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电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圆舞曲女郎
许多导演会把生命力量、尤其是青春力量的主题片面地理解成叫嚣或颓废,或者将它们视为社会、政治、道德目的的媒介材料,其表现方式也因此而刻意做作、故作高深。还没有谁的电影语言有贝特朗布利埃这么自然、松弛、富有弹性,他无视一切束缚,只为表现生命的粗野力量本身。让克洛德和皮埃尔,这两个小伙子,赤条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混沌而奔放,流泻出青春失衡所特有的美妙的危险。
2、不伦之恋
实验到骨子里的作品,外表并不叫嚣。男主角在整个影片从不露脸,可是全片都由“他”的眼睛说故事,都由“他”的眼睛在看“她”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这是电影史上主观镜头用得最为贴切、最为大胆、也最为经典的范例,与“新小说”作家罗伯格利耶的嫉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人咬狗
这部虚构的纪录片,会让许多“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黯然失色。当“纪录片”成为电影界最功利的手段之前,人们更懂得“真实”与“力量”之间孰轻孰重。
4、日瓦戈医生
并非一味的反抗和拒绝就能抵消经典的意义。感动与震撼,仍是艺术的生命。当影片主角是位诗人,更考验着导演对角色的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当今众多意欲表现诗人、艺术家的导演必须向大卫里恩好好学习。
5、肖申克的救赎
在现代主义泛滥的今天,神话般的故事和伟大而简单的道理,仍旧具备强大的震撼力,这值得我们反思对“现代”和“经典”的区分。
6、八部半
从这部电影开始,导演不再在影片中回避自己对电影工作的日常关注和痛苦而“无用的”思考。当作品出现“无主题的主题”支撑作品生命的,惟有艺术家自身的魅力,它贯串着艺术家一生的思想,而非某一时段的观念。
7、石榴的颜色
没有任何情节,长久静止不动的画面缓慢更替,画面形式感极强,宗教格言与游吟诗句的旁白悲哀凝重,具有浓厚的中世纪亚美尼亚风格,冷静的实验精神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8、长日将尽
隐秘和逃避的力量。这是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的最高体现,片中人物史蒂芬斯与他的形象、性格,抵达了天衣无缝的合拍;这同样暗示着影片主题和全片气氛与导演的气质抵达了统一。
9、夏日的诱惑
法国新浪潮老将艾瑞克侯麦的最新作品。实验中混杂着粗糙的原始,单纯的镜头追问的仍是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
10、恐怖分子
这部印度电影对当今患有“东方脸谱”病症的亚洲导演而言,是一剂良好的强心剂。在它的反照下,目前众多的亚洲导演显得多么的功利。如果东方的“脸谱”只是为了唤起西方政治文化和经济强权的侧目,亚洲的导演何时才能撇开狭隘的地域兴趣,走向人类共同的主题?正如爱德华吉本所说:古兰经里并没有提到过骆驼,正是因为对穆罕默德来说,骆驼是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没有加以突出的理由。
11、安德烈鲁勃列夫
已经过去了很久,我还是要说:这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的电影、甚至艺术。请注意:我用“伟大”一词一向很慎重。这个片子的详细评述,请看我论坛里对该片的专论:安德烈鲁勃列夫。刚才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觉得它把我想说的基本说尽了。
12、奇异的乐园
如果安德烈鲁勃列夫是我最喜欢的“复杂”那奇异的乐园就是我最喜欢的“简单”当实验性的镜头与“浑朴、天真、懵懂、无知”一经交融,其安静的张力将使人长久地捂紧无与人说的激动。
13、女收藏家
尽管我确信“影片的灵魂是导演”但哈蒂波丽托弗(haydée politoff,也是该片编剧之一)使我感到:她以她的浑然不觉支撑了整个女收藏家。她的气质、她的形象——包括她的脸蛋、她的身材、她走路的样子以及她说话的声音,都体现了一个“收集男人的女收藏家”的无辜和无奈:她是天生收藏家;她并不为此骄傲;她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甚至觉得并不存在质疑自己的理由:她就是那样,她不有意,也不无意;对自己的优势,她并不完全自知,因不自知而不珍惜,因为不珍惜,所以她的收藏以她自己的受伤为基本代价;而撼动人心的是:她并不索取,因为她并不感到自己已经付出。她快活中夹杂着忧伤,可是她的快乐别人无法分享,她的忧伤也无人能够排遣:所有人都对她爱莫能助,而她继续静静地生活、收藏、不自知地受伤。
14、克拉之膝
侯麦的电影至少有两大特点:1、风格如此单一,却让人不易厌倦;2、不得丢弃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倒不是他每部作品在情节上有很多联系,但比情节更重要的,是思想,是思想上的联系。克拉之膝可能是侯麦最成熟、最丰厚的作品,这是相对他作品的风格貌似单调而言的。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正如女收藏家一样,侯麦对女演员的选择,非常注意她们的声音,甚至,她们的声音是她们精神气质的最高凝聚。声音里那种不让人生厌的懒洋洋,与他整个作品的“丰厚”、“永远开掘不尽的内里”风格一脉相传。
15、云上的日子
无疑,云上的日子最令人深思的是它的结构。与费里尼的八部半开创“随笔性电影”一样,云上的日子让人重新感到“语言”的惊人魅力:在强大的语言系统确定之后,貌似完全不相干的情节、段落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滑进镜头。此片给我私下的感动是:作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遗作——也无疑是他的压卷之作,据说拍摄那(1994)年,83岁、已经被中风折磨了十年的老人已丧失了言语的能力,沟通已经比较艰难,但就这样的老人,其电影语言、关注的问题以及镜头的探索,没有丝毫的老态。我看过他在拍摄云上的日子的现场记录片片段,他坐在轮椅上,带着手套,穿着比一般人厚一点的衣服,他那甚至有些哀伤的冷静的脸,因脑子里只思索着他的电影和即将来临的死亡而显得木然的眼神,都令我对他更加肃然起敬,甚至愁肠百转。
16、蓝
导演:奇斯洛夫斯基(1941—1996)
总是要谈到蓝的。尽管你看过的好电影一部部地递增,但你回首检点,发现仍旧绕不过它。我以前并不信任、甚至反感“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的说法,但我相信,把内敛做到极致,乃是最大的成功。因为这行为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矛盾和张力。
17、宾虚
你踩着浸有我血的地水,而你却并不知道。
18、饮食男女
谈及这部国语片,我想说的是:我只针对这部作品,而不想涉及它的导演。或者更为明确地说:我更想说一说的是主演郎雄。郎雄的形象与片中烹饪大师老朱的天衣无缝的吻合,完全抵达了安东尼奥尼霍普金斯与长日将尽中老管家斯蒂芬的吻合。
19、霸王别姬
无疑,这是一部被很多国人斥骂的片子。我不管那些,我也只想就事论事,只谈这作品,与其导演的其他事情无关。我只想说一句:我觉得这是学艺术的朋友应该看一看的“破题之作”我向朋友们推荐时也是这么说的。
20、人性
这是跟我写作、或对写作的思考贴得最近的电影作品之一。详情也请看论坛中的专论人性人之子。
1、圆舞曲女郎
许多导演会把生命力量、尤其是青春力量的主题片面地理解成叫嚣或颓废,或者将它们视为社会、政治、道德目的的媒介材料,其表现方式也因此而刻意做作、故作高深。还没有谁的电影语言有贝特朗布利埃这么自然、松弛、富有弹性,他无视一切束缚,只为表现生命的粗野力量本身。让克洛德和皮埃尔,这两个小伙子,赤条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混沌而奔放,流泻出青春失衡所特有的美妙的危险。
2、不伦之恋
实验到骨子里的作品,外表并不叫嚣。男主角在整个影片从不露脸,可是全片都由“他”的眼睛说故事,都由“他”的眼睛在看“她”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这是电影史上主观镜头用得最为贴切、最为大胆、也最为经典的范例,与“新小说”作家罗伯格利耶的嫉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人咬狗
这部虚构的纪录片,会让许多“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黯然失色。当“纪录片”成为电影界最功利的手段之前,人们更懂得“真实”与“力量”之间孰轻孰重。
4、日瓦戈医生
并非一味的反抗和拒绝就能抵消经典的意义。感动与震撼,仍是艺术的生命。当影片主角是位诗人,更考验着导演对角色的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当今众多意欲表现诗人、艺术家的导演必须向大卫里恩好好学习。
5、肖申克的救赎
在现代主义泛滥的今天,神话般的故事和伟大而简单的道理,仍旧具备强大的震撼力,这值得我们反思对“现代”和“经典”的区分。
6、八部半
从这部电影开始,导演不再在影片中回避自己对电影工作的日常关注和痛苦而“无用的”思考。当作品出现“无主题的主题”支撑作品生命的,惟有艺术家自身的魅力,它贯串着艺术家一生的思想,而非某一时段的观念。
7、石榴的颜色
没有任何情节,长久静止不动的画面缓慢更替,画面形式感极强,宗教格言与游吟诗句的旁白悲哀凝重,具有浓厚的中世纪亚美尼亚风格,冷静的实验精神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8、长日将尽
隐秘和逃避的力量。这是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的最高体现,片中人物史蒂芬斯与他的形象、性格,抵达了天衣无缝的合拍;这同样暗示着影片主题和全片气氛与导演的气质抵达了统一。
9、夏日的诱惑
法国新浪潮老将艾瑞克侯麦的最新作品。实验中混杂着粗糙的原始,单纯的镜头追问的仍是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
10、恐怖分子
这部印度电影对当今患有“东方脸谱”病症的亚洲导演而言,是一剂良好的强心剂。在它的反照下,目前众多的亚洲导演显得多么的功利。如果东方的“脸谱”只是为了唤起西方政治文化和经济强权的侧目,亚洲的导演何时才能撇开狭隘的地域兴趣,走向人类共同的主题?正如爱德华吉本所说:古兰经里并没有提到过骆驼,正是因为对穆罕默德来说,骆驼是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没有加以突出的理由。
11、安德烈鲁勃列夫
已经过去了很久,我还是要说:这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的电影、甚至艺术。请注意:我用“伟大”一词一向很慎重。这个片子的详细评述,请看我论坛里对该片的专论:安德烈鲁勃列夫。刚才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觉得它把我想说的基本说尽了。
12、奇异的乐园
如果安德烈鲁勃列夫是我最喜欢的“复杂”那奇异的乐园就是我最喜欢的“简单”当实验性的镜头与“浑朴、天真、懵懂、无知”一经交融,其安静的张力将使人长久地捂紧无与人说的激动。
13、女收藏家
尽管我确信“影片的灵魂是导演”但哈蒂波丽托弗(haydée politoff,也是该片编剧之一)使我感到:她以她的浑然不觉支撑了整个女收藏家。她的气质、她的形象——包括她的脸蛋、她的身材、她走路的样子以及她说话的声音,都体现了一个“收集男人的女收藏家”的无辜和无奈:她是天生收藏家;她并不为此骄傲;她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甚至觉得并不存在质疑自己的理由:她就是那样,她不有意,也不无意;对自己的优势,她并不完全自知,因不自知而不珍惜,因为不珍惜,所以她的收藏以她自己的受伤为基本代价;而撼动人心的是:她并不索取,因为她并不感到自己已经付出。她快活中夹杂着忧伤,可是她的快乐别人无法分享,她的忧伤也无人能够排遣:所有人都对她爱莫能助,而她继续静静地生活、收藏、不自知地受伤。
14、克拉之膝
侯麦的电影至少有两大特点:1、风格如此单一,却让人不易厌倦;2、不得丢弃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倒不是他每部作品在情节上有很多联系,但比情节更重要的,是思想,是思想上的联系。克拉之膝可能是侯麦最成熟、最丰厚的作品,这是相对他作品的风格貌似单调而言的。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正如女收藏家一样,侯麦对女演员的选择,非常注意她们的声音,甚至,她们的声音是她们精神气质的最高凝聚。声音里那种不让人生厌的懒洋洋,与他整个作品的“丰厚”、“永远开掘不尽的内里”风格一脉相传。
15、云上的日子
无疑,云上的日子最令人深思的是它的结构。与费里尼的八部半开创“随笔性电影”一样,云上的日子让人重新感到“语言”的惊人魅力:在强大的语言系统确定之后,貌似完全不相干的情节、段落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滑进镜头。此片给我私下的感动是:作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遗作——也无疑是他的压卷之作,据说拍摄那(1994)年,83岁、已经被中风折磨了十年的老人已丧失了言语的能力,沟通已经比较艰难,但就这样的老人,其电影语言、关注的问题以及镜头的探索,没有丝毫的老态。我看过他在拍摄云上的日子的现场记录片片段,他坐在轮椅上,带着手套,穿着比一般人厚一点的衣服,他那甚至有些哀伤的冷静的脸,因脑子里只思索着他的电影和即将来临的死亡而显得木然的眼神,都令我对他更加肃然起敬,甚至愁肠百转。
16、蓝
导演:奇斯洛夫斯基(1941—1996)
总是要谈到蓝的。尽管你看过的好电影一部部地递增,但你回首检点,发现仍旧绕不过它。我以前并不信任、甚至反感“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的说法,但我相信,把内敛做到极致,乃是最大的成功。因为这行为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矛盾和张力。
17、宾虚
你踩着浸有我血的地水,而你却并不知道。
18、饮食男女
谈及这部国语片,我想说的是:我只针对这部作品,而不想涉及它的导演。或者更为明确地说:我更想说一说的是主演郎雄。郎雄的形象与片中烹饪大师老朱的天衣无缝的吻合,完全抵达了安东尼奥尼霍普金斯与长日将尽中老管家斯蒂芬的吻合。
19、霸王别姬
无疑,这是一部被很多国人斥骂的片子。我不管那些,我也只想就事论事,只谈这作品,与其导演的其他事情无关。我只想说一句:我觉得这是学艺术的朋友应该看一看的“破题之作”我向朋友们推荐时也是这么说的。
20、人性
这是跟我写作、或对写作的思考贴得最近的电影作品之一。详情也请看论坛中的专论人性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