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收拾残局做准备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平安打算先听听有泰的说法。
老实说,这件事上他对有泰有点儿失望。但是再转念想想,一直以来都是他在推着有泰往前走,并没有问过有泰自己的意思。或许有泰本身就不太适合做这些,所以没达到自己的期望,也情有可原。
所以平安还是先决定先听听他的意见,再决定怎么处理这件事。
加入有泰自己的确也不愿意做这些事,那么平安不会再强求他。毕竟之前是他考虑不周,疑心想要将有泰推上来,却没有考虑过他的意愿,也没有想过合不合适。
这也是因为平安来到大楚之后,但凡是想做的事情,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所以有些考虑不周。
而仔细想想的话,他做的其他事,都是自己定下方向和计划,然后交给那些有经验的人来做。尤其是其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模式可以遵循了,他只要将这个具体模式制定出来,让别人照着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有泰不一样。
他本来也只是个普通人,但凡足够聪明伶俐,也不会再混堂司一做就是十多年。
如果不是认识平安,那么他会一直在那里做下去,直到年老体衰,无法坚持。到那时候他可能会离开皇宫,回到家乡。如果侄子们有心,晚年还有点儿盼头,若是没有,那就只能凄凉结束
。
这是绝大多数太监最后的归宿。似王立心那样,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御前大总管的位置上风风光光的退下来,手里有钱有人,住着大宅子安享晚年的,毕竟是少数。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平安才会在跟有泰成为朋友之后,想要推他一把,免得最后落到那样凄凉的结局。
——这个世道总是这样,老实规矩的人,过得总是不如其他人好,而这种人实际上却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平安心里有点儿理想主义的念头:他还不能够改变这个世道,只能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能改变一个算一个。
当然,决定要培养有泰的时候,平安未必没有私心。因为有泰老实,做事情也规矩,所以是十分信得过的。跟自己的关系又好,像弓箭厂这样的地方交给他,平安也能够放心。
并且当时平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勾心斗角的事有泰的确不擅长。所以在弓箭厂管理这些技术工人,应该问题不大。谁能想到厂子还没建起来,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塞了人过来呢?
本来是彼此双赢的事,不过现在看来,却有些让人为难。
有泰原本在工厂里,听说平安回来了,才急急忙忙的来见他。看见平安之后,便挠着头憨厚一笑,“平安,你回来了?没什么事吧?听说仗打得可凶!”
第一句问的就是他的安危,平安心底对他的那点儿气,就像是大太阳底下的冰块,刺溜一下就融化了。他也对有泰笑了笑,“我没事,一根头发都没少。倒是你,弓箭厂李怎么样?”
这句话已经是相当明显的暗示了,但有泰却似乎根本没有听懂,仍旧笑呵呵的说,“厂里也一切都好,这几个月你虽然不在,但做出来的弓箭数量却一点没有少。”
“这个我知道。”平安点头道,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就会运到前线,不管给谁用,都要在信州周转一番,平安自然能够听到消息。而且他在那边时,也经常听人赞许,说是最近的弓箭趁手了许多。
但他要问的不是这个,见有泰还不明白,他索性直接问,“我让你管着厂子,没有什么困难吗?你跟孙德相处得怎么样?”
有泰这才恍然,“这个啊,没有困难,大家都很喜欢这里。至于孙德,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他的确很厉害,厂子里的杂事交给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我听说工匠们都更加服气他,是这样吗?”平安听着有泰的说法,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问题所在,忍不住问。
说到这个话题,有泰就抬手挠了挠头,大概他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事儿,只好说,“平安你跟我一起去厂子里看看就知道了。”
平安也有些好奇。从老工匠们的说法来看,分明是孙德将人心都收拢过来了,有泰却只会埋头在车间里干活儿,跟普通的工匠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子怎么能服众?大家自然难免担心。可是看样子,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子的?
跟着有泰来到车间里,平安发现,几乎没有个人有泰都能够叫得出来名字。
要知道弓箭厂可是有四五百号人啊!想当年平安上大学的时候,专业基础课是大课,三个班一起在大教室里上,加起来也不过一百来人。饶是如此,一起上了两年的课,平安也没有将这些同学都认全了。
这个发现让平安觉得,有泰身上或许的确有一点管理者的潜力的
。虽然,他使用的方式可能跟自己所设想的并不一样。
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一直施恩拉拢才能够做管理者。平安看到有泰跟工匠们相处的画面,就多少有点儿明白他采取的方式了,那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有泰本来就是性情比较憨直,不怎么会说话的性格,要他像孙德或者平安这样侃侃而谈,用言语鼓动大家,收拢人心,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他却能够沉得下心去,跟这些普通工匠们朝夕相处。所以工匠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他最清楚。
要说哪一种方式好,平安也不好判断。但是眼前这个情况,哪天要是有泰跟孙德生出矛盾的话,平安觉得,绝大部分工匠,恐怕还是会偏向他们的“自己人”有泰的。
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想到这里,平安的心就定下来了。
果然一路走过去,平安跟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平安注意到,时不时还有人过来问平安人什么时候到,平安立刻笑眯眯的说快了,然后对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拍拍有泰的肩,才回去工作。
平安疑惑的看过去,有泰便解释道,“之前平安你不是说过,今年开春了,会派人去接了他们的家小过来吗?所以从过了年,就一直有人在打探这件事,问什么时候去接人。我想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上月便跟知州大人借了一百人马,去万州接人了。算算时间,恐怕再过几日也该到了。”
这个消息令平安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有泰竟然连这种事情都安排好了!
在收拢人心上面,他做得也不比孙德差嘛!同样是施恩惠,但是孙德的做法无非是语言鼓动,小利收买,可有泰却从人心入手,谁能胜出,是显而易见的事。
“我已经看明白了。咱们先回去吧。”平安说。
等回到了房间里,他才十分高兴的道,“你将弓箭厂打理得很好。”
有泰有些赧然的挠了挠头,“我也只是瞎琢磨罢了。”
“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平安问出了自己最好奇的部分。如果真的是有泰自己无师自通想到的,那说不准这家伙还是个人才。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呆到深处天然黑?
好在有泰并没有这么妖孽,他还是平安认识的那个老实人。他憨笑着说,“不是我自己想的,是徐先生指点我。”
“我师父?”平安这回真的惊讶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你们去抚宁县之前。他让我帮他打了一张面具,就教了我一些东西,说是给我的辛苦费。”有泰说。
原来如此。平安记得的确是有这么回事,当时他正忙着准备从这场战争里弄点儿什么好处,并没有顾得上弓箭厂的管理,也不知道徐文美和有泰居然私底下有了这些联络。
不过平安更好奇自家师父究竟说了什么话,居然点石成金,让有泰这块木头也开了窍。
对着有泰,他也不客气——客气了有泰可能根本听不懂——直接问,“师父跟你说了什么?”
“徐先生说,你可能要走了,弓箭厂要给我管
。管不好的话,你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有泰说,“他又教我,要管好下头的人,那就把自己当成他们就行了。”
平安眨了眨眼,“就这么简单?”
有泰疑惑的看着他,用眼神表达了“你觉得还有什么”这个意思,让平安觉得自己受到了蔑视,而且还是智商上的。
他只能安慰自己,也许徐文美的脑洞就是刚好能够跟有泰合得上,自己就是太聪明了才不能理解。于是不耻下问,“所以呢?”
“所以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匠,跟他们同吃同住,听他们说的话,看看他们想要啥。”有泰说,“不过这样一来,很多事我都顾不上,只能让孙德去做了。”
敢情还是他主动退让的。
不过……平安撑着下巴想了想,觉得也许有泰跟孙德这个组合正好合适也说不定?
孙德虽说也有点儿小心思,但没有用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也没有使用阴谋诡计,而是很直接的摆出□□的架势来。与此同时,很明显他是打算接手弓箭厂,并不打算把它弄得乌烟瘴气。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忌惮,让他跟有泰共同管理,还能形成一个平衡。而且这段时间自己不在,弓箭厂运行良好,也说明这种做法是有效果的。
唯一可虑的就是,孙德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平安不会允许别人把手伸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摘桃子,弓箭厂对于以后自己要做的事情,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平安绝不会拱手相让。
不过,平安其实怀疑他是皇帝的人。
之前跟他一起来的四个人里,一定有一个是皇帝的人。之前已经有两个人被赶走了,一个是五皇子的人,一个是内侍省的人。现在就剩下齐鸣和孙德。小全是赵璇的人,所以他应该不会再派别人过来,毕竟赵璇并没有那么重视这个弓箭厂。
剩下的两个人里,一个是不知道谁派过来的探子,另一个是皇帝的人。
相较于明明长袖善舞,却从始至终按捺着不动的齐鸣,平安举得孙德更像是皇帝的人。就因为有这个后台,所以他才有底气插手弓箭厂的事,而且是一定要成功的,但又绝不会做对弓箭厂有害的事。
当然了,严格说起来,虽说是皇帝的人,但很可能只是张东远甚至下面的人派过来打探消息的,因为这样的小事,不可能等皇帝吩咐了才有所动作。事实上对方应该算得上没有恶意,只要平安不干坏事,他也就只是看着这里而已。
平安目前虽然秘密很多,但是的确还没有见不得人的,所以留下他也未尝不可。让有泰跟着学一学,将来才能够独当一面。
这件事要确认也简单,之前平安已经拜托钱成替自己给王从义带了一封信,让他试探一下。这件事没有经过皇帝那里,只是下面的人自己的主意的话,要打探到是很简单的。
想到这里,平安便先让有泰回去了,自己则打算明日进城去见一下钱成,将最近几个月的消息都看一看,免得有什么遗漏之处。
接下来的几天平安很忙。
一来是要将俘虏们都安顿下去,二来要见各种各样的人,弓箭厂里管事的几个人要挨个见一见,那些经验老道的工匠们这几个月又弄出了一些新东西,需要他去看看,试验一番
。钱成那边要见,刘家也传来消息,探听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好上门拜访。算算时间,折扇的生意说不准已经开始做起来了。
连秦州知州都特意派人来请他过去一叙。
反正都是推不开的事情,每天忙得团团转。如是半月之后,总算将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尤其是俘虏那里,实在是事情繁杂。
这半个月里,工匠们的家人,也已经从万州接回来了。为这个,平安还专门抽出了一天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开了个联谊会,主要内容是大家忆苦思甜,畅想未来,提高大家对弓箭厂的认同和维护。当然,平安只是从旁引导,具体工作都交给了平安去做。
这些家属们过来之后,折扇厂也可以正式开工了。
工匠们虽然都知道平安答应过要将家人接过来,却没有人想到平安连这些家属们的活计都安排好了。毕竟他们早就习惯了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人了。如今能够缓解一下肩上的压力,多挣钱,自然没有不乐意的,心里更加感激平安,对弓箭厂自然也更有归属感。
忙过了这一阵子之后,平安就开始为回京城做准备了。——当然,之前忙碌的这些事,也都可以归类为准备工作,但平安现在要做的,却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走了,弓箭厂要运转下去,不可能永远都只生产箭支,那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平安希望他们能够研究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比如,□□。
□□的出现和成熟是历史大势所趋,之前因为钢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除非是用铜铸,而且还要用十分精细的工艺,否则生产出来的枪管根本不抵事,很容易炸膛。除此之外火药的质量也十分堪忧。
不过平安已经研究出了好几种火药配方,又弄出了高炉,这些以后都将不是问题,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该走上正轨了。
这也是平安要将孙德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朝中有人好办事,这孙德是皇帝的人,弓箭厂就等于是多了一层护身符,毕竟他们本来是没有资格研制火器的。不过有皇帝做背书,问题就不大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赵璨并没有武装夺取政权的意思,否则的话,这些东西平安肯定藏得好好的,谁也不让看见。
除此之外,平安还打算以秦州的钢铁厂为基础,辐射其他领域,一点一点的推广工业。初期肯定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想必了解一点的人都清楚,总有一天,他会让世界天翻地覆。
这是一个十分长期的过程,平安不可能一直监督着,所以只能将自己的计划写下来,交给有泰来一点点推行。反正目前要做的都是基础,也不怕被人看出什么来。
这份计划书并不好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让有泰也能够看得懂,并且推行下去。否则的话,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张废纸。所以平安必须绞尽脑汁,用有泰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书写,并且写完了之后,还要反复的找他来探讨商量,再根据结果进行修改。
这也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并且十分耗费精力。
所以平安开始“闭门写书”了,基本上在弓箭厂里看不到他的踪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倒是让某些别有心思的人十分失望。
……
在平安闭门造书的这段时间里,江南却是热闹得很。
而这热闹的源头,便是一把小小的折扇。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秦州那里还要穿厚袄的时候,这边已经开始换上单衣了。随着天气变暖,在屋里闷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自然少不得出来走走,踏青游春。
江南文风鼎盛,别说是文人士子,就是垂髫幼童,或是那些难得出门一趟的闺阁女子,多少也都有些风雅心思。
所以这春暖花开之际,各种各样的文会诗会自然是少不了了,就连闺阁女儿们,相约赏花的时候,也不免作个诗,行个令。
温成碧虽然是个女子,但一向喜爱这种热闹,这些文会诗会,自然少不了她的身影。而且她从不参加女子们的聚会,要去就去只有文人士子的那种聚会。在崇州城里,“温城”这个名字,还是有几分名声的。虽然也有不少人猜到了她的身份,但谁也不会揭穿。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一举一动,自然都受人关注。
这折扇便是首先出现在了她的手里。
打广告的想法,自然是平安提出来的,而且还一并连人选都定下来了,给温成碧写了一封信,让刘家的人带来,顺便送上十二把折扇。
这十二把折扇其中有六把是空白的,纸色素白,质地精良,是温成碧没有见过的好纸。另外六把上面有些题了诗,有的作了画,有的诗画皆有。
平安在心中解释,空白的是留给她送人的,将自己的作品写在上面送人,既风雅又讨巧。至于另外六把,是送给她赏玩的。
温成碧是个聪明人,问了刘家的人,知道他们是要来做这个扇子的生意,很快就明白平安的打算了。于是她立刻就在一把扇子上写了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诗,送去给了祖父。
同时,自己则带着另外一把有诗有画的出了门。
文会上这把扇子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尤其是上面的诗画,“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此时十分应景。众人纷纷询问,温成碧自然就打了一把广告,三天之后,崇州城东大街上,“风月无边”开张!
这风月无边,初听倒像是某些花街柳巷的名字,不免让人皱眉。
不过据温成碧说,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若是第一个揭破,还能免费获得店家特别制作的纪念版折扇一把。——温成碧挥了挥手中的折扇,现身说法:所谓纪念版,就是指她手里拿的这一种。上面题的绝对都是所有人都没有见过的好诗,而且没有署名!
虽说这些年轻士子不至于厚着脸皮将那诗说成是自己的,但是拥有这样一把扇子,也实在是十分长脸。
与此同时,温甯之带着孙女孝敬的好东西,邀请了几个老朋友出门闲叙,好生显摆了一番,又将折扇的逼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于是这股风潮,暗暗从崇州刮起来,短短时间内便席卷整个江南。如今士子们出门,几乎人手一把折扇,否则都不好意思见人了。
平安打算先听听有泰的说法。
老实说,这件事上他对有泰有点儿失望。但是再转念想想,一直以来都是他在推着有泰往前走,并没有问过有泰自己的意思。或许有泰本身就不太适合做这些,所以没达到自己的期望,也情有可原。
所以平安还是先决定先听听他的意见,再决定怎么处理这件事。
加入有泰自己的确也不愿意做这些事,那么平安不会再强求他。毕竟之前是他考虑不周,疑心想要将有泰推上来,却没有考虑过他的意愿,也没有想过合不合适。
这也是因为平安来到大楚之后,但凡是想做的事情,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所以有些考虑不周。
而仔细想想的话,他做的其他事,都是自己定下方向和计划,然后交给那些有经验的人来做。尤其是其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模式可以遵循了,他只要将这个具体模式制定出来,让别人照着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有泰不一样。
他本来也只是个普通人,但凡足够聪明伶俐,也不会再混堂司一做就是十多年。
如果不是认识平安,那么他会一直在那里做下去,直到年老体衰,无法坚持。到那时候他可能会离开皇宫,回到家乡。如果侄子们有心,晚年还有点儿盼头,若是没有,那就只能凄凉结束
。
这是绝大多数太监最后的归宿。似王立心那样,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御前大总管的位置上风风光光的退下来,手里有钱有人,住着大宅子安享晚年的,毕竟是少数。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平安才会在跟有泰成为朋友之后,想要推他一把,免得最后落到那样凄凉的结局。
——这个世道总是这样,老实规矩的人,过得总是不如其他人好,而这种人实际上却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平安心里有点儿理想主义的念头:他还不能够改变这个世道,只能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能改变一个算一个。
当然,决定要培养有泰的时候,平安未必没有私心。因为有泰老实,做事情也规矩,所以是十分信得过的。跟自己的关系又好,像弓箭厂这样的地方交给他,平安也能够放心。
并且当时平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勾心斗角的事有泰的确不擅长。所以在弓箭厂管理这些技术工人,应该问题不大。谁能想到厂子还没建起来,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塞了人过来呢?
本来是彼此双赢的事,不过现在看来,却有些让人为难。
有泰原本在工厂里,听说平安回来了,才急急忙忙的来见他。看见平安之后,便挠着头憨厚一笑,“平安,你回来了?没什么事吧?听说仗打得可凶!”
第一句问的就是他的安危,平安心底对他的那点儿气,就像是大太阳底下的冰块,刺溜一下就融化了。他也对有泰笑了笑,“我没事,一根头发都没少。倒是你,弓箭厂李怎么样?”
这句话已经是相当明显的暗示了,但有泰却似乎根本没有听懂,仍旧笑呵呵的说,“厂里也一切都好,这几个月你虽然不在,但做出来的弓箭数量却一点没有少。”
“这个我知道。”平安点头道,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就会运到前线,不管给谁用,都要在信州周转一番,平安自然能够听到消息。而且他在那边时,也经常听人赞许,说是最近的弓箭趁手了许多。
但他要问的不是这个,见有泰还不明白,他索性直接问,“我让你管着厂子,没有什么困难吗?你跟孙德相处得怎么样?”
有泰这才恍然,“这个啊,没有困难,大家都很喜欢这里。至于孙德,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他的确很厉害,厂子里的杂事交给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我听说工匠们都更加服气他,是这样吗?”平安听着有泰的说法,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问题所在,忍不住问。
说到这个话题,有泰就抬手挠了挠头,大概他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事儿,只好说,“平安你跟我一起去厂子里看看就知道了。”
平安也有些好奇。从老工匠们的说法来看,分明是孙德将人心都收拢过来了,有泰却只会埋头在车间里干活儿,跟普通的工匠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子怎么能服众?大家自然难免担心。可是看样子,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子的?
跟着有泰来到车间里,平安发现,几乎没有个人有泰都能够叫得出来名字。
要知道弓箭厂可是有四五百号人啊!想当年平安上大学的时候,专业基础课是大课,三个班一起在大教室里上,加起来也不过一百来人。饶是如此,一起上了两年的课,平安也没有将这些同学都认全了。
这个发现让平安觉得,有泰身上或许的确有一点管理者的潜力的
。虽然,他使用的方式可能跟自己所设想的并不一样。
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一直施恩拉拢才能够做管理者。平安看到有泰跟工匠们相处的画面,就多少有点儿明白他采取的方式了,那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有泰本来就是性情比较憨直,不怎么会说话的性格,要他像孙德或者平安这样侃侃而谈,用言语鼓动大家,收拢人心,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他却能够沉得下心去,跟这些普通工匠们朝夕相处。所以工匠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他最清楚。
要说哪一种方式好,平安也不好判断。但是眼前这个情况,哪天要是有泰跟孙德生出矛盾的话,平安觉得,绝大部分工匠,恐怕还是会偏向他们的“自己人”有泰的。
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想到这里,平安的心就定下来了。
果然一路走过去,平安跟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平安注意到,时不时还有人过来问平安人什么时候到,平安立刻笑眯眯的说快了,然后对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拍拍有泰的肩,才回去工作。
平安疑惑的看过去,有泰便解释道,“之前平安你不是说过,今年开春了,会派人去接了他们的家小过来吗?所以从过了年,就一直有人在打探这件事,问什么时候去接人。我想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上月便跟知州大人借了一百人马,去万州接人了。算算时间,恐怕再过几日也该到了。”
这个消息令平安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有泰竟然连这种事情都安排好了!
在收拢人心上面,他做得也不比孙德差嘛!同样是施恩惠,但是孙德的做法无非是语言鼓动,小利收买,可有泰却从人心入手,谁能胜出,是显而易见的事。
“我已经看明白了。咱们先回去吧。”平安说。
等回到了房间里,他才十分高兴的道,“你将弓箭厂打理得很好。”
有泰有些赧然的挠了挠头,“我也只是瞎琢磨罢了。”
“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平安问出了自己最好奇的部分。如果真的是有泰自己无师自通想到的,那说不准这家伙还是个人才。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呆到深处天然黑?
好在有泰并没有这么妖孽,他还是平安认识的那个老实人。他憨笑着说,“不是我自己想的,是徐先生指点我。”
“我师父?”平安这回真的惊讶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你们去抚宁县之前。他让我帮他打了一张面具,就教了我一些东西,说是给我的辛苦费。”有泰说。
原来如此。平安记得的确是有这么回事,当时他正忙着准备从这场战争里弄点儿什么好处,并没有顾得上弓箭厂的管理,也不知道徐文美和有泰居然私底下有了这些联络。
不过平安更好奇自家师父究竟说了什么话,居然点石成金,让有泰这块木头也开了窍。
对着有泰,他也不客气——客气了有泰可能根本听不懂——直接问,“师父跟你说了什么?”
“徐先生说,你可能要走了,弓箭厂要给我管
。管不好的话,你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有泰说,“他又教我,要管好下头的人,那就把自己当成他们就行了。”
平安眨了眨眼,“就这么简单?”
有泰疑惑的看着他,用眼神表达了“你觉得还有什么”这个意思,让平安觉得自己受到了蔑视,而且还是智商上的。
他只能安慰自己,也许徐文美的脑洞就是刚好能够跟有泰合得上,自己就是太聪明了才不能理解。于是不耻下问,“所以呢?”
“所以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匠,跟他们同吃同住,听他们说的话,看看他们想要啥。”有泰说,“不过这样一来,很多事我都顾不上,只能让孙德去做了。”
敢情还是他主动退让的。
不过……平安撑着下巴想了想,觉得也许有泰跟孙德这个组合正好合适也说不定?
孙德虽说也有点儿小心思,但没有用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也没有使用阴谋诡计,而是很直接的摆出□□的架势来。与此同时,很明显他是打算接手弓箭厂,并不打算把它弄得乌烟瘴气。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忌惮,让他跟有泰共同管理,还能形成一个平衡。而且这段时间自己不在,弓箭厂运行良好,也说明这种做法是有效果的。
唯一可虑的就是,孙德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平安不会允许别人把手伸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摘桃子,弓箭厂对于以后自己要做的事情,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平安绝不会拱手相让。
不过,平安其实怀疑他是皇帝的人。
之前跟他一起来的四个人里,一定有一个是皇帝的人。之前已经有两个人被赶走了,一个是五皇子的人,一个是内侍省的人。现在就剩下齐鸣和孙德。小全是赵璇的人,所以他应该不会再派别人过来,毕竟赵璇并没有那么重视这个弓箭厂。
剩下的两个人里,一个是不知道谁派过来的探子,另一个是皇帝的人。
相较于明明长袖善舞,却从始至终按捺着不动的齐鸣,平安举得孙德更像是皇帝的人。就因为有这个后台,所以他才有底气插手弓箭厂的事,而且是一定要成功的,但又绝不会做对弓箭厂有害的事。
当然了,严格说起来,虽说是皇帝的人,但很可能只是张东远甚至下面的人派过来打探消息的,因为这样的小事,不可能等皇帝吩咐了才有所动作。事实上对方应该算得上没有恶意,只要平安不干坏事,他也就只是看着这里而已。
平安目前虽然秘密很多,但是的确还没有见不得人的,所以留下他也未尝不可。让有泰跟着学一学,将来才能够独当一面。
这件事要确认也简单,之前平安已经拜托钱成替自己给王从义带了一封信,让他试探一下。这件事没有经过皇帝那里,只是下面的人自己的主意的话,要打探到是很简单的。
想到这里,平安便先让有泰回去了,自己则打算明日进城去见一下钱成,将最近几个月的消息都看一看,免得有什么遗漏之处。
接下来的几天平安很忙。
一来是要将俘虏们都安顿下去,二来要见各种各样的人,弓箭厂里管事的几个人要挨个见一见,那些经验老道的工匠们这几个月又弄出了一些新东西,需要他去看看,试验一番
。钱成那边要见,刘家也传来消息,探听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好上门拜访。算算时间,折扇的生意说不准已经开始做起来了。
连秦州知州都特意派人来请他过去一叙。
反正都是推不开的事情,每天忙得团团转。如是半月之后,总算将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尤其是俘虏那里,实在是事情繁杂。
这半个月里,工匠们的家人,也已经从万州接回来了。为这个,平安还专门抽出了一天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开了个联谊会,主要内容是大家忆苦思甜,畅想未来,提高大家对弓箭厂的认同和维护。当然,平安只是从旁引导,具体工作都交给了平安去做。
这些家属们过来之后,折扇厂也可以正式开工了。
工匠们虽然都知道平安答应过要将家人接过来,却没有人想到平安连这些家属们的活计都安排好了。毕竟他们早就习惯了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人了。如今能够缓解一下肩上的压力,多挣钱,自然没有不乐意的,心里更加感激平安,对弓箭厂自然也更有归属感。
忙过了这一阵子之后,平安就开始为回京城做准备了。——当然,之前忙碌的这些事,也都可以归类为准备工作,但平安现在要做的,却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走了,弓箭厂要运转下去,不可能永远都只生产箭支,那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平安希望他们能够研究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比如,□□。
□□的出现和成熟是历史大势所趋,之前因为钢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除非是用铜铸,而且还要用十分精细的工艺,否则生产出来的枪管根本不抵事,很容易炸膛。除此之外火药的质量也十分堪忧。
不过平安已经研究出了好几种火药配方,又弄出了高炉,这些以后都将不是问题,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该走上正轨了。
这也是平安要将孙德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朝中有人好办事,这孙德是皇帝的人,弓箭厂就等于是多了一层护身符,毕竟他们本来是没有资格研制火器的。不过有皇帝做背书,问题就不大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赵璨并没有武装夺取政权的意思,否则的话,这些东西平安肯定藏得好好的,谁也不让看见。
除此之外,平安还打算以秦州的钢铁厂为基础,辐射其他领域,一点一点的推广工业。初期肯定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想必了解一点的人都清楚,总有一天,他会让世界天翻地覆。
这是一个十分长期的过程,平安不可能一直监督着,所以只能将自己的计划写下来,交给有泰来一点点推行。反正目前要做的都是基础,也不怕被人看出什么来。
这份计划书并不好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让有泰也能够看得懂,并且推行下去。否则的话,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张废纸。所以平安必须绞尽脑汁,用有泰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书写,并且写完了之后,还要反复的找他来探讨商量,再根据结果进行修改。
这也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并且十分耗费精力。
所以平安开始“闭门写书”了,基本上在弓箭厂里看不到他的踪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倒是让某些别有心思的人十分失望。
……
在平安闭门造书的这段时间里,江南却是热闹得很。
而这热闹的源头,便是一把小小的折扇。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秦州那里还要穿厚袄的时候,这边已经开始换上单衣了。随着天气变暖,在屋里闷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自然少不得出来走走,踏青游春。
江南文风鼎盛,别说是文人士子,就是垂髫幼童,或是那些难得出门一趟的闺阁女子,多少也都有些风雅心思。
所以这春暖花开之际,各种各样的文会诗会自然是少不了了,就连闺阁女儿们,相约赏花的时候,也不免作个诗,行个令。
温成碧虽然是个女子,但一向喜爱这种热闹,这些文会诗会,自然少不了她的身影。而且她从不参加女子们的聚会,要去就去只有文人士子的那种聚会。在崇州城里,“温城”这个名字,还是有几分名声的。虽然也有不少人猜到了她的身份,但谁也不会揭穿。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一举一动,自然都受人关注。
这折扇便是首先出现在了她的手里。
打广告的想法,自然是平安提出来的,而且还一并连人选都定下来了,给温成碧写了一封信,让刘家的人带来,顺便送上十二把折扇。
这十二把折扇其中有六把是空白的,纸色素白,质地精良,是温成碧没有见过的好纸。另外六把上面有些题了诗,有的作了画,有的诗画皆有。
平安在心中解释,空白的是留给她送人的,将自己的作品写在上面送人,既风雅又讨巧。至于另外六把,是送给她赏玩的。
温成碧是个聪明人,问了刘家的人,知道他们是要来做这个扇子的生意,很快就明白平安的打算了。于是她立刻就在一把扇子上写了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诗,送去给了祖父。
同时,自己则带着另外一把有诗有画的出了门。
文会上这把扇子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尤其是上面的诗画,“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此时十分应景。众人纷纷询问,温成碧自然就打了一把广告,三天之后,崇州城东大街上,“风月无边”开张!
这风月无边,初听倒像是某些花街柳巷的名字,不免让人皱眉。
不过据温成碧说,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若是第一个揭破,还能免费获得店家特别制作的纪念版折扇一把。——温成碧挥了挥手中的折扇,现身说法:所谓纪念版,就是指她手里拿的这一种。上面题的绝对都是所有人都没有见过的好诗,而且没有署名!
虽说这些年轻士子不至于厚着脸皮将那诗说成是自己的,但是拥有这样一把扇子,也实在是十分长脸。
与此同时,温甯之带着孙女孝敬的好东西,邀请了几个老朋友出门闲叙,好生显摆了一番,又将折扇的逼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于是这股风潮,暗暗从崇州刮起来,短短时间内便席卷整个江南。如今士子们出门,几乎人手一把折扇,否则都不好意思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