恶的,所以统治者不必跟老百姓客气,尽管以严刑酷法修理老百姓就是了。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是穿着儒家的衣服,打着儒家的旗号,却是法家的信徒,干着法家的勾当。后世的史学家脑壳进水,看到儒家的衣服旗号,就狂批儒家,把法家的脏事一股脑地扣到了儒家的头上。但实际上,自从中央集权体制发明以来,儒家的思想从未在中国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实行了还怎么集权?
所以,从秦王嬴政时起,统治者就对法家的人力资源充满了渴望,所谓人才难求是也。盖因要让一个学者对百姓充满仇恨,无端帮助统治者出损招祸害百姓,这与学者的良知形成对冲,是违背基本人性的事。所以历史上,儒家学者的数量蔚为大观,但法家学者却是虚席以待,人才难得。
所以,早在秦始皇灭韩国时,韩国派李斯去奉玺纳地,于是秦始皇就打算重用韩非。此事激起了李斯的危机意识,生恐小师弟来到之后,就没自己混的了,于是他先诬告韩非居心不良,把韩非打入大牢,而后端来碗毒酒,把小师弟韩非给毒死了。
帮暴君吞灭六国,毒死自己的小师弟后,从此李斯就安心地在秦国这个大米仓中继续吞吃。但是现在,轮到他为吃下去的小米埋单了。
赵高把李斯抓起来,狠狠地折磨:“你招不招?到底招不招?你敢不承认谋反,就活活打死你。”李斯被打得受不了了,心说,我就屈打成招了吧,等见到秦二世,我再申冤,举报赵高对我刑讯逼供也不迟。于是李斯就招了。
招了之后,秦二世就派了使者来调查。李斯见到御使,顿时泪流满面,大声呼冤:“御使,求求你告诉皇帝,我没有谋反,是被赵高他刑讯逼供,打得受不了了,不得已才冤招枉屈”却不想御使把脸一抹:“哈哈哈,你真以为我是御使呀?傻瓜,告诉你吧,我是赵高的手下,就是怕你到时候又翻供,是来试探你的。你果然不乖,给我继续打。”
然后又是酷刑折磨,折磨得李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被迫再次招认谋反。招了之后,御使又来了,李斯急忙再翻供,不承想这个御使还是假的,结果李斯又惨了。
就这样翻供一次,刑讯就严酷一次,最终超过了李斯的生理承受极限,李斯彻底崩溃,坚决认为自己谋反,谁敢说他没谋反,他跟谁急。
御使还是隔三岔五地来,李斯认定这都是在试探自己,铁嘴钢牙咬定自己谋反,坚决不上赵高的当了。实际上,真的御使已经来过了,只不过真御使混杂在太多的假御使之中,李斯根本辨别不出来。
李斯承认谋反的亲笔供状,递交到秦二世面前,秦二世很痛心,说:“你看这个李斯,大家在一起玩多好,为啥一定要谋反呢?谋反真那么好玩吗?”
李斯及次子被判腰斩!
被捆绑着从监狱里出来,李斯对二儿子说:“孩子,还记得在老家上蔡时,我们牵着小黄狗,去山上追逐狐狸和野兔的快乐时光吗?”
人生如梦,一刀挥为两段。
李斯和二儿子被处斩了,他还有个大儿子李由,正守在雍丘。不幸的是,项梁派了他手下的黄金组合刘邦和项羽,向着雍丘杀奔而来。
6、刘邦项羽第二次握手
双屠城阳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合作渐入佳境,仗越打越顺手。
两人的精彩表现,让项梁信心再次爆棚,命令刘邦和项羽追击章邯军队。
章邯退到城阳。但由于刘邦项羽先知先觉,提前就把城阳城中的男女老幼杀光了,秦军无法在空城中立足,不得不退回濮阳。刘邦、项羽、曹参、周勃及樊哙穷追不舍,其中樊哙最狠,竟然把他直追到城上,斩首二十二级,被赐爵为列大夫。
封过了樊哙之后,刘邦和项羽出来,站在濮阳城下,仔细一看,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也只有刘邦项羽,这两个当时唯一识货的人,才知道章邯的军事才干是多么非凡。眼见得刘邦项羽穷追不舍,章邯据城坚守,他在濮阳城的四周大搞土木工程,挖得到处是深沟壕堑,让刘项的兵马无法行走。而后章邯又不知用的什么办法,居然把黄河之水引到了壕沟之中,俨然把个濮阳弄成了水泊梁山,这下子让刘邦项羽的步兵也无法通过了。
此时的濮阳城,集中了章邯的主力,而且已经得到了充足的休整,战斗力空前强大。但章邯却深沟壁垒,拒不出战。其待城外义军疲惫之后,再一鼓击之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刘邦和项羽都是知兵之人,顿时就察觉到了危险。于是两个大滑头拔师而走,假装自己没有打过濮阳,径向西行,去攻打没有秦兵防守的城池。
西边就是定陶城,但参加攻城战役的,却只有曹参一个人,而且只是试探了一下,发现此城难克,掉头就走。
如此看来,刘邦之所谓的攻打定陶城,只是一个障眼法,目的是防范城中奇兵突出,于后面掩杀上来。攻城的目的,一来是试探一下城中的防守兵力,让自己心里有个数;二来是震慑城中守军,恐吓其不敢追赶。
定陶城中果然没有追兵出来。于是刘邦和项羽再展身手,发动了七扭八歪的雍丘战役。
此时刘邦的战斗团队成员,都已经成了沙场老将,表现最优秀的还是曹参、周勃和樊哙这三个人。曹参已经是车战大师,驱兵车狂追小股秦兵,直入陈县,收复了这座起义的圣地。而周勃则攻下甄城,进攻都关、定陶。他得知宛朐城没有秦兵,于是长驱奔袭,一举破城,并不可思议地在宛朐城里,俘虏了单父县的县令。
在宛朐城中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单父县令,而是获得了名将靳歙的加盟。靳歙的简历上记载,他起于宛朐,以侍从官员的身份跟在刘邦身边,职务类似作战参谋。但很快他就会显露出实战的不凡天才,并超越杀狗匠樊哙,成为刘邦团队中作战能力最强的一员。
除了靳歙,还有个卖丝缯的小商人灌婴,他撇下自己的摊子不管,跟着刘邦四处征战,刘邦就注意到了他的不凡军事才干,于是灌婴开始崭露头角。但从他的简历上来看,他不属于那种能征惯战的猛将,最多是个优秀的高级参谋。
此后刘邦北走,与项羽双双夹击雍丘。曹参和周勃联手夺取临济。两人分头行动,曹参绕行北路,周勃攻寿张,走卷县,绕到雍丘后面,断守将李由后路。
而刘邦则亲率樊哙、夏侯婴,以及刚刚加盟的靳歙向济阳方向进攻,目标是户牅城。
拿下户牅,雍丘李由就暴露在刘邦项羽的刀口之下,所以户牅之战,打得就比较激烈。此战的合作方式是新加盟的靳歙负责扫清外围,谢绝来援的秦兵。夏侯婴驱兵车在城下往来狂奔,到处寻找入城的洞口。而刘邦则指挥樊哙直接攻城。有这些人,再加上项羽的部队,户牅城轻松被拿下。
于是刘项合兵奔雍丘,曹参兜了个圈子,从北边绕了过来,周勃却跑丢了,后来有人在开封城下找到了他。
如此纵横交错的布置,让雍丘守将李由头晕目眩。再加上他的父亲李斯和弟弟,已双双在咸阳城中被腰斩。李由是李斯的大儿子,摘他项上人头的使者一时三刻就到,按理说他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快点向义军这边投降。但是,刘邦这边太多兄弟急于立功,所以李由就失去了投降的机会。
樊哙追杀李由,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间爵。
夏侯婴驱兵车狂撞李由,表现英勇,刘邦赐他执帛的爵位。
曹参部杀掉李由,俘虏秦兵军侯一人。
还有个周勃,跑迷路了跑到开封城下,刘邦大喜,给周勃也记战功。
李由被杀,大老鼠李斯全家死绝,就这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埋了单。
合攻雍丘,杀三川郡守李由,是刘邦与项羽第二次密切合作了。
雍丘之战,说起来声威赫赫、气势堂皇,但实际上仍是刘邦旧有的习惯战略:避实就虚,大造声势而已。要知道,此时章邯的主力部队,全部集结于濮阳城中。刘邦和项羽却绕着濮阳周边扫荡个不停,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好像刘项之军天下无敌,无人敢绺其缨一般。
刘邦项羽耍滑头,最终害死了项梁。他见刘邦和项羽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错误估计了秦兵的战斗力,以为秦兵不堪一击。却不知刘邦和项羽都是兵法高手,只挑软柿子捏,所以才会战无不胜。项梁不察,就统大军来攻打定陶。
项梁这么做,也是正确的。定陶是濮阳的卫星城,与濮阳城中的章邯主力遥相呼应。两个小弟刘邦和项羽都打不下来,而项梁自己是老大,统率着主力军,理应一鼓而下,展示一下江湖大哥的风采。
7、为什么要打压项羽
杀掉了李由之后,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就以开封为中心,在周边地区绕来绕去,想再拣个软柿子捏。
而项梁却统率着他的主力人马前来,武将有桓楚、英布、蒲将军、季布、龙且、钟离昧等,这些人全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参谋本部的人员有范增、大博士叔孙通。正如我们所知,在这支明星战队中,水平最高的是职务最低的韩信。看到韩信还没混出来,就知道这支全明星战队要玩完。
大军抵达定陶。
自古以来,明星战队就面临着管理上的困扰。尤其是项梁统率的这支人马,战将无一不是跺一脚地球乱颤的主,谁也不服谁。所以项梁大军屯于定陶城下,纪律极为松散。
将军宋义发现不对,就劝说项梁:“打了几个胜仗,就骄傲地翘尾巴,我担心将军会遭遇失败。”项梁不爱听这话,就打发宋义去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的来使高陵君,就问对方:“你是去找项梁吗?”高陵君曰然。宋义就告诉他:“我建议你慢点走,走得慢能逃过一劫,你如果走快了,只怕恰好赶上项梁兵败,恐怕你也会死在军中。”
高陵君被宋义吓到了,果然放慢速度。而在此时,秦兵正从四面八方向濮阳集结。秦二世批准了章邯的突袭计划,出动所有军队,准备与项梁决战。而章邯更绝,他故技重施,仍然是使用攻打魏国临济的老战术,午夜时分命士卒衔枚疾走,突然之间来到项梁大营,不由分说,发声喊就杀了进去。
项梁当场被杀,他所统率的唯一没有败绩的最强大力量,是夜土崩瓦解,几乎是全军覆没。什么英布蒲将军,什么桓楚龙且季布,还有什么韩信,这个恐怖的夜晚,大家能够秀一秀的,唯有逃命技巧。令人惊恐的是,所有这些明星全都逃出来了,可见大家确实都有几手。
这时候刘邦和项羽,先是攻打外黄城,发现无法攻克,两人又去打陈留,这时候听说了项梁战死的消息。两人大为惊恐,生怕章邯乘胜追击,把起义军的首脑楚怀王端掉。于是两人急忙向东奔走,与陈胜时代的老人物吕臣一起,把楚怀王从盱眙迁出,迁到彭城。吕臣屯兵于彭城之东,项羽屯于彭城之西,刘邦则驻扎在砀县。三支军队紧张万分,准备打一场最艰难的硬仗。
大家等了一段时间,没见秦兵打来,反倒是魏国的魏豹报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已经攻下了魏国的二十多座城。楚怀王闻之大喜,立即封魏豹为魏王。
封了魏王,楚怀王坐下来,心情激动又澎湃。他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大概算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了。你看连魏国的君王,都得由自己说了算。自己是可以封别人为王的王,这岂不是证明了自己非常英明神武吗?
放牛娃楚怀王坐不住了,就开始主持工作。有什么工作需要主持的呢?嗯,这样好了,他把项羽的兵和吕臣的兵,合并起来,统一由自己指挥。抓过军权,又发现项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好不凄凉。楚怀王不忍心,于是大肆封官。
先封刘邦为砀地的郡长,封为武安侯,命刘邦统砀郡之兵。
封项羽为长安侯,称号鲁王。
封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也在军中,封为令尹。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职,主掌军政大权。这就意味着吕臣一家,得到了楚怀王的绝对信任。
楚怀王夺了项羽的兵权,却对刘邦高看一眼,这件历史事件,让许多史学家愁破了脑壳。他们无法理解楚怀王为什么要打压项羽,更无法理解,楚怀王为什么偏偏对刘邦高看一眼。
是呀是呀,到底为什么呢?
史学家弄不明白,是因为史学家被司马迁老人家给忽悠傻了。举凡读过史记或是没有读过史记的,只要知道楚汉相争,知道刘邦项羽故事的人,脑子里都有一种错觉,认为刘邦和项羽是同龄人。
司马迁之所以刻意为后人营造这种错觉,只是因为几年后的一件事。
公元前203年,一个三十岁的壮汉,对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头说:“来来来,老头,你有种过来,过来咱们俩单挑。”
看到这情景,你马上会惊讶得合不拢嘴巴,这个三十岁的壮汉,竟然要找五十四岁的老头单挑。这壮汉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呀?
一点没错,这个壮汉,就是脑子有毛病的项羽。而那个五十四岁的老头,就是刘邦。
三十岁的壮汉,竟然向五十四岁的老头单挑,你马上就知道项羽脑子有问题。但是司马迁希望塑造一个完美的项羽,而不是脑子进水的项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马迁运用了无数的障眼法,刻意模糊刘邦和项羽的年龄差距。在世人的脑子里,造成了一种刘邦和项羽同龄的错觉。如果项羽向一个同龄人邀战单挑,这肯定不是脑子有毛病,而是血性、烈性与刚性。
现在我们问一句:一个气势汹汹向老头挥拳头挑战的年轻人,你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吗?就不怕他把事情搞砸啊?
年龄!年龄!这一年,刘邦四十九岁,项羽二十五岁。相比之下,刘邦肯定要比项羽更稳重,更容易让人信任。所以楚怀王只收项羽兵权,却不收刘邦的。
除了年龄上的考虑,还有一个方面,是刘邦与项羽两人的战绩之比较。
所谓战绩,就是说刘邦与项羽,他们俩哪个经历过的阵仗比较多,更有临阵经验,更有影响力。
先来看刘邦。刘邦目前的战绩如下:
自沛县起兵以来,攻胡陵、攻方舆、战丰邑、战薛地、一打丰邑、萧县战司马夷、打砀郡、攻下邑、二打丰邑、三打丰邑、和项羽联手屠城阳、占雍丘杀李由。到目前为止,刘邦大大小小的战役,已经有十二次了。
再来看项羽的战绩:项羽渡江以来,首次战绩是血屠襄城。然后与刘邦合兵,先血屠城阳,再攻雍丘杀李由。只参加了三次战役。
刘邦打了十二场仗,虽然赢的不多,但败绩也不多。而项羽只打了三场仗,三场仗居然有两场以屠城而告终。其中尤以襄城之屠最为残忍,他居然把全城的男女老幼,全部活埋了。
刘邦十二场仗,屠城一场。项羽三场仗,屠城两场。这两个结果相比较,就坐实了项羽残暴血腥的现实。不要说楚怀王,任何人也不会信任项羽,而刘邦却通过项羽的陪衬,其价值陡然提升。
因年老而显得稳重的刘邦,和因年轻逞气而显得残暴的项羽,就这样比较出了高下。
8、从此刘郎是路人
楚怀王收了项羽的兵权,提心吊胆地等待秦兵找上门来,可等了好久始终没动静。于是楚怀王再度召开会议,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
楚将们进得营帐,就看到每人面前放着一纸合同——所谓盟约是也。楚怀王与众将誓盟,谁先率兵攻入关中,就可以为关中王。看到这纸盟约,除了项羽,所有人全都痛苦地扭过脸去。
大家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因为这时候,项梁战死,正是秦兵最强势的时候。大家都曾经被秦兵追得屁滚尿流,根本没胆子去惹秦兵,全靠了人多凑在一起壮胆。这时候楚怀王竟然想入非非,想让大家入函谷关,直接去攻打咸阳,这岂不是老鼠抓搔猫鼻头,活腻歪了吗?
只有项羽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一来,项羽是天性胆大之人,也是知兵之人。二来,秦兵杀死了他的叔叔项梁,让他对秦兵恨之入骨,所以想入关报仇。于是项羽提出一个动议,由他和刘邦合兵,向西入关。
项羽之所以想和刘邦合兵,是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两人合作的甜头。自打两人结成搭档以来,始终是顺风顺水,不能说战无不胜,但始终未有败绩。他还是很有眼光的,知道他和刘邦,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两个人。
但是,项羽的要求,却遭到了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的无情否决。
这个所谓的老将,如果不是吕臣的话,就是吕臣的父亲吕青——是吕青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是主掌楚国军政大权的人物——老将们说:“项羽之为人,彪悍狡猾而且残忍。让他去攻打襄城,襄城里没有留下一个活人,所有的人都被他给活埋了。凡是项羽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歼灭的。何况楚军已经多次发动军事攻势,在这之前的陈王、项梁都已失败,可见单纯依靠军事,是达不到消灭秦国的效果的。不如换个法子,以仁义开道,仁者无敌嘛!派遣忠厚老者,依靠仁义向西前进,晓谕秦国的父老乡亲。要知道,秦国父老受秦国的暴政久矣,无一日不渴望着救助。如果我们采用这个法子,不用粗暴的手段,说不定反而能够取得天下。项羽不是合适的人选,不可以派去。倒是刘邦这老头看似憨乎乎傻兮兮,实则精明稳重,不妨让刘邦去试试?”
这个建议,获得了楚怀王的认可。但我们必须要为项羽说句公道话,这个决定,对项羽来说是极不公道的。
你看,楚怀王明明和诸将签了合同,先入关者王。但当人家项羽要求履行合同时,楚怀王却不允许项羽履行,而把这个履行的特权,赋予了刘邦,这不是明摆着涮项羽吗?
并非是大家恶意涮项羽,而是项羽的业绩不佳,声名太坏,又太年轻,老将们明显轻视他。此外,就是楚怀王朝令夕改——这个朝令夕改,也是负责制定规则的人,最喜欢干的事。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修正调整自己的计划。制定规则的人往往视规则为自己的计划,随时依据情况进行修改,意识不到规则对别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老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制定规则的人依据自己的利益随时改变规则,让人无所适从的困境。
楚怀王的朝令夕改,让项羽很痛苦,幸好这时候秦将章邯再度上演精彩个人秀,时局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扭转尴尬的时机。
话说楚怀王秣马厉兵,紧张地等秦将章邯来攻打,可是章邯却迟迟不露面,为什么呢?
因为章邯跑到赵国去了。
说起来赵国真的很惨,它本是陈胜时代的老兄弟武臣开创的根据地,而后武臣就做了赵王,张耳陈馀辅佐他。岂料武臣的姐姐喝醉了摆谱,激怒部将李良,大闹邯郸城,杀掉了武臣。于是张耳陈馀再立赵歇为王,此后赵国陷入了与叛将李良的拉锯战中,双方你来我往,你退我攻,打得不可开交。章邯就在击败项梁之后,撇开楚军不睬,突然渡过黄河,杀入了赵国。
赵国这边是有几万人马的,和李良比画比画没问题。但与章邯相比,差得就太远了。结果邯郸城下一战,赵军溃败,章邯引军入邯郸,然后进行大拆迁,把邯郸城中的所有百姓,全部移民去了河内,再把邯郸城墙扒倒,夷为平地。
老实说,章邯真的有一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权力是靠剥蚀人民而存在的,现在他对赵国来了个釜底抽薪,外加扬汤止沸,把老百姓全搬走,再扒掉城池,赵国的政权就无所依附了,只能哪人多往哪儿走,重建根据地。
张耳保着赵王歇,逃入钜鹿城。陈馀北走,收集常山的溃卒,居然得到几万人,回来时发现情形不妙,秦将王离已经包围了钜鹿城。而章邯大军驻扎在钜鹿以南的棘原。陈馀只好驻扎钜鹿城北,躲章邯越远越好。但总躲也不是个办法,还得向楚国求援。
新来的这个王离,他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当初就是他爷爷王翦,杀掉了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了楚国。现在到了孙子辈,这个王离也很能打,他是秦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因战功封侯的人,封的是武成侯。王离的战功,是在北方抵御匈奴,是塞外三十万大军的统帅。但是王离入关平叛,带了十万人,章邯的兵力比他多一倍,再加上章邯已经和义军缠斗多时,论经验及战功都在王离之上,所以此役以章邯为主将,王离以副将的名义打配合。
总之,三十万秦军主力云集赵国,赵国好像没希望了,只能向楚国求援,但求援后是不是还有生机,希望好像也不大。
楚怀王接到求援书,很兴奋,这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权力及重要性,于是决定援赵。
援赵就是派将,但派哪个去好呢?
吕臣不能派,他等于是统领楚怀王的卫戍部队,保护楚怀王的人身安全。刘邦享受着仁慈长者的偌大名头,正在移师入关,腾不出手来。
能派的,只剩下项羽了。
当然,此时楚军之中,尚有能征善战的英布,名字非常有范儿的蒲将军,名将桓楚,以及成语“季布一诺,千金不易”的主人公季布。最后这个季布,最喜欢自我炒作,因恶炒名垂青史,也是一桩奇事——总之这么多人乌乌泱泱,好像不愁找不到个统兵的主将。
但问题是,以上人等,自打渡江以来,就始终跟在项梁身后跑跑颠颠,谁也没有得到过表现的机会。此时诸人没有业绩,自然也就没有名气,最多不过是一员部将而已。只有项羽得到三次机会,屠襄城、屠城阳、打雍丘,所以刘邦一走,项羽就成为唯一的人选了。
可万万没想到,有人对项羽的资格提出质疑,这导致了项羽最后机会的丧失。
9、刘邦遥遥领先
对项羽的资格提出质疑的,是齐国使者高陵君显。
高陵君显来找楚怀王,说:“你们楚军,应该是有人才的吧?前段时间我来你们楚国时,在路上遇到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