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在得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解放战争年代,华北联大在辛集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在得朝(深州城东四十里远的一个农村)却是鲜为人知的。
那时,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1947年),当时,我在得朝村当小学教员。这年三月初,华北联大教育学院搬到了得朝的一个天主教堂里。院里除了丁浩川副院长和助理员冉济川,王冶(女)外,还有五六名办事人员,包括丁副院长的夫人何楠若在内。几十名学员分布在周围四、五十个村的小学里实习,一般每村一人。得朝小学因系院部所在地,实习学员多至5人,有张兴华、黎明(女)、鲁燕、王欣(女)、林林等,并且联系较多,院部的节日庆祝、学习讨论等活动我常参加,我校的一些活动,院部领导也常参加,比如周会吧,每周一开周会,都在院子里,学生们席地而坐,丁副院长和他夫人何楠若也在学生队伍后边,在地上铺张报纸坐着听会。因为同他们经常来往,所以我对联大教育学院在得朝一带的活动情况有所了解。
华北联大从张家口疏散到冀中解放区驻在辛集,番号叫“平原宣教团”校长称团长,各学院正副院长称正副队长。教育学院是准军事组织,女同志多穿灰色列宁服,也有穿便服的。学员到各村实习,多数借住在百姓家。他(她)们工作勤奋,生活艰苦,每天早早起床,把院子打扫干净,把水缸挑满水,对房东都称呼大伯大娘,同群众关系鱼水情深,人们称他们是有文化的“老八路”当时正赶上土地改革,这些教授和大学生们,一边认真教课,一边访贫问苦,搜集资料,编写并印刷了农民翻身课本,发往各地,供学生和翻身农民学习,对当地以及冀中区的土改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联大教育学院是1947年9月底离开得朝村的。至今整整六十年了。但他(她)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刻苦认真地工作学习精神,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件感人的小事
1947年三月上旬的一天傍晚,学院先期到达得朝的张拓和张兴华说,一会儿丁浩川副院长来,咱们到村口去接吧。我们三人边走边谈,张拓说,我们丁副院长是老革命啦,家是河北完县,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处(厅)长
不觉来到西街口,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我们迎着夕阳向西南方向远眺,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喊:是丁院长来了。后面是交通员小刘。我们迎上去热烈握手,谈话间知道他们一大早从辛集出发,步行来到得朝。丁院长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身体又有些发胖,背着大背包、气喘嘘嘘,一拐一拐的(脚已经肿了),看的人不禁眼眶发热,一种感动充盈在胸中。解放区最高学府——华北联大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在不惑之年,竟身背背包,一天之内步行一百多华里,这种微小之处体现出来的朴素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一次生动活泼的讲演
教育学院到达得朝村不久,就要过儿童节了。那时代的儿童节不是“六一”而是“四四”全区庆祝儿童节的会场设在郗家池村东南角的枣树林里。四月四日一早,几十个小学的师生排成整齐的队伍向郗家池村南汇合,按顺序入场后,会议开始了。大会议程第三项是丁浩川副院长做当前形势报告,往常开会,秩序总是很乱,听不清楚,人们担心,在露天大场里,一千多人的大会,又多是十来岁的孩子,这会场秩序能维持好吗?讲话能听的见吗?
“欢迎丁副院长讲话”当主持人把大喇叭给丁副院长时,丁副院长婉谢了,这时会场一片混乱,尽管老师们都在努力地维持秩序,还是安静不下来。丁副院长站在讲台中央开始讲话了,他说:“小朋友们!现在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你们说我是讲一个呀还是讲两个?”这时会场一下子静下来。数千多张小嘴巴异口同声答:“讲两个”一下子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丁副院长又说:“小朋友们,你们摔过跤吗?”同学们又一次同答:“摔过”丁副院长又说:“你们说摔跤的时候,是立正着有力呀(丁副院长边说边做立正姿势),还是后撤一步有力呀(丁副院长右腿后撤,身体下蹲呈进攻姿势)?”又一次众口同声:“后撤一步有力”这时整个会场肃静无声,丁副院长把话头切入正题,从西北战场到华东战场,从中原战场到东北战场,全面讲述解放战争的形势,并着重讲明,我们撤出一些大城市和地区,正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他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多小时,人们都听得入了迷,会场始终鸦雀无声。人们对丁副院长的讲演都赞叹不已。
一场唇剑舌枪的辩论
1947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参加院里组织的“当前形势讨论会”当时,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正处于基本相持的局面。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的形势已被控制住,并且有的解放区已由防御局面转为反攻,当时讨论解放战争的结局时,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冉济川为首的几个人为一方,以王浩为首的几个为另一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是否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一方说,经过八年抗战,又经过一年多的解放战争,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形势继续下去会形成南北朝局,那样,我军经过一个时期的休养生息,再渡江作战,全部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们来说是可取的。国民党反动派,也会获得一段喘息时间,会接受南北朝局面;另一方则说,解放战争打了一年多,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已被打下去,我军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一鼓作气打下去,要彻底消灭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绝不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双方唇剑舌枪越辩越激烈。我这个参加者成了旁观者,觉得双方都有道理,都对。当双方争执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坐在一旁的丁浩川副院长说话了。他说,请大家暂停争辩,咱们学习一段报纸,他随手拿出刚收到的晋察冀日报,头版转载了新华社的评论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评论号召人民为中国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迅速的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他说:新华社是党中央的喉舌,新华社的评论,就是党中央的号召。据此,解放战争继续发展下去,必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失败,所以不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并且他还把评论的要点结合部分实际作了详尽解释,直到最后所有参会人员心悦诚服。再后来学毛选第四卷才知道这段评论是毛主席写的。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料的那样,很快在全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解放战争年代,华北联大在辛集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在得朝(深州城东四十里远的一个农村)却是鲜为人知的。
那时,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1947年),当时,我在得朝村当小学教员。这年三月初,华北联大教育学院搬到了得朝的一个天主教堂里。院里除了丁浩川副院长和助理员冉济川,王冶(女)外,还有五六名办事人员,包括丁副院长的夫人何楠若在内。几十名学员分布在周围四、五十个村的小学里实习,一般每村一人。得朝小学因系院部所在地,实习学员多至5人,有张兴华、黎明(女)、鲁燕、王欣(女)、林林等,并且联系较多,院部的节日庆祝、学习讨论等活动我常参加,我校的一些活动,院部领导也常参加,比如周会吧,每周一开周会,都在院子里,学生们席地而坐,丁副院长和他夫人何楠若也在学生队伍后边,在地上铺张报纸坐着听会。因为同他们经常来往,所以我对联大教育学院在得朝一带的活动情况有所了解。
华北联大从张家口疏散到冀中解放区驻在辛集,番号叫“平原宣教团”校长称团长,各学院正副院长称正副队长。教育学院是准军事组织,女同志多穿灰色列宁服,也有穿便服的。学员到各村实习,多数借住在百姓家。他(她)们工作勤奋,生活艰苦,每天早早起床,把院子打扫干净,把水缸挑满水,对房东都称呼大伯大娘,同群众关系鱼水情深,人们称他们是有文化的“老八路”当时正赶上土地改革,这些教授和大学生们,一边认真教课,一边访贫问苦,搜集资料,编写并印刷了农民翻身课本,发往各地,供学生和翻身农民学习,对当地以及冀中区的土改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联大教育学院是1947年9月底离开得朝村的。至今整整六十年了。但他(她)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刻苦认真地工作学习精神,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件感人的小事
1947年三月上旬的一天傍晚,学院先期到达得朝的张拓和张兴华说,一会儿丁浩川副院长来,咱们到村口去接吧。我们三人边走边谈,张拓说,我们丁副院长是老革命啦,家是河北完县,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处(厅)长
不觉来到西街口,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我们迎着夕阳向西南方向远眺,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喊:是丁院长来了。后面是交通员小刘。我们迎上去热烈握手,谈话间知道他们一大早从辛集出发,步行来到得朝。丁院长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身体又有些发胖,背着大背包、气喘嘘嘘,一拐一拐的(脚已经肿了),看的人不禁眼眶发热,一种感动充盈在胸中。解放区最高学府——华北联大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在不惑之年,竟身背背包,一天之内步行一百多华里,这种微小之处体现出来的朴素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一次生动活泼的讲演
教育学院到达得朝村不久,就要过儿童节了。那时代的儿童节不是“六一”而是“四四”全区庆祝儿童节的会场设在郗家池村东南角的枣树林里。四月四日一早,几十个小学的师生排成整齐的队伍向郗家池村南汇合,按顺序入场后,会议开始了。大会议程第三项是丁浩川副院长做当前形势报告,往常开会,秩序总是很乱,听不清楚,人们担心,在露天大场里,一千多人的大会,又多是十来岁的孩子,这会场秩序能维持好吗?讲话能听的见吗?
“欢迎丁副院长讲话”当主持人把大喇叭给丁副院长时,丁副院长婉谢了,这时会场一片混乱,尽管老师们都在努力地维持秩序,还是安静不下来。丁副院长站在讲台中央开始讲话了,他说:“小朋友们!现在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你们说我是讲一个呀还是讲两个?”这时会场一下子静下来。数千多张小嘴巴异口同声答:“讲两个”一下子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丁副院长又说:“小朋友们,你们摔过跤吗?”同学们又一次同答:“摔过”丁副院长又说:“你们说摔跤的时候,是立正着有力呀(丁副院长边说边做立正姿势),还是后撤一步有力呀(丁副院长右腿后撤,身体下蹲呈进攻姿势)?”又一次众口同声:“后撤一步有力”这时整个会场肃静无声,丁副院长把话头切入正题,从西北战场到华东战场,从中原战场到东北战场,全面讲述解放战争的形势,并着重讲明,我们撤出一些大城市和地区,正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他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多小时,人们都听得入了迷,会场始终鸦雀无声。人们对丁副院长的讲演都赞叹不已。
一场唇剑舌枪的辩论
1947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参加院里组织的“当前形势讨论会”当时,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正处于基本相持的局面。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的形势已被控制住,并且有的解放区已由防御局面转为反攻,当时讨论解放战争的结局时,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冉济川为首的几个人为一方,以王浩为首的几个为另一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是否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一方说,经过八年抗战,又经过一年多的解放战争,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形势继续下去会形成南北朝局,那样,我军经过一个时期的休养生息,再渡江作战,全部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们来说是可取的。国民党反动派,也会获得一段喘息时间,会接受南北朝局面;另一方则说,解放战争打了一年多,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已被打下去,我军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一鼓作气打下去,要彻底消灭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绝不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双方唇剑舌枪越辩越激烈。我这个参加者成了旁观者,觉得双方都有道理,都对。当双方争执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坐在一旁的丁浩川副院长说话了。他说,请大家暂停争辩,咱们学习一段报纸,他随手拿出刚收到的晋察冀日报,头版转载了新华社的评论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评论号召人民为中国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迅速的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他说:新华社是党中央的喉舌,新华社的评论,就是党中央的号召。据此,解放战争继续发展下去,必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失败,所以不会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朝局面。并且他还把评论的要点结合部分实际作了详尽解释,直到最后所有参会人员心悦诚服。再后来学毛选第四卷才知道这段评论是毛主席写的。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料的那样,很快在全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