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开拓足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人类对于时间、空间、质量和速度的认识逐渐加深,弦论,超统一场论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一系列空间折叠理论浮出水面。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则第一次让人类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
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挑战光速,在他们手中,能够加速到光速的物体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再到分子,然后是大分子聚合物,逐渐变大,到最后,已能够将一艘飞船加速到亚光速。
空间折叠的理论也趋于成熟,人类终于找到了跨越遥远空间的方式。
当第一艘具备空间跳跃能力的深空探索飞船开拓者号建成后,致力于征服深空的勇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决心,踏上飞船,揭开了人类踏出太阳系,走向深空的新篇章。
开拓者号的目标,是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与母星有着类似的天体环境,距离母星大约10光年左右。
在千年以后的当下,10光年按哪个标准都无法归入远途之列,但对当时的开拓者号来说,那就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开拓者号经过长时间的加速,进入空间跳跃,然后又进入漫长的星系内航行,驶向目标星球。当飞船上的成员被自动程序从冷冻舱中唤醒时,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星空。
他们用颤抖的手,向母星发出跳跃成功的消息。
这一刻,被摄影师拍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
母星上的人们收到信息时,已是十年后了。
开拓者号的成功远征,彻底激发了人类探索深空的欲望。一艘接一艘深空探索殖民飞船不断建成,陆陆续续驶向其它星系。
自此,人类正式踏入深空时代。
这些殖民飞船的目的地大多不同,只有少数几艘飞船沿着开拓者号的轨迹,驶向那颗被命名为伊甸园的行星。
伊甸园已经被证明是可居行星。在深空时代,可居行星的标准和没走出母星时已经完全不同。只要有大气,有水,有可供开采使用的能源和资源,能够独立支撑人类基地的存续,就可归入可居行星之列。
伊甸园的大气不能直接呼吸,温度也过低,星球表面的水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不过人类早就在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上积累了丰富的殖民经验,对此并不惧怕。
第一批移民直接将开拓者号降落在行星表面,拆解了船体,以此为依托,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永居基地。
数十年后,第一代开拓者日渐老去,第二代、第三代开拓者已经变成中坚,第四代开拓者也陆续出现。伊甸园上,永居基地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十几个,新的太空基地已经开工。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过去,全新一代的殖民飞船在伊甸园的外空建成。人类第一次在星空深处有了跳板。
就这样,人类以原始的空间跳跃技术,依靠一代代开拓者的前赴后继,艰难却顽强地向着宇宙深处迈进。
站在河系的角度,人类所谓艰苦卓绝的努力实在是不值一提。宇宙太大了,时空也在不断膨胀,人类花费数百年所占据的星域,在数学意义上都很难摆脱无穷小的范畴。
这一过程原本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天然虫洞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开拓深空的历程。
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穿过天然虫洞并不困难。
这些天然虫洞,就像宇宙中天然的高速公路,往往连接着两个相距极为遥远的星系。距离远到以人类当今的科技水平都难以跨越的地步。
随着更多天然虫洞被发现,人类探索深空的速度呈几何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行星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有人行星数量日益增多,人类根据经验开始将行星分为可居行星、资源行星、战略行星和荒芜行星四大类。
然而,在星海开拓时代,人类的通讯手段却逐渐跟不上领星扩张的步伐。边缘星域一条消息想要传回母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而最初开拓者们的后裔自出生时起,看到的或是太空基地内部结构,或是异星风景,母星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遥远,遥远得根本就是一个传说。
各个不同星球之间,因为资源上的天然差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有些废弃的资源星,上面的人们要为每天的生存而挣扎。而另一些行星,则发展到甚至远远超出母星的地步。借助海量的财富,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星际舰队,战力甚至开始接近母星舰队。
27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星际分离浪潮出现,母星对于各星域的控制全面崩溃,各个殖民星纷纷宣布独立。
2715年,母星舰队开始第一次远征,敌人不是异族,而是生活在外星域的其他人类。
2730年,母星舰队与外域联盟在芜墟星外空展开决战,最终两败俱伤,母星政府被迫承认外域联盟是与自身平等的合法政权。
此后百年,不甘心失败的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反复征战,战火蔓延无数星域。沉重的战争负担最终把双方都逼到极致,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先后解体,人类进入分裂时代,辽阔星域中,最多时有数百政府共存,很多时候,一个有人的行星就是一个政府。
大乱之后有大治。
无尽的战争苦难后,人们终于发现传统和信仰的价值。于是复古和寻根大潮席卷整个人类,母星重新成为全体人类共同的圣地。
人类还没有走出行星时期就出现的文化和宗教,其价值被重新挖掘,并且在星海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然后发现,哪怕是科技进步到今日地步,这些古老智慧依然能够指导人类的思考,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就这样,人们在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和信仰下集结,逐渐形成了两大国度:以东方传统智慧为基石的盛唐王朝,以及依托旧工业时代新教和东教的盎格鲁-萨克逊-美利坚联合体,简称英萨联邦。
面对崛起并立的两个庞然大物,许多地处边缘星域的小势力不得不联合起来,组成泛星域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松散联盟,宽松的准入条件吸引了众多的独立势力。基本上只要发一纸加入声明,就可以成为共同体的一员。
因为成员众多,共同体实力也日益庞大,至少纸面上的实力和王朝及联邦相去无几。
在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还有众多小势力艰难生存。
辽阔星域间,自然也少不了星盗肆虐。
就这样,人类在战火和纷争中不断发展,足迹不断向远方延伸,将一个又一个星体纳入势力范围。
奇怪的是,直到今天,人类依然没有遇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种族,甚至连能称得上是智慧种族的物种都没有遇到过。
茫茫星海,难道人类真的是宇宙宠儿,已经走到了所有智慧种族的前列?又或是宇宙过于庞大,人类踏足之地,不过是整个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小部分。我们没有遇到外星种族,仅仅是因为走的还不够远。
两种观点互不相让,各有无数支持者,已经争论了整整七百年。
新郑王国同样是以华夏文明为立国基石,地处人类疆域的边缘地带,目前仅拥有五颗有人行星,其中两颗都是只能勉强维持有限生存的边疆星球。
新郑是盛唐王朝众多附属国中的一员,实际上担负着戍边之责,一防域外未知种族,二防英萨联邦和泛星域共同体,三防星盗和各种流窜势力。
作为边疆小势力,新郑无论科技还是经济军事实力都远远落后于王朝核心星域。对于附庸势力,盛唐王朝每隔数年都会拨付一定量的补助,以增强下属实力。对于新郑这样的小国来说,来自王朝的补助则是维系生存和繁荣的关键。
盛唐王朝尚武,以武立国,每年一次的年终小演,和每五年一次的大演武,就是决定下一个五年周期发放补助多少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新郑才会格外看重能够参加大演的机会,并期待有好的表现。
只是新郑近来国势衰落,人才凋零,已经连续八年得不到参加大小演武的资格。
看到这里,楚君归终于明白,为何生存战中都有了伤亡,但上到秦奕、下到普通学员,却都是兴高采烈。就连在运输舰上私开酒吧,聚众喝酒这等大事,孟江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重获参加大演资格,比什么都重要。
参商学院确实如孟江湖所说,是新郑的顶级学府,无出其右。这家学院已经有久远历史,甚至比新郑的历史还要久。当初学院初创时,人类星海航行技术尚未完善,曲率发动机更是只有概念,连图纸都没有出现。
学院最初的创始人经过漫长冷冻航行,来到当时刚刚被发现的新郑,自知今生无望再回母星,偶读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心有所感,便取其意,将学院命名为参商学院。
时至今日,参商学院已经成为新郑的一个庞然大物,拥有从单兵行星内战斗,到宇宙空间舰队战全部学科,同时开设了自轻武器到空间战舰设计的多项课程,拥有各类研究所二十余家,并且有两个附属基地和一处外空基地。
参商学院与其说是一所军校,倒不如说是一个军工科教综合体。
随着人类对于时间、空间、质量和速度的认识逐渐加深,弦论,超统一场论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一系列空间折叠理论浮出水面。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则第一次让人类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
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挑战光速,在他们手中,能够加速到光速的物体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再到分子,然后是大分子聚合物,逐渐变大,到最后,已能够将一艘飞船加速到亚光速。
空间折叠的理论也趋于成熟,人类终于找到了跨越遥远空间的方式。
当第一艘具备空间跳跃能力的深空探索飞船开拓者号建成后,致力于征服深空的勇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决心,踏上飞船,揭开了人类踏出太阳系,走向深空的新篇章。
开拓者号的目标,是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与母星有着类似的天体环境,距离母星大约10光年左右。
在千年以后的当下,10光年按哪个标准都无法归入远途之列,但对当时的开拓者号来说,那就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开拓者号经过长时间的加速,进入空间跳跃,然后又进入漫长的星系内航行,驶向目标星球。当飞船上的成员被自动程序从冷冻舱中唤醒时,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星空。
他们用颤抖的手,向母星发出跳跃成功的消息。
这一刻,被摄影师拍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
母星上的人们收到信息时,已是十年后了。
开拓者号的成功远征,彻底激发了人类探索深空的欲望。一艘接一艘深空探索殖民飞船不断建成,陆陆续续驶向其它星系。
自此,人类正式踏入深空时代。
这些殖民飞船的目的地大多不同,只有少数几艘飞船沿着开拓者号的轨迹,驶向那颗被命名为伊甸园的行星。
伊甸园已经被证明是可居行星。在深空时代,可居行星的标准和没走出母星时已经完全不同。只要有大气,有水,有可供开采使用的能源和资源,能够独立支撑人类基地的存续,就可归入可居行星之列。
伊甸园的大气不能直接呼吸,温度也过低,星球表面的水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不过人类早就在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上积累了丰富的殖民经验,对此并不惧怕。
第一批移民直接将开拓者号降落在行星表面,拆解了船体,以此为依托,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永居基地。
数十年后,第一代开拓者日渐老去,第二代、第三代开拓者已经变成中坚,第四代开拓者也陆续出现。伊甸园上,永居基地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十几个,新的太空基地已经开工。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过去,全新一代的殖民飞船在伊甸园的外空建成。人类第一次在星空深处有了跳板。
就这样,人类以原始的空间跳跃技术,依靠一代代开拓者的前赴后继,艰难却顽强地向着宇宙深处迈进。
站在河系的角度,人类所谓艰苦卓绝的努力实在是不值一提。宇宙太大了,时空也在不断膨胀,人类花费数百年所占据的星域,在数学意义上都很难摆脱无穷小的范畴。
这一过程原本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天然虫洞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开拓深空的历程。
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穿过天然虫洞并不困难。
这些天然虫洞,就像宇宙中天然的高速公路,往往连接着两个相距极为遥远的星系。距离远到以人类当今的科技水平都难以跨越的地步。
随着更多天然虫洞被发现,人类探索深空的速度呈几何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行星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有人行星数量日益增多,人类根据经验开始将行星分为可居行星、资源行星、战略行星和荒芜行星四大类。
然而,在星海开拓时代,人类的通讯手段却逐渐跟不上领星扩张的步伐。边缘星域一条消息想要传回母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而最初开拓者们的后裔自出生时起,看到的或是太空基地内部结构,或是异星风景,母星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遥远,遥远得根本就是一个传说。
各个不同星球之间,因为资源上的天然差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有些废弃的资源星,上面的人们要为每天的生存而挣扎。而另一些行星,则发展到甚至远远超出母星的地步。借助海量的财富,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星际舰队,战力甚至开始接近母星舰队。
27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星际分离浪潮出现,母星对于各星域的控制全面崩溃,各个殖民星纷纷宣布独立。
2715年,母星舰队开始第一次远征,敌人不是异族,而是生活在外星域的其他人类。
2730年,母星舰队与外域联盟在芜墟星外空展开决战,最终两败俱伤,母星政府被迫承认外域联盟是与自身平等的合法政权。
此后百年,不甘心失败的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反复征战,战火蔓延无数星域。沉重的战争负担最终把双方都逼到极致,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先后解体,人类进入分裂时代,辽阔星域中,最多时有数百政府共存,很多时候,一个有人的行星就是一个政府。
大乱之后有大治。
无尽的战争苦难后,人们终于发现传统和信仰的价值。于是复古和寻根大潮席卷整个人类,母星重新成为全体人类共同的圣地。
人类还没有走出行星时期就出现的文化和宗教,其价值被重新挖掘,并且在星海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然后发现,哪怕是科技进步到今日地步,这些古老智慧依然能够指导人类的思考,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就这样,人们在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和信仰下集结,逐渐形成了两大国度:以东方传统智慧为基石的盛唐王朝,以及依托旧工业时代新教和东教的盎格鲁-萨克逊-美利坚联合体,简称英萨联邦。
面对崛起并立的两个庞然大物,许多地处边缘星域的小势力不得不联合起来,组成泛星域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松散联盟,宽松的准入条件吸引了众多的独立势力。基本上只要发一纸加入声明,就可以成为共同体的一员。
因为成员众多,共同体实力也日益庞大,至少纸面上的实力和王朝及联邦相去无几。
在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还有众多小势力艰难生存。
辽阔星域间,自然也少不了星盗肆虐。
就这样,人类在战火和纷争中不断发展,足迹不断向远方延伸,将一个又一个星体纳入势力范围。
奇怪的是,直到今天,人类依然没有遇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种族,甚至连能称得上是智慧种族的物种都没有遇到过。
茫茫星海,难道人类真的是宇宙宠儿,已经走到了所有智慧种族的前列?又或是宇宙过于庞大,人类踏足之地,不过是整个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小部分。我们没有遇到外星种族,仅仅是因为走的还不够远。
两种观点互不相让,各有无数支持者,已经争论了整整七百年。
新郑王国同样是以华夏文明为立国基石,地处人类疆域的边缘地带,目前仅拥有五颗有人行星,其中两颗都是只能勉强维持有限生存的边疆星球。
新郑是盛唐王朝众多附属国中的一员,实际上担负着戍边之责,一防域外未知种族,二防英萨联邦和泛星域共同体,三防星盗和各种流窜势力。
作为边疆小势力,新郑无论科技还是经济军事实力都远远落后于王朝核心星域。对于附庸势力,盛唐王朝每隔数年都会拨付一定量的补助,以增强下属实力。对于新郑这样的小国来说,来自王朝的补助则是维系生存和繁荣的关键。
盛唐王朝尚武,以武立国,每年一次的年终小演,和每五年一次的大演武,就是决定下一个五年周期发放补助多少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新郑才会格外看重能够参加大演的机会,并期待有好的表现。
只是新郑近来国势衰落,人才凋零,已经连续八年得不到参加大小演武的资格。
看到这里,楚君归终于明白,为何生存战中都有了伤亡,但上到秦奕、下到普通学员,却都是兴高采烈。就连在运输舰上私开酒吧,聚众喝酒这等大事,孟江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重获参加大演资格,比什么都重要。
参商学院确实如孟江湖所说,是新郑的顶级学府,无出其右。这家学院已经有久远历史,甚至比新郑的历史还要久。当初学院初创时,人类星海航行技术尚未完善,曲率发动机更是只有概念,连图纸都没有出现。
学院最初的创始人经过漫长冷冻航行,来到当时刚刚被发现的新郑,自知今生无望再回母星,偶读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心有所感,便取其意,将学院命名为参商学院。
时至今日,参商学院已经成为新郑的一个庞然大物,拥有从单兵行星内战斗,到宇宙空间舰队战全部学科,同时开设了自轻武器到空间战舰设计的多项课程,拥有各类研究所二十余家,并且有两个附属基地和一处外空基地。
参商学院与其说是一所军校,倒不如说是一个军工科教综合体。