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换酒令 > 第120章 换酒令

第120章 换酒令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荆州,亦称江陵,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城外五里亭,不远不近,有一家行脚茶铺,做的是那迎来送往的生意。

    在这样的地方,若是想要长久地营生下去,茶铺也当然不会只卖茶水,还要有酒,还要有下酒的菜。

    茶棚粗陋,酒菜也不甚讲究,这本就算不得是一个体面的茶铺。

    可茶铺里坐着的,却都是些体面的人。

    掌柜的上下打量着今日里来的这些人,与以往似是有些不同,可又说不上有什么区别。

    只是,气氛有些怪异。

    他们每一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兀自地喝茶饮酒,好似旁的人旁的事,都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也绝不会去多看上一眼。

    他们的眼很稳,在看到一个卖卜的瞎子摇摇晃晃走进来的时候,谁都没有好奇地去打量一眼。

    他们的手很稳,在这样安静的地方听到竹板突然一敲的时候,手中的杯盏也没有抖洒半分。

    他们的嘴也很稳,在听到进来的瞎子声情并茂吆喝的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不言,不问。

    “烟雨前尘旧梦,三分逐鹿天下。

    八风吹不动离别意,赢一曲红绡四海为家。

    我不论江南自古繁华,不笑长安雾里看花,无非巫山云深处,一朝把酒话桑麻。

    南有青石镇乾坤,北有寒山定死生,西有大漠落飞鹰,东有仙岛逍遥游。

    江湖事,事事休,只在今朝,瞎子笑看疯子为谁奔波为谁愁。

    今日这回书,以上势力一概不论。

    话说荆州自古多才俊,伯牙子期也正是这春秋郢都人,我且借伯牙子期抛砖引玉,道出那般莫逆之交的天外的天,人外的人。”

    “老瞎子又来招摇撞骗,今儿个我也掐指一算,您老是否又是来讲那绿猗先生十年前自传的话本换酒令?”

    掌柜的斜倚在门边,打断了他的话。

    “你也知道这换酒令?”

    “天下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绿猗先生早年仗剑独行遍游天下,本是意将沿途所见风土民情奇人轶事写进话本,以此交与说书人赚得几分稿酬来换两壶酒钱。

    而其此生所学之杂涉猎之广,又岂是区区游记可以尽述。

    换酒非所衷,及时且行令。

    一曲换酒令,敢为天下先。

    于是乎,绿猗先生潜心执笔增删十载,写下了这融通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得窥山川湖海天地玄法,道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换酒令。

    一卷长书,十载青灯。

    笔落天成,指点江山。

    为的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让世人虽处江湖之远,却仍能得见九洲千载的绝代风华。”

    “然也,然也。”说书瞎子一边微笑一边轻抚着长长的胡须,“如今江湖上最脍炙人口的,不就是这绿猗先生的手书,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段,不就是说的那高山流水遇知音中的朱弦?”

    “此一时,彼一时。这故事一时兴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如今大街小巷传唱已久,你此时再说,岂不让人已听得耳根子都磨出了老茧。”掌柜的不以为然,只是嗔笑着,“那般耳熟能详的故事,我都能道上几段。”

    “你也能说?”说书瞎子仰天长笑,手中的招魂幡左右一转,一屁股坐在了桌子上翘起了腿,“那你且来一段长安初相见,琴箫两相全的故事。”

    “这连八岁大的孩童都知道,不就是当年朱弦公子赴长安访友,得遇绿猗先生一见如故,两人你来我往引为知音的故事嘛。

    遥闻十年前,八水绕长安。

    绿猗先生经常独坐城门之上,对月弄箫。

    是日夜半,一曲寒山僧踪,沉郁清远,醇厚绵长,其声呜呜然,如诉如语,闻者泣,感者伤。

    朱弦公子携琴信步偶至城下,见到此情此景,竟也一言不发坐了下来,抚了一曲乌夜啼,月明星稀,乌有喜声,曲高和寡,相见恨晚,几声弄弦,聊慰衷肠。

    后两人琴箫相鸣,又合奏了一曲良宵引,朱弦善琴,绿猗弄箫,漫漫长夜两人之间从未交一言半语,竟已有些惺惺相惜之情。

    长安城下初相见,邀月同饮一壶春。

    据说那朱弦公子随身之琴,乃是当年司马长卿的传世名琴绿绮,曾以此琴奏一曲凤求凰觅得良人夜奔,他也与此琴相伴十余载。

    而他却二话不说,将此琴送与了初相识的绿猗,绿猗先生也将随身的紫竹洞箫送与了朱弦。

    琴箫相和,天涯为伴,好不羡煞旁人。”

    “不错,不错。君子之交,淡然若水。两情相悦,涓涓不息。那你再说说这焚琴煮酒尽,风雪夜归人的故事。”

    “这……传唱的就更多了。

    话说当年,绿猗先生去江都城探望朱弦公子,风雪交加,寒衣素裹。

    可是雪夜无柴,不得温酒取暖。

    然而,朱弦公子正是那坊间斫琴师,什么都可以没有,上好的木材却应有尽有。

    他遂将那些珍贵的已上好大漆即将成型的木琴一张张置入火中煅烧,这可是三年斫一琴那,整整三年,只为一朝,只为了与绿猗先生温酒烹肉话江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古人闲事今人诵,一时被传为佳话。

    我偏就搞不懂了,同样是大煞风景焚琴煮鹤之径,为什么到了他们那里便成了是真名士自风流?”

    “你当然不会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在两情间,旁人岂可会。那你再说说那千里觅知音,草庐载酒行。”

    “那不就是绿猗先生自觉与朱弦公子相投甚欢,便只身奔了去那江都,在朱弦公子的琴坊边结草而卧,沽酒当垆,与其比邻相居的故事。

    朱弦公子的斫琴坊名为今和堂,绿猗先生的酒庐便唤作换酒斋。

    据说,当年绿猗先生还在门前立碑,上面就刻着,今和清雅,换酒轻狂,喝茶找他,喝酒找我。

    当年整条坊街,茶客酒友名士才子,无不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看来,这些故事还真是家喻户晓,相传甚远了。”老头子拈着胡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那是,你尽说着这些新瓶装着旧酒的敷衍东西,谁还会有心思给你些打赏钱。”

    “想听别人不知道的事?”说书瞎子会心一笑,悄然道,“我这也有,只是价钱可不低。”

    “倒是说来听听,兴趣我还能给阁下估个价。”

    “众所周知,绿猗先生与朱弦公子乃是断弦之交,可有一点却无人知晓,这绿猗先生,其实是个姑娘。”

    “什……什么?既是姑娘,为何又叫作先生?”掌柜的先是一怔,这倒是从未听说过的一件事,茶棚里坐着的人,也有几个忍不住抬眼瞟了一下。

    “昔有江湖百晓生,断定天下不明事。江湖人中皆敬畏,一声先生以为尊。”

    “难怪,难怪听书中,总觉得绿猗先生与朱弦公子似是有些龙阳之好,开始还觉得有些怪怪的,如此解来,倒也明白了。”掌柜恍然大悟地点着头,又欣然笑道,“昔闻绿猗先生十年前曾游遍五湖四海,踏过极北苦寒之地,行过漠上无人之境,下过南海荒芜之岛,上过藩地凌云之巅,鲜衣怒马天涯尽,落拓江湖载酒行,没成想这竟是个姑娘。听闻此后她又肯放下长安的一切繁华家世,跑去江都结庐沽酒,倒追心之所爱,这样的姑娘,我还真是想见上一见。”

    “只怕你不敢。”

    说话的是在算命瞎子旁桌的一个华衣公子,他轻轻摇晃着手中的杯盏,眼睛微闭着,似是在听盏中的水声。

    “我为何不敢?”

    掌柜的面上露出一丝讥诮之意,他在这荆州五里亭,终日见过太多江湖纷杂,还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是他不敢的。

    “你可知这姑娘,在哪?”

    “在哪?难不成是那黑虎寨销金窝?别说是黑虎寨,就连狂风寨的扛把子见了我,也得给我倒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