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胜负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史慈手挽缰绳,轻踢马腹,跟在车旁,目光扫过许贡的脸,又看了刘繇一眼,眉心微蹙,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刘繇会意,微微颌首,和声道:“府君,汝南是袁盟主的乡里,吴会是江南繁华之地,人才荟萃,皆是盟主臂膀,接连折损这么多的豪杰,盟主如折肱股,哀痛之至。不过他相信府君,相信吴会俊杰不会为孙策的淫威所慑,绝无猜忌之心。这只是一时的困难,只要你我同舟共济,一定能扭转颓势。”
许贡打了个激零,挤出一丝很勉强的笑容。“敢问使君方略。”
刘繇客气了几句,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丹阳失守,对江东的形势有莫大的影响。一是失去了兵源,二是吴郡与豫章被隔开,陷入孙策的包围之中,随时可能被击破。当务之急自然是要夺回丹阳。丹阳得手,吴郡与豫章才能重新联为一体,反过来隔断江南江北,将孙策困在会稽。
要攻丹阳,就需要吴郡与豫章同时并力。这两个郡是扬州六郡中实力最强的两个郡,人口加起来将近全州六成。运作得当,夺回丹阳并不难。不过吴郡与会稽毗邻,境内又没什么地利可守,一旦孙策先下手为强,占吴郡为已有,形势将彻底崩溃,仅凭豫章一郡是很难逆转形势的。周瑜已经拿下江夏、南郡,很快就会渡江,长沙是孙坚旧郡,很可能不战而降,届时豫章将遭受三面夹击,就算有地利可用,也会左右支绌,疲于奔命,起不到应有的牵制作用。
吴郡的得失已经成了扬州得失的转折点,容不得一点疏忽。
许贡听了,觉得有理。吴郡确实没什么地形可用,一旦交战,短时间内就可以分出胜负,不存在什么对峙的可能。“那使君打算与孙策妥协吗?”
刘繇笑道:“缓兵之计而已。只需几个月,等孙策进入会稽,被会稽诸家缠住,我们或出兵丹阳,或出兵会稽,无往而不利。”
许贡如梦初醒,连连点头。“还是使君高明,有如国手落子,只是一个先后手,却有云泥之别。”
“这都是子义的谋划,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许贡赞叹不已。“我只当子义英武,没想到他还有这等谋略,使君有子义相助,大事可成。”
刘繇哈哈大笑,拍拍许贡的手,面有得色。许贡又咂了咂嘴。“照这么说,的确是我孟浪了。吴郡人才虽多,文武兼备、堪与子义相敌者唯有沈友。他去见孙策,不管是伤了孙策,还是被孙策所杀,都是莫大的损失。”
“现在还来得及吗?如果可能,府君可派人急报沈友,让他莫与孙策发生冲突。”
许贡点头答应,连忙安排人赶到阳羡传令,取消原先的计划。
——
沈友受了伤,流了不少血,身体有些虚弱,但精神却很亢奋,和孙策、郭嘉等人畅谈天下形势,说到得意处眉飞色舞也不足以表达,还要手舞足蹈。
孙策笑着按住沈友。“子正,你躺着说就行,别再扯破了伤口,陆公又不知道要怎么责怪我呢。”
沈友也被陆康骂得不轻,只得收敛一二。他看看左右,见陆康不在,这才低声说道:“将军,依我之见,事不宜迟,当先取吴郡,再取会稽。会稽多山,且周氏兄弟败亡,其亲戚故旧必然与将军为敌。将军神勇,阵而后战自然无所畏惧,可若是他们潜匿山中,据险而守,将军逐个攻破,没有几年时间怕是难以得手。不若先取吴郡,快则一两个月,慢不过半年,吴郡可下。届时赖吴郡人力、物力,大可慢慢周旋。”
孙策笑道:“吴郡豪杰如果都像子正这般,我有何忧?不取吴郡,吴郡亦是我的。我只怕子正曲高和寡,虽得吴郡之土,不得吴郡之人,岂不可惜?”
沈友有点失望,正准备再说,郭嘉摇摇羽扇。“子正,将军人才不少,但像你这样文武兼备,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还没有。你受了伤,暂时不宜轻动,不如留在将军身边,为将军掌军机,如何?”
沈友看向孙策。孙策笑道:“你看,我还没来得及说,他们就要呼朋引伴了。子正意下如何?”
沈友哈哈一笑。“能与诸君共处,是我的荣幸,求之不得。痛快,痛快。此刻当有酒。”
孙策笑了。“好酒很多,但你现在不宜多饮。不如这样吧,奉孝,你把形势为子正解说一二,也请他参谋参谋,共商大计。”
郭嘉让蒋钦取来一卷文书,递给沈友。沈友接过一看,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一份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应该是孙策近期行动的方针。他刚刚投效,孙策就将这样的机密文件给他看,对他的器重可见一斑。他刚才建议孙策取吴郡,孙策不置可否,他还以为自己太急了,孙策看不起他呢。现在看来,孙策不攻吴郡应该是另有不得已的原因。
文章不短,大概有三千多字,内容更是繁杂,不仅分析了孙策自身的形势,还从整体上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沈友关心天下形势,也留心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但他毕竟只是布衣,没有官方身份,接触不到朝廷的诏书,又偏居江东,了解的情况有限。看了这份分析,他的眼界一下子由江东扩展到整个天下。
沈友轻轻放下文件,思索片刻。“所以将军当下对吴会的方略是攻心为先,以待天下之变?”
孙策点点头。“子正觉得可行吗?”
沈友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陆议,嘴角微挑。“不仅可行,而且已经初见成效,用不了几年,吴郡将成为将军之长安。将军深谋远虑,施政如国手,信手拈来,无迹可循,深得治道精髓。若非亲眼所见,谁人能信?有将军这样的英才,是吴郡之福,江东之福,天下之福。”
孙策连连摆手,表示不敢当。“子正言重了,我不敢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奉孝、士元等人也在其中,远在南阳的张子纲、周公瑾也贡献良多。没有他们,我就是一匹夫。子正,有你相助,我们又多一份力量,还请子正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沈友笑道:“得遇明君,复有良朋,正当一展所学,岂能藏拙。以愚计,将军赴任会稽一定会遇到麻烦,与其如此,不如在吴郡稍作停留,太湖虽小,却是操练水师的首选之地。”
太史慈手挽缰绳,轻踢马腹,跟在车旁,目光扫过许贡的脸,又看了刘繇一眼,眉心微蹙,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刘繇会意,微微颌首,和声道:“府君,汝南是袁盟主的乡里,吴会是江南繁华之地,人才荟萃,皆是盟主臂膀,接连折损这么多的豪杰,盟主如折肱股,哀痛之至。不过他相信府君,相信吴会俊杰不会为孙策的淫威所慑,绝无猜忌之心。这只是一时的困难,只要你我同舟共济,一定能扭转颓势。”
许贡打了个激零,挤出一丝很勉强的笑容。“敢问使君方略。”
刘繇客气了几句,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丹阳失守,对江东的形势有莫大的影响。一是失去了兵源,二是吴郡与豫章被隔开,陷入孙策的包围之中,随时可能被击破。当务之急自然是要夺回丹阳。丹阳得手,吴郡与豫章才能重新联为一体,反过来隔断江南江北,将孙策困在会稽。
要攻丹阳,就需要吴郡与豫章同时并力。这两个郡是扬州六郡中实力最强的两个郡,人口加起来将近全州六成。运作得当,夺回丹阳并不难。不过吴郡与会稽毗邻,境内又没什么地利可守,一旦孙策先下手为强,占吴郡为已有,形势将彻底崩溃,仅凭豫章一郡是很难逆转形势的。周瑜已经拿下江夏、南郡,很快就会渡江,长沙是孙坚旧郡,很可能不战而降,届时豫章将遭受三面夹击,就算有地利可用,也会左右支绌,疲于奔命,起不到应有的牵制作用。
吴郡的得失已经成了扬州得失的转折点,容不得一点疏忽。
许贡听了,觉得有理。吴郡确实没什么地形可用,一旦交战,短时间内就可以分出胜负,不存在什么对峙的可能。“那使君打算与孙策妥协吗?”
刘繇笑道:“缓兵之计而已。只需几个月,等孙策进入会稽,被会稽诸家缠住,我们或出兵丹阳,或出兵会稽,无往而不利。”
许贡如梦初醒,连连点头。“还是使君高明,有如国手落子,只是一个先后手,却有云泥之别。”
“这都是子义的谋划,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许贡赞叹不已。“我只当子义英武,没想到他还有这等谋略,使君有子义相助,大事可成。”
刘繇哈哈大笑,拍拍许贡的手,面有得色。许贡又咂了咂嘴。“照这么说,的确是我孟浪了。吴郡人才虽多,文武兼备、堪与子义相敌者唯有沈友。他去见孙策,不管是伤了孙策,还是被孙策所杀,都是莫大的损失。”
“现在还来得及吗?如果可能,府君可派人急报沈友,让他莫与孙策发生冲突。”
许贡点头答应,连忙安排人赶到阳羡传令,取消原先的计划。
——
沈友受了伤,流了不少血,身体有些虚弱,但精神却很亢奋,和孙策、郭嘉等人畅谈天下形势,说到得意处眉飞色舞也不足以表达,还要手舞足蹈。
孙策笑着按住沈友。“子正,你躺着说就行,别再扯破了伤口,陆公又不知道要怎么责怪我呢。”
沈友也被陆康骂得不轻,只得收敛一二。他看看左右,见陆康不在,这才低声说道:“将军,依我之见,事不宜迟,当先取吴郡,再取会稽。会稽多山,且周氏兄弟败亡,其亲戚故旧必然与将军为敌。将军神勇,阵而后战自然无所畏惧,可若是他们潜匿山中,据险而守,将军逐个攻破,没有几年时间怕是难以得手。不若先取吴郡,快则一两个月,慢不过半年,吴郡可下。届时赖吴郡人力、物力,大可慢慢周旋。”
孙策笑道:“吴郡豪杰如果都像子正这般,我有何忧?不取吴郡,吴郡亦是我的。我只怕子正曲高和寡,虽得吴郡之土,不得吴郡之人,岂不可惜?”
沈友有点失望,正准备再说,郭嘉摇摇羽扇。“子正,将军人才不少,但像你这样文武兼备,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还没有。你受了伤,暂时不宜轻动,不如留在将军身边,为将军掌军机,如何?”
沈友看向孙策。孙策笑道:“你看,我还没来得及说,他们就要呼朋引伴了。子正意下如何?”
沈友哈哈一笑。“能与诸君共处,是我的荣幸,求之不得。痛快,痛快。此刻当有酒。”
孙策笑了。“好酒很多,但你现在不宜多饮。不如这样吧,奉孝,你把形势为子正解说一二,也请他参谋参谋,共商大计。”
郭嘉让蒋钦取来一卷文书,递给沈友。沈友接过一看,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一份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应该是孙策近期行动的方针。他刚刚投效,孙策就将这样的机密文件给他看,对他的器重可见一斑。他刚才建议孙策取吴郡,孙策不置可否,他还以为自己太急了,孙策看不起他呢。现在看来,孙策不攻吴郡应该是另有不得已的原因。
文章不短,大概有三千多字,内容更是繁杂,不仅分析了孙策自身的形势,还从整体上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沈友关心天下形势,也留心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但他毕竟只是布衣,没有官方身份,接触不到朝廷的诏书,又偏居江东,了解的情况有限。看了这份分析,他的眼界一下子由江东扩展到整个天下。
沈友轻轻放下文件,思索片刻。“所以将军当下对吴会的方略是攻心为先,以待天下之变?”
孙策点点头。“子正觉得可行吗?”
沈友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陆议,嘴角微挑。“不仅可行,而且已经初见成效,用不了几年,吴郡将成为将军之长安。将军深谋远虑,施政如国手,信手拈来,无迹可循,深得治道精髓。若非亲眼所见,谁人能信?有将军这样的英才,是吴郡之福,江东之福,天下之福。”
孙策连连摆手,表示不敢当。“子正言重了,我不敢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奉孝、士元等人也在其中,远在南阳的张子纲、周公瑾也贡献良多。没有他们,我就是一匹夫。子正,有你相助,我们又多一份力量,还请子正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沈友笑道:“得遇明君,复有良朋,正当一展所学,岂能藏拙。以愚计,将军赴任会稽一定会遇到麻烦,与其如此,不如在吴郡稍作停留,太湖虽小,却是操练水师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