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来处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卢奉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经营范围只在京师,对自家银行的数据,还是非常了解的。张口就来,“
伯爷,皇家银行目前的资产约为五百余万两。其中负债额为4百余万两。负债率为80%。银行中储备的银两为八十万两。从开业至今,总计发行银票三百余万两。”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属于非常专业化的东西,张昭也听不大懂,但有一条是懂的。在没有纸币的时代,八十万两现银就是银行的现金流。
银票只是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而已。
张昭手指微微点着额头,道:“以方便交割的名义,强制要求拍卖战争债券必须使用我们的银票。另外,允许战争债券在个人之间相互交易。你在广告上添上这一条。”
卢奉眼睛顿时一亮,恭维道:“伯爷,这真是个天才的构思。”
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的两年期战争债券,朝廷批准的额度为八百万两白银。
其销售办法是:在大明证券交易所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购买者支付费用,在交易所进行登记购买数量,最终拿到手的是不能流通的凭证。
两名购买者之间的相互交易,必须在交易所的见证下才能进行。交易需要更换凭证上的数字,还有交易所登记在案的数字。
如果这些债券全部销售出去,这八百万两白银实际上就在大明皇家银行的银库中。
这对大明皇家银行的补充是何等之大啊!八百万两白银啊!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不可能印刷八百万两银票给后军都督府。这都是战争经费。你拿银票去南方购买粮食,江南的商家理你?用银票支付士卒军饷,他们会卖你的帐?
但是,后军都督府不可能一次性将八百万两白银全部花费出去。这就可以占款使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利息即可。
陈夕凤娇俏的翻个白眼。她认识的卢员外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张昭面前,他满口奉承话。
张昭笑笑,不吃卢奉这一套。没有那么神,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大明皇家银行要发展,还是得真金白银的去赚钱。
“大宁都司那里的金矿、银矿不少,足够偿付这批证券。你先去登广告,接下来的事情我来操作。三日后在交易所举行第二次拍卖。”
…
张昭之前给弘治皇帝上过一个奏章,关于金矿开采的事宜。明朝的矿产资源在名义是归国家所有的。但是,如今民间盗采屡禁不止,形成民矿、国矿并立的局面。
所以,后军都督府打下大宁都司旧地。金矿、银矿等资源都可以拍卖出去。所得经费是用于偿还战争债券。
而朝廷对所有的矿产企业,每年都要征收其产量3%至5%的商税。这是长久的财政来源,比朝廷自己去开矿来钱舒服得多。
从改革明王朝的货币角度而言,张昭目前的做法,还停留在大量储备金、银,以求未来能发行货币的阶段。
其实这种事以国家的名义来做,会顺畅得多。但是鉴于大明朝皇帝的任性,以及对金融的无知,他真不敢和皇帝们合作。
大明的皇帝们已经玩废了宝钞、盐引。张昭不想他费尽力气推广的银票,最终面值下降,沦为废纸。
大明朝的货币,目前是标准的银本位。但是,从张昭所知道的历史而言,这只能作为过渡的。
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经过几百年,全球范围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银矿。白银的产量会很大。这就会使得其币值波动。银本位、金银复本位最终都会淘汰。
金本位才是未来货币的本命!
…
…
张昭和卢奉再聊了一会儿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
目前随着业务的扩充,肯定是要招募人手的。卢员外这个人划圈子的思想比较浓厚。目前只招募他老家的伙计,还有就是张府私塾出来的学生。
但这明显已经不够用。
小学生到知行白酒商行中当账房学徒,再磨练个两三年就合格。白酒的账本能有多难,加减乘除。但是,涉及到银行这个领域,数学功底不行难以胜任。
“你给国泰商行打个招呼,联合出资在京师成立初级学堂,对外招生,学制三年。教授语文、数学、地理、自然、政治五门课,培养各种人才。呃…,把‘自然’去掉,教材找新军营要。”
卢奉一脸懵逼,他不知道“自然”是个什么课程。当然,这不妨碍他听张昭的命令,忙道:“我这就去办。”
张昭交代完,没往位于位于京师东北方向六十里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视察。军校筹备的事情由林文宁负总责,底下有具体的经办人。他对“大管家”老林还是信的过的。
张昭回小安镇陪妻妾们吃过午饭,就去往新军营。研究三院已经将他要的东西研制出来,他回头要拿给弘治皇帝看。
…
…
九月初九,真理报上登出后军都督府要再次拍卖战争债券的消息,很快就在京中引起轰动。
中午时分,棋盘街上到处是出来“觅食”的大明官员。他们的话题自然都是登在真理报上的消息。
王华和同僚们一起在一家酒楼中用餐。席间为首之人是德高望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
吴宽摇头晃脑的道:“张都督这是迫不及待啊!虽然作出一些规则上的改变,但短时间内搞第二次拍卖,我看难得很。德辉,你和张都督接触较多,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王华苦笑道:“吴前辈,这在下如何猜得到。或许他是想以他的名声担保啊!”
“那也不顶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旧地是否有矿。”
一帮翰林们纷纷附和。并不看好张昭的举措。
…
…
午后时分,报社镇望海楼中。
一群报社的总编们在二楼雅间中喝茶,闲聊。这个时间节点,各家报纸的总编们都不算忙。
这个茶会是由真理报总编汤玄策组织起来,类似于报纸行业的协会组织。
大明朝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协会。京中卖煤炭的有行会,卖粮食的有行会。搞中介的一样有行会。报业才兴起,如今才算逐渐起来。以真理报的发行体量,其背后东家的权势、地位,自然是报业中的盟主。
汤玄策喝着毛尖,道:“在下估摸着明日会有各种关于战争债券拍卖会的分析文章,还请各位卖在下一个面子。”
尽量说好话嘛!
卢奉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经营范围只在京师,对自家银行的数据,还是非常了解的。张口就来,“
伯爷,皇家银行目前的资产约为五百余万两。其中负债额为4百余万两。负债率为80%。银行中储备的银两为八十万两。从开业至今,总计发行银票三百余万两。”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属于非常专业化的东西,张昭也听不大懂,但有一条是懂的。在没有纸币的时代,八十万两现银就是银行的现金流。
银票只是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而已。
张昭手指微微点着额头,道:“以方便交割的名义,强制要求拍卖战争债券必须使用我们的银票。另外,允许战争债券在个人之间相互交易。你在广告上添上这一条。”
卢奉眼睛顿时一亮,恭维道:“伯爷,这真是个天才的构思。”
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的两年期战争债券,朝廷批准的额度为八百万两白银。
其销售办法是:在大明证券交易所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购买者支付费用,在交易所进行登记购买数量,最终拿到手的是不能流通的凭证。
两名购买者之间的相互交易,必须在交易所的见证下才能进行。交易需要更换凭证上的数字,还有交易所登记在案的数字。
如果这些债券全部销售出去,这八百万两白银实际上就在大明皇家银行的银库中。
这对大明皇家银行的补充是何等之大啊!八百万两白银啊!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不可能印刷八百万两银票给后军都督府。这都是战争经费。你拿银票去南方购买粮食,江南的商家理你?用银票支付士卒军饷,他们会卖你的帐?
但是,后军都督府不可能一次性将八百万两白银全部花费出去。这就可以占款使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利息即可。
陈夕凤娇俏的翻个白眼。她认识的卢员外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张昭面前,他满口奉承话。
张昭笑笑,不吃卢奉这一套。没有那么神,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大明皇家银行要发展,还是得真金白银的去赚钱。
“大宁都司那里的金矿、银矿不少,足够偿付这批证券。你先去登广告,接下来的事情我来操作。三日后在交易所举行第二次拍卖。”
…
张昭之前给弘治皇帝上过一个奏章,关于金矿开采的事宜。明朝的矿产资源在名义是归国家所有的。但是,如今民间盗采屡禁不止,形成民矿、国矿并立的局面。
所以,后军都督府打下大宁都司旧地。金矿、银矿等资源都可以拍卖出去。所得经费是用于偿还战争债券。
而朝廷对所有的矿产企业,每年都要征收其产量3%至5%的商税。这是长久的财政来源,比朝廷自己去开矿来钱舒服得多。
从改革明王朝的货币角度而言,张昭目前的做法,还停留在大量储备金、银,以求未来能发行货币的阶段。
其实这种事以国家的名义来做,会顺畅得多。但是鉴于大明朝皇帝的任性,以及对金融的无知,他真不敢和皇帝们合作。
大明的皇帝们已经玩废了宝钞、盐引。张昭不想他费尽力气推广的银票,最终面值下降,沦为废纸。
大明朝的货币,目前是标准的银本位。但是,从张昭所知道的历史而言,这只能作为过渡的。
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经过几百年,全球范围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银矿。白银的产量会很大。这就会使得其币值波动。银本位、金银复本位最终都会淘汰。
金本位才是未来货币的本命!
…
…
张昭和卢奉再聊了一会儿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
目前随着业务的扩充,肯定是要招募人手的。卢员外这个人划圈子的思想比较浓厚。目前只招募他老家的伙计,还有就是张府私塾出来的学生。
但这明显已经不够用。
小学生到知行白酒商行中当账房学徒,再磨练个两三年就合格。白酒的账本能有多难,加减乘除。但是,涉及到银行这个领域,数学功底不行难以胜任。
“你给国泰商行打个招呼,联合出资在京师成立初级学堂,对外招生,学制三年。教授语文、数学、地理、自然、政治五门课,培养各种人才。呃…,把‘自然’去掉,教材找新军营要。”
卢奉一脸懵逼,他不知道“自然”是个什么课程。当然,这不妨碍他听张昭的命令,忙道:“我这就去办。”
张昭交代完,没往位于位于京师东北方向六十里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视察。军校筹备的事情由林文宁负总责,底下有具体的经办人。他对“大管家”老林还是信的过的。
张昭回小安镇陪妻妾们吃过午饭,就去往新军营。研究三院已经将他要的东西研制出来,他回头要拿给弘治皇帝看。
…
…
九月初九,真理报上登出后军都督府要再次拍卖战争债券的消息,很快就在京中引起轰动。
中午时分,棋盘街上到处是出来“觅食”的大明官员。他们的话题自然都是登在真理报上的消息。
王华和同僚们一起在一家酒楼中用餐。席间为首之人是德高望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
吴宽摇头晃脑的道:“张都督这是迫不及待啊!虽然作出一些规则上的改变,但短时间内搞第二次拍卖,我看难得很。德辉,你和张都督接触较多,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王华苦笑道:“吴前辈,这在下如何猜得到。或许他是想以他的名声担保啊!”
“那也不顶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旧地是否有矿。”
一帮翰林们纷纷附和。并不看好张昭的举措。
…
…
午后时分,报社镇望海楼中。
一群报社的总编们在二楼雅间中喝茶,闲聊。这个时间节点,各家报纸的总编们都不算忙。
这个茶会是由真理报总编汤玄策组织起来,类似于报纸行业的协会组织。
大明朝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协会。京中卖煤炭的有行会,卖粮食的有行会。搞中介的一样有行会。报业才兴起,如今才算逐渐起来。以真理报的发行体量,其背后东家的权势、地位,自然是报业中的盟主。
汤玄策喝着毛尖,道:“在下估摸着明日会有各种关于战争债券拍卖会的分析文章,还请各位卖在下一个面子。”
尽量说好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