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朝中针锋激辩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场暗藏锋芒的试探就此告一段落,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两件事:其一,旦平要请辞户部尚书,此时虽然和皇上、太后通气,但最后明面上还是要在朝堂上来做的,以示公正公开。
其二,户部尚书一职兹事体大,即便是皇上和太后达成了统一意见,在百官云集的朝堂,迫于情势也不一定能通过。
所以这场谈话最多不过是试探。而三人又棋逢对手,在旦平两人都夸,没有明显偏向的情况下,最终不了了之。
当晚,南宫玥回到就寝的鸾凤殿内,贾仁不怀好意的笑道:“旦平这老东西终于有了今天。”
南宫玥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一副小人嘴脸。”
贾仁将她故作娇嗔的神态看得明白,嘿嘿笑道:“要我说,这户部早该换人了。像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你说是不是,玥儿?”
南宫玥对他一番半推半就,两人终于翻云覆雨。
在送走韩泉后,姬燮由内监和宫女服侍沐浴更衣,用过早膳后乘天子步辇前往朝阳宫。
大殿内,百官早已文武恭列两旁静候,但比平常又多了一些窃窃私语和眼神的交换——深谙朝局的明眼人都知道,今日议政表面上是周登第一案,实际上要害还是在于旦平的户部。
暴风雨前的平静。
一场血雨腥风就快要来了。
随着姬公公两声高亮的“皇上驾到”,“太后驾到”,百官躬身行礼:“参见陛下、太后。”
“众爱卿平身。”姬燮缓声说道:“想必爱卿们昨日都有听闻,前阵子行刺朕的刺客在天牢自尽了。”
殿内一片哗然,很多低职级的官员此刻才知道,故而面面相觑。
姬燮抬手示意安静,道:“此事事发突然,卿等一起议议。”
一个名为鲁铁的御史率先站了出来,躬身向姬燮行礼,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前方荣亲王姬秀的背影,朗声道:“陛下,太后,微臣以为刺上一事兹事体大,必须严厉追责,以显天威。那周登第已然招供是魏国细作,故而微臣认为应立即向魏国下达国书,讨伐逆贼!”
他的声音回荡在殿内,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这时,在文臣最前方之一的礼部尚书杜渐出列,欠身向姬燮行礼后,慢声道:“臣以为周登第一案仍有疑点,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被心怀不轨之人钻了空子。”
“不知杜大人口中的疑点为何?”鲁铁阴阳怪气说道:“我可听说这周登第是受不了酷刑才终于招的供,难道有假不成?”
他的咄咄逼人对杜渐毫无影响,杜渐略微侧身回头睨了他一眼,道:“难道鲁大人不知道苦肉计?你又是否有把握排除其他可能,比如这周登第是齐国探子?”
“你……”鲁铁被激得气血上涌,但又无可反驳。
“杜大人,”杜渐身后一排的工部尚书贾仁出列,道:“你这般维护那周姓贼人,可是为何?”
谁也听得出来贾仁语中带刺,杜渐冷哼一声,道:“我只不过据实所奏,哪里有半分维护?还望贾大人明示,不要含血喷人。”
贾仁心知自己不占理,但仍想反驳,刚要说话,龙椅上传来姬燮的声音:“好了众位爱卿,不必吵了。你们说的朕以为都有道理,刺客周登第虽然招供,但供词内的相关细节许多都无法查实,确实不无捏造的可能。若此时向魏国下战书,恐会入了别人圈套。杜大人,你看如何处理是好?”
杜渐拱手一礼,正声道:“臣以为此事关乎天家颜面,故而国书仍要下至魏国。至于国书的内容需要仔细斟酌,将周登第刺上之情据实陈述,并且写明他‘自称’是魏国细作,而后将之递交魏国,并且昭告天下。我等可作壁上观,静观其变。”
姬燮沉吟一声,抚掌叹道:“杜大人高见,朕实为叹服,就依杜大人的意见,此事交由礼部办理,务必得体而又得利。众卿以为如何?”他在“得利”二字上加重了几分语气,暗示杜渐。
杜渐当然听得明白,可以借由这个机会,向楚国国人以及天下展示楚国明辨是非,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形象,进而笼络天下人心。而在天下人格外情绪化的心中,魏国此次无论如何都是理亏,即便是其极力否认派人行刺楚国皇上,也难免让其落得个失民心的苦果,还只能打掉牙自己往下咽,即便有苦也说不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心这东西,真是危险而又微妙。杜渐这一招看似寻常,实则为上上之策,不仅化一场可能是蓄意的阴谋于无形,更重要的是借之潜移默化影响了天下人心多向楚国倾向几分,而又多背离魏国几分。
文臣之首吏部尚书赵忠带头高声道:“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百官跟着他的节奏一齐附议。
杜渐朗声道:“陛下圣明,臣定不负所托。”
在气氛逐渐缓和之时,贾仁冷不丁说道:“即便是如此,周登第行刺之事本身还要追责,谁也躲不过。”
众臣子们互相交换眼色,心知好戏开始了。
“陛下,”贾仁眼中不无轻蔑之色,道:“此事毕竟关乎皇家颜面,不能轻易这么了了。相关人等玄甲军、内宫、户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户部”二字上刻意加重。
其实玄甲军和内宫的守卫在刚出事时就已经惩戒,现在剩下的正是户部。
以荣亲王姬秀为首的众人唇角都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丝阴笑。
不等皇帝姬燮说话,户部尚书旦平出列,躬身向姬燮行了个大礼,道:“老臣知罪,请陛下革去臣户部尚书一职。”
贾仁进一步紧逼:“旦大人说话好生轻巧。这么大的事让你革职就算完了?你兵部是武试主考,难道就没有责任?这些年你私营户部,从中偷偷给了兵部多少好处?这样就算了?”
旦平面不改色,看都不看贾仁一眼。
兵部侍郎查良辉忍不住这口恶气,出列厉声道:“贾大人说话还要讲真凭实据,我素闻京中有善跳梁者,今日见贾大人好似技艺更高一筹!”
“你!”贾仁被急红了眼,现下模样真像一条气急败坏的狗,见谁都想咬一口,怒道:“查良辉,你算个什么东西,这里有你说话的份?”
查良辉冷笑道:“先圣云:夏虫不可语冰。在贾大人眼中我不过是夏日蝉虫,贾大人真知灼见,自然不必和我多言冬日之极寒,我也听不懂呀。”他话中虽然说自己是夏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其实是暗骂贾仁才是真没有见识,还妄自尊大的夜郎。
“哼,你倒是有些自知之明。”贾仁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忍气见招拆招。
龙椅上的姬燮心里一阵暗笑,表面依旧保持平和,道:“旦大人从先帝时就一直是朝中重臣,现在更是朕之股肱。况且刺客一事责不在你,朕自会处置相关户籍核查人等。”
“陛下!”旦平去意已决的说道:“臣这些年执掌户部,多有疏漏,深感有负圣恩,还请陛下容臣所请!”
“还请旦大人三思,请陛下三思!”百官中有许多声音异口同声挽留旦平道。其中有部分是旦平的心腹,有些是一心为朝局的直臣,当然也有些只不过做做样子的墙头草,更有些故意推波助澜的反对势力,欲抑先扬。
姬燮叹了口气,道:“旦大人……”
“请陛下容臣所请!”旦平拱手行礼,果决的重复道。
“只是这户部没有你的执掌,让朕实在寝食难安!还请旦大人不要辞让。”姬燮神情显得十分为难。
“陛下且放心。”旦平平静说道:“老臣自知年迈而又才具不足,愿让贤佼佼后辈。方今户部二位侍郎早已成长起来,能够独挡一面,可代老臣之位。”
“哦?”姬燮明知故问道:“那依旦大人之意,他们之中谁更能担此重任?”
旦平将戚羲之和周兆二人的性格禀赋,行事风格以及过去办差的功过都一一陈述后,缓声道:“臣以为二人各有所长,还请陛下和太后圣明定夺。”
姬燮转头看向太后南宫玥,道:“母后您如何看?”
垂帘后传来南宫玥柔和的声音:“陛下亲政已久,还请陛下圣断。”
姬燮沉吟一声,看向台下,道:“此事关系重大,众卿意见如何?”
百官又是一阵面面相觑,谁也不想在此时做出头之鸟。
“陛下,”刚才一直在后排默默观察的韩泉终于出列,凛然道:“臣请奏。”
姬燮听到是韩泉的声音,不禁面露喜色,笑道:“韩卿请讲。”
韩泉不卑不吭说道:“听方才旦大人所言,戚大人和周大人二位大人都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微臣以为,不如请二位大人在殿上谈谈自己的理政主张,再由陛下和太后圣断。”
这一场暗藏锋芒的试探就此告一段落,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两件事:其一,旦平要请辞户部尚书,此时虽然和皇上、太后通气,但最后明面上还是要在朝堂上来做的,以示公正公开。
其二,户部尚书一职兹事体大,即便是皇上和太后达成了统一意见,在百官云集的朝堂,迫于情势也不一定能通过。
所以这场谈话最多不过是试探。而三人又棋逢对手,在旦平两人都夸,没有明显偏向的情况下,最终不了了之。
当晚,南宫玥回到就寝的鸾凤殿内,贾仁不怀好意的笑道:“旦平这老东西终于有了今天。”
南宫玥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一副小人嘴脸。”
贾仁将她故作娇嗔的神态看得明白,嘿嘿笑道:“要我说,这户部早该换人了。像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你说是不是,玥儿?”
南宫玥对他一番半推半就,两人终于翻云覆雨。
在送走韩泉后,姬燮由内监和宫女服侍沐浴更衣,用过早膳后乘天子步辇前往朝阳宫。
大殿内,百官早已文武恭列两旁静候,但比平常又多了一些窃窃私语和眼神的交换——深谙朝局的明眼人都知道,今日议政表面上是周登第一案,实际上要害还是在于旦平的户部。
暴风雨前的平静。
一场血雨腥风就快要来了。
随着姬公公两声高亮的“皇上驾到”,“太后驾到”,百官躬身行礼:“参见陛下、太后。”
“众爱卿平身。”姬燮缓声说道:“想必爱卿们昨日都有听闻,前阵子行刺朕的刺客在天牢自尽了。”
殿内一片哗然,很多低职级的官员此刻才知道,故而面面相觑。
姬燮抬手示意安静,道:“此事事发突然,卿等一起议议。”
一个名为鲁铁的御史率先站了出来,躬身向姬燮行礼,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前方荣亲王姬秀的背影,朗声道:“陛下,太后,微臣以为刺上一事兹事体大,必须严厉追责,以显天威。那周登第已然招供是魏国细作,故而微臣认为应立即向魏国下达国书,讨伐逆贼!”
他的声音回荡在殿内,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这时,在文臣最前方之一的礼部尚书杜渐出列,欠身向姬燮行礼后,慢声道:“臣以为周登第一案仍有疑点,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被心怀不轨之人钻了空子。”
“不知杜大人口中的疑点为何?”鲁铁阴阳怪气说道:“我可听说这周登第是受不了酷刑才终于招的供,难道有假不成?”
他的咄咄逼人对杜渐毫无影响,杜渐略微侧身回头睨了他一眼,道:“难道鲁大人不知道苦肉计?你又是否有把握排除其他可能,比如这周登第是齐国探子?”
“你……”鲁铁被激得气血上涌,但又无可反驳。
“杜大人,”杜渐身后一排的工部尚书贾仁出列,道:“你这般维护那周姓贼人,可是为何?”
谁也听得出来贾仁语中带刺,杜渐冷哼一声,道:“我只不过据实所奏,哪里有半分维护?还望贾大人明示,不要含血喷人。”
贾仁心知自己不占理,但仍想反驳,刚要说话,龙椅上传来姬燮的声音:“好了众位爱卿,不必吵了。你们说的朕以为都有道理,刺客周登第虽然招供,但供词内的相关细节许多都无法查实,确实不无捏造的可能。若此时向魏国下战书,恐会入了别人圈套。杜大人,你看如何处理是好?”
杜渐拱手一礼,正声道:“臣以为此事关乎天家颜面,故而国书仍要下至魏国。至于国书的内容需要仔细斟酌,将周登第刺上之情据实陈述,并且写明他‘自称’是魏国细作,而后将之递交魏国,并且昭告天下。我等可作壁上观,静观其变。”
姬燮沉吟一声,抚掌叹道:“杜大人高见,朕实为叹服,就依杜大人的意见,此事交由礼部办理,务必得体而又得利。众卿以为如何?”他在“得利”二字上加重了几分语气,暗示杜渐。
杜渐当然听得明白,可以借由这个机会,向楚国国人以及天下展示楚国明辨是非,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形象,进而笼络天下人心。而在天下人格外情绪化的心中,魏国此次无论如何都是理亏,即便是其极力否认派人行刺楚国皇上,也难免让其落得个失民心的苦果,还只能打掉牙自己往下咽,即便有苦也说不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心这东西,真是危险而又微妙。杜渐这一招看似寻常,实则为上上之策,不仅化一场可能是蓄意的阴谋于无形,更重要的是借之潜移默化影响了天下人心多向楚国倾向几分,而又多背离魏国几分。
文臣之首吏部尚书赵忠带头高声道:“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百官跟着他的节奏一齐附议。
杜渐朗声道:“陛下圣明,臣定不负所托。”
在气氛逐渐缓和之时,贾仁冷不丁说道:“即便是如此,周登第行刺之事本身还要追责,谁也躲不过。”
众臣子们互相交换眼色,心知好戏开始了。
“陛下,”贾仁眼中不无轻蔑之色,道:“此事毕竟关乎皇家颜面,不能轻易这么了了。相关人等玄甲军、内宫、户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户部”二字上刻意加重。
其实玄甲军和内宫的守卫在刚出事时就已经惩戒,现在剩下的正是户部。
以荣亲王姬秀为首的众人唇角都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丝阴笑。
不等皇帝姬燮说话,户部尚书旦平出列,躬身向姬燮行了个大礼,道:“老臣知罪,请陛下革去臣户部尚书一职。”
贾仁进一步紧逼:“旦大人说话好生轻巧。这么大的事让你革职就算完了?你兵部是武试主考,难道就没有责任?这些年你私营户部,从中偷偷给了兵部多少好处?这样就算了?”
旦平面不改色,看都不看贾仁一眼。
兵部侍郎查良辉忍不住这口恶气,出列厉声道:“贾大人说话还要讲真凭实据,我素闻京中有善跳梁者,今日见贾大人好似技艺更高一筹!”
“你!”贾仁被急红了眼,现下模样真像一条气急败坏的狗,见谁都想咬一口,怒道:“查良辉,你算个什么东西,这里有你说话的份?”
查良辉冷笑道:“先圣云:夏虫不可语冰。在贾大人眼中我不过是夏日蝉虫,贾大人真知灼见,自然不必和我多言冬日之极寒,我也听不懂呀。”他话中虽然说自己是夏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其实是暗骂贾仁才是真没有见识,还妄自尊大的夜郎。
“哼,你倒是有些自知之明。”贾仁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忍气见招拆招。
龙椅上的姬燮心里一阵暗笑,表面依旧保持平和,道:“旦大人从先帝时就一直是朝中重臣,现在更是朕之股肱。况且刺客一事责不在你,朕自会处置相关户籍核查人等。”
“陛下!”旦平去意已决的说道:“臣这些年执掌户部,多有疏漏,深感有负圣恩,还请陛下容臣所请!”
“还请旦大人三思,请陛下三思!”百官中有许多声音异口同声挽留旦平道。其中有部分是旦平的心腹,有些是一心为朝局的直臣,当然也有些只不过做做样子的墙头草,更有些故意推波助澜的反对势力,欲抑先扬。
姬燮叹了口气,道:“旦大人……”
“请陛下容臣所请!”旦平拱手行礼,果决的重复道。
“只是这户部没有你的执掌,让朕实在寝食难安!还请旦大人不要辞让。”姬燮神情显得十分为难。
“陛下且放心。”旦平平静说道:“老臣自知年迈而又才具不足,愿让贤佼佼后辈。方今户部二位侍郎早已成长起来,能够独挡一面,可代老臣之位。”
“哦?”姬燮明知故问道:“那依旦大人之意,他们之中谁更能担此重任?”
旦平将戚羲之和周兆二人的性格禀赋,行事风格以及过去办差的功过都一一陈述后,缓声道:“臣以为二人各有所长,还请陛下和太后圣明定夺。”
姬燮转头看向太后南宫玥,道:“母后您如何看?”
垂帘后传来南宫玥柔和的声音:“陛下亲政已久,还请陛下圣断。”
姬燮沉吟一声,看向台下,道:“此事关系重大,众卿意见如何?”
百官又是一阵面面相觑,谁也不想在此时做出头之鸟。
“陛下,”刚才一直在后排默默观察的韩泉终于出列,凛然道:“臣请奏。”
姬燮听到是韩泉的声音,不禁面露喜色,笑道:“韩卿请讲。”
韩泉不卑不吭说道:“听方才旦大人所言,戚大人和周大人二位大人都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微臣以为,不如请二位大人在殿上谈谈自己的理政主张,再由陛下和太后圣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