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cy2210文集 > 国产电影将往何处去

国产电影将往何处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被誉为中国电影白皮书的中国电影市场深度调查报告披露,04年6月至05年6月,全国生产的212部国产片中,只上映了17部。逾九成的影片没有公映,数字惊人、浪费惊人。抑或我们钱多的不知怎么花,以这种方式来烧钱取乐?审片机构这么海选影片,是不是过于奢侈了。是我们的审片制度否定了多数影片,还是多数影片在审片制度前的集体失语?真不知电影市场何以面临如此窘境?

    有媒体介绍,有关部门曾就电影市场的发展邀请了部分专家把脉,那次邀请的是经济专家,他们开出的方子是走大片路线。在专家们的观念中,隐约地存在着这样的逻辑链条,既然那么多影片的钱打水漂了,不如集中投入到有可能成功的几部影片上,既有效配置了资源,又不会造成浪费。这种推论貌似合理,但是一旦电影市场为少数人少数影片垄断,为一种观念一种样式左右,我们将从此听命于他们的驱使和灌输,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曾经的样板戏,就是一种例证。

    文革时的样板戏,撇开政治因素不谈,那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片呢?集中行业内的最优秀的资源,只排那么几部戏,台词经过了多少人的揣摸,千锤百炼、朗朗上口,以精品意识去细细地打磨。但是样板戏的副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那就是一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道和单调。样板戏扼杀了艺术的多样性和竞争,封堵了其他艺术形态存在的路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畸形的怪胎。当一种艺术存在是以剥夺或牺牲其他艺术存在为前提,当它削减掉了伙伴和对手后,再浓重的油彩也将落寞成一种没有比照的苍白。我们不可否认在短期内,它的发展是迅速的,它的成效也是巨大的,但是它隐含的风险也是同步递增的。任何单向度的事物进程都是危险的,结束它往往就是瞬间的事。样板戏落生于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人们对样板戏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接受。今天再走类似样板戏的老路,无异于抱薪救火。

    不讨论艺术的特有规律,就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讲究的是分散风险,讲究平衡与对冲。在电影资金并不宽裕的当下,好不容易筹措到一大笔钱,冒冒然砸入一部大片上,含有很大的赌的成分。若投资无法收回,会大伤电影的元气。现在的状况是,许多演员没片拍、许多电影没钱拍、许多电影院关门、许多拍出来的电影拷贝没人买、由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那几十部电影又观众寥寥。

    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挤压下,在盗版猖獗,外国影片大举入侵的硝烟中,大片或许是集中优势力量,挽留观众、激活市场,从其他文化形态的包围中强行突围的一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得向大片致敬。

    但是,这世上有一个包治百病的良方吗?以为大片的声色轰炸能使观众回到电影院、能使电影从盗版者的堵截中夺路而出,以为大投入就一定能大产出,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过多过滥的大片,会不会吃坏观众的胃口,产生大片疲劳。把大片当作解救电影颓势的一剂猛药,我们担心电影这虚弱的身体能否受用。如果对市场误判,猛药会成为葬送电影前程的毒药。

    现在我们已步入文化格局多元化的时代,电影产业已走过了它的鼎盛期,当年一票难求、场场满座的胜景,已成为一种渐趋遥远的记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特有的生命周期,这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逆转的。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才能打破电影曾经的繁荣,留给我们的幻觉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现在是商品社会,但并不是金钱可以主导一切的。靠金钱堆出来的大片,能够复兴电影市场吗?我们的大片之大,是投入大。巨大的投入又是多用于聘请明星的费用、拍摄大场面的费用、宣传推广影片的费用。从这些“大”的去向中,我们看不出电影艺术的真正需要占有多少比重。大片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贡献究竟有多大价值很值得怀疑。因为一部大片的整个运作过程,分明都是服从于商业的利益和需求。或许某个大片会赢得市场的喝彩,但这种喝彩与电影无关,那是投资商借腹生子的胜利和成功,电影不过是充当了一次假母亲的角色而已。

    最近看了一部特别手术室,有种很强烈的感触。当年它涉及了乱伦、婚外情之类的禁区而被封杀,这个惟一的卖点,因时过境迁,今天看来已是很寻常的事。许多被搁置的片子都是这样,时效性很强,待到解禁时,已是索然无味的话题了。如果年代再久远些,还有历史价值,在不新不旧的当口出来面市,只有落伍和尴尬。处于灰色地带的独立电影、地下电影,进不了院线,它们仅仅是为艺术活着吗?那些被打入冷宫的逾九成的影片,如果因商业原因,无法公映,投资者、创作人无话可说,因为审片未能通过,就是一种悲哀了。

    落后的影片审查制度应该是制约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的瓶颈所在。由于国内电影没有实行分级制度,政府肩负的责任决定了它必须加以甄别和取舍,不可能将所有影片一起推向公众。对涉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道德、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敏感地带的作品,政府只能对它亮起红灯。因为没有影片分级制度,创作者必须按照审查制的规定,压抑着创作激情和冲动,在一个狭窄的区域里腾挪。影片被打磨掉光鲜的棱角,电影被统一定制为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适应所有人的作品,往往是所有人都不适应它。国产电影在引进片、合拍片的冲击下,成了一潭渐趋干涸的死水。

    我们理解审查的必要,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当下这种制度的严重落伍,它剥夺了许多个性鲜明、艺术创新、题材创新影片的生存空间。电影需要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无法公映,意味着它们连“贱卖”的机会都没有。看着这些领不到“出生证”的影片,让人觉得影片审查制度是如此残酷和冷漠。如果大家都蜷缩到大片这个单一的电影样式里,不敢想象,这狭小的螺丝壳里能做出多大的道场。我们无须指责或试图改进审查标准,没有分级制,再宽容的审查,也无法包容更多数量的影片。不从根本上割除阻碍电影市场发展的痼疾,不彻底改革影片审查制度,不大力推行影片分级制,大片路线只能是一条苟延残喘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