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援军(3)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傅元宪的计划其实相当的冒险,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战略性的配合,能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是很难说的。因为距离遥远,各路部队之间是无法相互联络的。比如说,约定的时间到了,湖广那边是不是依照约定出兵佯动了,在陕西指挥军队的傅元宪是不可能及时知道的,他只能假定湖广那边按时出兵了。但如果湖广那边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即使不考虑故意拆台或者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之类的小打算造成的有意的延误,因为自身的无意的失误或者是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造成延误的可能都不小。)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调动敌军的效果,而依旧依照原计划出兵的傅元宪就会一头撞到优势敌军的铜墙铁壁上,不要说击败敌人,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难说。
即使湖广那边的军队依照计划按时展开了佯动,这举动是否能调动“贼军”也是傅元宪完全无法知道的。敌军也许被调动了,然后他带兵迅猛的杀过去,便能一举击败“贼军”;但是,情况也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贼军”根本就没有上当,他们的主力动都没动,然后傅元宪便带着他的军队,一头撞到优势的贼军的窝子里,最后一败涂地。
以傅元宪一贯的主张来说,他是最为反对这样的赌博式的冒险的。但如今他再次被启用后,拿出来的第一个作战方案便是这样冒险的计划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直到如今,他依旧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不是立刻剿灭流寇,或者是消灭关外的鞑子,而是收缩稳定。但是,收缩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你想要收缩,就能够收缩的,收缩弄得不好会变成溃败的。而且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他还没有被关进北镇抚司大狱的时候,朝廷的力量相对于“流寇”还是有明显优势的,那时候直接收缩的难度还不算太大。但如今的局面却完全不一样了,朝廷如今虽然还说不上山穷水尽,但是却也是大大的削弱了,而“流寇”和鞑子却都变得更强了,这个时候,再要收缩却谈何容易。所以傅元宪觉得,这时候,他也只能冒险了。若是这次冒险能够成功,朝廷也许还有安安稳稳的收缩的机会。当然,他也有些担心,若是自己真的成功了,以崇德皇帝的性子,虽然他此时也表示了对于暂时转向防御的政策的支持,但到了那时候,他到底会收缩呢,还是会再来个“乘胜追击”可就真的难说了。不过无论如何,眼下,傅元宪必须要进行一次冒险了。
傅元宪在平台问对之后,立刻便离开京师,日夜兼程,花了一个多月赶到了凤台,然后在那里停留了二十多天以等待胡大伟和贺大龙的军队到位。
贺大龙原本很不愿意离开湖广,这段时间,他跟在张炳忠和罗孟德的后面,仗打的不多,但是抢到的东西却不少,如今正有些乐不思蜀,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北上,贺大龙自然很不高兴。一度还不太想服从命令。然而,湖广一带的官员以及包括左梁宇在内的其他军头,对这个命令却都格外的支持。对于湖广的地方官来说,贺大龙这种无法无天的,抢劫起来比流寇都厉害的客军,自然是滚的越远越好;而对于左梁宇这类的军头来说,少了贺大龙,也就意味着自己抢劫的机会的增加,这自然也是好事情。
湖广的地方官一接到相关的命令,就立刻断了贺大龙的军粮供应。而左梁宇也立刻开始和贺大龙摩擦起来。贺大龙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在湖广难以立足,于是便不得不同意北上。不过贺大龙这样的人,自然不肯白白的吃亏,所以在北上的时候,他便如蝗虫过境一样,将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又彻彻底底的劫掠了一遍,在相对富庶的湖广地区,他硬生生的搞出了一个宽度三十多里,长度上百里的无人区。
等贺大龙所部和胡大伟所部到位,便已经是八月份了,天气也开始渐渐地冷了下来。傅元宪派出使者向丁启睿传达朝廷要求他立即组织部队展开对河南的佯动的旨意。并且和丁启睿约定了行动的时间。
此时左梁宇正追着张炳忠再次接近了四川,丁启睿便给左梁宇下命令让他返回襄阳,准备对河南的佯攻。左梁宇却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让手下李国英带着不到三千人的兵马返回襄阳。而这不到三千人还大多都是只有一根长矛的新兵,也就是左梁宇参与这次行动的全部兵力了。
丁启睿见人数很少,自然不敢深入河南,于是按着约定的时间,带着这些人往北到唐县一带打了个转,就连“贼军”都没来得及看到,便缩了回去。反正这也算是他的军队已经到河南“佯攻”过了。当然,在事实上,黄自得甚至都不知道丁启睿有过这样的“佯攻”。
也就在丁启睿发起“佯攻”的第二天,傅元宪带着贺大龙、胡大伟李国奇三位总兵,三万多近四万军队从凤台出发,向开封急进。傅元宪知道,这一战要想获胜,除了要指望丁启睿能吸引住黄自得的大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便是自己的军队的动作一定要快。因此傅元宪下令军队抛下了几乎任何拖累行军速度的辎重,只携带能吃七天的粮食,日夜兼程往开封赶。
无论是贺大龙还是胡大伟或者是李国奇,他们手下的部队的训练状况都不算好,而长途奔袭对于军队的训练程度和体能状况都是巨大的考验。第一天傅元宪逼迫着大家一口气走了七十余里地,结果到了停下来宿营的时候,一清点,发现全军居然少了七八千人。这些人都是在急行军中跟不上队伍而掉队的。
当晚贺大龙和胡大伟一起去拜见傅元宪,要求放慢行军的速度,并指出这样下去,等大军到了开封,只怕连一万人都剩不下了。而傅元宪则认定,只有保持快速,才有获胜的可能。那些在行军途中就会掉队的兵,本来也没有多少战力,掉队了也不必太可惜。
第二天傅元宪继续催着军队行军,这一天又走了七十里,结果军中又少了六千多人。但傅元宪不为所动,继续赶路,并在当天晚上,到了修武。这时候,全军已经只剩下两万人左右了。
傅元宪因此不得不让军队在修武休息了一天,到第四天,一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傅元宪便又催促着全军向南。
在这一天里,贺大龙所部开始大规模的出现掉队的现象。他手下从修武出发的时候还有近一万人,这天其实不过走了五十里,但到了晚上,贺大龙手下便只剩下了不过一千人的骑兵,其他的人全都成建制的掉队了。
当晚宿营的时候,胡大伟和他的几个部将在军帐中商量了好久,于是在第五天中,胡大伟所部也都出现了大规模成建制的掉队现象。当天晚上,胡大伟还剩下不过三千兵马,而李国奇呢,傅元宪一直待在他的军中,他的亲兵也一直盯着李国奇的兵,结果这一天,李国奇才少了不过两百多个兵。
也就在这一天下午,傅元宪的军队和黄自得派出的侦骑有了接触。
当时黄过的义子黄来亨带着二十多个骑兵在开封北边巡逻。开封北边是黄河,黄河的水位远高于开封附近的大多数地方,自然也高于黄自得所部的驻地。玄逸道人向黄自得提出,如今最需要防范的事情之一便是朝廷那边会有人扒开黄河大堤,用人造的洪水来对付革命军,因此,必须加强对北方的侦察。因此,革命军的侦察骑兵在沿着黄河一带相当的密集。
当时黄来亨已经带着骑兵们沿着黄河巡视了好几十里了。正在柳庄附近的河堤上停下来休息,顺便吃点东西,便看到前面又烟尘高高的扬起来。黄来亨当时只有十六岁,但却已经打了五六年的仗了,经验相当丰富,只看了一眼,他便判断出,这一定是大批人马行军的时候扬起的尘埃。
黄来亨一边让人回去汇报这一情报,一边又让人找来了一条小船,自己一个人,带着一匹马渡过黄河,朝着烟尘升起来的地方走去。
黄来亨知道,大军前面也定会有斥候骑兵,一旦和他们遭遇,自己只有一个人,论打无论如何是干不过他们的,便只能靠跑了。所以他此时并不上马,而是牵着马步行,好为后面的逃亡节省马力。
黄来亨看看距离河岸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中还有一座宝塔,便朝着那边过去了。
小山不高,不过二三十丈而已,黄来亨没花多少时间便到了寺庙门口。他往山门那里一看,却见大门倒掉了一边,山门上的牌匾也落在地上,牌匾上写着“镇河寺”这三个字。黄来亨知道,这庙里的和尚怕是都已经出去逃荒了。便牵着马进了寺庙。寺庙中果然也个人都没有,黄来亨牵着马到了宝塔下面,将马拴在宝塔边上的石头栏杆上,然后便走进了塔中。
宝塔中黑漆漆的,到处都是蛛网,颇有点阴森,若是放在后代,绝对是拍恐怖片的合适地点,但是黄来亨见过的阴森可怕的东西多了去了,因而也并不在意,只是摸索着向上,不一会儿便到了宝塔顶层。他从宝塔顶层的小窗口朝着烟尘升起的方向望了过去,一支正在行军的队伍就映入了他的眼睛。
“看他们的方向,应该是往宋家渡那边去了。”黄来亨想道,“宋家渡还在官军的控制之下,他们是要从那里渡河来袭击我们!”
傅元宪的计划其实相当的冒险,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战略性的配合,能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是很难说的。因为距离遥远,各路部队之间是无法相互联络的。比如说,约定的时间到了,湖广那边是不是依照约定出兵佯动了,在陕西指挥军队的傅元宪是不可能及时知道的,他只能假定湖广那边按时出兵了。但如果湖广那边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即使不考虑故意拆台或者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之类的小打算造成的有意的延误,因为自身的无意的失误或者是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造成延误的可能都不小。)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调动敌军的效果,而依旧依照原计划出兵的傅元宪就会一头撞到优势敌军的铜墙铁壁上,不要说击败敌人,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难说。
即使湖广那边的军队依照计划按时展开了佯动,这举动是否能调动“贼军”也是傅元宪完全无法知道的。敌军也许被调动了,然后他带兵迅猛的杀过去,便能一举击败“贼军”;但是,情况也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贼军”根本就没有上当,他们的主力动都没动,然后傅元宪便带着他的军队,一头撞到优势的贼军的窝子里,最后一败涂地。
以傅元宪一贯的主张来说,他是最为反对这样的赌博式的冒险的。但如今他再次被启用后,拿出来的第一个作战方案便是这样冒险的计划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直到如今,他依旧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不是立刻剿灭流寇,或者是消灭关外的鞑子,而是收缩稳定。但是,收缩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你想要收缩,就能够收缩的,收缩弄得不好会变成溃败的。而且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他还没有被关进北镇抚司大狱的时候,朝廷的力量相对于“流寇”还是有明显优势的,那时候直接收缩的难度还不算太大。但如今的局面却完全不一样了,朝廷如今虽然还说不上山穷水尽,但是却也是大大的削弱了,而“流寇”和鞑子却都变得更强了,这个时候,再要收缩却谈何容易。所以傅元宪觉得,这时候,他也只能冒险了。若是这次冒险能够成功,朝廷也许还有安安稳稳的收缩的机会。当然,他也有些担心,若是自己真的成功了,以崇德皇帝的性子,虽然他此时也表示了对于暂时转向防御的政策的支持,但到了那时候,他到底会收缩呢,还是会再来个“乘胜追击”可就真的难说了。不过无论如何,眼下,傅元宪必须要进行一次冒险了。
傅元宪在平台问对之后,立刻便离开京师,日夜兼程,花了一个多月赶到了凤台,然后在那里停留了二十多天以等待胡大伟和贺大龙的军队到位。
贺大龙原本很不愿意离开湖广,这段时间,他跟在张炳忠和罗孟德的后面,仗打的不多,但是抢到的东西却不少,如今正有些乐不思蜀,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北上,贺大龙自然很不高兴。一度还不太想服从命令。然而,湖广一带的官员以及包括左梁宇在内的其他军头,对这个命令却都格外的支持。对于湖广的地方官来说,贺大龙这种无法无天的,抢劫起来比流寇都厉害的客军,自然是滚的越远越好;而对于左梁宇这类的军头来说,少了贺大龙,也就意味着自己抢劫的机会的增加,这自然也是好事情。
湖广的地方官一接到相关的命令,就立刻断了贺大龙的军粮供应。而左梁宇也立刻开始和贺大龙摩擦起来。贺大龙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在湖广难以立足,于是便不得不同意北上。不过贺大龙这样的人,自然不肯白白的吃亏,所以在北上的时候,他便如蝗虫过境一样,将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又彻彻底底的劫掠了一遍,在相对富庶的湖广地区,他硬生生的搞出了一个宽度三十多里,长度上百里的无人区。
等贺大龙所部和胡大伟所部到位,便已经是八月份了,天气也开始渐渐地冷了下来。傅元宪派出使者向丁启睿传达朝廷要求他立即组织部队展开对河南的佯动的旨意。并且和丁启睿约定了行动的时间。
此时左梁宇正追着张炳忠再次接近了四川,丁启睿便给左梁宇下命令让他返回襄阳,准备对河南的佯攻。左梁宇却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让手下李国英带着不到三千人的兵马返回襄阳。而这不到三千人还大多都是只有一根长矛的新兵,也就是左梁宇参与这次行动的全部兵力了。
丁启睿见人数很少,自然不敢深入河南,于是按着约定的时间,带着这些人往北到唐县一带打了个转,就连“贼军”都没来得及看到,便缩了回去。反正这也算是他的军队已经到河南“佯攻”过了。当然,在事实上,黄自得甚至都不知道丁启睿有过这样的“佯攻”。
也就在丁启睿发起“佯攻”的第二天,傅元宪带着贺大龙、胡大伟李国奇三位总兵,三万多近四万军队从凤台出发,向开封急进。傅元宪知道,这一战要想获胜,除了要指望丁启睿能吸引住黄自得的大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便是自己的军队的动作一定要快。因此傅元宪下令军队抛下了几乎任何拖累行军速度的辎重,只携带能吃七天的粮食,日夜兼程往开封赶。
无论是贺大龙还是胡大伟或者是李国奇,他们手下的部队的训练状况都不算好,而长途奔袭对于军队的训练程度和体能状况都是巨大的考验。第一天傅元宪逼迫着大家一口气走了七十余里地,结果到了停下来宿营的时候,一清点,发现全军居然少了七八千人。这些人都是在急行军中跟不上队伍而掉队的。
当晚贺大龙和胡大伟一起去拜见傅元宪,要求放慢行军的速度,并指出这样下去,等大军到了开封,只怕连一万人都剩不下了。而傅元宪则认定,只有保持快速,才有获胜的可能。那些在行军途中就会掉队的兵,本来也没有多少战力,掉队了也不必太可惜。
第二天傅元宪继续催着军队行军,这一天又走了七十里,结果军中又少了六千多人。但傅元宪不为所动,继续赶路,并在当天晚上,到了修武。这时候,全军已经只剩下两万人左右了。
傅元宪因此不得不让军队在修武休息了一天,到第四天,一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傅元宪便又催促着全军向南。
在这一天里,贺大龙所部开始大规模的出现掉队的现象。他手下从修武出发的时候还有近一万人,这天其实不过走了五十里,但到了晚上,贺大龙手下便只剩下了不过一千人的骑兵,其他的人全都成建制的掉队了。
当晚宿营的时候,胡大伟和他的几个部将在军帐中商量了好久,于是在第五天中,胡大伟所部也都出现了大规模成建制的掉队现象。当天晚上,胡大伟还剩下不过三千兵马,而李国奇呢,傅元宪一直待在他的军中,他的亲兵也一直盯着李国奇的兵,结果这一天,李国奇才少了不过两百多个兵。
也就在这一天下午,傅元宪的军队和黄自得派出的侦骑有了接触。
当时黄过的义子黄来亨带着二十多个骑兵在开封北边巡逻。开封北边是黄河,黄河的水位远高于开封附近的大多数地方,自然也高于黄自得所部的驻地。玄逸道人向黄自得提出,如今最需要防范的事情之一便是朝廷那边会有人扒开黄河大堤,用人造的洪水来对付革命军,因此,必须加强对北方的侦察。因此,革命军的侦察骑兵在沿着黄河一带相当的密集。
当时黄来亨已经带着骑兵们沿着黄河巡视了好几十里了。正在柳庄附近的河堤上停下来休息,顺便吃点东西,便看到前面又烟尘高高的扬起来。黄来亨当时只有十六岁,但却已经打了五六年的仗了,经验相当丰富,只看了一眼,他便判断出,这一定是大批人马行军的时候扬起的尘埃。
黄来亨一边让人回去汇报这一情报,一边又让人找来了一条小船,自己一个人,带着一匹马渡过黄河,朝着烟尘升起来的地方走去。
黄来亨知道,大军前面也定会有斥候骑兵,一旦和他们遭遇,自己只有一个人,论打无论如何是干不过他们的,便只能靠跑了。所以他此时并不上马,而是牵着马步行,好为后面的逃亡节省马力。
黄来亨看看距离河岸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中还有一座宝塔,便朝着那边过去了。
小山不高,不过二三十丈而已,黄来亨没花多少时间便到了寺庙门口。他往山门那里一看,却见大门倒掉了一边,山门上的牌匾也落在地上,牌匾上写着“镇河寺”这三个字。黄来亨知道,这庙里的和尚怕是都已经出去逃荒了。便牵着马进了寺庙。寺庙中果然也个人都没有,黄来亨牵着马到了宝塔下面,将马拴在宝塔边上的石头栏杆上,然后便走进了塔中。
宝塔中黑漆漆的,到处都是蛛网,颇有点阴森,若是放在后代,绝对是拍恐怖片的合适地点,但是黄来亨见过的阴森可怕的东西多了去了,因而也并不在意,只是摸索着向上,不一会儿便到了宝塔顶层。他从宝塔顶层的小窗口朝着烟尘升起的方向望了过去,一支正在行军的队伍就映入了他的眼睛。
“看他们的方向,应该是往宋家渡那边去了。”黄来亨想道,“宋家渡还在官军的控制之下,他们是要从那里渡河来袭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