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精化气秘法(二)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自覺習練覺知運動,變自然本能為自覺智慧
1。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那個種松靜自然也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什麼是俗自然勁?太極拳講,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麼不用拙力呢?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說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頂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有缺欠。按過去的說法,這只是練了文武的體,沒有練用。
太極拳和形意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煉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了解,不認識。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練知覺運動,或叫覺知運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我認為太極拳裡邊講得最好的就是練覺知運動這幾句話。本來人人都有覺知運動,你要主動掌握它,把它練得更敏感。中和之氣本來人也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形意拳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
將來把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以後我們練太極球的時侯,這兒一轉,你注意胳膊裡邊在轉,體會肩、肘、手裡面的變化。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裡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不使勁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員跳民族舞,那是純純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氣,但他跳一輩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遠。所以”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語病。演員先須進入角色,都會用意,他們也沒練出功夫來。用意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麼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什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練直腿坐放鬆法往回縮的時候,也要會用意念。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大家都見過端水盆扭了腰這樣的事例吧?他以為這是個空盆,就根據以前的實踐經驗調過來一斤的氣,一接觸盆,變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來。趕快調氣,把丹田氣往這兒一揪,傳送路上的氣也都變成力了。他沒練功夫,氣一下來不了那麼快,丹田氣跟不上,中間就斷了,癟了,那兒就疼。你以前端過水盆,習慣了怎麼用勁。這個勁也是由氣變的,但你對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不知道它,這個勁就是俗自然勁。練功要知道它,意念和氣合上,從不自覺變成自覺,把這個功能強化起來,使它運動速度加快。你要用什麼樣的意念,就得有過什麼樣的實踐。你真得動一動,看你的意念這麼動的時候肌肉怎麼動,慢慢練得有體會了,以後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現在放鬆腰部是從形上走的。哪一點放鬆了,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還想讓它收縮就用意念。一開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通了,就改成用意。例如會陰收縮得比較好了,就不要用肌肉使勁收縮了,用意念一縮,往上一提,肌肉並沒有明顯的收縮動作,但氣也發生了形體收縮時才有的那種變化。原來大腿使勁收縮,現在不使勁收縮了,對大腿那兒用意念一縮也能體會到裡面。要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平時你可以用意念想一想,看看它能不能起到形動的作用,若不能,還得把形體運動和意念運動結合起來。這是練功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形的動,一個是意的動。
現在的各家武術基本都是練的軀體混元氣,意識和軀體混元氣相結合,用意元體混元氣來統帥軀體混元氣。(古人以及現在的各家拳術對氣都講得非常模糊,而《混元整體理論》對氣闡述得比較細緻。反復學習《混元整體理論》,尤其是《人體混元氣》、《意識論》和《混元論》這三章,而且以《人體混元氣》為主,對練功夫將大有裨益。)軀體混元氣轉化成髒真混元氣,髒真混元氣轉化成意元體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反過來再統帥下來,那才是一個來回。我們現在也是先練意元體混元氣和軀體混元氣的結合,即神、氣相合。怎麼結合?普通人雖然意念一動氣就動,但對氣還不是很敏感,不能清楚地感受到體內的變化,所以需借助形體運動加強氣的運動,這樣把神、氣結合到一起。意念支配形體運動即意元體通過神經纖維傳導興奮,引起肌肉收縮,這樣引起氣的變化。意元體和軀體混元氣共有三種聯繫方法:一是通過神經細胞來聯繫,二是通過神經細胞的分泌物來聯繫,三是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聯繫。我們要從意元體和形體相聯繫來帶動混元氣,慢慢過渡到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起變化。這裡邊三種聯繫方法都有。其中神經細胞的聯繫還能加快。一般在神經纖維的電傳導過程當中,需經過各個神經元的中間轉換,這樣速度較慢。70年代中國的張香桐教授發現,神經系統有一個神經元可以不經換元直接從形體傳到腦子裡面,這樣速度就快了。不過這種神經纖維非常少。如果意元體跟它聯繫,通過練功強化它的功能,就可能把傳導速度加快多少倍。
2。認真習練覺知運動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不能呆坐,而要集中精神認真地體會裡面的細微變化。肌肉一收縮,形體就產生了運動變化,要慢慢體會裡面有什麼感覺。有時說是感覺又不太確切,你說是麻、癢、痛、涼、熱,它又不是,但它也是一種感覺,叫感觸,如體內的體位覺、運動覺等特殊感覺。閉著眼睛安安靜靜地感受裡面的運動和感覺那種感觸,這叫體察思維。練功關鍵用體察思維。對體察思維用得好,那麼你的感受就多,認識就越深刻,反過來它對你的練功就有指導意義。體察思維是個人內在的經驗,是獨立的,別人沒法感覺到,你說也不好說,想把它形容一番還不好形容。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活動。它雖然體會的是局部的感覺,但它是整體性的,即包括了空間又包括了時間,裡面各種資訊連成一個整體了。你用語言往往不好形容它,怎麼形容也不確切。當別人還沒通過練功產生這種感受的時候,你怎麼說他也理解不了。這種思維有它的個性,獨立性,誰和誰也不一樣。你可能有各種感受,你感覺到的是你自己裡面的那種狀態,它有形態感(空間),也有變化過程(時間)。
我們要懂得,意念在身體裡邊的流行、運動不是空的。你用什麼意念引導它,它就起什麼樣的作用。你用意念引導成為電,它就出電;意念引導成磁,它就生磁;你引導它出光,它就出光;你引導它生熱,它就生熱;你引導它發聲,它就發聲。經絡線傳導聲、光、電、磁、熱都非常敏感,你拿什麼儀器測它,它就是什麼。拿意念怎麼樣引導它,它就怎麼樣變。你得很明確讓它變什麼。所以意念很關鍵。你高高興興,它就給你產生愉快素,使你健康;你整天皺著眉頭,它就給你產生毒素。科學越發達,對人體生命活動瞭解得越多,慢慢人們就會自覺地調整身體,自覺地調節內在的神經功能。(我們往裡面內守的時候,就是在調節。)從對氣不了解、不認識,變成瞭解、認識,能感覺它,支配它,讓它發揮作用。以前我們管自己管的是日常生活,現在管自己是管身體裡邊的生命活動,把身體裡邊的氣調理得更加和順,把性情調理得更加溫和、柔和、中和、祥和。
不要認為明勁練法是用拙力練形體。這和拙力不一樣,因為練明勁用力時要注意體會裡面的內在感受。一吸氣,往命門一縮,你得注意體會,前陰怎麼收縮,會陰怎麼收縮,肛門怎麼收縮,大腿根怎麼收縮,兩個胯骨旁邊怎麼收縮。呼氣時從命門往外放鬆,要體會各個部位怎麼放鬆。另外,會陰使勁收縮有什麼體會,放鬆了有什麼體會?腿伸直了,用意念往回一縮有什麼體會,用肌肉一縮有什麼體會?大腿往回輕輕一縮,一放鬆,覺得裡面肌肉纖維在動彈。腰一放鬆一繃勁,有什麼樣的感覺?真這樣體察,練功就有內容了,你就不會煩了。酸痛也是感受,酸痛時就體會酸痛,你認真地體會哪兒酸,意念往那兒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意念往那兒一貫注,氣就進去了。氣多了,那兒的功能就強化起來了。酸痛得厲害時就把呼吸量加大一點,一個呼吸斷續發多次音,並認真體會。深呼吸能説明打通不通的地方,尤其是喉呼吸。用喉呼吸時要注意喉後壁向後貼,喉要圓。這樣的呼吸呼吸量較大,能説明放鬆和通關。要用不同的辦法來體察裡面的各種感受。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首先要注意腰、骨盆、胯、大腿根等,在體察這些部位時可以利用有關的解剖知識。如:脊柱周圍有哪些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它:關節囊、關節周圍的韌帶連接是怎樣的,用意念放鬆它;那些肌肉怎麼動,用意念放鬆它......這樣認真去體察。當然也不要想的太細,差不多就行。腦子裡有這些活動內容,就不容易跑神,這樣精神就容易更加集中。精神集中了,氣就收起來了。如果這時引天河精氣(不用手訣),很安靜時想:天河在哪兒呢?銀河中心在哪兒呢?噢,銀河中心就在腦子裡面呢!想到銀河中心恍恍惚惚地在腦子裡,這時意念再往命門一放,氣就不一樣了。
往命門吸氣有了感覺,你就老想著命門,慢慢就成了”命意源頭在腰隙”,命和意(氣和意念)都集中到命門了。這既是”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是”氣貼于脊”。
下面再結合一些具體部位來介紹覺知運動的練習。
1體察腰腹部
形體按要求坐好並放鬆後,精神集中到命門穴以至於命門穴前面椎管裡的脊髓,命門穴那裡好象是一個氣球。等我們會注意命門前面了,還要注意命門後面,從外面往命門收,再加上尾閭、長強往命門收,玉枕也往命門收,這樣就成了球形往裡收了。先從形體上這麼做,等你做熟了,很自然了,就可以把形體打開,腦子裡空空蕩蕩。腦子一空,丹田裡邊也就空空蕩蕩,氣就足了。那時候再聚天河之氣往命門(不是頭部)放就好放了。
做呼吸動作時,會陰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後收,這樣做的目的是松腰。會陰上提使小腹壓力增大,同時向上腹推動,而膈膜下降則使上腹向下走,這樣就形成了一對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要加強腹壓。在腹壓增加的同時肚臍向命門回收,往內擠,使腹壓進一步增強。所以這是一個用丹田氣增強腹壓的好辦法。要認真地發音,同時注意體會呼吸時會陰和腰部的運動(特別是有雜念的時候)。吸氣時,腰脊兩邊的肌肉向外突,呼氣時放鬆復原。
有的人在練坐功時感到前傾困難或臀部坐骨結節比較痛。關鍵是腰大肌和臀大肌放鬆。腰大肌在前面,臀大肌在後面。松腰時首先把腰大肌放鬆,腰向前傾著。腰大肌放鬆以後,就覺得整個臀部著地了,對坐骨的感受似乎也不那麼明顯了(這也是腰大肌放鬆了的標誌)。另外,腰大肌是使軀幹向前曲的,有的同學向前傾斜困難,就是因為腰大肌放不松。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腰大肌繃點勁,一緊,再一松。使勁時注意哪塊肉在繃勁,然後用意念放鬆它。這樣,大腿根部和腹部後面的肌肉就比較容易放鬆。若坐著還覺得坐骨尖痛,臀部難受,就說明臀大肌放鬆得還不夠。臀大肌起于骨盆止于腰,它從後面拉著腰,以保證脊椎正直,不更多地前傾。臀大肌真的放鬆了,坐骨尖痛的感覺就小了,因為不單是坐骨結節著力了,而是整個臀部都吃力了。
2體察會陰和骨盆
松腰時會陰上提是籠統的說法,實際它包括前陰(尿道)、後陰(肛門),還有前陰和後陰之間的會陰。確切地說會陰上提,指的不是前陰和後陰,而是會陰。一開始做的時候分不清這些。這得靠自己平時多體會。比如解小便時解一半停住,這是前陰收縮;忍大便時是後陰收縮。這兩個都好體會。會陰是在前、後陰之間。男性應是前列腺,女性在陰道上13到子宮口。這個地方往裡收縮才是會陰收縮。如果我們能分別體會前陰、後陰、會陰,就會對會陰部分的肌肉運動體會得更深,就會真正體會到會陰上提和肛門上提是不一樣的。古人不懂這些,所以古書上都講提肛或撮谷道。實際是從谷道(肛門)前面向上提,這樣才能更好地練煉精化氣。這一點是會陰上提的關鍵。要加大力度體會會陰上提。
有很多竅門、奧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沒有人去總結它。比如在解大便之前先憋著,像練坐功一樣這麼縮一縮,練練功,看手指尖、腳趾尖有什麼感覺,和平時是否一樣。因為前、後陰的氣是連著的,你憋著大便,會陰(陰蹺脈)的氣便受到影響,「陰蹺脈一通,八脈皆通」。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環境之下,氣都有較特殊的變化,惟獨這種情況下的變化比較明顯一點。所以應隨時隨地想著練功,每做一個動作,體會內氣的變化,你體會得越深,理解得越深,你內部的靈明度越敏感。這就是練功夫。如果你們每次解大小便時都閉著眼睛安安靜靜體會一會兒,保證過不了一個月就會有新的收穫。可好多人解大小便時忘了練功,這就是沒能做到氣功生活化。一般再忙也不會解大小便解一半就跑,所以解大小便這會兒,心境比較悠閒。大小便解完後,心比較專一,這時你再放鬆體會一下,會發現和平時練功的感受不一樣。
脊骨往後放鬆凸時可能會「咯噔」響一下,脊椎下面的幾節好像能互相錯動。有時骨盆也「喀哧喀哧」地響。出現各種聲音都不要管它,任其自然。
體察骨盆時要注意骨盆後面的骶骨和骼骨。吸氣時恥骨往回縮,後面放鬆,後面一放鬆,股骨頭和骼骨就會向外張,骶骨就會往後突。
每次練功自始至終都要注意腰俞穴(在骶骨裂孔處)。這是一個關於穴道的練功訣竅。俞穴是氣血流注的地方,每個臟腑都有一個俞穴與之相對應。腰俞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但它不在腰上,而是骶椎和尾椎交界處。
體察胯關節及其他大關節
大腿內旋或外旋,腿不一定真正轉動,只是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的用力,然後放鬆,一緊一松這麼去體會它。關鍵不是繃著勁死呆著。用力時要看哪兒塊肉在動彈;往裡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往外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當一次坐了很長時間,很安靜了,這時一繃勁,然後一放鬆,同時意念往那兒一沖,感覺就不大一樣。這樣認真體會,就會一步一步地加強胯關節的放鬆。原來稍不注意膝關節就容易向上拱,現在胯關節放鬆了,膝關節會向下塌,這樣腿自然而然就放鬆了,伸直了。
體會胯關節放鬆時不能光體會胯關節,大腿和骨盆相連的這些肌肉、肌腱、韌帶都得放鬆。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繃勁配合著會陰向命門回縮,一繃勁一放鬆,一繃勁一放鬆......這樣一方面加強了會陰收縮向命門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能説明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如果大腿根部放不松,氣血就不好向腳上流,下肢的輕靈就會受到影響。對此,後面的功法中還有另外的動作。這也為以後的練功打下了基礎。如果大腿根放不松,就解決不了練坐功時的痛苦。因為大腿根放不松,裡面就會有阻力,使生物電、生物磁發生變化,坐一段時間之後腰胯難受,心煩,不想坐了。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同時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一開始分別體會,分著有體會了,再一步步整體體會。
除了胯關節以外,還要注意體察其它的大關節,如肩、肘、腕、膝、踝、腰椎等關節。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要經常想像關節當中是空的,意念帶著氣在裡面轉一轉。如,把脊柱每個關節當中都這樣轉一轉,使每個關節松張――不但要松,還要張開,這樣氣流通得就好了。真能每天隨時隨地這麼做,氣在裡面的流行情況、每個關節的通透度、形體的整體性都會得到改善或強化。
體會肩關節或胯關節時,還要注意從軀幹往四肢移行的那些膜。要注意肌肉的起止點,看看大關節處的骨頭是怎麼被肌肉連起來的。要想像關節處的肌肉收縮力量很強,它一縮,一下把氣滲到骨頭裡邊;一放鬆,把這個肌肉都抻開,把整個膜都衝開,使他能更好地運行氣。對每個關節這麼想,體會就深刻了。注意不要讓附著點放鬆,讓它得長得很結實,氣連到骨頭裡去。
(續前瑣言:該帖沉下去這麼久,終於浮起來,可見是有人關注的,或許有人真去實踐也未可知!萬中有一也不枉此貼呀!)
4體察軀幹
如果持續放鬆下去,就會不知不覺放鬆到上面,覺得肋骨”嗵”一下子放鬆了(骶脊肌有一條從下直接連到枕骨,還有的連到肋骨上去),隨後感覺背部像冰雪融化一般變得很柔和。繼續下去,有人會覺得兩個肩胛骨裡面(肩胛骨和肋骨之間)從當中往兩邊抻著痛,有人會痛得很厲害。(記得80年代,有一次我從昆明開會回來,在火車上肩胛骨裡面痛得厲害,象岔了氣一樣,翻不過身來,喘氣都困難。)當肩胛裡面一痛,背部放鬆了,這時要注意開胸。一開始兩個肩關節向下一放鬆,腋窩就受到擠壓。當放鬆到背部時,兩個肘曲著放鬆地向前一翻,兩個腋窩就空了,兩肩就往外張了,胸就容易開了。在肩胛骨鬆開時,有時前面胸也痛,一般在4、5肋間或5、6肋間橫著痛。這往往與練膈肌有關系。膈肌運動幅度大了,膈肌一放鬆,膈肌附著點處的膜氣要充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是從前面向下墜著痛,不像後面疼得那麼厲害。這些都是正常的。注意肩向上聳一聳,再向下放鬆外展。肘向外展開了,軀幹不動,用肩關節帶著肘從後往上往前這麼劃圈,同時體會腰與骶骨相接的地方,肘一動會帶著腰眼向上提,那兒就會有抻拉感。做這個動作是為了加大放鬆力度,使背部的放鬆連成一體。這一點也要特別注意。
5從整體練,練整體性
練直腿坐時吸氣往回縮,不光要使勁,還要用意念。關鍵用意念往回縮,因為用手這麼抓也抓不到丹田裡邊,必須用意念想,而且要想得很真切。一開始腦子精力不夠使喚,不能同時支配幾個,想不了那麼多,那就一個一個地想。比如想兩胯往命門縮,若不能同時想兩個,那就先想一個胯往命門縮,然後再縮另一個,但中間不許換氣。習慣後,慢慢就能做到照顧全身,用意念把周身都罩起來。比如要照顧這條腿,體會它往回一縮,是怎麼上去命門去的。一開始體會不了,以後慢慢練熟了,就覺得整條腿從皮膚到肉到骨頭都往裡邊走,這樣感覺不就靈敏了嗎?這本身就是在練覺知運動。過去武術練得好的人覺知運動很敏感,在他正全神貫注和人交手時,別人從後邊打一拳或砍一刀,他也能知道。要想敏感,先得會照顧全身。練直腿坐放鬆法不僅要收回內氣,還要照顧、支配全身。這既是練感覺功能,也是練運動功能。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原來是感覺外面的,現在我們閉上眼睛,讓耳朵也注意聽裡面,通過裡面的運動來刺激我們的感覺神經。其實本來它時刻都在刺激我們,但我們精神沒注意,氣不夠充足,感覺不到它。你注意體會它,它的功能就會得到強化。你不把意識往那兒放,它的功能就得不到強化。
我們現在練直腿坐松腰,全身放鬆,把氣往回集中,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外三合。外三合是裡邊真得合上,連起來,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打拳時手和腳一塊兒到。我們練直腿坐到一定程度,會覺得肩和胯,肘與膝,手與足,它們之間氣都連上了,一動彈是整的。將來可以躺著用左胳膊串右腿,用右胳膊串左腿,胳膊和腿之間來回伸縮,把氣連上,這麼體會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直腿坐時也可以這麼練,把身體坐直了,左胳膊和右下肢,右胳膊和左下肢來回這麼晃動,如果坐在椅子上,就好動彈點。這些內容屬於”從整體練,練整體性”。腰通過形體鍛煉把人體各部分互相聯繫到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另外,當你感覺身體比較放鬆、精神比較集中的時候,可以用意念把劍突和尾骨尖往一塊兒連,使裡面的氣連成一個整體。做法是:吸氣時會陰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命門擠,身體彎曲(採用自然坐姿),同時把尾骨和劍突尖往一塊兒連。
四、幾點說明
(一)
練太極拳也好,練氣功也好,主要是練氣。除了專心致志地練坐功、站莊、蹲牆之外,我們還必須反復多練練氣八法裡面的抻氣法和拉氣法。這兩法一個練的是內氣,一個練的是外氣。拉氣時你們看氣看得清不清楚?能看到多大範圍?抻氣時裡面的氣怎麼動彈,有什麼感受?拉氣時手上有什麼感覺,氣進去有什麼感覺?這個感覺和抻氣的感覺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應該認真去體會。拉氣、抻氣時看周圍這個氣與平時是否一樣?你抻氣很舒服的時候再拉拉氣,看看怎麼樣?要認真靈活地體會身體內、外氣的運動流行。有的同志隨著音樂抻得特別快,那麼快就好嗎?要慢,要體會,動得很小,體會裡面氣的變化。慢動什麼感覺,快動什麼感覺?怎麼動手上的氣感大,對周圍的氣影響範圍大?形體一動,內氣動了,看外面的氣動了沒有?應該積極主動地、舉一反三地反復去想它。練八卦拳的眼鏡程為什麼底盤功夫好?眼鏡程磨眼鏡片時不坐凳子,蹲著磨。有時還單腿蹲著。煤馬、眼鏡程、麻花尹、翠花劉都有自己的職業,怎麼去練功?抽時間去反復體會、琢磨。我們現在講得非常細,可講細了以後,同志們自己不去想了。因為自己想出的和你聽別人講的這兩種情況,內裡面意識動得不一樣。你自己想對了,「噢,原來如此」,馬上有個內在的感受。我給你講,你聽了以後想:是這麼回事麼?好了,你裡面把門關上了。所以過去的老師不細講,就告訴你怎麼做。
(二)
直腿坐放鬆法屬於基本功,松腰後也還要繼續學習,只是每次不用坐那麼長時間。而且吸氣時可以意想氣從脊神經根、脊柱兩邊的交感神經鏈往裡面進。
(三)
練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是煉精化氣,第二步是煉氣化神。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實際不是真正的煉氣化神。煉氣化神應該是結大丹之後的功夫,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還停留在要結丹還沒結丹的層次。《孫祿堂武學錄》中關於煉精化氣的內容可能和我講的有些矛盾。他們不是真正完全練內功的,對內功並不太熟悉,自己練的內在境界也不夠,對有些問題只是按照看過的一些內功書來闡述,結合得不太合適。先給大家這麼聲明一下,以免同志們看書之後被誤導。我不反對大家買書看,但要以我講的為准。這不是自尊自貴。同志們看武術書最好看基本理論,至於哪個動作怎麼練,將來有了本事之後再去體會。看書之後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我給你們解答。不過你們別問怎麼用招,那個我解答不了。同志們以後練到一定程度,願意揉揉手、聽聽勁也行,但不是為了發人。
練武功,裡面是功,外面是招。修道和修武的都練功,也都練外面的招數,但是兩者不同。練武的人練內功是為外面的招數服務,用於對敵;修道的人練招數是為內功服務,用於集中精神降內魔。當精神散亂時,可以通過動作把精神集中起來。過去練武的人把功用到招上,武功很好,但活的年歲都不是特別大。他把功用於外向的技擊,氣也往外散。很多形意拳家只活到六七十歲,好的八十多歲,過百歲的基本沒有。過去練養生拳的人們活一百多歲也行。像吳圖南老先生活了105歲,他在
1928 年就出過太極拳書,以後多少年不怎麼去推手,不去比誰高誰低。若經常去比就費了精神,而且萬一失手,心裡面氣就不平。有很多練武的是被氣死的。武術界有好些人是得癌症或心腦血管病死的。
2、暗勁(又名柔勁)練習
一、暗勁練法
(一)預備功
先練習總的預備功(見明勁練習的預備功),然後接著練習下面的內容。
精神安靜後,轉一轉眼睛,閉著眼睛看看腦子裡面,體察一下意元體,然後意念和虛空相結合,反復想虛空,想腦內,慢慢覺得腦子和藍天虛空結合到一起了,頭裡面很清亮,頭部天門那兒像個大漏斗似的,虛空之氣順著「漏斗」充到腦裡面,貫滿腦子,從大腦到丘腦、中腦、延髓,從脊髓裡面往下走,一下貫到海底;從上肢骨裡面貫到手指尖;從下肢骨當中貫到腳心。要注意在每個關節處停一停。像頸部的寰椎、樞椎......下面的各節脊椎,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各關節......意念往每個關節腔裡面放一放,注一注。要這樣認真地想一遍。
預備功是練暗勁非常關鍵的一環。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時把氣和關節緊密結合起來。中醫很重視關節腔,說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宮一樣,是神和氣休停的地方。在那兒充充氣,把氣注到關節腔裡面溶潤關節囊(結締組織)和周圍的韌帶,這對氣在關節處的流通非常有意義。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較細緻,花的時間多一點。不要以為這是耽誤時間,練柔勁關鍵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韌帶、關節囊、筋膜、膜絡的氣都充起來,所以以意引氣這麼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練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見「正規坐姿」要求(或站莊)。
第一步。吸氣時,會陰與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呼氣時,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第二步。吸氣時,會陰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同時手指尖微微地往肘關節縮,再從肘關節微微地往肩關節縮,再從肩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同時腳趾尖微微地往踝關節縮,再從踝關節微微地往胯關節縮,再從胯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呼氣時,手指尖帶著肘關節、肩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同時腳趾尖帶著踝關節、胯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求和練明勁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一點務必提醒大家注意: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更細微,要從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動)到細微默念(發音時口腔的動作幾乎沒有,僅有舌的微弱動感與口後部的氣流的強弱變化)。
(三)收功
和明勁的收功相同。
二、怎樣練好暗勁
一)打好明勁基礎
明勁練法非常關鍵。如果還沒有打好明勁基礎就開始練暗勁,雖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沒那麼大。所以練功不能一味貪快,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像以前練形意拳必須勤練三體式,如果站三體式還沒達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虛、呼吸自然、形式和順等要求,不能挪步,連劈拳都不能練。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它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
好好練明勁,體內很多部位的氣都會連起來。然後再練暗勁,將來裡外出入比較通暢了,不知不覺就出來整勁,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瞭練功的機理和方法
練剛勁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縮來帶動肌腱、筋膜、韌帶,練柔勁則是以肌腱(或韌帶)的小範圍的、慢的伸縮來帶動膜絡、關節囊,以致肌肉。膜附帶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練柔勁關鍵要從肌腱這兒運動起來,對此要特別注意。
明勁是從近腰部分連起來的,即從肩(胯)練起,然後到肘(膝)和手(腳);而柔勁是從肢端開始的。練明勁吸氣時手心、腳心用力往回縮,那是用的肌肉。練柔勁往裡面收的時候是用手指尖、腳趾尖的屈肌輕輕往裡縮,縮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體會指尖的運動,站莊時容易體會腳趾尖的運動。站莊時,腳趾頭微微抓地,儘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時意想手指尖、腳趾尖都往命門那兒縮。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手指尖、腳趾尖往回縮的時候,以哪兒為用力點呢?在指(趾)甲蓋縫裡面,指(趾)甲和肉相連的地方,從那兒用力微微回縮,指(趾)頭好像往回蜷似的。這樣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點有些靠後,意念也就充得不夠。縮完了,伸的時候,也
柔勁進一步練整體勁,進一步和丹田命門相連,同時還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韌帶、關節囊)連帶肌肉都鬆開,借助氣把筋通開。古人講,「通筋之順也」,筋要通得很順當,裡面沒有阻礙,資訊在裡面傳播得很快。內家拳都講四梢:爪為筋之余,發為血之余,齒為骨之余,舌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連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連起來,意念往這兒一動,氣慢慢會通透、貫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爪松不是指指(趾)甲變軟,而是指氣要通透指(趾)甲。練一段之後,指(趾)甲可能會比以前潤澤、透明。
練功是有階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內容。練明勁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練暗勁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練暗勁和練明勁正好相反。
(三)把明勁和暗勁結合起來練習
如果你練明勁的基礎較好,就應該能體會到,繃上勁後,那是一個整勁。練剛勁繃上勁後,怎麼和丹田連起來?可以在練明勁時結合暗勁的練法。吸氣的時候往腰那兒縮,收縮到最強度,堅持一下以後,把力量放開,但是形不要放。使勁攥起拳頭以後,不使勁了,但是拳頭還攥著;腳心使勁往回縮,收縮到最強度後,不用力了,但是還要縮著,這樣來體會裡面的變化。
把明勁反復練上幾遍之後,身體也就有點累了,然後起來練站莊。把腿伸直,身體放鬆,脖子往後輕輕一仰,天柱穴往下一折,一股氣「呼」就從脊骨外面一層一層地下來了。過去在講形神莊中的俯身拱腰時講過換骨法,從天柱往下一貫,從脊柱一下貫到腳底,氣像一股水流嘩嘩地流下去。這麼沖一沖,能強健骨頭和肌肉。現在練暗勁的時候,一定要和明勁相結合。明勁費力氣,累;暗勁比較省力氣,不怎麼累。把兩者交叉著反復練,可以互相調劑。練完明勁之後用換骨法沖一沖,然後在走暗勁。暗勁是從脊髓裡面走的,明勁換骨是從骨頭外面走的,兩者有這麼點區別。
練明勁松腰主要練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莊結合起來練。而練暗勁特別強調站莊,要以坐功為主,同時必須結合站莊來練。站莊是用三心並站莊那個姿勢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四)練暗勁時要加強體察
暗勁雖然占一個練功階段,但是它的內容比較簡單。不過練暗勁時需要體察,這比練明勁還要難一些。
練暗勁時,手指的肌肉、肌腱隨著手指的慢慢蜷縮而在腱鞘裡面走動,這樣會有點摩擦。一開始我們不敏感,感覺不到什麼,以後覺得裡面有「喀哧喀哧」的聲音,再以後覺得不是聲音,是一種「哧棱哧棱」的澀動感覺,繼續練下去,感覺越來越輕,越來越細,裡面的氣越來越多。氣多了以後,它就不響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響」。不是真有響聲,而是一種感覺。是你感覺敏感了,體會深刻了。如果真有響聲,那就是腱鞘炎。一般來說緊靠指尖的這兩節容易「響」,因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內在的感覺功能也更敏銳。
練明勁的時候,光繃勁就行;練暗勁的時候,不能光做動作,得認真體察裡面氣的變化。這樣輕輕地、慢慢地一縮,一伸。一縮,指(趾)尖和命門氣連上,像是從命門那兒往回縮似的;一伸,從命門那兒往外出去。這樣一動,就通到丹田命門。練明勁要使勁收縮,所以感覺不太突出。練暗勁不用力氣,氣脈的流行阻力相應減小,感覺也明顯一點。練柔勁的時候,它可以有兩層氣感,一個是皮下層的淺筋膜,一個是深層的深筋膜。當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縮來帶著肌肉動,肌肉層也可以有氣感。第一步要注意體會皮下的淺筋膜。一縮,意念從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從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縮的時候,順著整個的肢體皮下來回走;等第一步熟練以後,意念再重一些,深入到肌肉層和肌肉層之間的深筋膜,從那裡面伸縮。
練明勁的時候精神靜不下來沒關係,只管使勁縮就行,縮縮縮縮......慢慢雜念就沒有了。但練柔勁時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練柔勁之前先要調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靜下來,做好練功準備(見預備功)。
練柔勁一開始用手指尖帶著動,這麼練一段之後,很明顯地感覺到肢體在「忽悠忽悠」地動彈,這時要注意有意識地往關節那兒縮一縮,從腳趾到踝關節,到膝關節,到胯關節,要注意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結締組織。往胯關節縮時不能光注意股骨頭和胯臼相結合的地方,還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關鍵。因為筋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關節附近交接。好多關節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關節周圍沖一沖,對筋膜之間氣的交流、連通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每塊肌肉都有起、止點,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組肌肉之間沒有直接的交接關係,它們之間的交接是通過筋膜間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對通順全身的筋起著關鍵作用。從傳統氣功和武功來講,練暗勁(柔勁)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連通,使氣在筋膜間暢通無阻。這一點和現代解剖學不一樣。練明勁主要練肌肉,但也要練這個氣的連通,因為肌肉收縮往命門連的時候不能通過神經連過來(因為沒有這樣的神經系統),只能用意念通過筋膜連過來。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這種意識引導,氣在筋膜間走得更快。高明的武術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應。這用現代的神經反射學說沒法解釋。因為從神經反射學說來講,這麼輕輕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麼之後,反映到他的腦子裡面,腦子作出判斷,再反應回來,然後再支配形體起反應,這需要有個時間過程。都已經碰到皮膚了,等這麼反應過來,那就來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賽中罰點球,等看見球踢過來再作出判斷,然後作出反應,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球過來的速度快于這個神經反射過程。可是高明的武術家能行,他能馬上起反應。這需要從筋絡通過來,不先練通膜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練暗勁就是著重來通它。
安靜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暗勁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附錄:直腿坐煉精化氣的輔助功法
一、臥功
平躺,放鬆。一般人躺著的時候腰椎會往上弓起來,下面空著。用意念放鬆腰椎,尾閭往前扣,往上翹,兩胯往上收,讓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後突出去。調好姿勢後,兩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點在氣海穴(肚臍下1.5寸)上。吸氣時往腰部放鬆,手斜著往上摁(或者先直著往下壓),呼氣時手抬起來。呼吸時不用發音。一般做81 個呼吸。然後指根慢慢轉動,先逆時針轉,再順時針轉。練完後兩手放到體側,安安靜靜地想著命門,吸氣時氣聚往命門。
下壓時一般會感到腹主動脈「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壓時感覺裡邊疼痛,說明裡邊還有濕氣和寒氣,身體還不夠健康。等壓著不疼了,裡邊氣就足了,好通了。這點也能衡量氣充足與否。有的人肚皮很軟,一壓就能摸找骨頭了,說明丹田氣不足。反復練習,腹部慢慢會變的有彈性。這是很簡單、很隨便就能練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莊時採用三心並站莊的姿勢。全身松靜站立,兩腳踩氣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曲下蹲,膝不過足尖;胯後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穴往後突,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同時調襠提會陰。兩臂前伸,立掌,手腕與肩平。百會上領,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明勁練習:一吸氣,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一起往命門那兒縮;一呼氣,力量要出去,腳要蹬上勁。吸氣時,手心往裡摳,五趾抓地,掌心、腳心往回縮;呼氣時,手指伸開,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腳心下落,腳趾往上翹。要把勁繃足。吸氣時發「yu-en-」音,呼氣時發「yi-e-ng-」音。
暗勁練習:動作要求見「暗勁練習」。
練三心並站莊一開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認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適自然,而且軀幹一定要直,從百會到會陰成一條直線。慢慢找這條直線,找准了之後,覺得身體很輕鬆。要以保持軀幹當中的一條直線作為你決定姿勢高矮的標準。你矮下去後還能保持直線,你就矮一些,保持不了直線,你就高點,如果你矮下去後,身體不能保持中正,有點前傾,臀往後撅著,那就不行。
三、蹲牆功
面對牆壁,兩腳併攏(開始時可兩腳分開,平行站立,與肩等寬),腳尖與牆根接觸,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然後下蹲,蹲時兩肩前扣,含胸;鼻尖觸牆,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準狀時,可以停留一會再往下蹲;蹲到極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時鼻尖也要觸牆。反復進行。
吸氣時發「yu-en-」音,肚臍往回縮,膈膜往命門落,會陰往上提,呼氣時發「yi-e-ng-」音,各部位鬆開還原。至於是蹲的時候吸氣,還是起的時候吸氣,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一般起時吸氣可能好做一點。
蹲牆加上呼吸後,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對後面太陽膀胱經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夠。<
(二)自覺習練覺知運動,變自然本能為自覺智慧
1。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那個種松靜自然也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什麼是俗自然勁?太極拳講,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麼不用拙力呢?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說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頂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有缺欠。按過去的說法,這只是練了文武的體,沒有練用。
太極拳和形意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煉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了解,不認識。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練知覺運動,或叫覺知運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我認為太極拳裡邊講得最好的就是練覺知運動這幾句話。本來人人都有覺知運動,你要主動掌握它,把它練得更敏感。中和之氣本來人也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形意拳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
將來把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以後我們練太極球的時侯,這兒一轉,你注意胳膊裡邊在轉,體會肩、肘、手裡面的變化。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裡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不使勁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員跳民族舞,那是純純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氣,但他跳一輩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遠。所以”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語病。演員先須進入角色,都會用意,他們也沒練出功夫來。用意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麼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什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練直腿坐放鬆法往回縮的時候,也要會用意念。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大家都見過端水盆扭了腰這樣的事例吧?他以為這是個空盆,就根據以前的實踐經驗調過來一斤的氣,一接觸盆,變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來。趕快調氣,把丹田氣往這兒一揪,傳送路上的氣也都變成力了。他沒練功夫,氣一下來不了那麼快,丹田氣跟不上,中間就斷了,癟了,那兒就疼。你以前端過水盆,習慣了怎麼用勁。這個勁也是由氣變的,但你對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不知道它,這個勁就是俗自然勁。練功要知道它,意念和氣合上,從不自覺變成自覺,把這個功能強化起來,使它運動速度加快。你要用什麼樣的意念,就得有過什麼樣的實踐。你真得動一動,看你的意念這麼動的時候肌肉怎麼動,慢慢練得有體會了,以後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現在放鬆腰部是從形上走的。哪一點放鬆了,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還想讓它收縮就用意念。一開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通了,就改成用意。例如會陰收縮得比較好了,就不要用肌肉使勁收縮了,用意念一縮,往上一提,肌肉並沒有明顯的收縮動作,但氣也發生了形體收縮時才有的那種變化。原來大腿使勁收縮,現在不使勁收縮了,對大腿那兒用意念一縮也能體會到裡面。要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平時你可以用意念想一想,看看它能不能起到形動的作用,若不能,還得把形體運動和意念運動結合起來。這是練功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形的動,一個是意的動。
現在的各家武術基本都是練的軀體混元氣,意識和軀體混元氣相結合,用意元體混元氣來統帥軀體混元氣。(古人以及現在的各家拳術對氣都講得非常模糊,而《混元整體理論》對氣闡述得比較細緻。反復學習《混元整體理論》,尤其是《人體混元氣》、《意識論》和《混元論》這三章,而且以《人體混元氣》為主,對練功夫將大有裨益。)軀體混元氣轉化成髒真混元氣,髒真混元氣轉化成意元體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反過來再統帥下來,那才是一個來回。我們現在也是先練意元體混元氣和軀體混元氣的結合,即神、氣相合。怎麼結合?普通人雖然意念一動氣就動,但對氣還不是很敏感,不能清楚地感受到體內的變化,所以需借助形體運動加強氣的運動,這樣把神、氣結合到一起。意念支配形體運動即意元體通過神經纖維傳導興奮,引起肌肉收縮,這樣引起氣的變化。意元體和軀體混元氣共有三種聯繫方法:一是通過神經細胞來聯繫,二是通過神經細胞的分泌物來聯繫,三是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聯繫。我們要從意元體和形體相聯繫來帶動混元氣,慢慢過渡到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起變化。這裡邊三種聯繫方法都有。其中神經細胞的聯繫還能加快。一般在神經纖維的電傳導過程當中,需經過各個神經元的中間轉換,這樣速度較慢。70年代中國的張香桐教授發現,神經系統有一個神經元可以不經換元直接從形體傳到腦子裡面,這樣速度就快了。不過這種神經纖維非常少。如果意元體跟它聯繫,通過練功強化它的功能,就可能把傳導速度加快多少倍。
2。認真習練覺知運動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不能呆坐,而要集中精神認真地體會裡面的細微變化。肌肉一收縮,形體就產生了運動變化,要慢慢體會裡面有什麼感覺。有時說是感覺又不太確切,你說是麻、癢、痛、涼、熱,它又不是,但它也是一種感覺,叫感觸,如體內的體位覺、運動覺等特殊感覺。閉著眼睛安安靜靜地感受裡面的運動和感覺那種感觸,這叫體察思維。練功關鍵用體察思維。對體察思維用得好,那麼你的感受就多,認識就越深刻,反過來它對你的練功就有指導意義。體察思維是個人內在的經驗,是獨立的,別人沒法感覺到,你說也不好說,想把它形容一番還不好形容。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活動。它雖然體會的是局部的感覺,但它是整體性的,即包括了空間又包括了時間,裡面各種資訊連成一個整體了。你用語言往往不好形容它,怎麼形容也不確切。當別人還沒通過練功產生這種感受的時候,你怎麼說他也理解不了。這種思維有它的個性,獨立性,誰和誰也不一樣。你可能有各種感受,你感覺到的是你自己裡面的那種狀態,它有形態感(空間),也有變化過程(時間)。
我們要懂得,意念在身體裡邊的流行、運動不是空的。你用什麼意念引導它,它就起什麼樣的作用。你用意念引導成為電,它就出電;意念引導成磁,它就生磁;你引導它出光,它就出光;你引導它生熱,它就生熱;你引導它發聲,它就發聲。經絡線傳導聲、光、電、磁、熱都非常敏感,你拿什麼儀器測它,它就是什麼。拿意念怎麼樣引導它,它就怎麼樣變。你得很明確讓它變什麼。所以意念很關鍵。你高高興興,它就給你產生愉快素,使你健康;你整天皺著眉頭,它就給你產生毒素。科學越發達,對人體生命活動瞭解得越多,慢慢人們就會自覺地調整身體,自覺地調節內在的神經功能。(我們往裡面內守的時候,就是在調節。)從對氣不了解、不認識,變成瞭解、認識,能感覺它,支配它,讓它發揮作用。以前我們管自己管的是日常生活,現在管自己是管身體裡邊的生命活動,把身體裡邊的氣調理得更加和順,把性情調理得更加溫和、柔和、中和、祥和。
不要認為明勁練法是用拙力練形體。這和拙力不一樣,因為練明勁用力時要注意體會裡面的內在感受。一吸氣,往命門一縮,你得注意體會,前陰怎麼收縮,會陰怎麼收縮,肛門怎麼收縮,大腿根怎麼收縮,兩個胯骨旁邊怎麼收縮。呼氣時從命門往外放鬆,要體會各個部位怎麼放鬆。另外,會陰使勁收縮有什麼體會,放鬆了有什麼體會?腿伸直了,用意念往回一縮有什麼體會,用肌肉一縮有什麼體會?大腿往回輕輕一縮,一放鬆,覺得裡面肌肉纖維在動彈。腰一放鬆一繃勁,有什麼樣的感覺?真這樣體察,練功就有內容了,你就不會煩了。酸痛也是感受,酸痛時就體會酸痛,你認真地體會哪兒酸,意念往那兒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意念往那兒一貫注,氣就進去了。氣多了,那兒的功能就強化起來了。酸痛得厲害時就把呼吸量加大一點,一個呼吸斷續發多次音,並認真體會。深呼吸能説明打通不通的地方,尤其是喉呼吸。用喉呼吸時要注意喉後壁向後貼,喉要圓。這樣的呼吸呼吸量較大,能説明放鬆和通關。要用不同的辦法來體察裡面的各種感受。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首先要注意腰、骨盆、胯、大腿根等,在體察這些部位時可以利用有關的解剖知識。如:脊柱周圍有哪些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它:關節囊、關節周圍的韌帶連接是怎樣的,用意念放鬆它;那些肌肉怎麼動,用意念放鬆它......這樣認真去體察。當然也不要想的太細,差不多就行。腦子裡有這些活動內容,就不容易跑神,這樣精神就容易更加集中。精神集中了,氣就收起來了。如果這時引天河精氣(不用手訣),很安靜時想:天河在哪兒呢?銀河中心在哪兒呢?噢,銀河中心就在腦子裡面呢!想到銀河中心恍恍惚惚地在腦子裡,這時意念再往命門一放,氣就不一樣了。
往命門吸氣有了感覺,你就老想著命門,慢慢就成了”命意源頭在腰隙”,命和意(氣和意念)都集中到命門了。這既是”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是”氣貼于脊”。
下面再結合一些具體部位來介紹覺知運動的練習。
1體察腰腹部
形體按要求坐好並放鬆後,精神集中到命門穴以至於命門穴前面椎管裡的脊髓,命門穴那裡好象是一個氣球。等我們會注意命門前面了,還要注意命門後面,從外面往命門收,再加上尾閭、長強往命門收,玉枕也往命門收,這樣就成了球形往裡收了。先從形體上這麼做,等你做熟了,很自然了,就可以把形體打開,腦子裡空空蕩蕩。腦子一空,丹田裡邊也就空空蕩蕩,氣就足了。那時候再聚天河之氣往命門(不是頭部)放就好放了。
做呼吸動作時,會陰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後收,這樣做的目的是松腰。會陰上提使小腹壓力增大,同時向上腹推動,而膈膜下降則使上腹向下走,這樣就形成了一對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要加強腹壓。在腹壓增加的同時肚臍向命門回收,往內擠,使腹壓進一步增強。所以這是一個用丹田氣增強腹壓的好辦法。要認真地發音,同時注意體會呼吸時會陰和腰部的運動(特別是有雜念的時候)。吸氣時,腰脊兩邊的肌肉向外突,呼氣時放鬆復原。
有的人在練坐功時感到前傾困難或臀部坐骨結節比較痛。關鍵是腰大肌和臀大肌放鬆。腰大肌在前面,臀大肌在後面。松腰時首先把腰大肌放鬆,腰向前傾著。腰大肌放鬆以後,就覺得整個臀部著地了,對坐骨的感受似乎也不那麼明顯了(這也是腰大肌放鬆了的標誌)。另外,腰大肌是使軀幹向前曲的,有的同學向前傾斜困難,就是因為腰大肌放不松。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腰大肌繃點勁,一緊,再一松。使勁時注意哪塊肉在繃勁,然後用意念放鬆它。這樣,大腿根部和腹部後面的肌肉就比較容易放鬆。若坐著還覺得坐骨尖痛,臀部難受,就說明臀大肌放鬆得還不夠。臀大肌起于骨盆止于腰,它從後面拉著腰,以保證脊椎正直,不更多地前傾。臀大肌真的放鬆了,坐骨尖痛的感覺就小了,因為不單是坐骨結節著力了,而是整個臀部都吃力了。
2體察會陰和骨盆
松腰時會陰上提是籠統的說法,實際它包括前陰(尿道)、後陰(肛門),還有前陰和後陰之間的會陰。確切地說會陰上提,指的不是前陰和後陰,而是會陰。一開始做的時候分不清這些。這得靠自己平時多體會。比如解小便時解一半停住,這是前陰收縮;忍大便時是後陰收縮。這兩個都好體會。會陰是在前、後陰之間。男性應是前列腺,女性在陰道上13到子宮口。這個地方往裡收縮才是會陰收縮。如果我們能分別體會前陰、後陰、會陰,就會對會陰部分的肌肉運動體會得更深,就會真正體會到會陰上提和肛門上提是不一樣的。古人不懂這些,所以古書上都講提肛或撮谷道。實際是從谷道(肛門)前面向上提,這樣才能更好地練煉精化氣。這一點是會陰上提的關鍵。要加大力度體會會陰上提。
有很多竅門、奧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沒有人去總結它。比如在解大便之前先憋著,像練坐功一樣這麼縮一縮,練練功,看手指尖、腳趾尖有什麼感覺,和平時是否一樣。因為前、後陰的氣是連著的,你憋著大便,會陰(陰蹺脈)的氣便受到影響,「陰蹺脈一通,八脈皆通」。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環境之下,氣都有較特殊的變化,惟獨這種情況下的變化比較明顯一點。所以應隨時隨地想著練功,每做一個動作,體會內氣的變化,你體會得越深,理解得越深,你內部的靈明度越敏感。這就是練功夫。如果你們每次解大小便時都閉著眼睛安安靜靜體會一會兒,保證過不了一個月就會有新的收穫。可好多人解大小便時忘了練功,這就是沒能做到氣功生活化。一般再忙也不會解大小便解一半就跑,所以解大小便這會兒,心境比較悠閒。大小便解完後,心比較專一,這時你再放鬆體會一下,會發現和平時練功的感受不一樣。
脊骨往後放鬆凸時可能會「咯噔」響一下,脊椎下面的幾節好像能互相錯動。有時骨盆也「喀哧喀哧」地響。出現各種聲音都不要管它,任其自然。
體察骨盆時要注意骨盆後面的骶骨和骼骨。吸氣時恥骨往回縮,後面放鬆,後面一放鬆,股骨頭和骼骨就會向外張,骶骨就會往後突。
每次練功自始至終都要注意腰俞穴(在骶骨裂孔處)。這是一個關於穴道的練功訣竅。俞穴是氣血流注的地方,每個臟腑都有一個俞穴與之相對應。腰俞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但它不在腰上,而是骶椎和尾椎交界處。
體察胯關節及其他大關節
大腿內旋或外旋,腿不一定真正轉動,只是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的用力,然後放鬆,一緊一松這麼去體會它。關鍵不是繃著勁死呆著。用力時要看哪兒塊肉在動彈;往裡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往外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當一次坐了很長時間,很安靜了,這時一繃勁,然後一放鬆,同時意念往那兒一沖,感覺就不大一樣。這樣認真體會,就會一步一步地加強胯關節的放鬆。原來稍不注意膝關節就容易向上拱,現在胯關節放鬆了,膝關節會向下塌,這樣腿自然而然就放鬆了,伸直了。
體會胯關節放鬆時不能光體會胯關節,大腿和骨盆相連的這些肌肉、肌腱、韌帶都得放鬆。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繃勁配合著會陰向命門回縮,一繃勁一放鬆,一繃勁一放鬆......這樣一方面加強了會陰收縮向命門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能説明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如果大腿根部放不松,氣血就不好向腳上流,下肢的輕靈就會受到影響。對此,後面的功法中還有另外的動作。這也為以後的練功打下了基礎。如果大腿根放不松,就解決不了練坐功時的痛苦。因為大腿根放不松,裡面就會有阻力,使生物電、生物磁發生變化,坐一段時間之後腰胯難受,心煩,不想坐了。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同時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一開始分別體會,分著有體會了,再一步步整體體會。
除了胯關節以外,還要注意體察其它的大關節,如肩、肘、腕、膝、踝、腰椎等關節。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要經常想像關節當中是空的,意念帶著氣在裡面轉一轉。如,把脊柱每個關節當中都這樣轉一轉,使每個關節松張――不但要松,還要張開,這樣氣流通得就好了。真能每天隨時隨地這麼做,氣在裡面的流行情況、每個關節的通透度、形體的整體性都會得到改善或強化。
體會肩關節或胯關節時,還要注意從軀幹往四肢移行的那些膜。要注意肌肉的起止點,看看大關節處的骨頭是怎麼被肌肉連起來的。要想像關節處的肌肉收縮力量很強,它一縮,一下把氣滲到骨頭裡邊;一放鬆,把這個肌肉都抻開,把整個膜都衝開,使他能更好地運行氣。對每個關節這麼想,體會就深刻了。注意不要讓附著點放鬆,讓它得長得很結實,氣連到骨頭裡去。
(續前瑣言:該帖沉下去這麼久,終於浮起來,可見是有人關注的,或許有人真去實踐也未可知!萬中有一也不枉此貼呀!)
4體察軀幹
如果持續放鬆下去,就會不知不覺放鬆到上面,覺得肋骨”嗵”一下子放鬆了(骶脊肌有一條從下直接連到枕骨,還有的連到肋骨上去),隨後感覺背部像冰雪融化一般變得很柔和。繼續下去,有人會覺得兩個肩胛骨裡面(肩胛骨和肋骨之間)從當中往兩邊抻著痛,有人會痛得很厲害。(記得80年代,有一次我從昆明開會回來,在火車上肩胛骨裡面痛得厲害,象岔了氣一樣,翻不過身來,喘氣都困難。)當肩胛裡面一痛,背部放鬆了,這時要注意開胸。一開始兩個肩關節向下一放鬆,腋窩就受到擠壓。當放鬆到背部時,兩個肘曲著放鬆地向前一翻,兩個腋窩就空了,兩肩就往外張了,胸就容易開了。在肩胛骨鬆開時,有時前面胸也痛,一般在4、5肋間或5、6肋間橫著痛。這往往與練膈肌有關系。膈肌運動幅度大了,膈肌一放鬆,膈肌附著點處的膜氣要充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是從前面向下墜著痛,不像後面疼得那麼厲害。這些都是正常的。注意肩向上聳一聳,再向下放鬆外展。肘向外展開了,軀幹不動,用肩關節帶著肘從後往上往前這麼劃圈,同時體會腰與骶骨相接的地方,肘一動會帶著腰眼向上提,那兒就會有抻拉感。做這個動作是為了加大放鬆力度,使背部的放鬆連成一體。這一點也要特別注意。
5從整體練,練整體性
練直腿坐時吸氣往回縮,不光要使勁,還要用意念。關鍵用意念往回縮,因為用手這麼抓也抓不到丹田裡邊,必須用意念想,而且要想得很真切。一開始腦子精力不夠使喚,不能同時支配幾個,想不了那麼多,那就一個一個地想。比如想兩胯往命門縮,若不能同時想兩個,那就先想一個胯往命門縮,然後再縮另一個,但中間不許換氣。習慣後,慢慢就能做到照顧全身,用意念把周身都罩起來。比如要照顧這條腿,體會它往回一縮,是怎麼上去命門去的。一開始體會不了,以後慢慢練熟了,就覺得整條腿從皮膚到肉到骨頭都往裡邊走,這樣感覺不就靈敏了嗎?這本身就是在練覺知運動。過去武術練得好的人覺知運動很敏感,在他正全神貫注和人交手時,別人從後邊打一拳或砍一刀,他也能知道。要想敏感,先得會照顧全身。練直腿坐放鬆法不僅要收回內氣,還要照顧、支配全身。這既是練感覺功能,也是練運動功能。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原來是感覺外面的,現在我們閉上眼睛,讓耳朵也注意聽裡面,通過裡面的運動來刺激我們的感覺神經。其實本來它時刻都在刺激我們,但我們精神沒注意,氣不夠充足,感覺不到它。你注意體會它,它的功能就會得到強化。你不把意識往那兒放,它的功能就得不到強化。
我們現在練直腿坐松腰,全身放鬆,把氣往回集中,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外三合。外三合是裡邊真得合上,連起來,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打拳時手和腳一塊兒到。我們練直腿坐到一定程度,會覺得肩和胯,肘與膝,手與足,它們之間氣都連上了,一動彈是整的。將來可以躺著用左胳膊串右腿,用右胳膊串左腿,胳膊和腿之間來回伸縮,把氣連上,這麼體會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直腿坐時也可以這麼練,把身體坐直了,左胳膊和右下肢,右胳膊和左下肢來回這麼晃動,如果坐在椅子上,就好動彈點。這些內容屬於”從整體練,練整體性”。腰通過形體鍛煉把人體各部分互相聯繫到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另外,當你感覺身體比較放鬆、精神比較集中的時候,可以用意念把劍突和尾骨尖往一塊兒連,使裡面的氣連成一個整體。做法是:吸氣時會陰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命門擠,身體彎曲(採用自然坐姿),同時把尾骨和劍突尖往一塊兒連。
四、幾點說明
(一)
練太極拳也好,練氣功也好,主要是練氣。除了專心致志地練坐功、站莊、蹲牆之外,我們還必須反復多練練氣八法裡面的抻氣法和拉氣法。這兩法一個練的是內氣,一個練的是外氣。拉氣時你們看氣看得清不清楚?能看到多大範圍?抻氣時裡面的氣怎麼動彈,有什麼感受?拉氣時手上有什麼感覺,氣進去有什麼感覺?這個感覺和抻氣的感覺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應該認真去體會。拉氣、抻氣時看周圍這個氣與平時是否一樣?你抻氣很舒服的時候再拉拉氣,看看怎麼樣?要認真靈活地體會身體內、外氣的運動流行。有的同志隨著音樂抻得特別快,那麼快就好嗎?要慢,要體會,動得很小,體會裡面氣的變化。慢動什麼感覺,快動什麼感覺?怎麼動手上的氣感大,對周圍的氣影響範圍大?形體一動,內氣動了,看外面的氣動了沒有?應該積極主動地、舉一反三地反復去想它。練八卦拳的眼鏡程為什麼底盤功夫好?眼鏡程磨眼鏡片時不坐凳子,蹲著磨。有時還單腿蹲著。煤馬、眼鏡程、麻花尹、翠花劉都有自己的職業,怎麼去練功?抽時間去反復體會、琢磨。我們現在講得非常細,可講細了以後,同志們自己不去想了。因為自己想出的和你聽別人講的這兩種情況,內裡面意識動得不一樣。你自己想對了,「噢,原來如此」,馬上有個內在的感受。我給你講,你聽了以後想:是這麼回事麼?好了,你裡面把門關上了。所以過去的老師不細講,就告訴你怎麼做。
(二)
直腿坐放鬆法屬於基本功,松腰後也還要繼續學習,只是每次不用坐那麼長時間。而且吸氣時可以意想氣從脊神經根、脊柱兩邊的交感神經鏈往裡面進。
(三)
練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是煉精化氣,第二步是煉氣化神。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實際不是真正的煉氣化神。煉氣化神應該是結大丹之後的功夫,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還停留在要結丹還沒結丹的層次。《孫祿堂武學錄》中關於煉精化氣的內容可能和我講的有些矛盾。他們不是真正完全練內功的,對內功並不太熟悉,自己練的內在境界也不夠,對有些問題只是按照看過的一些內功書來闡述,結合得不太合適。先給大家這麼聲明一下,以免同志們看書之後被誤導。我不反對大家買書看,但要以我講的為准。這不是自尊自貴。同志們看武術書最好看基本理論,至於哪個動作怎麼練,將來有了本事之後再去體會。看書之後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我給你們解答。不過你們別問怎麼用招,那個我解答不了。同志們以後練到一定程度,願意揉揉手、聽聽勁也行,但不是為了發人。
練武功,裡面是功,外面是招。修道和修武的都練功,也都練外面的招數,但是兩者不同。練武的人練內功是為外面的招數服務,用於對敵;修道的人練招數是為內功服務,用於集中精神降內魔。當精神散亂時,可以通過動作把精神集中起來。過去練武的人把功用到招上,武功很好,但活的年歲都不是特別大。他把功用於外向的技擊,氣也往外散。很多形意拳家只活到六七十歲,好的八十多歲,過百歲的基本沒有。過去練養生拳的人們活一百多歲也行。像吳圖南老先生活了105歲,他在
1928 年就出過太極拳書,以後多少年不怎麼去推手,不去比誰高誰低。若經常去比就費了精神,而且萬一失手,心裡面氣就不平。有很多練武的是被氣死的。武術界有好些人是得癌症或心腦血管病死的。
2、暗勁(又名柔勁)練習
一、暗勁練法
(一)預備功
先練習總的預備功(見明勁練習的預備功),然後接著練習下面的內容。
精神安靜後,轉一轉眼睛,閉著眼睛看看腦子裡面,體察一下意元體,然後意念和虛空相結合,反復想虛空,想腦內,慢慢覺得腦子和藍天虛空結合到一起了,頭裡面很清亮,頭部天門那兒像個大漏斗似的,虛空之氣順著「漏斗」充到腦裡面,貫滿腦子,從大腦到丘腦、中腦、延髓,從脊髓裡面往下走,一下貫到海底;從上肢骨裡面貫到手指尖;從下肢骨當中貫到腳心。要注意在每個關節處停一停。像頸部的寰椎、樞椎......下面的各節脊椎,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各關節......意念往每個關節腔裡面放一放,注一注。要這樣認真地想一遍。
預備功是練暗勁非常關鍵的一環。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時把氣和關節緊密結合起來。中醫很重視關節腔,說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宮一樣,是神和氣休停的地方。在那兒充充氣,把氣注到關節腔裡面溶潤關節囊(結締組織)和周圍的韌帶,這對氣在關節處的流通非常有意義。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較細緻,花的時間多一點。不要以為這是耽誤時間,練柔勁關鍵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韌帶、關節囊、筋膜、膜絡的氣都充起來,所以以意引氣這麼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練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見「正規坐姿」要求(或站莊)。
第一步。吸氣時,會陰與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呼氣時,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第二步。吸氣時,會陰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同時手指尖微微地往肘關節縮,再從肘關節微微地往肩關節縮,再從肩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同時腳趾尖微微地往踝關節縮,再從踝關節微微地往胯關節縮,再從胯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呼氣時,手指尖帶著肘關節、肩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同時腳趾尖帶著踝關節、胯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求和練明勁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一點務必提醒大家注意: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更細微,要從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動)到細微默念(發音時口腔的動作幾乎沒有,僅有舌的微弱動感與口後部的氣流的強弱變化)。
(三)收功
和明勁的收功相同。
二、怎樣練好暗勁
一)打好明勁基礎
明勁練法非常關鍵。如果還沒有打好明勁基礎就開始練暗勁,雖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沒那麼大。所以練功不能一味貪快,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像以前練形意拳必須勤練三體式,如果站三體式還沒達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虛、呼吸自然、形式和順等要求,不能挪步,連劈拳都不能練。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它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
好好練明勁,體內很多部位的氣都會連起來。然後再練暗勁,將來裡外出入比較通暢了,不知不覺就出來整勁,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瞭練功的機理和方法
練剛勁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縮來帶動肌腱、筋膜、韌帶,練柔勁則是以肌腱(或韌帶)的小範圍的、慢的伸縮來帶動膜絡、關節囊,以致肌肉。膜附帶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練柔勁關鍵要從肌腱這兒運動起來,對此要特別注意。
明勁是從近腰部分連起來的,即從肩(胯)練起,然後到肘(膝)和手(腳);而柔勁是從肢端開始的。練明勁吸氣時手心、腳心用力往回縮,那是用的肌肉。練柔勁往裡面收的時候是用手指尖、腳趾尖的屈肌輕輕往裡縮,縮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體會指尖的運動,站莊時容易體會腳趾尖的運動。站莊時,腳趾頭微微抓地,儘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時意想手指尖、腳趾尖都往命門那兒縮。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手指尖、腳趾尖往回縮的時候,以哪兒為用力點呢?在指(趾)甲蓋縫裡面,指(趾)甲和肉相連的地方,從那兒用力微微回縮,指(趾)頭好像往回蜷似的。這樣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點有些靠後,意念也就充得不夠。縮完了,伸的時候,也
柔勁進一步練整體勁,進一步和丹田命門相連,同時還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韌帶、關節囊)連帶肌肉都鬆開,借助氣把筋通開。古人講,「通筋之順也」,筋要通得很順當,裡面沒有阻礙,資訊在裡面傳播得很快。內家拳都講四梢:爪為筋之余,發為血之余,齒為骨之余,舌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連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連起來,意念往這兒一動,氣慢慢會通透、貫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爪松不是指指(趾)甲變軟,而是指氣要通透指(趾)甲。練一段之後,指(趾)甲可能會比以前潤澤、透明。
練功是有階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內容。練明勁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練暗勁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練暗勁和練明勁正好相反。
(三)把明勁和暗勁結合起來練習
如果你練明勁的基礎較好,就應該能體會到,繃上勁後,那是一個整勁。練剛勁繃上勁後,怎麼和丹田連起來?可以在練明勁時結合暗勁的練法。吸氣的時候往腰那兒縮,收縮到最強度,堅持一下以後,把力量放開,但是形不要放。使勁攥起拳頭以後,不使勁了,但是拳頭還攥著;腳心使勁往回縮,收縮到最強度後,不用力了,但是還要縮著,這樣來體會裡面的變化。
把明勁反復練上幾遍之後,身體也就有點累了,然後起來練站莊。把腿伸直,身體放鬆,脖子往後輕輕一仰,天柱穴往下一折,一股氣「呼」就從脊骨外面一層一層地下來了。過去在講形神莊中的俯身拱腰時講過換骨法,從天柱往下一貫,從脊柱一下貫到腳底,氣像一股水流嘩嘩地流下去。這麼沖一沖,能強健骨頭和肌肉。現在練暗勁的時候,一定要和明勁相結合。明勁費力氣,累;暗勁比較省力氣,不怎麼累。把兩者交叉著反復練,可以互相調劑。練完明勁之後用換骨法沖一沖,然後在走暗勁。暗勁是從脊髓裡面走的,明勁換骨是從骨頭外面走的,兩者有這麼點區別。
練明勁松腰主要練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莊結合起來練。而練暗勁特別強調站莊,要以坐功為主,同時必須結合站莊來練。站莊是用三心並站莊那個姿勢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四)練暗勁時要加強體察
暗勁雖然占一個練功階段,但是它的內容比較簡單。不過練暗勁時需要體察,這比練明勁還要難一些。
練暗勁時,手指的肌肉、肌腱隨著手指的慢慢蜷縮而在腱鞘裡面走動,這樣會有點摩擦。一開始我們不敏感,感覺不到什麼,以後覺得裡面有「喀哧喀哧」的聲音,再以後覺得不是聲音,是一種「哧棱哧棱」的澀動感覺,繼續練下去,感覺越來越輕,越來越細,裡面的氣越來越多。氣多了以後,它就不響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響」。不是真有響聲,而是一種感覺。是你感覺敏感了,體會深刻了。如果真有響聲,那就是腱鞘炎。一般來說緊靠指尖的這兩節容易「響」,因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內在的感覺功能也更敏銳。
練明勁的時候,光繃勁就行;練暗勁的時候,不能光做動作,得認真體察裡面氣的變化。這樣輕輕地、慢慢地一縮,一伸。一縮,指(趾)尖和命門氣連上,像是從命門那兒往回縮似的;一伸,從命門那兒往外出去。這樣一動,就通到丹田命門。練明勁要使勁收縮,所以感覺不太突出。練暗勁不用力氣,氣脈的流行阻力相應減小,感覺也明顯一點。練柔勁的時候,它可以有兩層氣感,一個是皮下層的淺筋膜,一個是深層的深筋膜。當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縮來帶著肌肉動,肌肉層也可以有氣感。第一步要注意體會皮下的淺筋膜。一縮,意念從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從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縮的時候,順著整個的肢體皮下來回走;等第一步熟練以後,意念再重一些,深入到肌肉層和肌肉層之間的深筋膜,從那裡面伸縮。
練明勁的時候精神靜不下來沒關係,只管使勁縮就行,縮縮縮縮......慢慢雜念就沒有了。但練柔勁時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練柔勁之前先要調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靜下來,做好練功準備(見預備功)。
練柔勁一開始用手指尖帶著動,這麼練一段之後,很明顯地感覺到肢體在「忽悠忽悠」地動彈,這時要注意有意識地往關節那兒縮一縮,從腳趾到踝關節,到膝關節,到胯關節,要注意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結締組織。往胯關節縮時不能光注意股骨頭和胯臼相結合的地方,還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關鍵。因為筋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關節附近交接。好多關節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關節周圍沖一沖,對筋膜之間氣的交流、連通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每塊肌肉都有起、止點,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組肌肉之間沒有直接的交接關係,它們之間的交接是通過筋膜間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對通順全身的筋起著關鍵作用。從傳統氣功和武功來講,練暗勁(柔勁)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連通,使氣在筋膜間暢通無阻。這一點和現代解剖學不一樣。練明勁主要練肌肉,但也要練這個氣的連通,因為肌肉收縮往命門連的時候不能通過神經連過來(因為沒有這樣的神經系統),只能用意念通過筋膜連過來。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這種意識引導,氣在筋膜間走得更快。高明的武術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應。這用現代的神經反射學說沒法解釋。因為從神經反射學說來講,這麼輕輕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麼之後,反映到他的腦子裡面,腦子作出判斷,再反應回來,然後再支配形體起反應,這需要有個時間過程。都已經碰到皮膚了,等這麼反應過來,那就來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賽中罰點球,等看見球踢過來再作出判斷,然後作出反應,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球過來的速度快于這個神經反射過程。可是高明的武術家能行,他能馬上起反應。這需要從筋絡通過來,不先練通膜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練暗勁就是著重來通它。
安靜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暗勁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附錄:直腿坐煉精化氣的輔助功法
一、臥功
平躺,放鬆。一般人躺著的時候腰椎會往上弓起來,下面空著。用意念放鬆腰椎,尾閭往前扣,往上翹,兩胯往上收,讓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後突出去。調好姿勢後,兩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點在氣海穴(肚臍下1.5寸)上。吸氣時往腰部放鬆,手斜著往上摁(或者先直著往下壓),呼氣時手抬起來。呼吸時不用發音。一般做81 個呼吸。然後指根慢慢轉動,先逆時針轉,再順時針轉。練完後兩手放到體側,安安靜靜地想著命門,吸氣時氣聚往命門。
下壓時一般會感到腹主動脈「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壓時感覺裡邊疼痛,說明裡邊還有濕氣和寒氣,身體還不夠健康。等壓著不疼了,裡邊氣就足了,好通了。這點也能衡量氣充足與否。有的人肚皮很軟,一壓就能摸找骨頭了,說明丹田氣不足。反復練習,腹部慢慢會變的有彈性。這是很簡單、很隨便就能練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莊時採用三心並站莊的姿勢。全身松靜站立,兩腳踩氣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曲下蹲,膝不過足尖;胯後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穴往後突,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同時調襠提會陰。兩臂前伸,立掌,手腕與肩平。百會上領,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明勁練習:一吸氣,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一起往命門那兒縮;一呼氣,力量要出去,腳要蹬上勁。吸氣時,手心往裡摳,五趾抓地,掌心、腳心往回縮;呼氣時,手指伸開,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腳心下落,腳趾往上翹。要把勁繃足。吸氣時發「yu-en-」音,呼氣時發「yi-e-ng-」音。
暗勁練習:動作要求見「暗勁練習」。
練三心並站莊一開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認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適自然,而且軀幹一定要直,從百會到會陰成一條直線。慢慢找這條直線,找准了之後,覺得身體很輕鬆。要以保持軀幹當中的一條直線作為你決定姿勢高矮的標準。你矮下去後還能保持直線,你就矮一些,保持不了直線,你就高點,如果你矮下去後,身體不能保持中正,有點前傾,臀往後撅著,那就不行。
三、蹲牆功
面對牆壁,兩腳併攏(開始時可兩腳分開,平行站立,與肩等寬),腳尖與牆根接觸,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然後下蹲,蹲時兩肩前扣,含胸;鼻尖觸牆,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準狀時,可以停留一會再往下蹲;蹲到極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時鼻尖也要觸牆。反復進行。
吸氣時發「yu-en-」音,肚臍往回縮,膈膜往命門落,會陰往上提,呼氣時發「yi-e-ng-」音,各部位鬆開還原。至於是蹲的時候吸氣,還是起的時候吸氣,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一般起時吸氣可能好做一點。
蹲牆加上呼吸後,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對後面太陽膀胱經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