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获救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三十五章 获救
脑袋里好像埋进了了一根尖锐的针刺,隐隐的疼,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仿佛宿醉的那种感觉。
当杨疯子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脑筋还是有些不甚清醒,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房间。
这间屋子还算宽敞,只是略略有些陈旧,头顶上的天棚似乎刚刚裱糊过不久,隐隐约约还有股子浆糊的味道。床头处摆放着一个很大的“四八吉庆柜”,柜子旁边还有个“纹石面”的圆桌,桌下摆了几张坐器……
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儿?
在杨疯子的脑海之中,厮杀呐喊之声还在轰鸣,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从高崖上一跃而下跌进高邮湖中之时的窒息感……
仔细想想,自己应该还没有死,而是被什么人给救了。
全身上下酸疼的厉害,就好像是用力过猛之后的那种虚脱,挣扎着要做起来刚刚弄出一点动静,猛然从吉庆柜旁边露出一个人来。
这是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还没有床头高呢,但生的白白胖胖圆头圆脸,柔顺的头发梳成了个小小的羊角髻,挂着个翠绿的肚兜儿,愈发显得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这个小女孩正蹲坐在吉庆柜旁边的蒲草团子上逗弄地上的蚂蚁,听到了杨疯子弄出来的动静,赶紧颠儿颠儿的跑了过来……
“小囡儿,这是哪儿?”
小女孩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面带喜色的看了杨疯子一眼,旋即就用清脆脆的童音高声大喊起来:“阿爷,阿爷,这人醒了,快来看呀,这人醒了……”
“笃笃”的脚步声中,从外面进来一个老者。
这人约莫六十来岁的年纪,也有可能更老一点儿,黝黑的面庞之上皱纹深如刀刻,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稀稀拉拉的胡须多已花白,一条细细曲曲的发辫拖在脑后,穿了一件色灰扑扑的开襟小褂,露出瘦骨嶙峋的半个胸口。
这幅模样,分明就是一个耕作多年的乡农。
“娃儿,”老者的口音有些生硬,目光却极是慈祥:“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我早就说过三天之内你一定会醒来,娃儿你好命大呀……”
原以为老者口中的“娃儿”是指那个白白胖胖极是可爱的小女孩,却原来是在说自己。
这老者比杨疯子的亲爹年纪还要苍老许多,称他一声娃儿也在情理之中。
“老人家,我这是在哪儿?”
“在我家里呀。”老者笑了笑,示意想要起身的杨疯子继续躺下:“填湖的时候发现了你,看你还有一口气在,就把你从水里捞出来。你已昏迷了两天三夜,总算是挣回了一条命……”
所谓的填湖,就是填湖造田之意。高邮湖一带的乡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先筑出一条堰堤,排空堰堤之内的湖水之后填上从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和塘土,隔年就能化为良田可以耕种庄稼了。
因为杨疯子史环等人多在高邮湖一带活动,对于这种填湖造田的方式一点都不陌生。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那老者呵呵一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还说什么报不报的?总不能让人死在烂泥潭上吧?佛爷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也算是给自己积了点阴德……哦,对了,娃儿,我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呢?”
“我……我是从南边过来的经商的,因为……路遇强贼,不仅被洗劫了财货,随行的一众兄弟也尽遭屠戮,若是不是老人家相救,早已上了黄泉路……”
“嗯,这世道乱的很,贼匪多若牛毛,处处烽烟路路草莽,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你们这样的行脚商贩更加艰难……”
淮扬一带连接南北,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途,杨疯子自称是个小商贩,老人家自然深信不疑。
“听老人家的口音,好像也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从北边过来的。”
淮扬大战之后,人口凋敝,平南总督军政民务大学士洪承畴从四方移民填充,现在的淮扬之地多是从和几年才迁居过来的外地人,不是本地口音实在是最正常不够的事情。
“娃儿你姓甚?大号叫啥?”
“我姓……”杨疯子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报出了自己是真名实姓:“我姓杨,杨树的杨,单名一个丰字,丰富的丰……”
“反正我也不认得字,什么杨什么丰也不分清楚,知道你的名字就行,以后也好称呼……”
“老人家全我性命,还望老人家告知上下名讳,将来也好一力报答……”
“我姓佟,他们都叫我独臂佟五伯……你叫我佟伯就行,喊我老佟也可以……”老人爽朗的笑着:“大家都这么喊我。”
因为侧着身子的缘故,杨疯子根本看不到佟五伯的右半边身子,直到他说出“独臂”这两个字的时候,刻意的歪了歪脑袋,才看到他那条空荡荡的袖筒。
原来佟五伯是位独臂老人。
“乖女,去告诉你娘,让她炖一锅湖鲜给……”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健忘,佟五伯已不大记得杨疯子的名号,专门又问了一句:“刚才你说叫啥名字来着?”
“晚辈杨丰。”
佟五伯以手加额,不好意思的憨笑着:“对,对,是叫这个名字,瞧我这记性。乖女,让你娘炖煮一锅鱼塘给丰哥儿吃吃,那东西最补身体了呢……”
时辰不大,一个女人捧着一罐滚烫的鱼汤进来。
这个女人就是佟五伯的女儿,那个小女孩的母亲。
和绝大多数乡野女子一样,佟五伯的女儿也不是什么艳丽姿色的美娇娘,而是个粗手大脚的农妇,虽不讲究什么仪态,却最是淳朴善良,给杨疯子盛了海海漫漫的一大碗。
“多谢佟大姐。”
“慢些喝,”这位佟大姐又专门取出一小撮细盐,仔仔细细的撒在碗里,粗声大气的说道:“多吃点咸盐才能力气……”
在上千年的历史当中,盐巴和粮食一样,不仅可以直接作为硬通货使用,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资。这玩意儿绝对比鲜肉的价格还要高昂,一般的贫苦人家都舍不得多吃盐,却专门在杨疯子的碗里添加了精盐,足见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想想后世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就可以明白盐巴的金贵程度了。)
“多谢大姐……”
“你这人,总是谢来谢去的,哪有那么许多的客套?”佟家大姐抿嘴儿一笑:“赶紧把鱼汤喝下肚,好好的养一养身子骨儿才是正经,罐子里还有不少,你自己盛来吃吧,我要去干活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获救
脑袋里好像埋进了了一根尖锐的针刺,隐隐的疼,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仿佛宿醉的那种感觉。
当杨疯子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脑筋还是有些不甚清醒,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房间。
这间屋子还算宽敞,只是略略有些陈旧,头顶上的天棚似乎刚刚裱糊过不久,隐隐约约还有股子浆糊的味道。床头处摆放着一个很大的“四八吉庆柜”,柜子旁边还有个“纹石面”的圆桌,桌下摆了几张坐器……
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儿?
在杨疯子的脑海之中,厮杀呐喊之声还在轰鸣,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从高崖上一跃而下跌进高邮湖中之时的窒息感……
仔细想想,自己应该还没有死,而是被什么人给救了。
全身上下酸疼的厉害,就好像是用力过猛之后的那种虚脱,挣扎着要做起来刚刚弄出一点动静,猛然从吉庆柜旁边露出一个人来。
这是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还没有床头高呢,但生的白白胖胖圆头圆脸,柔顺的头发梳成了个小小的羊角髻,挂着个翠绿的肚兜儿,愈发显得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这个小女孩正蹲坐在吉庆柜旁边的蒲草团子上逗弄地上的蚂蚁,听到了杨疯子弄出来的动静,赶紧颠儿颠儿的跑了过来……
“小囡儿,这是哪儿?”
小女孩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面带喜色的看了杨疯子一眼,旋即就用清脆脆的童音高声大喊起来:“阿爷,阿爷,这人醒了,快来看呀,这人醒了……”
“笃笃”的脚步声中,从外面进来一个老者。
这人约莫六十来岁的年纪,也有可能更老一点儿,黝黑的面庞之上皱纹深如刀刻,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稀稀拉拉的胡须多已花白,一条细细曲曲的发辫拖在脑后,穿了一件色灰扑扑的开襟小褂,露出瘦骨嶙峋的半个胸口。
这幅模样,分明就是一个耕作多年的乡农。
“娃儿,”老者的口音有些生硬,目光却极是慈祥:“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我早就说过三天之内你一定会醒来,娃儿你好命大呀……”
原以为老者口中的“娃儿”是指那个白白胖胖极是可爱的小女孩,却原来是在说自己。
这老者比杨疯子的亲爹年纪还要苍老许多,称他一声娃儿也在情理之中。
“老人家,我这是在哪儿?”
“在我家里呀。”老者笑了笑,示意想要起身的杨疯子继续躺下:“填湖的时候发现了你,看你还有一口气在,就把你从水里捞出来。你已昏迷了两天三夜,总算是挣回了一条命……”
所谓的填湖,就是填湖造田之意。高邮湖一带的乡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先筑出一条堰堤,排空堰堤之内的湖水之后填上从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和塘土,隔年就能化为良田可以耕种庄稼了。
因为杨疯子史环等人多在高邮湖一带活动,对于这种填湖造田的方式一点都不陌生。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那老者呵呵一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还说什么报不报的?总不能让人死在烂泥潭上吧?佛爷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也算是给自己积了点阴德……哦,对了,娃儿,我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呢?”
“我……我是从南边过来的经商的,因为……路遇强贼,不仅被洗劫了财货,随行的一众兄弟也尽遭屠戮,若是不是老人家相救,早已上了黄泉路……”
“嗯,这世道乱的很,贼匪多若牛毛,处处烽烟路路草莽,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你们这样的行脚商贩更加艰难……”
淮扬一带连接南北,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途,杨疯子自称是个小商贩,老人家自然深信不疑。
“听老人家的口音,好像也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从北边过来的。”
淮扬大战之后,人口凋敝,平南总督军政民务大学士洪承畴从四方移民填充,现在的淮扬之地多是从和几年才迁居过来的外地人,不是本地口音实在是最正常不够的事情。
“娃儿你姓甚?大号叫啥?”
“我姓……”杨疯子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报出了自己是真名实姓:“我姓杨,杨树的杨,单名一个丰字,丰富的丰……”
“反正我也不认得字,什么杨什么丰也不分清楚,知道你的名字就行,以后也好称呼……”
“老人家全我性命,还望老人家告知上下名讳,将来也好一力报答……”
“我姓佟,他们都叫我独臂佟五伯……你叫我佟伯就行,喊我老佟也可以……”老人爽朗的笑着:“大家都这么喊我。”
因为侧着身子的缘故,杨疯子根本看不到佟五伯的右半边身子,直到他说出“独臂”这两个字的时候,刻意的歪了歪脑袋,才看到他那条空荡荡的袖筒。
原来佟五伯是位独臂老人。
“乖女,去告诉你娘,让她炖一锅湖鲜给……”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健忘,佟五伯已不大记得杨疯子的名号,专门又问了一句:“刚才你说叫啥名字来着?”
“晚辈杨丰。”
佟五伯以手加额,不好意思的憨笑着:“对,对,是叫这个名字,瞧我这记性。乖女,让你娘炖煮一锅鱼塘给丰哥儿吃吃,那东西最补身体了呢……”
时辰不大,一个女人捧着一罐滚烫的鱼汤进来。
这个女人就是佟五伯的女儿,那个小女孩的母亲。
和绝大多数乡野女子一样,佟五伯的女儿也不是什么艳丽姿色的美娇娘,而是个粗手大脚的农妇,虽不讲究什么仪态,却最是淳朴善良,给杨疯子盛了海海漫漫的一大碗。
“多谢佟大姐。”
“慢些喝,”这位佟大姐又专门取出一小撮细盐,仔仔细细的撒在碗里,粗声大气的说道:“多吃点咸盐才能力气……”
在上千年的历史当中,盐巴和粮食一样,不仅可以直接作为硬通货使用,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资。这玩意儿绝对比鲜肉的价格还要高昂,一般的贫苦人家都舍不得多吃盐,却专门在杨疯子的碗里添加了精盐,足见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想想后世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就可以明白盐巴的金贵程度了。)
“多谢大姐……”
“你这人,总是谢来谢去的,哪有那么许多的客套?”佟家大姐抿嘴儿一笑:“赶紧把鱼汤喝下肚,好好的养一养身子骨儿才是正经,罐子里还有不少,你自己盛来吃吧,我要去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