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付出远远多于琴书和思滢,可是再次狂欢后,两女反而力不能支,很快就沉沉睡去,而我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身边女人慵懒的身体若绸缎般光滑、柔嫩。黏稠湿漉的欲望在蛇一般扭曲的床单上弥漫着情欲特有的味道。
房间里的一切在隐隐绰绰、蒙胧透洒的夜光中像是要飘浮起来。
我深深地叹口气,起身轻手轻脚摆脱正若两只八爪鱼一样缠绕着自己的两团雪腿粉股。身边的女人呢喃着,翻过身,又睡着了。没听清她想说什么,女人微微的酣梦中的喘息声与正在墙壁上滴滴答答响的钟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有着说不出来的味道。那感觉好似一根羽毛,轻轻挠着我的鼻子,有些痒。
我弯腰下了床。月光正从窗外一片片飞来,汇在一起又像是水在流淌。这个世界也许只在此时才会有点清澈。从床头摸起一卷卫生纸,横着撕开,抽出长长的一块,用手拿住,小心翼翼擦拭身上黏黏的液体。
擦完后,一扬手,把它扔出窗外。石头可以扔出很远,因为它有点重;而这团沾满爱液的废纸却因为太轻,所以只能是掉落于屋檐下。
我无声地笑了笑,没别的意思,只是好玩。深深吸了一口气,这就是生命?
有些滑稽。
清凉净爽的空气很好,从皮肤上滑过,总令人有着隐约的快感。我转过头,仔细打量着正在床上酣睡的两个女人的身体。女人们的身子很白,微微泛光,象两大团棉花。静静地看着,我恍若置身于一场巨大而又香甜的梦中……
窗外,明月高悬,夜色安静而清幽,只有乳白色的清冷月光倾泻下来,罩得整个大地升起一片撩人的氤氲。
我沉溺在这夜的神秘氛围中。我相信那亘古不变的清辉,一定会给予我更多的思索与启迪,使我悟到生命更深层的意义。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溪云,一双璧人……”
我认真地思索:生活是什么?
是精致的花还是糜烂的深渊?生存的焦虑,欲望的凶猛,灵魂的挣扎……它们渴望宣泄,它们也都很悲伤。
性是什么?爱又是什么?
“身”常让“心”糊涂,身体牵引着自己的心灵在物质的漩涡中蹒跚前行,总是无法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些什么。但有时夜里醒来,泪水总是莫名其妙地沾湿枕巾。什么时候才能听得见那像根羽毛般轻盈之心灵的呼喊?
想飞,飞到苍天的背后去。天空这个绝对的存在,亦将远去。飘然浮起,在没有微风与空气极大的虚无中,自在地飘浮,飘浮着的不再是血与肉,不再会是那具可憎、可恶的臭皮囊了啊。
冥冥脑海中一个形本无质的自己,从这苍茫大地上飘起,不着一力,勘破生命的本义,勘破生与死的谜。
飞起来,飞至九天之上。在那九天之外的混沌中领悟着宇宙。生生不息,不悲不喜。天不是天,人不是人,不奢求什么天人合一,不求什么本我的真如。佛本也是人,不过居于九天间。在九天上观佛,佛已臻下乘,禁什么欲,说什么岸,道什么苦,其实都是一闪念。只有这极大的混沌,才是生命之所以能来,且定要回去的地方。
“天道永存”所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是存在之根据。它是永恒的真、善、美;在认识论上,“道”是超越常规认识的目标;在价值观上,“道”是超凡脱俗的崇高境界;在本体论和宇宙论上,“道”是万物的始基和宇宙演变的依据和整体。
金岳霖《道论》曾经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
“得道”便是永恒,“得道”便是超越,“得道”便是生命常青。“道”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永恒的活力;而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只有“求道”、“修道”而后“得道”那么个体生命便会超出有限性而获得永生。当人经过修炼,主要是通过超越常规认识,而达到与“道”沟通甚至能与“道”一体化时,人就能在“得道”中达到永恒。如老子所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就是说,在人“得道”即“知常”以后,纵然身亡,其精神也会与“道”一起常存:永垂不朽,即所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故而“道可道,非常道”或者说,这是因为,“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的,一旦对强行对“道”作了明确的规定,“道”的本来面目就要被歪曲了。
“道在器中”“道不离器”“道”生成万物,又作为大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
换言之,普遍性的“道”寓于一切特殊事物之中,世界上没有脱离具体事物的“虚悬孤致之道”但道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不能靠感觉器官来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达,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我们只能够对“道”的各种表象,功能进行描绘,对它作隐喻式的表述,同时又处处运用它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所以,求道不能单凭感官目睹,关键还是要用心去领会和体验。人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悟来“知道”、“得道”、“体道”从而通达本质与真理之域。
中国传统的修炼方法强调在致虚守静、无思无虑的状态中,与天地之道相契合,通过直觉的方法获得对世界本质的体认。这一切,形成了重综合、重直觉的思维模式和致思途径,即用“致虚极,守静笃”和“清心寡欲”的一套神秘的、寻求顿悟的方法,去认识诸如“道”、“诚”一类难以用经验语言明确表述的范畴,认识心、性、人、天合一的哲理,体验“用中而后执偏”的“中庸之道”等等。
庄子曰:“体道之法,其一为“心斋”将心志凝聚为一,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灵去感应,不要用心灵去感应而要用气去感应。因此达列虚空的状态,就是“心斋”其二为“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忘掉了肢体的存在,摒弃了才智思辩,好像身心部不存在了,进而与“大道”融为一体。
连老头儿在这个晚上千里迢迢,特意品茶论“道”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隐约暗示其生活中所领悟到的“道”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这是因为“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锺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彻,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
总之,“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大概才是连老头儿想要告诉我的一切吧!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明白在这曲折文字后的东西。
但这并不重要。“所见即所道”——你看见花了,那它就是花;你看见欲望的深渊,那它就是翻涌不息的欲望之海洋。
我思故我在。
我不思了。那我还在吗?那个能暍拉撒的东西会是我吗?我不思我也不在,“我”呵,更应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存在,就像这花,它香,它有形状,若没了我,又有什么香,什么形状可言?我心便也就是世界。
这世界是面镜子,我心只是其中一面擦得比较干净点的镜子。镜子还有无数,各种形状,各种模样,它们并不会因为我心而有所改变。它们自在地存在,我看花儿所以花儿在,花儿看我所以我在,这很简单。不要以为我们能摘花而花儿不能摘我们,所以我们就比花儿高明。要知道,花儿开,花儿谢,或是被摘,都只是我心的虚幻。而在花心这面镜里,我心总是多么地可笑。
我想到这里,忽然感到巨大的明悟感穿透自己的全身,久已经沉寂未动的真气如潮水般涌遍全身各处,我的体内一片氤氲蒸腾,似乎与窗外、窗内的月色混搅为一体!
皓月在天,我仰承清辉,整个身心如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浸透浓浓亲情的生活呵!使我深深感受到贯穿人类古今的善良和无私的美德。这至情至善便是人类繁衍和进步的根本所在啊!它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使生命的爱人长明不熄。
我的脑中是超脱后的虚无!
而在“道”的境界中,我将永远不会孤独!
窗外月色依旧。
这是多么熟悉的月夜啊!在这许多年以来以及许多年以后,当我静下心来,在这云淡风清,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处时,心中总会升起一股酸楚的柔情。
天边那轮明月更圆更亮了……
这一天,将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离上海不远的无锡。
从长江三角洲的人文、地理布局分布来看,无锡街头熙来攘往的人群多一些儒雅,但是少一些活力,准确些来说,这是一座按部就班、相对平静的城市——它较少杭州的时髦、苏州的虚荣,以及上海的自我陶醉和锦绣繁华,基本上满足于夹杂在其他城市之间充当现代和古典的参照物。
即便如此,它也不可能对时代无动于衷,虽然在工业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炫耀,但在商业和旅游上却让其他城市不容小觑。到过这座城市的外地人有共同的惊讶,无锡市的餐饮业以及旅游业价格之高,远远超出了它的平均生活水平,酒店的消费更是比其他城市要昂贵上许多,没人能够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反正大酒店的生意始终不错,引得外地“姑娘”、“小姐”纷纷涌进无锡市,也使得人肉价格直线飙升,气得众寻花问柳的客人跳脚直骂。
人们试图从无锡市人脸上寻找那份游悠的平静是怎么来的,最有历史文化根据的结论是相传,商末陕西歧山周太王古公父(约西元前十二世纪)生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贤能,周太王欲立三子季历为主,以传其子姬昌,泰伯为成全父意,遂托为父采药治病,携弟仲雍,来到陕西吴山,建立“勾吴”氏族小国。不久太王病逝,泰伯与仲雍归赴治丧,丧毕仍回吴山。后为摆脱季节的纠缠,便与仲雍举族南迁,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锡东梅村镇一带)周国由季历执政,整饬国政,征伐戎狄,扩大领地,遭忌于商朝,被商暗害而死。王位便由其子姬昌(即周文王)继任。后文王薨,武王继位,遂有天下,史称泰伯为避免嫌疑,在梅里,“断发纹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即截短了头发,身上画了龙纹)(《吴越春秋》又有“三以天下让”连《论语。泰伯》篇都云:“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无锡人的老祖宗连天下都可让得,又有什么让不得的!所以,经年累月感染在“泰伯思想”中的无锡人不知不觉地自然会产生荣辱不惊的习惯,换另外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习惯少于服从的习惯,于是就可以结论为“乐天知命”、又有人说,这叫做“知足者常乐”或者叫做“不思进取”不过,平心而论,中国大陆上真正最为“不思进取”的城市这顶“桂冠”还要让北京来摘取,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优雅的宽容”这方面更是所有大小、各色城镇的老师,当然了,无锡市在这方面充其量也只不过足刚进校门的小学生而已,因此“蠢蠢欲动”的愿望还足难免有一点儿的,虽然周遭都是浩淼的湖光山色,但毕竟还是带了一点儿烟火之气。
“迪士卡赛车俱乐部”、“海角乐园水上世界”、“欢乐天地娱乐场”、以及“明湖大酒店”、“暨阳山庄”、“新梁溪大酒店”和“湖滨饭店”这些繁华的娱乐场所和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都可以看成这种“蠢蠢欲动”的成果。
每当街灯亮起来的时候。这些酒店、娱乐场所的门前就停满了各种品牌的轿车,普通市民早就学会了不再惊奇,大家都忙自己的日子,能有班可上、有勉强糊口的微薄月薪可领,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明湖大酒店”就座落于无锡太湖之滨,太湖七十二峰之一的后湾山之颠,居山望湖,与太湖绝佳处鼋头渚、三山岛隔水鼎足而立,堪称太湖山水风光组合中最为美丽的一个画面。其占地面积达十八公顷,曾被誉为中国“十大园林酒店”之一。
这座建于一九五几年的五星级大酒店,据说曾经接待过六十多位的外国国家元首,所以,酒店里面的服务以及硬体设备早已经达到了极致。酒店的拥有者对许多人来说相当神秘,据说大有来头,好像连那些整日脑满肠吧、耀武扬威的省市级的大小官员们对这里也相当客气和照顾。在中国,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官和商紧密结合、相互勾结,那些商家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湖大酒店”自营业以来,即便在号称政治清明的五、六十年代,也说得上是官商贵客如云。最主要的是,这里面一直话聚集了无锡市价码最高的女性“性从业者”这些高价码的风尘女人,绝大部分都有大专学历,更还有几名硕士学位拥有者,它们分别来自重庆、上海、北京、甚至有香港以及海外,当然了,其中也有本地的美女参与竞争。她们对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如狼似虎的官僚们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加上优良的硬体服务和酒店背后的神秘靠山,你无法想像这样一座“高级妓院”会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时候。
当然了,来这里的大部分“寻花”“雅客”是那些正在鼓吹“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一般老百姓和商人是没有这个消费能力,就算有,也一般不愿意花这份冤枉钱的。
上海市的官僚新贵单国荣来到“明湖大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九点了,他本来可以亮出自己的身分,得到打折消费的优惠,但单国荣不喜欢在这里出风头、他自认为想来低调,引人注目不是他希望的东西。他懂得钱的意义,但是,钱对于他只是一堆毫无疑义的废纸,虽然,就连上海市的那些下岗工人,其中都有很多人不得不缩衣节食地在满街拣拾烂白菜叶子吃,但钱对于他来说还是一堆废纸。有了这些大把大把、花花绿绿的花纸头儿,即便在哪儿都可以通行无阻、更何况一家小小的五星级酒店。
这一年多来,单国荣总是独来独往,他已经尝到了这种单打独斗的甜头,想干什么和想怎么干都用不着担心落到熟人和那些时刻虎视眈眈的有心人眼里。尤其,他更知道自己的心理不太好——只要有外人在场,他就没法子充分显示自己手中钞票的威力,潇洒起来。
单国荣最近心情不太好,总觉得要有麻烦上身,这只是个预感,而他的预感一向非常灵验,但是他无法判断出危险徽兆的来源,或许他的政敌要发动新的攻势了,他不担心如何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违法乱纪的事情,因为沉浮宦海多年,他深刻地了解:打倒某个人,并不是因为某个人曾经罪恶滔天,而是因为需要打倒他,然后,才出来的“罪恶滔天”在中国的这块政治土壤上面,连“莫须有”的罪名都可以杀人,何况不是圣人的普通人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不去触犯法律、搜刮民脂民膏,问题的关键是,主动出击,消灭自己的政敌。总之,在中国的官场上,有一句大家心照不宣的不成文规炬:用不着说到做到,但是一定要把官样文章说到。
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政敌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暗潮汹涌”既然无法判断,也就无法早作准备、化敌为明、转守为攻,只有消极地等待事情的发生,等待的无力感,让他这位习惯于操控别人生死、玩弄他人于掌上的“铁面强人”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好。最后,他想藉着这几日的工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这种地方“微服私访”、“临幸民女”也许会让他舒服些。——单国荣这是第四次来“明湖大酒店”他每一次来这里,都只有同一个目的:挥霍钱财、享受女人,然后,回到“衣冠楚楚”的官场,一边鼓吹自己的“为官清正”一边回味那些风尘女人的肉香,每当这时候,他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嘲笑那些蝼蚁百姓的任人宰割、和对自己盲目的顶礼膜拜……大概自己这样的“圣人”和“人民公仆”是最容易实践的吧,难怪,人人都要争着“削尖脑袋”挤进这种资源异常稀缺的“宝地”来,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好老爹!
单国荣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雍容大度“优雅”地感叹着,替那些阿谀奉承、精通“厚黑学”妄图捞取些许政治上好处的“无耻文人”感到不值和微微的“良心”不安,不过,他自我解释道,总会给这些在自己身上下了大本钱的无聊人几根骨头吃的!他们也不算是白忙一场,自己也算不得“吃人肉不吐骨头”单国荣一边沉浸在“深奥”的官场哲学思考之中,一边熟练着操作着方向盘,把自己的车子驶进了“明湖大酒店”倾斜的引车道。
车尚未停稳,身着白色制服的服务生就抢步飞奔着迎上来,眼明手快地帮他打开车门。单国荣摘下墨镜、装进风衣口袋里,步态潇洒地稳健走上台阶。服务生是一个身高一米七零左右的长发披肩的漂亮女郎,她带着单国荣进了电梯……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付出远远多于琴书和思滢,可是再次狂欢后,两女反而力不能支,很快就沉沉睡去,而我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身边女人慵懒的身体若绸缎般光滑、柔嫩。黏稠湿漉的欲望在蛇一般扭曲的床单上弥漫着情欲特有的味道。
房间里的一切在隐隐绰绰、蒙胧透洒的夜光中像是要飘浮起来。
我深深地叹口气,起身轻手轻脚摆脱正若两只八爪鱼一样缠绕着自己的两团雪腿粉股。身边的女人呢喃着,翻过身,又睡着了。没听清她想说什么,女人微微的酣梦中的喘息声与正在墙壁上滴滴答答响的钟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有着说不出来的味道。那感觉好似一根羽毛,轻轻挠着我的鼻子,有些痒。
我弯腰下了床。月光正从窗外一片片飞来,汇在一起又像是水在流淌。这个世界也许只在此时才会有点清澈。从床头摸起一卷卫生纸,横着撕开,抽出长长的一块,用手拿住,小心翼翼擦拭身上黏黏的液体。
擦完后,一扬手,把它扔出窗外。石头可以扔出很远,因为它有点重;而这团沾满爱液的废纸却因为太轻,所以只能是掉落于屋檐下。
我无声地笑了笑,没别的意思,只是好玩。深深吸了一口气,这就是生命?
有些滑稽。
清凉净爽的空气很好,从皮肤上滑过,总令人有着隐约的快感。我转过头,仔细打量着正在床上酣睡的两个女人的身体。女人们的身子很白,微微泛光,象两大团棉花。静静地看着,我恍若置身于一场巨大而又香甜的梦中……
窗外,明月高悬,夜色安静而清幽,只有乳白色的清冷月光倾泻下来,罩得整个大地升起一片撩人的氤氲。
我沉溺在这夜的神秘氛围中。我相信那亘古不变的清辉,一定会给予我更多的思索与启迪,使我悟到生命更深层的意义。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溪云,一双璧人……”
我认真地思索:生活是什么?
是精致的花还是糜烂的深渊?生存的焦虑,欲望的凶猛,灵魂的挣扎……它们渴望宣泄,它们也都很悲伤。
性是什么?爱又是什么?
“身”常让“心”糊涂,身体牵引着自己的心灵在物质的漩涡中蹒跚前行,总是无法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些什么。但有时夜里醒来,泪水总是莫名其妙地沾湿枕巾。什么时候才能听得见那像根羽毛般轻盈之心灵的呼喊?
想飞,飞到苍天的背后去。天空这个绝对的存在,亦将远去。飘然浮起,在没有微风与空气极大的虚无中,自在地飘浮,飘浮着的不再是血与肉,不再会是那具可憎、可恶的臭皮囊了啊。
冥冥脑海中一个形本无质的自己,从这苍茫大地上飘起,不着一力,勘破生命的本义,勘破生与死的谜。
飞起来,飞至九天之上。在那九天之外的混沌中领悟着宇宙。生生不息,不悲不喜。天不是天,人不是人,不奢求什么天人合一,不求什么本我的真如。佛本也是人,不过居于九天间。在九天上观佛,佛已臻下乘,禁什么欲,说什么岸,道什么苦,其实都是一闪念。只有这极大的混沌,才是生命之所以能来,且定要回去的地方。
“天道永存”所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是存在之根据。它是永恒的真、善、美;在认识论上,“道”是超越常规认识的目标;在价值观上,“道”是超凡脱俗的崇高境界;在本体论和宇宙论上,“道”是万物的始基和宇宙演变的依据和整体。
金岳霖《道论》曾经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
“得道”便是永恒,“得道”便是超越,“得道”便是生命常青。“道”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永恒的活力;而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只有“求道”、“修道”而后“得道”那么个体生命便会超出有限性而获得永生。当人经过修炼,主要是通过超越常规认识,而达到与“道”沟通甚至能与“道”一体化时,人就能在“得道”中达到永恒。如老子所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就是说,在人“得道”即“知常”以后,纵然身亡,其精神也会与“道”一起常存:永垂不朽,即所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故而“道可道,非常道”或者说,这是因为,“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的,一旦对强行对“道”作了明确的规定,“道”的本来面目就要被歪曲了。
“道在器中”“道不离器”“道”生成万物,又作为大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
换言之,普遍性的“道”寓于一切特殊事物之中,世界上没有脱离具体事物的“虚悬孤致之道”但道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不能靠感觉器官来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达,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我们只能够对“道”的各种表象,功能进行描绘,对它作隐喻式的表述,同时又处处运用它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所以,求道不能单凭感官目睹,关键还是要用心去领会和体验。人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悟来“知道”、“得道”、“体道”从而通达本质与真理之域。
中国传统的修炼方法强调在致虚守静、无思无虑的状态中,与天地之道相契合,通过直觉的方法获得对世界本质的体认。这一切,形成了重综合、重直觉的思维模式和致思途径,即用“致虚极,守静笃”和“清心寡欲”的一套神秘的、寻求顿悟的方法,去认识诸如“道”、“诚”一类难以用经验语言明确表述的范畴,认识心、性、人、天合一的哲理,体验“用中而后执偏”的“中庸之道”等等。
庄子曰:“体道之法,其一为“心斋”将心志凝聚为一,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灵去感应,不要用心灵去感应而要用气去感应。因此达列虚空的状态,就是“心斋”其二为“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忘掉了肢体的存在,摒弃了才智思辩,好像身心部不存在了,进而与“大道”融为一体。
连老头儿在这个晚上千里迢迢,特意品茶论“道”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隐约暗示其生活中所领悟到的“道”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这是因为“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锺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彻,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
总之,“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大概才是连老头儿想要告诉我的一切吧!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明白在这曲折文字后的东西。
但这并不重要。“所见即所道”——你看见花了,那它就是花;你看见欲望的深渊,那它就是翻涌不息的欲望之海洋。
我思故我在。
我不思了。那我还在吗?那个能暍拉撒的东西会是我吗?我不思我也不在,“我”呵,更应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存在,就像这花,它香,它有形状,若没了我,又有什么香,什么形状可言?我心便也就是世界。
这世界是面镜子,我心只是其中一面擦得比较干净点的镜子。镜子还有无数,各种形状,各种模样,它们并不会因为我心而有所改变。它们自在地存在,我看花儿所以花儿在,花儿看我所以我在,这很简单。不要以为我们能摘花而花儿不能摘我们,所以我们就比花儿高明。要知道,花儿开,花儿谢,或是被摘,都只是我心的虚幻。而在花心这面镜里,我心总是多么地可笑。
我想到这里,忽然感到巨大的明悟感穿透自己的全身,久已经沉寂未动的真气如潮水般涌遍全身各处,我的体内一片氤氲蒸腾,似乎与窗外、窗内的月色混搅为一体!
皓月在天,我仰承清辉,整个身心如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浸透浓浓亲情的生活呵!使我深深感受到贯穿人类古今的善良和无私的美德。这至情至善便是人类繁衍和进步的根本所在啊!它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使生命的爱人长明不熄。
我的脑中是超脱后的虚无!
而在“道”的境界中,我将永远不会孤独!
窗外月色依旧。
这是多么熟悉的月夜啊!在这许多年以来以及许多年以后,当我静下心来,在这云淡风清,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处时,心中总会升起一股酸楚的柔情。
天边那轮明月更圆更亮了……
这一天,将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离上海不远的无锡。
从长江三角洲的人文、地理布局分布来看,无锡街头熙来攘往的人群多一些儒雅,但是少一些活力,准确些来说,这是一座按部就班、相对平静的城市——它较少杭州的时髦、苏州的虚荣,以及上海的自我陶醉和锦绣繁华,基本上满足于夹杂在其他城市之间充当现代和古典的参照物。
即便如此,它也不可能对时代无动于衷,虽然在工业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炫耀,但在商业和旅游上却让其他城市不容小觑。到过这座城市的外地人有共同的惊讶,无锡市的餐饮业以及旅游业价格之高,远远超出了它的平均生活水平,酒店的消费更是比其他城市要昂贵上许多,没人能够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反正大酒店的生意始终不错,引得外地“姑娘”、“小姐”纷纷涌进无锡市,也使得人肉价格直线飙升,气得众寻花问柳的客人跳脚直骂。
人们试图从无锡市人脸上寻找那份游悠的平静是怎么来的,最有历史文化根据的结论是相传,商末陕西歧山周太王古公父(约西元前十二世纪)生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贤能,周太王欲立三子季历为主,以传其子姬昌,泰伯为成全父意,遂托为父采药治病,携弟仲雍,来到陕西吴山,建立“勾吴”氏族小国。不久太王病逝,泰伯与仲雍归赴治丧,丧毕仍回吴山。后为摆脱季节的纠缠,便与仲雍举族南迁,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锡东梅村镇一带)周国由季历执政,整饬国政,征伐戎狄,扩大领地,遭忌于商朝,被商暗害而死。王位便由其子姬昌(即周文王)继任。后文王薨,武王继位,遂有天下,史称泰伯为避免嫌疑,在梅里,“断发纹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即截短了头发,身上画了龙纹)(《吴越春秋》又有“三以天下让”连《论语。泰伯》篇都云:“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无锡人的老祖宗连天下都可让得,又有什么让不得的!所以,经年累月感染在“泰伯思想”中的无锡人不知不觉地自然会产生荣辱不惊的习惯,换另外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习惯少于服从的习惯,于是就可以结论为“乐天知命”、又有人说,这叫做“知足者常乐”或者叫做“不思进取”不过,平心而论,中国大陆上真正最为“不思进取”的城市这顶“桂冠”还要让北京来摘取,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优雅的宽容”这方面更是所有大小、各色城镇的老师,当然了,无锡市在这方面充其量也只不过足刚进校门的小学生而已,因此“蠢蠢欲动”的愿望还足难免有一点儿的,虽然周遭都是浩淼的湖光山色,但毕竟还是带了一点儿烟火之气。
“迪士卡赛车俱乐部”、“海角乐园水上世界”、“欢乐天地娱乐场”、以及“明湖大酒店”、“暨阳山庄”、“新梁溪大酒店”和“湖滨饭店”这些繁华的娱乐场所和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都可以看成这种“蠢蠢欲动”的成果。
每当街灯亮起来的时候。这些酒店、娱乐场所的门前就停满了各种品牌的轿车,普通市民早就学会了不再惊奇,大家都忙自己的日子,能有班可上、有勉强糊口的微薄月薪可领,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明湖大酒店”就座落于无锡太湖之滨,太湖七十二峰之一的后湾山之颠,居山望湖,与太湖绝佳处鼋头渚、三山岛隔水鼎足而立,堪称太湖山水风光组合中最为美丽的一个画面。其占地面积达十八公顷,曾被誉为中国“十大园林酒店”之一。
这座建于一九五几年的五星级大酒店,据说曾经接待过六十多位的外国国家元首,所以,酒店里面的服务以及硬体设备早已经达到了极致。酒店的拥有者对许多人来说相当神秘,据说大有来头,好像连那些整日脑满肠吧、耀武扬威的省市级的大小官员们对这里也相当客气和照顾。在中国,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官和商紧密结合、相互勾结,那些商家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湖大酒店”自营业以来,即便在号称政治清明的五、六十年代,也说得上是官商贵客如云。最主要的是,这里面一直话聚集了无锡市价码最高的女性“性从业者”这些高价码的风尘女人,绝大部分都有大专学历,更还有几名硕士学位拥有者,它们分别来自重庆、上海、北京、甚至有香港以及海外,当然了,其中也有本地的美女参与竞争。她们对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如狼似虎的官僚们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加上优良的硬体服务和酒店背后的神秘靠山,你无法想像这样一座“高级妓院”会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时候。
当然了,来这里的大部分“寻花”“雅客”是那些正在鼓吹“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一般老百姓和商人是没有这个消费能力,就算有,也一般不愿意花这份冤枉钱的。
上海市的官僚新贵单国荣来到“明湖大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九点了,他本来可以亮出自己的身分,得到打折消费的优惠,但单国荣不喜欢在这里出风头、他自认为想来低调,引人注目不是他希望的东西。他懂得钱的意义,但是,钱对于他只是一堆毫无疑义的废纸,虽然,就连上海市的那些下岗工人,其中都有很多人不得不缩衣节食地在满街拣拾烂白菜叶子吃,但钱对于他来说还是一堆废纸。有了这些大把大把、花花绿绿的花纸头儿,即便在哪儿都可以通行无阻、更何况一家小小的五星级酒店。
这一年多来,单国荣总是独来独往,他已经尝到了这种单打独斗的甜头,想干什么和想怎么干都用不着担心落到熟人和那些时刻虎视眈眈的有心人眼里。尤其,他更知道自己的心理不太好——只要有外人在场,他就没法子充分显示自己手中钞票的威力,潇洒起来。
单国荣最近心情不太好,总觉得要有麻烦上身,这只是个预感,而他的预感一向非常灵验,但是他无法判断出危险徽兆的来源,或许他的政敌要发动新的攻势了,他不担心如何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违法乱纪的事情,因为沉浮宦海多年,他深刻地了解:打倒某个人,并不是因为某个人曾经罪恶滔天,而是因为需要打倒他,然后,才出来的“罪恶滔天”在中国的这块政治土壤上面,连“莫须有”的罪名都可以杀人,何况不是圣人的普通人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不去触犯法律、搜刮民脂民膏,问题的关键是,主动出击,消灭自己的政敌。总之,在中国的官场上,有一句大家心照不宣的不成文规炬:用不着说到做到,但是一定要把官样文章说到。
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政敌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暗潮汹涌”既然无法判断,也就无法早作准备、化敌为明、转守为攻,只有消极地等待事情的发生,等待的无力感,让他这位习惯于操控别人生死、玩弄他人于掌上的“铁面强人”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好。最后,他想藉着这几日的工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这种地方“微服私访”、“临幸民女”也许会让他舒服些。——单国荣这是第四次来“明湖大酒店”他每一次来这里,都只有同一个目的:挥霍钱财、享受女人,然后,回到“衣冠楚楚”的官场,一边鼓吹自己的“为官清正”一边回味那些风尘女人的肉香,每当这时候,他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嘲笑那些蝼蚁百姓的任人宰割、和对自己盲目的顶礼膜拜……大概自己这样的“圣人”和“人民公仆”是最容易实践的吧,难怪,人人都要争着“削尖脑袋”挤进这种资源异常稀缺的“宝地”来,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好老爹!
单国荣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雍容大度“优雅”地感叹着,替那些阿谀奉承、精通“厚黑学”妄图捞取些许政治上好处的“无耻文人”感到不值和微微的“良心”不安,不过,他自我解释道,总会给这些在自己身上下了大本钱的无聊人几根骨头吃的!他们也不算是白忙一场,自己也算不得“吃人肉不吐骨头”单国荣一边沉浸在“深奥”的官场哲学思考之中,一边熟练着操作着方向盘,把自己的车子驶进了“明湖大酒店”倾斜的引车道。
车尚未停稳,身着白色制服的服务生就抢步飞奔着迎上来,眼明手快地帮他打开车门。单国荣摘下墨镜、装进风衣口袋里,步态潇洒地稳健走上台阶。服务生是一个身高一米七零左右的长发披肩的漂亮女郎,她带着单国荣进了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